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用ESR方法研究了血卟啉衍生物(HPD)和PhotofrinⅡ的活性成分双卟啉醚酯混合物(DHE)生成^1O2的光敏作用。利用2,2,6,6-Tetramethyl-4-piperidone(Tempone)对^1O2的捕捉,测定所生成的氮氧自由基的ESR信号,并经加NaN3和D2O的实验,证实了DHE光敏反应有^1O2的生成,并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随DHE浓度增大,生成的^1O2也增加。结合  相似文献   

2.
类卟啉稀土配合物对于小鼠腹水肝癌细胞光敏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类卟啉稀土配合物(以下简称PLM—Gd—A)对小鼠腹水肝癌细胞(AH)的光敏作用及AH细胞对PLM一Gd—A的摄取表明:PLM-Gd-A被AH细胞摄取的速度快(大约10min可达到平衡),用MTT方法测定了细胞光敏存活曲线,杀伤细胞的能力与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以及PLM—Gd的浓度密切相关,用FADU方法和电镜观察结果证明:该光敏损伤细胞的靶主要是在细胞核;对于不同稀土离子配合物光敏能力比较表明:Gd>Eu>Sm;造成细胞死亡的原因包括1O2、在内的活性氧。  相似文献   

3.
类卟啉稀土配合物对于小鼠腹水肝癌细胞光敏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类卟啉稀土配合物(以下简称PLM-Gd-A)对小鼠腹水肝癌细胞(AH)的光敏作用及AH细胞对PLM-Gd-A的摄取表明:PLM-Gd-A被AH细胞摄取的速度快,用MTT方法测定了细胞光敏存活曲线,杀伤细胞的能力与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以及PLM-Gd的浓度密切相关,用FADU方法和电镜观察结果证明:该光敏损伤细胞的靶主要是在细胞核;对于不同稀土离子配合物光敏能力比较表明:Gd>Eu>Sm;造成细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红菌乙素修饰物(-乙醇胺,简称HB-E)对小鼠腹水肝癌细胞(AH)光敏损伤以及HB-E被AH细胞摄取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HB-E在640nm光照的条件下对AH细胞产生很强的光动力作用;细胞对HB-E的摄取速度快(室温下2min,达到平衡),在饱和时每个细胞可摄取HB-E分子5×109个;经多种竹红菌素修饰物光敏能力的比较中HB-E光敏作用明显要大于其它的光敏剂;光敏机理的研究中确定了活性氧的作用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竹红菌乙素修饰物(-乙醇胺,简称HB-E)对小鼠腹水肝癌细胞光敏损伤以及HBE被AH细胞摄取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HB-E在640nm光照的条件下对AH细胞产生很强的光动力作用,细胞对HB-E的摄取速度快(室温下2min,达到平衡)在饱和时每个细胞可摄取HB-E分子5×10^9个;经多种竹红菌素修饰物光敏能力的比较中HB-E光敏作用明显要大于其它的光敏剂,光敏机理的研究中确定了活性氧的作用是存  相似文献   

6.
竹红菌乙素与乙醇胺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可以得到红光性能更加优良的新型光敏剂(简称HB-E),为此,我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对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光敏作用;2.对线粒体膜巯基蛋白光敏损伤;3.对ATP酶的失活;4.损伤机理的探讨;5.不同光敏剂光敏能力的对比;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到HB-E光敏作用对于线粒体的损伤十分明明;从损伤的机理角度证明了氧自由基的作用是存在的;对于体系中产生超氧阴离的来  相似文献   

7.
通过细胞台盼兰拒染检测、电镜观察以及3H—Tdr同位素掺入等方法,分别从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上,定性定量测定了维生素E(VitE)、丁羟基甲苯(BHT)、阿魏酸钠(SF)三种抗氧化剂对于竹红菌甲素(HA)光敏所致HeLa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三种抗氧化剂对于细胞的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VitE的抑制作用最明显,BHT及SF的抑制作用则较弱,提示脂质过氧化在细胞膜和细胞核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中国水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在水稻杂交育种上有巨大潜力。研究表明:农垦58S的雄性不育性受光周期调控,光敏色素是育性转变过程中光周期反应的光受体,然而,鉴于高等植物中存在至少两种不同的光敏色素分子,并且它们同时存在于水稻中,人们对调节农垦58S雄性不育过程的光敏色素分子种类及作用方式仍然不清楚。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比较了不同光周期下农垦58S和对照品种农垦58叶片(光周期感受器官)中光敏色素I(phyA)的含量。从农垦58S的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开始,进行10天的光周期处理。一组为短日照(SD),另一组为长日照(LD)。在第10个暗期结束前,于暗绿光下收获每株水稻的最上部两片新展叶,立即保存在液氮中。样品在研钵中磨成液氮粉,然后加入提取液(含50mmol/LTris-HCI和0.2mol/L巯基乙醇,pH8.5)匀浆。粗提液经0.5%聚乙烯亚胺(PEI)沉淀后,上清液供ELISA分析。以燕麦phyA的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分别作ELISA的一抗和检测抗体。采用ELISA可以专一性地检测水稻phyA(Table1)。几次独立的实验说明,光周期处理对phyA含  相似文献   

9.
山豆根木葡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山豆根中一种木葡聚糖的结构.用1mol/LNaOH提取,DEAE-SephadexA-25离子交换柱层析,Fehling试剂分级得到山豆根木葡聚糖组分SSb-1FA,用完全酸水解,甲基化分析,部分酸水解,三氧化铬氧化和1H,13C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Sb-1FA的分子量为2.6×104,比旋光度[α]20D=+10.9°(c0.22,H2O),由L-Fuc,D-Xyl,D-Gal和D-Glc组成,摩尔比为:2.929.97.559.8.SSb-1FA由1→4连接的β-D-Glc残基构成主链,分枝有α-D-Xyl(1→,β-D-Gal(1→2)α-D-Xyl(1→等类型,部分非还原末端由L-Fuc(1→构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细胞台盼兰拒染检测、电镜观察以及^3H-Tdr同位素掺入等方法,分别从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上,定性定量测定了维生素E、丁羟基甲苯(BHT)、阿魏酸钠(SF)三种抗氧化剂对于竹红菌甲素(HA)光敏所致HeLa细胞损伤的抑制。结果表明:三种抗氧化剂对于细胞的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VitE的抑制作用最明显,BHT及SF的抑制作用则较弱,提示脂质过氧化在细胞膜和细胞核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3.
14.
15.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6.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7.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