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松  程瑾  黄接棠 《四川动物》2004,23(3):287-289
对人工培育的4个年龄段尖吻蝮蛇毒和野生成体尖吻蝮蛇毒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3龄以前尖吻蝮蛇毒蛋白电泳图谱,无论是在分带、泳动率及相应组分的量等方面,均呈现一定的差异,但随着尖吻蝮蛇龄的增长,蛇毒蛋白电泳图谱与野生成蛇蛇毒蛋白电泳图谱越来越接近.3龄尖吻蝮生长发育达到性成熟,其蛇毒蛋白电泳图谱与野生成蛇趋于一致.蛇毒组分的变化,提示了尖吻蝮的生长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2.
黄松  程瑾  黄接棠 《四川动物》2004,23(3):287-289
对人工培育的4个年龄段尖吻蝮蛇毒和野生成体尖吻蝮蛇毒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3龄以前尖吻蝮蛇毒蛋白电泳图谱,无论是在分带、泳动率及相应组分的量等方面,均呈现一定的差异,但随着尖吻蝮蛇龄的增长,蛇毒蛋白电泳图谱与野生成蛇蛇毒蛋白电泳图谱越来越接近。3龄尖吻蝮生长发育达到性成熟,其蛇毒蛋白电泳图谱与野生成蛇趋于一致。蛇毒组分的变化,提示了尖吻蝮的生长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3.
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毒蛇咬伤治疗,然而其疗效的科学实验证据缺乏,治疗的分子机制也不清楚.本文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相结合,从徐长卿中筛选出和分离得到一个功效组分,经质谱和核磁共振鉴定为丹皮酚原苷.动物活体实验与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表明,该组分显著地抑制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蛇毒引起的出血、水肿及肌肉组织坏死等活性.体外酶活检测显示,丹皮酚原苷可以抑制尖吻蝮蛇毒水解纤维蛋白原活性和PLA2活性.进一步采用分子模拟软件技术,揭示出丹皮酚原苷是通过与蛇毒中主要成分金属蛋白酶和PLA2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尖吻蝮蛇毒发挥致伤作用.本研究首次揭示了中草药徐长卿治疗蛇伤的分子机制,为中医治疗毒蛇咬伤使用徐长卿找到了科学实验证据,也为蛇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尖吻蝮(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是我国特有的毒蛇,尖吻蝮蛇毒除引起局部出血肿胀和坏死等症状外,临床常伴有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的症状。为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实验对尖吻蝮蛇毒引起损伤后肾脏的改变,用小鼠作了试验观察,材料与方法取体重20克左右的小白鼠。每只注入40微克的尖吻蝮蛇毒,先将粗蛇毒溶子生理盐水中,使每0.1毫升生理盐水含  相似文献   

5.
刘石江 《蛇志》1995,7(1):56-57
尖吻蝮蛇咬伤抢救成功3例报告刘石江湖南江永县城南路054号425400五步蛇毒、尖吻蝮蛇毒属血循毒素,伤口中毒严重、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其心脏的损害常为主要死亡之一。本人治愈毒蛇咬伤致严重的七孔流血2例,主要:采用、草、中、西拔罐相结合治疗,现报告...  相似文献   

6.
墨旱莲对4种蝮蛇毒引起的炎症和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墨旱莲提取液对短尾蝮蛇毒、蛇岛蝮蛇毒、白眉蝮蛇毒及尖吻蝮蛇毒所致的炎症和出血的影响。方法应用短尾蝮蛇毒、蛇岛蝮蛇毒、白眉蝮蛇毒及尖吻蝮蛇毒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致炎模型,观察墨旱莲提取液对蛇毒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墨旱莲提取液分别与不同蛇毒混合,给小鼠腹部皮下注射,观察其对蛇毒引起的小鼠皮下出血的影响。结果墨旱莲提取液15g/kg连续2次灌胃给药,对短尾蝮蛇毒、蛇岛蝮蛇毒、白眉蝮蛇毒或尖吻蝮蛇毒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急性炎症造模和短尾蝮蛇毒棉球肉芽肿的慢性炎症造模(20g/kg)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这些蛇毒引起的小鼠皮下出血也能明显抑制。结论墨旱莲提取液对短尾蝮蛇毒、蛇岛蝮蛇毒、白眉蝮蛇毒及尖吻蝮蛇毒引起的炎症和出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有近五十种毒蛇中,具有剧毒且对人畜危害较大者,约有十几种,即银环蛇,眼镜蛇,金环蛇,眼镜王蛇,蝰蛇,蝮蛇,尖吻蝮,竹叶青,烙铁头蛇及常见的几种海蛇。我国抗蛇毒血清的研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及至1970年始有抗蛇毒血清供临床使用。目前计有四种产品,即精制抗蝮蛇毒血清,精制抗尖吻蝮蛇毒血清,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和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现正陆续研制抗蝰蛇毒血清,抗金环蛇毒血清等,为治疗我国毒蛇咬伤中毒患者提供可靠的特效药。  相似文献   

8.
黄松  黄锋 《蛇志》2008,20(4)
目的 比较冬眠期、冬眠前后、活动期尖吻蝮蛇毒的组分.方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发现了冬眠期尖吻蝮蛇毒中有一个特异性增强的蛋白质成分,进入冬眠几天后,该成分就可以检测到,出眠几天后及活动期蛇毒中不可见.结论 该成分应该与尖吻蝮冬眠密切相关,暂且称其为"冬眠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9.
蛇毒中含有多种金属蛋白质,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如抗凝血因子(ACF)、糖苷水解酶(NADase)、纤溶组分(FP)及出血毒素等,它们的许多生物活性、荧光光谱和结构的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已见报道[1].徐洵等[2]从皖南尖吻蝮蛇蛇毒中分离出3种出血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单元尖吻蝮蛇毒蛋白组分有无差异性。方法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方法,比较采自安徽黄山(黄山单元)和贵州梵净山(西部单元)尖吻蝮蛇毒组分。结果梵净山尖吻蝮的蛇毒蛋白表达量和条带数目均高于黄山尖吻蝮。结论黄山单元和西部单元的尖吻蝮蛇毒蛋白组分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清栓酶(蝮蛇抗栓酶)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栓酶(蝮蛇抗栓酶)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中国蛇协蛇毒研究所邓禄延,覃公平,胡征林自本世纪八十年代起,蛇毒抗凝制剂在我国研制及应用于临床以来,相继有尖吻蝮蛇毒制剂去纤酶,长白山陆生白眉蝮蛇毒制剂清栓酶(蝮蛇抗栓酶)及江浙蝮蛇毒制剂江浙蝮蛇毒抗栓酶(...  相似文献   

12.
周承书  严元刚 《蛇志》1990,2(3):34-35
利用蛇毒制成抗凝剂国外已有27年历史,国内对此项研究开始于1981年,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963年以来,国外已有红口蝮蛇毒、矛头蝮蛇毒、东部菱斑响尾蛇毒、尖吻蝮蛇毒等商品供应于临床,国内已有蛇岛蝮蛇抗栓酶、长白山蝮蛇抗栓酶、江淅蝮蛇抗栓酶、去纤维蛋白酶等产品已相继在临床上用来治疗血栓、栓塞等闭塞性血管疾病。经基础研究和上千例次临床实践证明,在我国,蛇毒抗凝剂具有药源广;疗效佳、毒副作用较少的特点,部分产品已居国内外领先地位,是一种得推广应用的药物。本文简要介绍该药的临床应用,供用药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19,(2)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尖吻蝮蛇毒、银环蛇毒和金环蛇毒的蛋白构成。方法采用鸟枪蛋白质组学策略结合无标记定量方法检测4种蛇毒的蛋白种类及丰度。结果金属蛋白酶Aculysin-2、金属蛋白酶前体H_4、心脏毒素1e、磷脂酶B 81b、Thaicobrin、乙酰胆碱酯酶在多种毒液中均被检出,可能成为影响免疫鉴定方法准确度的因素。结论揭示不同蛇毒的蛋白构成的异同可以为蛇伤鉴定方法的开发与蛇伤救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松  黄接棠 《蛇志》2005,17(4):237-240
目的 探讨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抑制作用。方法 王锦蛇血清与不同剂量的尖吻蝮蛇毒分别混合后,注射到小鼠背皮下,测定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抗出血活力;腹腔注射此混合物后,测定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抗毒效价;先后注射尖吻蝮蛇毒和王锦蛇血清,测定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引起的死亡、组织损伤和炎症的抑制、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 1ml王锦蛇血清可完全抑制10mg(干重)的尖吻蝮蛇毒的出血活力;1ml王锦蛇血清可中和11mg(干重)尖吻蝮蛇毒的致死活力;王锦蛇血清对由尖吻蝮蛇毒引起的致死、组织损伤和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保护和治疗作用。结论 王锦蛇血清是尖吻蝮蛇毒的强抑制剂,可能成为未来新的蛇伤治疗药物的原料。  相似文献   

15.
蛇毒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刚  邓立普 《蛇志》2009,21(2):123-125
全世界共有蛇类2500余种,其中毒蛇约650余种,估计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在30万以上,死亡率约为10%。我国蛇类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有50余种。剧毒、危害剧大的有10种,如眼镜蛇王、金环蛇、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蝰蛇、蝮蛇、竹叶青、烙铁头、海蛇等,咬伤后能致人于死亡。我国两广地区蛇害严重,每年蛇咬伤的发病率约为25/10000。蛇毒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由蛋白质、多肽类和多种酶类组成。蛇毒对机体的作用比较复杂,按其有毒成分的毒理作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环毒和混合毒三类。银环蛇、金环蛇、海蛇的蛇毒主要含神经毒,其主要作用特点为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阻断神经一肌肉接头的冲动传递而导致呼吸肌麻痹,是蛇伤致死的主要原因;蝰蛇、五步蛇、烙铁头和竹叶青的蛇毒主要含血循环毒,包括心脏毒、凝血毒、溶血毒、蛋白水解酶、透明质酸酶等;眼镜王蛇等蛇毒属于混合毒,此类蛇毒既含神经毒成分,又含血循环毒成分。  相似文献   

16.
尖吻蝮 Dienagkistrotrodon acutus(Guenther)属于蝰科 viperidae 蝮亚科 crolalinae 尖吻蝮属Dienagkistrodon 是一种剧毒蛇,也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动物.主产我国南方山区,为进一步做好蛇伤防治,我们对武夷山区不同月份的尖吻蝮蛇毒的毒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尖吻蝮蛇蛇毒中纯化出精氨酸脂酶并进行性质研究。方法:利用亲和层析、DEAE—Sepharose FF、Superdex 75柱对尖吻蝮蛇毒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分离纯化出的2个精氨酸脂酶活性组份分子量分别为36000、30000,它们的HPLC纯度也都达到97%以上。结论:为其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尖吻蝮蛇毒、蝮蛇毒及抗蛇毒血清能使接种S180、EAC腹水癌的小鼠明显延长存活时间、降低接种率,但不能完全阻止癌细胞生长。体外具有较明显的导致癌细胞肿胀、膜破裂、核纤维化、坏死等。从腹水酶活力测定及抗血清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病变中产生的某些抗原物质可能与蛇毒中的酶和毒蛋白相近。因此注射蛇毒后可在体内产生相关抗体,中和癌细胞产生的毒素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乌梢蛇血清的抗出血因子:一个有前途的抗蛇毒药物原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松  黄接棠 《动物学报》2006,52(6):1113-1118
用柱层析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法,从乌梢蛇血清中分离纯化了一个抗出血因子。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得其分子量大约为65 kD;测定了五种蝮亚科蛇毒(尖吻蝮、竹叶青蛇、原矛头蝮、哈扑和短尾蝮)的最小出血剂量和乌梢蛇血清中抗出血因子对这五种蛇毒的抗出血活性;还测定了七种蛇毒(除上述五种毒蛇外,还包括圆斑蝰和银环蛇)的半数致死量,以及抗出血因子对中毒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从乌梢蛇血清中提纯的抗出血因子的抗蛇毒活性,不仅可以抵抗它的捕食者尖吻蝮的蛇毒,而且还可以抵抗具出血活性的其它蛇毒;但它对不具出血活性的银环蛇毒的致死抑制作用不明显。该抗出血因子不仅在体外实验表现出强的中和出血毒素的活性,而且在体内实验中亦表现出对中毒小鼠良好的治疗作用,因而可能成为新的抗蛇毒药物的有前途的原料。乌梢蛇血清对血循毒的中和能力的获得,可能归因于尖吻蝮与乌梢蛇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晓丹 《蛇志》2004,16(1):79-79
尖吻蝮蛇毒纤维蛋白溶解酶是一种具有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蛋白水解酶 ,常具有出血活性 ,因此 ,寻找具有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又无出血活性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十分必要。作者对尖吻蝮蛇毒无出血活性纤维蛋白溶解酶(NHFLE)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应用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收集具有酶活性的蛋白峰 ,用 1 2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作纯度鉴定和测定纤维蛋白溶解酶的相对分子量 ,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活性。结果从尖吻蝮蛇毒 NHFLE的分离纯化得的单一峰纤维蛋白溶解酶为单一条带 ,其相对分子量为 2 50 0 0 ,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