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索近红外光谱(nears)技术用于立体定向靶点毁损术中实时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猫脑建立体内不同毁损时间、温度下的毁损灶体积模型,通过病理检测及近红外光谱仪观察并记录脑组织靶点毁损时的NIRS尤其是优化散射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温度点下NIRS出现特征性变化曲线。并建立时间、温度及三维模型。结论:利用NIRS实时活体在位监测猫脑射频神经核团毁损术是科学、可行的,优化散射系数是监测的良好指标,比以往单凭经验的作法更科学、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神经外科患者,尤其是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的重症患者,脑氧饱和度是反应患者脑组织氧代谢情况的重要指标,实时、准确的脑氧饱和度监测方法对于指导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基于血红蛋白不同氧合状态,即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Hb O2),还原血红蛋白(deoxygenated hemoglobin,Hb)具有的差异性分子光谱,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可监测人体局部组织氧饱和度。由于近红外射线能穿透颅骨直接获得脑组织内平均氧饱和度的特性,可协助临床实现无创持续监测脑氧饱和度的目的,近年来该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在颅脑创伤和其它神经外科疾病的应用研究中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对最新研究结果及其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生物量是反映生物发酵过程进展的重要参数,对生物量进行实时监测可用于对发酵过程的调控优化。为克服目前主要采用的离线方法检测生物量时间滞后和人工测量误差较大等缺点,本研究针对1,3-丙二醇发酵过程设计了一个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实时分析技术的生物量在线监测实验平台,通过对实时采集光谱预处理以及敏感光谱段分析,应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建立了1,3-丙二醇发酵过程生物量变化的动态预测模型。以底物甘油浓度为60 g/L和40 g/L的发酵过程作为外部验证实验,分析得到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41 6和0.274 3,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实时预测能力,能够实现对1,3-丙二醇发酵过程中生物量的有效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体外循环中,近红外分光仪(NIRS)在监测脑氧合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心内直视手术病人2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中度低温体外循环(MHCPB)组(n=12)和深低温停循环(DHCA)组(n=12),NIRS连续监测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cere-HbO2),CPB开始、降温末、复温末以及术后6小时四个时点分别测定颈静脉球血测定乳酸值(Lact)和特异性神经源性烯醇化酶(NSE),术前、术后脑电图(EEG)检查各一次,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HCPB组中,无脑电图异常,cere-HbO2指标变化不大,与生化指标也无显著相关;DHCA组中,两例患儿术后出现异常脑电图,cere-HbO2指标在停循环开始便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和持续时间与复温末Lact及NSE值显著相关。结论DHCA中,cere-HbO2与反映脑损害的其它指标显著相关,NIRS是一种崭新的,无创的脑氧合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直流电核团毁损术毁损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内侧苍白球(GPi),记录其手术前后脑电生理活动的变化,以探讨内苍白球射频毁损术治疗PD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GP毁损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对PD毁损组和假手术组大鼠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右侧黑质致密部(SNc)、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两点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并经腹腔注射阿扑吗啡(APO)诱发旋转以对模型建立进行评价。通过多导联宏电极在体脑电生理记录技术对各组大鼠进行右侧(注射侧)大脑皮层M1、M2区脑电及纹状体场电位的连续24小时记录,同时进行视频录像。对GP毁损组大鼠行直流电GPi毁损术,术后4天对各组大鼠均行阿扑吗啡诱导旋转行为检验,继续记录脑电活动,记录数据经频率谱分析及相干分析以揭示各记录位点信号的频率成分以及不同位点神经元集群间的功能连接和同步性。结果:对GP毁损组大鼠毁损术前后在清醒静息状态下的皮层脑电和纹状体场电位有明显改变,术后HVSs(High Voltage Spindles)在持续时间上明显缩短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对各组大鼠术后在静息状态下的脑电信号进行对比,GP毁损组大鼠较假手术组的HVSs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均减少并接近正常组大鼠水平,相干性分析显示GP毁损组大鼠术后在HVSs频段(5-13Hz)上的相干程度显著小于假手术组。结论:在清醒静息状态下6-OHDA建立的PD大鼠皮层-基底节环路上HVSs持续时间延长发生频率增高,经GP毁损术后其时间缩短发作次数减少同步性降低并接近正常水平,从而改善PD症状,该现象可能解释临床采用苍白球射频毁损术治疗PD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6.
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PWD)被称为“松树癌症”,具有高传染率和高死亡率,对我国森林资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造成了重大损失。及时发现并清理疫木是遏制松材线虫病蔓延的有效手段,精准监测疫木是防控松材线虫病的前提,但是现阶段缺少大面积识别松材线虫病疫木的技术方法。本文旨在探索哨兵-2号与Landsat-8遥感卫星影像对受害松林的识别能力,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决策树(Decision Tree,DT)和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等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松材线虫病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哨兵-2号影像数据建立的监测模型对受害松林的识别准确率高于Landsat-8遥感卫星影像,其中基于10 m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建立的监测模型识别准确率最高,随机森林、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极端梯度提升等算法建立模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79.3%、76.2%、78.7%和78.9%。在3种不同的影像数据集中,RF、SVM和XGBoost的准确率、Kappa系数和ROC值接近,均明显优于决策树算法。光谱特征中的绿波段、红波段、短波近红外波段和长波近红外以及植被指数中的NBRI、NGRDI、TVI、NDVI和PSSR等对松材线虫病监测模型的贡献值最高。递归消除法对特征参数的筛选效果最好,特征数量由原来50个减少至35个。本研究建立的松材线虫病受害林分监测模型为科学防控松材线虫病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快速测定河南产不同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采用3种加工方法(直接晒干、蒸后晒干和炒后晒干)对河南新郑、三门峡和信阳三个不同产地的野菊花药材进行炮制加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野菊花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采集野菊花药材的NIRS图谱,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河南不同产区不同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木犀草素定量分析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4525、0.0142、0.0428;验证集样品的木犀草素含量近红外预测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为2.95%,预测性能良好。该方法测定高效、快捷、准确度高,可用于河南产不同加工方法的野菊花药材中木犀草素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化和改良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 取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从麻醉、插气管、保温、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并观察不同的麻醉方法和术后时间对心肌梗死程度的影响,用不同的染色方式进行心肌梗死模型的评价.结果 对比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过程中各组大鼠麻醉时间、术后恢复以及心肌梗死面积的结果,戊巴比妥钠是更合适的麻醉药;结扎手术后时间对模型心肌梗死范围无明显影响(P>0.05),但心肌缺血危险区面积随术后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少(P〈0.01);TTC与依文思蓝双重染色相对TTC染色能明显观察到心肌缺血危险区和梗死区范围.结论 优化和改进后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提高了动物福利,制备和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9.
对水稻淀粉黏度特性特征值测定的统计分析表明:在避光自然温度储藏期间,不同类型稻谷淀粉黏度特征值均有明显的变化,各特征值在储藏1~5个月内变化较小,而6~7个月期间变化较大,大部分特征值变化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类型稻谷在储藏期间黏度特征值发生明显差异的时间点不同,粳糯类水稻品种在储藏期间发生明显差异的时间点明显早于粳稻和籼稻类。储藏时间与淀粉黏度特征值优化方程建立结果显示:与籼稻类品质变化关系密切的主要特征值为最高黏度(PKV)、崩解值(BDV)和峰值时间(PeT),粳稻类为热浆黏度(HPV)、冷胶黏度(CPV)和回复值(CSV),而粳糯类为PKV、BDV、CSV和起浆温度(PAT)。研究结果表明,通过RVA谱主要特征值来评价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谷耐储藏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生物组织的球状分形结构模型,对生物组织的散射系数、各向异性因子、散射相函数进行了数值计算,提出了利用散射系数和各项异性因子的双等高线反演分形维数和相对折射率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段生物组织的散射系数随波长的增加呈现幂函数衰减的关系;各向异性因子几乎与波长无关,在数值上与分形维数和相对折射率大小成反比。基于球状分形结构模型的散射相函数与Henyey—Greenstein(HG)相函数在前向(散射角〈100°)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较好的弥补了HG相函数在后向表征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侯昌龙  周根泉 《生物磁学》2010,(17):3355-3359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的出现使活体检测组织的代谢和生化信息成为可能,随着其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脑胶质瘤具有与正常脑组织不同的代谢特征,借助MRS技术一方面可以反映其代谢特征,另外可将其与正常脑组织区分,因此MRS技术特别是^1H-MRS在脑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分级及预后评估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H1766株对BALB/c小鼠的感染性。方法选择病毒滴度为2.0×107FFU/ml的BDV病毒液分别对新生和成年BALB/c小鼠进行脑内接种,并用相同病毒液对原代培养的新生BALB/c小鼠脑细胞进行接种。经过一定时间的病毒作用后分别提取总RNA,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BDV-p40基因,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内接种脑组织中BDV-P40蛋白。结果脑内接种病毒的小鼠脑组织中可以检测到BDV-p40基因和BDV-P40蛋白,培养的小鼠脑细胞中可以检测到BDV-p40基因。结论BDVH1766株可以感染新生和成年的BALB/c小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通过重组腺病毒导入,抑制脑组织中PARs基因的表达,观察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缺血脑组织梗死体积的变化,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以重组腺病毒介导的无序PARs基因shRNA片段、生理盐水进行干预,干预3天后以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闭塞模型,各组分别于线栓后24h、72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并断头取脑,应用4%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结果:1.缺血后24h、72h同一时间点:①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②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2.各组组内缺血后24h、72h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RNAi能有效抑制脑组织中PARs基因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猴B病毒血清抗体和病毒PCR检测结果,阐明动物感染后病毒在机体内的存在状况。方法:采集成年猴血清和三叉神经组织,首先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B病毒抗体,然后采用B病毒舡和徊基因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血清DNA和三叉神经组织DNA,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2份猴血清中,B病毒抗体呈阳性的有13份(59.1%);PCR结果显示,抗体阴性动物及所有血清DNA模板中均无阳性扩增,但在13份抗体阳性动物的三叉神经组织DNA样品中,PCR阳性4份(30.8%);gL和gD基因扩增条件及产物分析表明,舡基因的GC含量为64.1%,gD为74.2%,且舡的扩增条件和效果明显优于gD。结论:B病毒感染猴后,将在部分动物神经节中建立潜伏,而础基因更适合作为分子鉴定的靶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熊果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的影响,为中药熊果苷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药物预防组和药物治疗组。根据缺血时脑损伤原理制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TTC染色、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预防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TTC染色缺血区域都不如模型组坏死明显,HE染色显示细胞损伤程度减轻,SOD、GSH—Px活性提高有显著性差异,MDA含量减少(均P〈0.05)。结论:药物熊果苷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和保护脑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6.
马琼  周勇  姜扩  范清宇  Shi Ke  裘秀春 《生物磁学》2011,(8):1424-1427
目的:开发一种具有"找寻、治疗、可视"功能的生物造影剂。方法: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近红外标记的维甲酸类造影剂,并进行骨肉瘤细胞的体外结合试验;皮下接种裸鼠,构建骨肉瘤的异种移植模型,持续10d对裸鼠进行体内光学成像,观察药物在体内的重新分布,并最终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成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体外细胞结合试验证明,合成的维甲酸造影剂可以很好的与人的骨肉瘤细胞相结合,进而内化。近红外光学成像表明,该造影剂可用于骨肉瘤的早期和晚期诊断。全身成像显示了在肿瘤和肝脏的高信号强度。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显示肿瘤部位具有较高水平的18F-FDG代谢。剂量增加反应和毒性试验表明,高剂量的维甲酸造影剂必然与其全身毒性息息相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发光组织中肿瘤细胞呈阳性。结论:合成的近红外标记的维甲酸造影剂可以用于检测人类骨肿瘤的异种移植,实现个体化分子诊疗的同时减少全身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最佳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2耳)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2耳病变局限于外耳道无明显骨质破坏,经耳内窥镜下行胆脂瘤清除病术;10耳病变局限于外耳道,但有较广泛的骨质破坏或有外耳道口狭窄者,经耳内切口显微镜下清除病变并加行外耳道成形术;10耳病变侵及鼓室或乳突,在显微镜下经耳后切口行乳突根治术。有条件者行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结果:本组病例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胆脂瘤。术后外耳道口保持宽大,外耳道皮肤恢复正常,不产生上皮堆积。随访1年以上胆脂瘤无复发。结论:耳内镜与显微镜配合应用可彻底清除胆脂瘤,防止胆脂瘤残留和复发,并能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8.
李俊杰  刘亚  邱玉金  田云虎  李坤 《生物磁学》2011,(14):2730-2733
目的:建立一压力可控型椎间盘退变模型,并探讨持久的脊柱负荷对椎间盘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54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模拟人类在站立(A组1.12N)、坐位直立(B组1.68N)、坐位前屈(C组3.08N)三种状态下椎间盘内的负荷情况,给予大鼠尾椎Co9/10椎间盘恒定压力加压,以相邻Co8/9椎间盘不加压作为对照(D组)。三组分别在3、7、14天后取受压及对照椎间盘标本,进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椎间盘退变情况及MMP-2在椎间盘组织中的含量变化。结果:随时间与压力的增加,椎间盘组织学评分与MMP-2表达增高(P〈0.05),MMP-2表达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成正相关(r=0.870,P〈0.05)。结论:持久的脊柱负荷可引起椎间盘退变及MMP-2表达增加,MMP-2可能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以及类风湿因子(RV)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55份人血清的抗CCP抗体,同时采用使用贝克曼库尔特Image800双光镜免疫浊度分析仪定量监测类风湿因子(RF),其中包括门诊及住院RA患者135例,非RA组170例,正常对照组来自本院的健康体检人员50例。结果:抗-CCP检测在RA组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RF检测在RA组与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35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阻性率为70.4%,在非RA病人中的阳性率为3.5%,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96.5%。RF的阳性率为63.7%,在非RA病人中的阳性率为14.1%,RF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7%、81.1%。联合应用抗CCP抗体与RF进行诊断,串联时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97.1%。并联时敏感性为74.8%,特异性为85.3%。结论:抗CCP抗体和RF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