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观察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同步TP化疗方案(顺铂联合紫杉醇)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全身炎症反应指标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86例。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TP化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IMRT,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全身炎症反应指标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结果: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4.19%、83.72%,均高于对照组的23.26%、53.49%(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CD3+、CD4+/CD8+、CD4+降低,但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CD8+升高,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实验组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MRT同步TP化疗应用于局部晚期NSCLC患者,可减轻免疫抑制,缓解炎症反应,阻止肿瘤进展,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该区周围进行内镜和显微解剖学观察,为临床该手术入路定位提供解剖学及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10%甲醛溶液充分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8例(16侧),模拟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进行内镜和显微解剖学观察,并测量尸头表面标志点位置关系,确定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位置。结果:1:锁孔位置为取耳后旁4cm以上项线为上点∫形切口3.0cm~4.0cm。暴露星点后在其下方骨孔直径2.0~2.5cm,可以充分暴露桥小脑角区。2:该锁孔入路虽然通道窄小,但利用内镜和显微镜暴露范围较广,可达中上斜坡。结论:熟悉桥小脑角区神经血管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准确到达解剖目标,有助于在显露血管和神经的同时保护脑组织的重要结构,减小创伤,内镜的应用能把手术中的副损伤降低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3.
孟征  李颖 《生命世界》2007,(4):108-109
有花植物的化石在早白垩世地层中突然大量出现,但奇怪的是在此之前却似乎没有任何过渡性化石可以证实它们祖先的存在。因此,达尔文将花的起源称为“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可重复的、有典型神经损伤症状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为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EBI)的机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采用枕大池穿刺一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建立SAH模型。在4h、8h、12h、24h、48h、72 h时间点,观察比较行为学与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枕大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发现大量的血凝块和血液。(2)实验组光镜下可观察到蛛网膜下腔大量红细胞,神经元细胞水肿,电镜下可见胶质细胞空泡样改变,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肿胀,髓鞘内存在空泡和板层分离现象。(3)实验组造模后均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对照组4h出现典型神经系统损伤表现,12h后恢复正常,空白组未见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结论:枕大池一次注血法是一种简便、可重复的症状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模型,适宜于研究早期脑损伤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大豆价格不断增长,这主要是由城镇化不断推进背景下大豆每亩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物质服务费的持续增长造成的。通过分析各省种植大豆的现金成本和现金收益,得出大豆生产成本的增长是不可逆的。同时从生产方式、规模、生产技术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外大豆价格偏低的原因。本文研究表明,在当前背景下,合理利用国际资源,进口适度规模的大豆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范高阳  王业忠  许晖  刘祺  姬云翔  赵冬 《生物磁学》2011,(20):3860-3863
目的:建立一种可重复的、有典型神经损伤症状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为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EBI)的机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采用枕大池穿刺一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建立SAH模型。在4h、8h、12h、24h、48h、72h时间点,观察比较行为学与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枕大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发现大量的血凝块和血液。(2)实验组光镜下可观察到蛛网膜下腔大量红细胞,神经元细胞水肿,电镜下可见胶质细胞空泡样改变,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肿胀,髓鞘内存在空泡和板层分离现象。(3)实验组造模后均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对照组4h出现典型神经系统损伤表现,12h后恢复正常,空白组未见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结论:枕大池一次注血法是一种简便、可重复的症状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模型,适宜于研究早期脑损伤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