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活动建议。本课题的探究教学不仅有利于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熟悉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培养探究问题、设计和评价实验能力,建构实验研究的一般体系,而且在对本探究课题的结果分析中,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洞察力和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
生物新课程突出科学素养的培养,将科学探究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这是因为探究性学习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构建,有利于科学技能的培养,有利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由此新课程赋予教师开发课程的机会和权利.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把生物学教学变成学生“探究的乐土”,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做,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去研究,亲身经历研究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科学、“做”科学、“悟”科学。  相似文献   

3.
从聚焦科学素养的教学实践角度剖析了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2019年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遗传学经典模式生物果蝇的教学资源,分别以“思考·讨论”“问题探讨”“拓展应用”“思维训练”及“科学家的故事”等栏目中的果蝇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本教学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命观念形成,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沈雁 《生物学通报》2006,41(5):23-24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 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的探究活动栏目。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开展此探究活动有助于师生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怀疑、敢于求真、  相似文献   

5.
1教学背景分析 1.1课标分析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属于能力层面的“模仿”水平和知识层面的“理解”水平。在活动建议里则提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1教学建议“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是新课程标准中建议的一项活动,旨在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但是,以往的实验在设计思路上只要求学生掌握书面材料上的知识概念、实验步骤或统计方法上的应用,这样做对学生实际的探究能力、操  相似文献   

7.
按照教科书中的方法,进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实验存在一些问题.作者针对这些问题,在教科书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专用载玻片、计数方法等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更有利于该探究活动在教学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教学中,通过调整课程顺序,优化实验环节和实验材料,结合Excel软件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使生物学与数学整合,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时培养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新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 ,主动探究 ,在探究性学习中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材中设置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新课程中的每一个探究活动 ,都有一定的背景资料 ,这无疑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 ;每一个探究活动都在制定探究计划中提示了几个不同的探究思路 ,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设定自己的探究方法。勿庸置疑 ,从道理上讲 ,这种课程设计不会将学生的思维进行统一定势 ,而是能让每个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更广泛的思维方式 ,并可以通过多…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探究生物学知识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阶段 ,生物学教师主要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教学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然而这只能让学生“学会知识”,为了学生将来有能力“会学知识”,中学阶段要大力提倡“探究教学”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知识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生物学 ,也有利于国家对生命科学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 ,笔者对探究教学法作了一些尝试 ,现以一个探究过程为例叙述。1 探究的模式1.1 提供背景材料 ,确定探究内容 现行的初中九年义务教…  相似文献   

11.
在5E即“参与(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的教学模式下,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问题链引导法驱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3个探究活动中实现表观遗传概念的构建;在模型与建模中探究表观遗传修饰的本质,深刻理解表观遗传机制;运用表观遗传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认同表观遗传的研究价值。本教学探究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知识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生活动。通过开展“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实践活动,一方面为学生展现自我及个性的发展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多层次逻辑探究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顺序。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采用该探究形式进行的“种群”一节的教学活动及反思,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酶的特性”是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一组引导式学生探究实验。其中“酶的高效性、专一性”探究设置在必修教材里,为学生提供了较为规范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究实验方案设计的起始课;“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布于选修教材中,是必修部分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就实验内容来说,催化剂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内容。但生命体中的特殊催化剂——酶却是他们深感陌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维 《生物学通报》2006,41(4):39-40
有丝分裂实验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经典实验, 不同版本的教材都安排有“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验证性实验。从学生参与探究的程度和探究活动的难易上看,该实验属于“零级水平探究”,即活动的各个步骤在实验之前均由教材呈现给学生,学生只要依步进行即可。如果在此基础上,挖掘一些适合学生的探究性课题,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也可以提升探究活动的层次,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那么围绕有丝分裂的探究性实验该如何设计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探究贮藏温度对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维 《生物学通报》2005,40(12):51-52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如果将学生的探究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从中挖掘探究主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更重要的是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扩大了探究的范围,真正体现了探究的实质。以下所述关于“贮藏温度对果蔬中Vc(以下简称Vc)含量的影响”的探究活动,是笔者在开展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做的一项尝试。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开展科学探究的学习,将提出问题的过程根植于自然中观察到的现象。在对疑问进行辨析、评价和修改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关于有探究价值问题特点的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真正理解“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它对整个探究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而不是仅仅作为科学探究的第1个自然环节而存在。科学探究的起点和核心是“提出问题”,落实“提出问题”环节是学生理解真实的“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许明  金燕 《生物学通报》2013,(10):34-36
在“探究鸟类的飞行的秘密”这一探究活动中,巧妙地运用一系列问题串“架桥铺路”,建立模型,搭建起“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知识体验,自主建构知识;利用探究实验超市,激发灵感,自主探究;利用移动卡片活动构建概念图,形成知识体系,有效实现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19.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奂 《生物学通报》2011,46(5):53-56
针对浙科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内容差异,讨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关于菌种来源、培养基选择、检测方法以及对照设计的问题,对其中关键问题进行了实验,分析了不同方案在实验中的优劣。  相似文献   

20.
在“免疫学的应用”这节教学中,着重设计了“研发疫苗”和以“抗原检测实现快速诊断”这2项实践活动,在真实情境中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