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过程中进行24h血压监测,总治疗8周为一疗程。结果:研究组4周末和8周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75%和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75%和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收缩压平均下降(29.0±3.2)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5.3±2.3)mmHg,对照组则分别下降(18.5±2.8)mmHg和(9.0±2.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的24h、白昼和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脉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对心脏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危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01例高危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1)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血钾和血肌酐浓度、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K+浓度、血肌酐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血K+浓度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血肌酐浓度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94%,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612,P=0.880)。结论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危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痰瘀交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性冠心病痰瘀交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与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n=60)给与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n=60)给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每天1次口服;脂必泰胶囊1粒,每天2次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等指标,心电图(ECG),并记录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51.6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空腹血糖(VBO)、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O)等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对照组相比较,变化显著(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O.05或P〈0.01)。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痰瘀交阻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联合用药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mg,1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依那普利10mg,2次/d,口服,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左心室厚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_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率、血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eaventricularend—diastolicventricularseptalthickness,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1eftventricularposteriorwallthickness,U,PwT)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xaction,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VST、L、,PwT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有效扭转左心室肥厚,降压效果较单独应用氨氯地平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0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美托洛尔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压以及心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舒张压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舒张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思(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应用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血压变异性(BPV)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131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6),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降压效果、BPV以及心功能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白天收缩压变异性(dSBPV)、24h舒张压变异性(24hDBPV)、白天舒张压变异性(dDBPV)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DB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A峰速度、A/E峰值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E峰速度、EF值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BPV及心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脉康颗粒联合氯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为(1.02±0.99)mmol/L,(2.76±1.28)mmol/L,(0.62±0.23)%,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36.58±9.88)mmHg和(82.25±6.66)mmHg,对照组与之相应的值分别为(0.14±1.15)mmol/L,(0.52±1.19)mmol/L,(0.22±0.17)%,(152.20±7.75)mmHg和(92.85±5.68)mmHg,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脉康颗粒联合应用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的控制效果要优于单纯应用氯沙坦,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氯沙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心肥厚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患者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和H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BP、DBP和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VST、IVPWT、LVDd和LV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VST、IVPWT、LVDd和LV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心肥厚患者,能够降低患者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优于氨氯地平单独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T2DN)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260例T2DN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30例,实验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和氯沙坦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肌酐(Scr)水平、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肌酐(Ucr)水平和24 h UMALB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0.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6%(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脉压差、SCr、UMALB/Ucr及24h UMALB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不仅可有效降低T2DN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还可有效减少尿液中蛋白的排放,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和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67.3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油甘酯、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能够提高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效果,改善糖脂代谢及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期妇女钙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35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抽取母体血清样本检测血清中微量元素钙的含量。另外选取20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同样检测母血中钙的含量。比较两组孕妇的血钙含量,且对观察组孕妇进行补钙治疗后,检测其血压值的变化,探讨孕期妇女钙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轻度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钙离子的平均浓度为(2.11±0.24)mmol/L,中度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钙离子的平均浓度为(2.03±0.21)mmol/L,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钙离子的平均浓度为(1.98±0.25)mmol/L。观察组中孕妇平均钙离子浓度为(2.05±0.22)mmol/L,而对照组中孕妇钙离子的平均浓度为(2.40±0.28)mmol/L。对照组孕妇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孕妇(P〈0.05)。在观察组孕妇随着血压值的上升,血清钙离子浓度呈下降趋势(P〈0.05)。补钙治疗后的原轻度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中度及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孕妇血钙含量有关,加强孕期微量元素钙的摄取,为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盛文芳  洪斌  张政  罗勇  王韦 《生物磁学》2014,(3):461-463,47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fPP)与冠心病并发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328例,168例单纯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设为高血压组,160例合并有冠心病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设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根据厚度(IMT)是否增大将高血压组分为IMT增厚组94例和IMT正常组74例。对动态血压及颈动脉IMT进行测定。结果:与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24hAPP、dPP、IlPP等指标以及24hASBP、nSBP等指标均显著提高;而24hADBP、dDBP、nDBP等指标则明显下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24hAPP≥60mmHg的发生率为57.50%,明显高于高血压组的39.29%;IMT增厚组患者的24hAPP、dPP及nPP水平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60mmHg组共89例,IMT为1.14±0.23mm,明显高于〈60mmHg组79例的平均厚度0.93±0.12mm(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在冠心病并发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除了血压水平的高低以外,血压波动也是造成人体靶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以老年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观察血压波动(BPV)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选用1461名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对象分为:非颈动脉斑块组和颈动脉斑块组,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中收缩压(SBP)、舒张N(DBP)的数据,用”个体血压波动法”测定每个患者的血压波动,分析探讨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①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24小时收缩期血压波动(SBPV)密切相关(8-3±2.1mmHgVS7.9士2.0mmHg;P〈0.001),其中与白昼(6:00.22:00)SBPV有关(8.1±2.1mmHgVS7.7土2.1mmHg:P〈0.001),而与夜间(22:00-6:00)SBPV关系不明显(8,9±3.8mmHgVS8,6±3.7mmHg;P〉0.05)。②与24小时舒张期血压波动(DBPV)有关(5.6±1.4mmHgVS5.4±1.4mmHg;P〈0.05),其中与白昼(6:00.22:00)舒张期血压波动有关(5.4±1.4mmHgVS5.2士1.4mmHg;P〈0.05),而与夜间舒张期血压波动无关(6.2±2.7mmHgVS5.9±2.5mmHg;P〉0.05)。结论:在老年男性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波动均有关系,主要表现在白昼血压波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可行性高的测定小鼠右心室压力的实验方法。方法:通过自制PE导管,连接powerlab多通道生物信号记录系统,经颈外静脉插管,右心导管法测定小鼠右心室压力,并借以研究肺动脉压力变化。结果:用此方法对51只小鼠进行插管,46例成功进入心室并测压,成功率90.2%。其中33只正常小鼠中,成功30例,测得压力值:收缩压(23.4±5.7)mmHg,舒张压(3.7±2.6)mmHg,平均压(12.0±3.7)mmHg;18只肺动脉高压模型小鼠中,成功16例,测得压力值:收缩压:(32.2±2.8)mmng,舒张压(3.8±2.0)mmng,平均压(14.94±2.3)mmHg。共失败5例,经解剖发现2例进入下腔静脉,2例穿破心耳,1例穿破腋静脉进入胸壁。结论:使用自制的PE导管经颈外静脉插管,右心导管法测定右心室压具有成功率高、数据更准确、操作省时、方法易普及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对小鼠进行右心室压力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将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76)采用贝那普利+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n=76)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别记录24h平均血压、白天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等指标,分析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平均血压、白天及夜间平均血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和80-3%,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治疗,其降压效果明显,有效控制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联合降压方法,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冉群钗  夏碧桦  韩敏珍 《生物磁学》2011,(19):3691-3693,3690
目的: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肥胖人群更容易发生高血压,而目前我国肥胖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大幅上升,至今仍无针对肥胖性高血压的指南。研究表明,二甲双胍有改善代谢以外的降压作用,ACEI有降压以外的改善代谢作用。本研究的目的为观察二甲双胍联合依那普利对肥胖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血脂的影响效果。方法:76例诊断为肥胖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患者给予二甲双胍+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期为24周,并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测定血脂(TG、TC,HDL—C、LDL-C)、BMI、腰围(WC)变化。每2周门诊随访并记录血压。结果:①经2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MDBP、MSBP)均明显降低,P〈0.05,且二甲双胍+依那普利观察组的降压作用明显优于依那普利对照组(P〈O.05);②观察组的体重指数(BMI)、腰围(WX)、血脂水平(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O.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二甲双胍+依那普利对肥胖性高血压患者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作用而且能降低BMI,WC及血脂水平。是肥胖性高血压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左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院的高血压伴急性左心衰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在强心,利尿的基础上予以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浆VEGF,hs-CRP和BNP的表达。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67%,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VEGF,hs-CRP和BN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的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而两组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的提高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左心衰疗效显著,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中的VEGF,hs-CRP和BN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加个体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收治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25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9例。观察组使用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治疗,而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对高血压病掌握情况,血压下降率,服药依从性,治疗后达标、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高血压病掌握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高血压诊断(91.5%)、高血压病因(98.4%)、高血压症状(100.0%)、高血压并发症(92.2%)掌握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压下降率为81.4%,明显高于对照组4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达标率高达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达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6%和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1%和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不同高血压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对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和降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