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53蛋白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肿瘤抑制因子之一,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复杂而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细胞内的p53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当细胞受到多种刺激后,p53被翻译后修饰,蛋白因稳定而活性被激活,参与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细胞代谢等生命活动过程.p53翻译后修饰的类型很多,本文重点就磷酸化修饰对p53功能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予以探讨,以期为p53本身的修饰研究及其在肿瘤等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p53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其不仅参与遗传毒性应激调节,而且在代谢平衡调控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当机体或细胞处于不同生理逆境时,活化的p53通过参与糖代谢、脂肪酸代谢、ROS水平等相关调节信号通路影响各种代谢途径,进而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修复、衰老或凋亡的发生,最终调控机体或细胞产生代谢应激。总结了近年来p53途径的相关报道,对p53与癌症、代谢综合证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进一步理解p53参与的代谢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兵  王菊芳 《生命科学》2020,32(5):446-452
p53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在维持机体内稳态和抑制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超过半数的人类肿瘤中都存在p53的突变。突变的p53具有"获得性功能",反而促进肿瘤的发生、转移和耐药。MDM2和MDMX是两个最主要的p53负调控蛋白,二者是同源蛋白,可以独自或以异二聚体的方式调控p53。在多种刺激信号下,MDM2/MDMX异二聚体对p53的负调控作用被抑制,使得p53活化进而激活下游复杂的信号网络,维持细胞内稳态。磷酸化修饰是MDMX调节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其自身的稳定性、核定位以及与MDM2、p53的相互作用均有影响。该文对以上内容进行简要综述,并对现有治疗靶标和小分子化合物进行讨论,为进一步开发新的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P53基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肿瘤抑制基因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中P53基因最引现人注目,P53基因的突变与人类一半以上的肿瘤发生相关,P53基因参与细胞生长的负调控,研究发生P53基因编码的P53蛋白可通过调控Cipl基因表达而调控细胞生长,即P53蛋白可刺激Cipl基因产生分子量为21kD的蛋白,这种蛋白能够有效抑制某些促使细胞通过细胞周期进入有丝分裂的酶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生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正常的P53基因的缺失可导致细胞的无限生长,此外,P53基因与DNA损伤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与非DNA损伤药物诱导的细胞调亡无关。  相似文献   

5.
p53蛋白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是人体细胞内对抗癌症最有效的天然防御物质之一,同时也是最易发生突变的蛋白质之一。野生型p53蛋白能够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并广泛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这与它内在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分不开。因此,本文综述了p53蛋白个体结构域和全长蛋白质结构研究的概况,总结了p53突变与肿瘤发生的相关研究,同时还介绍了以p53为靶点的药物设计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突变p53功能研究新进展与个性化的肿瘤治疗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SQ  Jia ST  Luo Y 《遗传》2011,33(6):539-548
p53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的一种抑癌蛋白,最新研究仍在不断地揭示p53在调控机体代谢、生殖方面的新功能。同时,也揭示了不同p53突变蛋白的获得性新功能在肿瘤发生中的促进作用。这些研究对于了解p53突变的个性化新功能,寻找再激活野生型p53,校正突变p53的新途径奠定了基础,不同突变p53蛋白的个性化治疗将是未来肿瘤治疗的热点。文章综述了已发现的一些突变p53的获得性新功能,及针对不同的p53功能缺陷进行的p53蛋白功能再激活的策略:通过小分子或多肽再激活肿瘤细胞中的p53突变蛋白的野生型功能;通过重组的腺病毒在肿瘤细胞中表达野生型p53蛋白;通过抑制MDM2与p53的相互作用稳定野生型p53蛋白。对p53不同位点突变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寻求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p53蛋白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发挥肿瘤抑制功能。突变后的p53蛋白不仅具有显性负性效应(dominant negative effect,DN)抑制野生型p53蛋白功能,而且还通过功能获得性效应(gain of function,GOF)调节细胞代谢、侵袭、迁移等方式促进肿瘤的发生。p53蛋白在超过50%的肿瘤组织中发生突变,是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一个特异性药物靶点。因此,针对突变p53蛋白开发新型抗癌药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由于突变p53蛋白表面较为光滑,缺乏药物结合口袋,使其被认为是一个不可成药的靶点。随着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突变p53蛋白结构的深入了解,许多靶向突变p53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被报道并在体外展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多款基于突变p53蛋白研发的化合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就靶向p53蛋白治疗肿瘤的直接和间接策略进行综述,重点针对突变p53蛋白重激活剂与降解突变p53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作用机制进行梳理,以期为后续开发靶向突变p53蛋白药物的创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抑癌基因p53与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春平 《生命科学》2008,20(3):450-453
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与人类肿瘤发生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通过调控DNA修复、细胞周期停滞和诱导细胞凋亡,维持基因组和细胞稳定,抑制肿瘤生长;肿瘤血管再生、微小RNA(microRNA,miRNA)及肿瘤干细胞是近几年来肿瘤发生机理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综述了p53基因在肿瘤血管再生、miRNA、肿瘤干细胞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p53不仅能够维持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和代谢稳定,还有效调控细胞内铁死亡过程,进而影响癌细胞生长.另外, p53通过参与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活动,可显著增强肿瘤抑制能力.然而,突变型p53会失去抑瘤能力,并表现出与野生型p53不同的代谢调控功能.本文首先围绕p53对肿瘤细胞不同代谢途径的调控及其参与的氧化应激反应和自噬过程进行总结,然后详细梳理了肿瘤细胞中p53翻译后修饰和突变型p53的功能变化,最后对p53在调控肿瘤代谢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展望.期望该工作为研究者深入了解p53对肿瘤代谢的调控功能及其抗癌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Axin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肿瘤发生机制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是当今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Axin是一个肿瘤抑制因子,它以构架蛋白的形式在Wnt、JNK、p53、TGF-β、G蛋白信号转导途径等众多信号转导途径中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癌变和凋亡等多种重要细胞命运的调控过程。现从Axin的发现、Axin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肿瘤发生和AXIN1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介绍肿瘤抑制因子Axin与肿瘤之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核转录因子p53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具有DNA损伤修复、促细胞凋亡、促细胞分化及增殖抑制等功能,并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行进和促进细胞凋亡发挥肿瘤抑制功能。原癌蛋白MDM2为p53的E3泛素化连接酶,MDM2-p53信号轴的功能异常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核糖体蛋白(RP)是蛋白质合成反应的关键调节蛋白,其功能失常与多种疾病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RP能通过调节MDM2-p53信号轴在p53相关性肿瘤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对RP-MDM2-D53信号轴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魏永永  侯静  唐文如  罗瑛 《遗传》2012,34(12):1513-1521
肿瘤发生是抑癌基因失活和原癌基因激活共同作用的结果。p53基因被认为是目前最重要的抑癌基因, 50%以上的肿瘤中存在p53基因的点突变现象; 而Ras基因是肿瘤中突变率较高的原癌基因, 其突变率在某些肿瘤中高达30%~90%。研究发现, 肿瘤发生过程中抑癌基因p53与原癌基因Ras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协同作用。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 p53与Ras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分为3种:第一, p53对Ras的调节作用; 第二, Ras对p53的调节作用; 第三, p53和Ras共同调控某些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关键基因。了解p53与Ras之间的3种调控作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p53失活与Ras激活协同促进肿瘤发生的分子通路和机制, 同时也将为癌症的个性化治疗和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因此, 文章将对近年来所发现的p53与Ras的各种协同作用机制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进行概括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衰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多因素错综复杂的过程。衰老相关基因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目前已发现与细胞衰老过程密切相关的基因包括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端粒酶调控基因、生长抑制基因以及核酸、蛋白质合成与修复基因等。此外,部分反式作用转录因子包括肿瘤抑制基因(P16,P53,P2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家族、增殖细胞核抗原等的活性变化与衰老也高度有关。P16、P53和P21基因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周期调控,其表达使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的凋亡,若缺失或突变与肿瘤的发生高相关。同时,作为细胞增生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P16、P53和P21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凋亡过程,若缺失或突变会使细胞分裂复制、细胞内和细胞间的运输及通讯功能丧失,最后将导致细胞衰老、死亡或被其它细胞清除。本文就P16、P53、P21基因与衰老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肿瘤抑制因子p53功能及其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抑制因子p53 作为基因组的守护者,能通过细胞周期调控和促进细胞凋亡而阻止癌细胞及机体肿瘤的发生,p53还能参与DNA损伤修复、调节机体代谢及调节繁殖生育等功能。除此以外,近年来研究发现,p53能通过促进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而起到抗病毒作用以及p53受IFN的调控和p53作为转录调控因子还能直接转录激活IRF9、IRF5、ISG15和TLR3等抗病毒基因,从而确定了p53在抗病毒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这表明p53可能参与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及炎症反应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TP53基因(编码p53蛋白)作为一个重要的抑瘤基因,通过调控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广泛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一直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最近的研究发现,microRNAs(miRNAs)参与了TP53的信号通路,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调控网络.一方面,p53通过调控一些miRNAs的转录及转录后成熟,促进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和衰老,抑制肿瘤发生.另一方面,许多miRNAs,如miR-25、miR-30d、miR-125b和miR-504等可直接调控p53的表达与活性,参与TP53信号通路的调节,还有一些miRNAs则通过调节p53上下游基因,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miR-34家族,它们受p53直接调控并参与TP53信号通路,通过靶向抑制多个TP53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发挥抑瘤作用.此外,它们还可以通过抑制沉默信息调节子,增强p53的活性,反馈调节TP53信号通路.miRNAs与TP53之间调控网络的研究,是对TP53抑瘤机制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p53是目前发现的与人类肿瘤发病相关性最大的抑癌基因之一。野生型p53参与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及抑制血管生成等。p53基因的突变会使上述功能丧失,从而导致肿瘤的形成。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就p53与肿瘤形成的关系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学科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癌症是一种基因疾病,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新近分离鉴定的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卵巢癌基因1(OVCA1)在多种肿瘤中存在高频率的缺失和突变,对多种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作用于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提示在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OVCA1可能具有调控细胞周期、翻译、DNA损伤及胚胎发育等生物功能,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体外研究显示,OVCA1的缺失表达导致肿瘤发生可能与周期蛋白D1上调表达、P16下调表达相关,与p53基因突变可能存在相互作用;OVCA1的缺失表达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与宫颈癌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关系尚在研究中。我们简要综述了OVCA1基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卵巢癌等恶性肿瘤进行基因水平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miR-34家族——-肿瘤抑制蛋白p53高度相关micro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娄文加  陈青  刘立  钱程 《遗传》2010,32(5):423-430
若干微小RNA(microRNA, miRNA)与肿瘤抑制蛋白p53高度相关, 其中miR-34家族最具代表性。一方面p53可通过对miR-34家族的调控实现对多个原癌基因如Bcl-2、c-myc以及细胞因子如cyclinE2、cyclinD1和c-Met的抑制, 进而发挥抑癌作用; 另一方面miR-34家族也可以通过抑制沉默信息调节子SIRTI来进一步增强p53的活性。p53与miR-34家族之间形成的正反馈调节网络对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恶化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p53高度相关的miR-34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9.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种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代谢通路,它发生的分子机制和信号调控途径相当复杂,其中mTOR信号通路和Beclin1复合物发挥了最重要的调控作用,p53也是细胞自噬重要的调节因子。研究发现,p53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细胞自噬水平,这主要决定于它的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中,p53可通过多种方式上调细胞自噬;而在细胞质中,p53对细胞自噬具有负性调节作用,可抑制细胞自噬的发生。探究清楚p53与细胞自噬之间的调控关系将有助于人类正确认识由于细胞自噬功能异常所诱导的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最终攻克各种肿瘤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军事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肝癌易感基因发现、炎症与肿瘤发生及其调控、p53与细胞凋亡调控、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标发现等方面,综述军事医学科学院近年来关于肿瘤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