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酚酸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2 h再灌注24 h模型。实验终末,检测脑梗死面积,脑水肿以及评价神经功能损伤,并进一步分析脑组织中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酚酸A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5),水肿程度显著减轻(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再灌注24 h后,SOD,GSH-PX及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丹酚酸A组SOD,GSH-PX及CAT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酚酸A对大鼠C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CI/R损伤时的脑组织SOD,GSH-PX及CAT活性显著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酚酸A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为丹酚酸A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Cl4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观察丹酚酸A对肝细胞活性及其细胞培养上清液ALT、AST、LDH水平和细胞裂解液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另采用皮下注射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丹酚酸A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LN、HA、SOD和MDA含量的影响以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丹酚酸A高、低剂量组和Vit E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 <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ALT、AST和LDH活性显著降低(P <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和Vit E组SOD活性明显升高(P <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5);体内试验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丹酚酸A高剂量组纤维化大鼠的血清LN和HA水平显著降低(P <0.05),高、低剂量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 <0.05, P <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1, P <0.05),并能改善肝脏病理形态。结论注射用丹酚酸A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起到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30 mg/kg)和参附注射液组(10 mg/kg)。采用Pulsinelli’s四动脉阻断法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前1 h和再灌注前30 min给药,共3次。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甘氨酸(Gly)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Ca2+含量,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I/R模型组大鼠脑组织Glu、Ca2+、MDA含量和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参附注射液能显著降低脑组织Glu、Ca2+含量和含水量(P<0.05,P<0.01),显著升高SOD活性及SOD/MAD比值(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降低兴奋性氨基酸(EAA)毒性、阻滞Ca2+超载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g1 10、20、40 mg/kg,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2 h、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24h后Bcl-2、Bax的表达。结果人参皂甙Rg1组大鼠脑缺血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P〈0.05);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人参皂甙Rg1各组Bcl-2表达显著增高,Bax表达显著降低,Bcl-2/Bax比值显著上调(P〈0.05)。结论人参皂甙Rg1防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促进脑组织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有关,且以高剂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总丹参多酚酸(TSI)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评估TSI预处理对氧化应激的影响和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TSI(20 mg/kg)处理组,每组6只。采用夹闭左肾下腹主动脉的方法建立SCII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12,24及48 h对大鼠后肢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各组大鼠再灌注48 h后,取其脊髓组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和生化指标分析。药物组与对照组间运动功能评分的均值比较用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进行分析,药物组与对照组间MDA,SOD,CAT,GSH-Px含量测定的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脊髓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升高,从2.95 mM/mg上升到5.90 mM/mg(P=0.02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增强,GSH-PX酶活力从0.31 U/mg升高至0.78 U/mg(P=0.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明显降低;SOD酶活力从16.03 U/mg降低至8.37 U/mg(P=0.001),CAT酶活力从1.24 U/mg降低至0.54 U/mg(P=0.002)。动物后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于6 h时从21分降低至15.5分(P=0.001)。预先给与动物注射TSI(20 mg/kg)后,可以降低MDA浓度,从5.90 mM/mg降为3.27 mM/mg(P=0.0355)。抑制GSH-PX活性,从0.78 U/mg降为0.36 U/mg(P=0.001)和提高SOD和CAT活性,SOD酶活力从8.37 U/mg升高至14.79 U/mg(P=0.001),CAT酶活力从0.54 U/mg升高至0.89 U/mg(P=0.043),提高动物后肢神经功能评分从15.5分升高至17分(P=0.001),TSI组在光学显微镜下脊髓病理改变轻微,而对照组脊髓损伤较重(P<0.05)。结论 TSI可通过改善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平衡来预防SCII。  相似文献   

6.
虎杖甙抗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虎杖甙(PD)抗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均分成4组(n=10):假手术对照组(C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肺缺血/再灌注+虎杖甙组(PD组),缺血前20 min和再灌注即刻按2.5 mg/kg静脉注射0.2%PD溶液;肺缺血/再灌注+PD+多粘菌素B组(PMB组),给PD同时按24 mg/kg静注PMB。各组分别在缺血前20 min,缺血1 h即刻,再灌注1 h、2 h、3 h各时点颈动脉抽血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实验结束时,取肺组织测湿干重比(W/D),计算肺泡损伤率(IAR),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I/R组和PMB组血清SOD活性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且两组间无差异;PD组则显著改善(均P〈0.01)。②I/R组、PD组、PMB组血清MDA浓度均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但PD组上升明显缓慢(均P〈0.01)。③I/R组、PD组和PMB组的W/D与IAR均高于C组(P〈0.05或P〈0.01),但PD组显著低于I/R组和PMB组(均P〈0.01)。④I/R组及PMB组肺组织的超微结构损伤严重,PD组损伤程度明显较轻。结论:PD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拮抗作用,其机制除抗氧化损伤外可能还有PKC参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时肺损伤的变化并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其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家兔LI/R损伤模型,观察肢体缺血4 h再灌注4 h肺损伤的变化以及采用肢体IPC干预后对肺损伤的影响。从右颈外静脉和左颈总动脉采血,分别代表入肺血和出肺血,检测入、出肺血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脂质过氧化物的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同时测定肺组织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以及肢体IPC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和缺血前比较,LI/R组松夹再灌注4 h入、出肺血及肺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和NO含量增高(P〈0.05,P〈0.01);肺组织tNOS和iNOS活性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缺血前给予IPC组,SOD活性升高,而MDA、NO含量降低,tNOS、iNOS活性也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MDA与SOD间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而MDA与NO及iNOS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LI/R时并发的急性肺损伤与组织氧化代谢紊乱有关,IPC通过改善LI/R时肺组织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进而增强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对LI/R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钙敏感受体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钙敏感受体拮抗剂组(N组)。I/R组和N组采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脑缺血前10 min尾静脉注射等容量二甲基亚砜和钙敏感受体拮抗剂NPS-89636 1 mg/kg。于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功能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定MDA含量和SOD活性,采用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阳性细胞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I/R组和N组MDA含量、神经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阳性细胞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组,神经功能评分和SOD活性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MDA含量、神经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阳性细胞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I/R组,神经功能评分和SOD活性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敏感受体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3h针刺组、6h针刺组、药物组,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针刺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3h、6h予以“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药物组于在造模成功5h后予香丹注射液腹腔内注射,每日1次,治疗3次.治疗72 h后采集标本检测血清及脑组织中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5h药物组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3h针刺组血清MD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6h针刺组血清SOD活性高于3h针刺组和5h药物组(P<0.01),而6h针刺组血清MDA含量、5h药物组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3h针刺组(P<0.01),6h针刺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5h药物组(P<0.01).3h针刺组脑组织SOD活性和5h药物组脑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6h针刺组比较,3h针刺组脑组织SOD活性、5h药物组脑组织内SOD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不同时机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不同程度调节血清及脑组织SOD活性水平,增强氧自由基代谢,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缺血性损伤,进而对损伤脑组织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且早期介入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B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结扎颈总动脉缺血2 h再灌注48 h复制CI/R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酚酸B组,每组10只,培养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别给予0,10,25,50 umol/L的丹参酚酸B。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TC)染法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检测大鼠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再通过细胞缺氧缺糖模型,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酚酸B对于细胞死亡率及细胞内ROS水平以及转染Nrf2或HO-1 si RNA后细胞死亡率及细胞内ROS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酚酸B组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小,脑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大脑皮层细胞中,随着丹参酚酸B浓度增加,细胞HO-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提高,而细胞质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细胞缺糖缺氧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酚酸B组均能够降低细胞的死亡率及细胞内ROS水平,敲除Nrf2或HO-1后,丹参酚酸B组的细胞死亡率与细胞内ROS水平均有明显减低(P0.05)。结论:丹参酚酸B对大鼠CI/R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Nrf2/HO-1减轻CI/R所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LIPC)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复灌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单侧LIPC组,双侧LIPC组(bLIPC),bLIPC+mito KATP阻断剂5-lydroxydecanoate(5-HD))预处理组,bLIPC+κ-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预处理组,bLIPC+双侧后肢体外循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术后进行神经系统症状评分,血浆强啡肽和脑啡肽水平测定,大脑梗死面积测定。结果:单侧L1PC能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复灌损伤后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P〈0.05),并减少大脑梗死面积(P〈0.01);而双侧12PC能显著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复灌损伤后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并显著减少大脑梗死面积(P〈0.01),比单侧LIPC的作用更为明显(P〈0.05)。双侧L/PC后5、15、30min,1和2h这五个时间点,血浆强啡肽水平显著增高(P〈0.01),12和24h这两个时间点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血浆脑啡肽水平的改变与双侧LIPC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or-BNI预处理(25nmol)和5-HD预处理(10mg/kg)均消除了双侧LIPC所致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增加和大脑梗死面积减少(P〈0.01)。结论:LIPC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复灌损伤中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LIPC诱导内源性阿片激动剂释放和激活mito KATP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L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选取sD大鼠36只,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沐舒坦干预组;手术对照组。对大鼠进行左侧开胸并阻断左肺门根部60min,然后进行再灌注6h。沐舒坦干预组再灌注开始时,经股静脉持续6h输入沐舒坦溶液(3.75mg·kg-1.h-1)。分别检测大鼠动脉血氧分压,肺组织湿/干重比值,氧化应激因子(MDA,SOD,GSH-PX)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细胞因子(TNF-α、MCP-1、TGF-β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1)大剂量沐舒坦干预后,肺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内出血、渗出等较再灌注损伤组明显改善(P〈O.05);肺组织湿/干重比值显著降低(P〈0.05);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改善(P〈0.05)。(2)大剂量沐舒坦干预后,肺组织MDA、SOD、和GSH—PX含量基本降至正常水平;MPO活力降至手术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5)。(3)沐舒坦干预组的TNF-α,MCP-1,TGF.B1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药物干预后虽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但是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明显降低。结论:大剂量沐舒坦可参与下调肺组织的MDA、SOD、GSH.PX的含量和MPO活力,并通过下调TNF-α、MCP.1、TGF-β1基因rnRNA的表达水平达到减轻LIRI损伤程度的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沐舒坦通过调控uRJ在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抑制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有效的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手术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再灌注组、胰岛素干预组。于30min缺血和120min再灌注后,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生化检测。结果:(1)单纯缺血组肠粘膜损害较手术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明显变化;(2)再灌注组SOD活性明显降低,与手术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胰岛素组SOD活性与再灌注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肠缺血可以引起肠粘膜损伤,再灌注则可加重这种损伤,胰岛素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纳冬梅  孙强  曹坪  张宏  徐波 《生物磁学》2011,(10):1847-1850
目的:通过检测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神经元凋亡动态表迭变化的关系,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30min再灌注12h组、1d组、3d组、5d组、7d组、及14d组,每组5只。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原位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中的凋亡神经细胞数。结果:再灌注12h、1d、3d、5d、7d及14d大鼠血清VEGF表达和凋亡神经元百分比的变化均为负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中,缺血诱导使VEGF的表达发生变化,VEGF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抑制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调解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Kyoto大鼠(WKY)和SHR,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W-Sham、S-Sham)、缺血/再灌注组(W-I/R、S-I/R)和姜黄素组(S-Cur),各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3h、12 h、1 d、3 d、7 d 5个亚组(n=6)。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Nissl染色计数海马CA1区平均锥体细胞密度,ELISA法检测海马RANTES表达,于再灌注后7 d观察行为学。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海马RANTES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W-I/R大鼠比较,S-I/R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海马RANTES蛋白表达上调(P〈0.05);姜黄素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减轻,海马RANTES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更易导致SHR海马神经元损伤。姜黄素减轻SHR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ANTES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亚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CI/R)早期缺血区脑组织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wistar大鼠60只,体重200~280g,由中国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n=10):假手术组、缺血1h组、缺血2h组、再灌注0.5h组、再灌注1h组、再灌注2h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CI/R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的eNOS与n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I/R模型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内eNOS表达在缺血1h内升高,之后到再灌注2h内持续降低。而nNOS的表达在缺血到再灌注2h内持续上升。结论:CI/R模型中缺血区脑组织的eNOS与nNOS的变化趋势不同,表明一氧化氮在缺血性脑损伤病理过程的作用与一氧化氮合酶亚型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朱勇  胡治平 《生物磁学》2009,(13):2526-2527,F0003
目的:研究西比灵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方法:52只健康蒙古沙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西比灵干预组,I/R组及西比灵干预组再分为6h、1d、3d、7d四个亚组。通过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 min后松夹,建立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的实验方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NF-κBp65、MCP-1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I/R组及西比灵干预组,NF-κBp65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均P〈0.01),且出现MCP-1阳性表达。与I/R组比较,西比灵干预组在I/R后6h、1d,NF-κBp65、MCP-1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西比灵能够下调NF-κBp65、MCP-1的表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omer-1a蛋白在异氟烷(Iso)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250~270g),随机分为三组:Sham组(n=20),仅分离血管不留置线栓;IR组(n=20)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2h再灌注;IP组(n=20),接受1h的异氟烷预处理(2%异氟烷,98%氧),预处理后24h制作Mcao模型,分别于24h、48h、72h、7天后观察动物神经行为学改变。用Westernblot于24h、48h、72h、7天后对Homer-1a蛋白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24h时,IR组Homer-1a蛋白表达量低于Sham组(P〈0.05).IP组Homer—1a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1),IP组Homer-1a蛋白表达量高于IR组(P〈0.05);48h时,IP组Homer.1a蛋白表达量高于Sham组(P〈0.05),IR组Home〉1a蛋白表达量低于Sham组,IP组Home-1a蛋白表达量与IR组没有统计学意义;72h时,Sham组与IR组、IP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7天时,Sham组与IR组、IP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中异氟烷预处理提高了Home-1a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