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漆酶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多功能酶,但能否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了制约其应用开发的主要瓶颈之一。担子菌类真菌是分泌漆酶的主要来源之一,灰树花隶属于担子菌,但有关其分泌漆酶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初步探讨了pH值、温度及不同阴、阳离子等因素对灰树花孢外漆酶酶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树花孢外漆酶最适反应pH值为2.2,最适反应温度65℃,且反应体系中缓冲液的组成也会影响灰树花漆酶的活性。灰树花漆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但反应体系中若存在卤族离子则会强烈抑制灰树花漆酶的活性。本研究为今后开发利用灰树花漆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灰树花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树花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具有降血糖、抗肿瘤、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灰树花多糖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多糖的结构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已报道的灰树花活性多糖的结构表征。部分研究认为多糖的降血糖活性可能与β-1,6-葡聚糖主链化学结构相关,而灰树花多糖结构为β-1,6主链或β-1,3主链葡聚糖时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然而多糖结构异常复杂,精细结构的解析困难,导致目前灰树花多糖结构表征一般止步于单糖组成、分子量、糖苷键类型、分支结构和粗略分子链构象,但二维核磁(two 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2D-NMR)和高分辨质谱联用等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解开灰树花多糖构效关系,并为灰树花活性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灰树花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其中,多糖是灰树花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对多糖进行分子修饰是提高它原有的生物活性或增加新活性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灰树花多糖的分子修饰方法,以及修饰后灰树花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灰树花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灰树花深层培养的生长动力学与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灰树花的生长特性,建立了灰树花的生长速率模型和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并运用SIMULINK仿真环境,建立了灰树花在培养过程中的主要因素通气量和pH对菌丝生物影响的模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灰树花子实体多糖D-组分的提取、硫酸化及免疫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灰树花(Maitake)子实体中提取分离得到子实体多糖D组分,并分别考察了提取中的几个关键因素对D组分得率的影响,包括加水倍数、浸提时间、醇沉浓度、浓缩倍数。然后,对D组分进行了硫酸化修饰,得到了两种不同取代度的硫酸化多糖。最后,研究了灰树花多糖D组分及硫酸化灰树花多糖D组分对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血素形成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mgkg剂量下,灰树花多糖D组分及硫酸化灰树花多糖D组分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并且在合适的取代度下硫酸化灰树花多糖D组分比灰树花多糖D组分表现了更强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藻糖主要作用是作为生物体的结构组分、以及保护生物膜和保护蛋白质。在灰树花中 ,海藻糖在干重中所占比例最高可达到 1 5 %~ 1 7% ,说明灰树花合成海藻糖的能力很强。将灰树花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克隆 ,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里表达。表达量为 1 90mg L。通过活性测定 ,证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海藻糖合成酶具有酶活性 ,结合基因工程和酶工程方法 ,为合成海藻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灰树花多糖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真菌多糖的药理作用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关注。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反应调节剂,灰树花多糖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灰树花多糖药理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从40株供试菌株中筛选获得两株可在21.5~23.5℃条件下正常开片出菇的灰树花菌株Gr0001+3和Gr0017。其中Gr0001+3的子实体性状均优于Gr0017,菌株Gr0001+3在选育耐高温灰树花品种中可作为育种亲本。本试验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的40株灰树花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8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83条特异性条带,在相异系数D=0.455处将40株灰树花分为9大类。9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63条特异性条带,在相异系数D=0.63处将40株灰树花分为5大类。综合分析显示,亲缘关系聚类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供试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从中可发现,21.5~23.5℃条件下可出菇的两个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近,这些都将为今后灰树花的遗传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几种常规粗多糖提取法与超临界CO2提取法对灰树花粗多糖提取的差异,同时对灰树花粗多糖进行脱蛋白、脱色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所得灰树花粗多糖得率最高,为28.1%,而超临界CO2提取法所得粗多糖纯度最高,为39.3%。聚酰胺法脱蛋白及脱色效果较好,蛋白脱除率及脱色率分别为69.9%、61.9%,且多糖吸附率较低。将超临界CO2法提取的灰树花粗多糖采用聚酰胺法脱蛋白及脱色后,多糖得率为79.3%,纯度为50.1%。因此聚酰胺法是分离纯化灰树花粗多糖的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灰树花总DNA的制备及基因组文库的构建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志祥  程度  李宝健 《遗传》2004,26(5):711-713
灰树花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因为多糖含量较高,较难获得高质量的总DNA,本文提出了一种制备高质量灰树花总DNA及构建灰树花基因组文库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灰树花总DNA,经Sau3AI酶切后,用于构建基因组文库,可得到2×105个转化子/50mg,平均插入片段为14kb。本研究为下一步克隆灰树花中的基因以及进行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Abstract: Grifola frondosa, is a valuable medicinal fungus. High quality total genomic DNA is difficult to prepare due to its high polysaccharide content. A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Grifola frondosa total genomic DNA and construction of Grifola frondosa, genomic library is described. Genomic DNA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is digested by Sau3A I restriction enzyme. Constructed genomic library give a titer of 2×105 transformants/50mg , with a average insert size of 14kb. This has paved way for the cloning of other Grifola frondosa genes and molecular biology studies.  相似文献   

11.
灰树花液体深层培养工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灰树花进行了液体深层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碳源以豆粉+麸皮、玉米粉+麸皮和氮源以蛋白胨、牛肉膏等较适宜菌丝生长的物质,确定了灰树花深层培养的液体培养基配方;并研究了培养条件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得出了培养液pH在5.30~6.00和通气量为1:(1.00~1.40)的条件下,菌丝生物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2.
《菌物学报》2017,(8):1152-1163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non-enzymatic protein glycation,NEPG)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发具有抑制非酶糖基化反应的天然活性物质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比较了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茯苓Wolfiporia cocos 6种食用菌水提物和醇提物在体外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灰树花水提物对非酶糖基化反应有良好的抑制效果,食用菌醇提物对非酶糖基化没有抑制效果。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抑制率最高的灰树花活性物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灰树花的最佳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2.25h,料液比1:30,抑制率达到(96.28±0.16)%。灰树花水提物在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灰树花多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灰树花(贝叶多孔菌,Polyporusfrondosus),其形态婀娜如云,肉质脆嫩,独具郁香,是一种滋味鲜美的食用菌。特别是它具有独特的营养和医疗价值而备受瞩目。目前有关灰树花多糖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多糖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上。灰树花多糖为一种生物大分子,分子量约500KD,基本结构为带有C6分支的β-1,3-D-葡聚糖,分支度约33%,这些结构特点对于其抗肿瘤活性是必需的.促进胞内多糖向胞外转化的优化工艺已取得进展,随着发酵培养灰树花菌丝体技术的成功和先进的提取纯化工艺的确定,现已能大规模获得和…  相似文献   

14.
中型滇丁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首次对中型滇丁香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族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等,为今后对中型滇丁香生理活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灰树花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热水浸提、超声波辅助和微波辅助提取灰树花多糖的工艺进行研究,分别获得了3种方法的最佳条件,并发现微波辅助法最佳,其最优条件为:微波功率800 W、微波时间3 min,浸提2h,多糖得率为13.05%,比热水浸提法提高了51.22%.利用提取的灰树花多糖进行抗氧化性研究,发现灰树花多糖对O2-·和·OH都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多糖浓度与其对O2-·的清除作用存在量效关系,但不如·OH明显.  相似文献   

16.
药用真菌高质量总DNA的制备及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程度  黄翔宇  李宝健 《菌物学报》2002,21(1):137-139
灵芝、姬松茸、灰树花等药用真菌对肿瘤、肝炎、心血管疾病等具有良好的疗效,已引起国际医学界的瞩目。现对药用真菌的研究逐渐深入到分子水平,而提取基因组DNA是进行药用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之一。目前适用于灵芝等担子菌纲大型药用真菌DNA提取的方法报道较少。按照曲霉等丝状真菌DNA的提取方法提取灵芝、姬松茸、灰树花的基因组DNA时,不但未能有效除去DNA的多糖,而且所得DNA片段小,构建文库时的转化率低。为此我们建立了一种快速提取高质量基因组总DNA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构建高质量基因组文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灰树花胞外多糖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树花胞外多糖是一种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灰树花多糖在抗肿瘤、抗HIV病毒以及防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老年痴呆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有些方面甚至超过已经临床应用的香菇多糖、云芝多糖和裂褶菌多糖(邢增涛等,1999;李强等,1989;项哨等,1995;劳华均等,1997)。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文献中报道了灰树花子实体多糖的活性及结构(Ohno et al.,1985;Ohno et al.,1987;Ohno et al.,1988;),但是关于灰树花胞外多糖的结构的分析则较少见到报道。本文…  相似文献   

18.
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研究灰树花发酵的代谢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露  吴天祥  王川南 《菌物学报》2020,39(10):1920-1932
为了解天麻苦荞复配液的添加对灰树花深层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差异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发酵7d的灰树花菌丝体细胞代谢物进行分析。主成分(PCA)模型显示添加天麻苦荞复配液的菌丝体细胞与对照组菌丝体细胞相比代谢产物差异明显(P<0.05),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VIP(vari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1和P<0.05为条件进行筛选和鉴定得到44种差异代谢物,包括糖类6种、氨基酸类13种、维生素类5种、核苷酸类7种、有机酸类10种、脂肪酸类3种。其中,与对照组相比鼠李糖、D-半乳糖、D-甘露醇、果糖-6-磷酸等7种物质含量显著下调,D-木糖醇、异亮氨酸、赖氨酸、泛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葡萄糖醛酸、琥珀酸等37种物质含量显著上调。通过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得到具有显著影响的代谢通路14条,推测了灰树花胞外多糖合成通路。由此推断天麻苦荞复配液的添加对灰树花胞外多糖的增效作用和提升营养品质的原因,为今后深层次研究外源添加物对灰树花发酵过程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灰树花多糖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灰树花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完全是宿主中介性影响。多糖对肿瘤细胞不表现细胞毒作用,但能有效地影响免疫系统,通过激活宿主的细胞作用而起到抗肿瘤作用。因此,表现为高度的选择性,只作用于肿瘤细胞,正常细胞组织不受影响。灰树花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肝脾重...  相似文献   

20.
桉属(Eucalyptus L. Herit)是桃金娘科(Myrtaceae)的大属,该属约600余种,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地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引入品种较多,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其中广东和广西为桉树的主要种植基地。桉属植物具有较多的工业价值,其木材、叶、果实等是化学工业、香料、医药领域的重要原料,可用作开发高性能桉木重组材、竹桉复合材料、造浆与造纸等。桉属植物作为民间药材被使用,具有抑菌消炎、疏风解热、防腐止痒等功效,其药理研究表明,桉属植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药理活性。该研究通过查阅近三十年桉属植物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报道,对桉属植物不同部位的421个非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等进行了较详细的分类阐述,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共73个、有机酸化合物共61个、萜类化合物共45个、多酚类化合物共229个、脂肪醇类化合物共13个,药理活性多集中在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但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该文重点关注桉属植物的药用部位,充分发掘其药用价值,开展临床转化和新药研究工作,为今后桉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