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褐斑应用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 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 年6 月~2014 年6 月期 间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黄褐斑女性患者117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三组,即激光组、药物组、联合治疗组各39 例。 激光组单纯应用激光治疗,药物组应用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治疗,联合治疗组应用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 生素C 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及黄褐斑颜色评分、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及 黄褐斑颜色评分显著低于激光组、药物组及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激光组及药物组(P<0.05)。药物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其他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 治疗黄褐斑的疗效确切, 可以有效改善黄褐斑面积及颜色,安全性佳,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皮肤益生素霜与美容祛斑霜联合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 (俗称蝴蝶斑 )为淡黄色或褐色不规则的色素沉着斑。好发于额部、两颊、口周等 ,多发生于女性。近年来 ,因为妇女口服避孕药 ,内分泌和消化功能紊乱 ,外出旅游强烈日光照晒 ,使用低劣化妆品等 ,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有碍美观 ,已成为爱美女士的一块“心病”。临床求治的患者明显增加 ,约占皮肤美容护理患者的 31% ,无论在皮肤科还是在美容界中 ,都感到治疗困难。自 1998年以来 ,我们将皮肤益生素霜与美容祛斑霜联合使用治疗黄褐斑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83例患者均为女性 ,随机分两组。美容祛斑…  相似文献   

3.
黄褐斑在祖国医学中称为“黧黑斑”,主要是发生在颜面部位的黄褐色色素沉着斑片,是临床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近3年来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黄褐斑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46例患者均为1995年1月至1998年3...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熊果苷结合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外用熊果苷PVA面膜,对照组24例,予vitC导入治疗,一个月为一疗程。结果:熊果苷治疗组有效率为79.2%;高于对照组(2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34,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熊果苷PVA面膜疗效确切,配制操作简单,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病理性色素沉着通常在创伤、手术、日照等条件下发生,临床首选方法为激光治疗,虽疗效显著但存在色斑复发,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首次选用成年斑马鱼建立激光祛斑动物模型,结果发现:激光祛斑后斑马鱼皮肤重新出现色斑,其灰度值、面积及分布与照射激光的能量密度和脉冲时间等参数显著相关;色斑面积缩减在照射后第1、2天最显著,复发在第5天最高;高能量组在祛斑效应上总体不如低能量组,且后者色斑复发也不显著;色斑复发部位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表达上调且与色斑复发程度成正相关。MIF对血管新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故色斑复发可能与MIF上调引起的血管新生有关。以上研究结果提示,祛斑效果皮秒激光(picosecond laser,下文简称Ps激光)显著优于纳秒激光(nanosecond laser,下文简称Ns激光),低能量激光结合MIF表达调控可能有助于抑制祛斑后的血管新生,从而降低色斑复发,对激光祛斑的临床应用有直接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健康人和黄褐斑患者皮损区菌群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斑是常见损容性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妊娠、口服避孕药、某些慢性病、化妆品中的光敏物质、遗传因素及紫外线等有关.随着皮肤微生态学的兴起,近年来国内有人用微生态制剂治疗黄褐斑.该研究小组通过定位、定量、定性的方法对58例黄褐斑患者皮损区和58例健康人面部菌群进行研究比较,旨在探讨黄褐斑患者皮损处微生态的改变并为开展微生态治疗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黄蛰虫胶囊联合维生素C钠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黄褐斑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研究组给予大黄蛰虫胶囊联合维生素C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大黄蛰虫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过氧化脂质分解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5.7%(6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40/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SOD、E2显著升高,MDA、T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黄蛰虫胶囊联合维生素C钠治疗黄褐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调节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的血流变学。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践证实,磁疗美容对于治疗黄褐斑、痤疮、脱发、面部血管瘤及减肥、抗衰老、美肌肤等都有明显的效果。治疗黄褐斑黄褐斑,俗称肝斑,是影响女性面部容颜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其颜色,有的呈淡褐色,有的呈咖啡色,有的呈黑色。磁场治疗黄褐斑主要采取耳穴及手、足反射区疗法,穴位及反射区主要有带三角、迷根三角、缘中、内分泌、肾上腺、肾、肝、脾、肺等,男性加前列腺,女性加生殖器、卵巢。用五行针点压或贴压磁珠法,每天多次,三十天为一疗程,或用郭氏健脑美容梳每天梳头、耳、手、足等部位,通过磁场效应及机械压迫穴位,可以…  相似文献   

9.
观察美白祛斑药物对强脉冲光(intensive pulse light, IPL)作用下的鼠皮黑色素的影响,探讨IPL作用下,皮肤的黑色素的增生和美白药物之间的作用关系,以期探寻美白药物在减少光子嫩肤术并发症的作用机制.以小白鼠作为研究对象,用IPL在一定的波长及能量密度照射活体小鼠皮肤, 在照射后15 min涂抹低浓度的维A酸霜,分别在照射后的4 h、5 d,用显微镜观察涂霜剂、没涂霜剂的皮肤黑色素及其周边组织的变化情况;在照射后的1 d用多光子显微镜观察涂霜剂、没涂霜剂皮肤组织的变化.讨论了美白祛斑药物在光子嫩肤过程中抑制黑色素生成的过程,为如何减少光子嫩肤术并发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9,(4)
新生儿呼吸暂停属于儿科常见疾病,多发生于早产儿,其发生率高达50%~60%,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新生儿呼吸暂停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或治疗不当,随着疾病进展极易造成脑损害,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临床上通常采取药物进行治疗,但药物种类较多,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同,如何选择药物治疗成为关键。本文就新生儿呼吸暂停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药物基因组学对癌症化疗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个体差异的遗传基础,并利用这些遗传信息来预测药物的疗效、毒性和安全性。绝大多数的癌症化疗药物在治疗效果及正常组织毒性上的个体差异一直广为关注。不仅诸多临床因素(如年龄、性别、饮食、药物相互作用等)与药物反应和治疗效果有关,而且药物分布(转运和代谢)和药物靶标的遗传变异同样可导致癌症治疗上的差异。本篇综述主要讨论当前和将来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癌症治疗和抗癌药物研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大多数病毒感染疾病一样,除了疫苗以外,尚无特效药,也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在感染病毒以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到极限程度或者失去控制,从而给患者带来伤害。本研究系统地回顾了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的临床治疗案例,结合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至七版)》,提出了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临床药物的选择策略,评估了各种目前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西药的疗效和风险,旨在为临床医生在药物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上的案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药物治疗与布比卡因局部阻滞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所致的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输尿管结石患者共120例。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M组)与局部阻滞组(B组)各60例,其中药物治疗组采用杜冷丁加阿托品治疗,局部阻滞组采用布比卡因行痛区局部阻滞,两组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镇痛起效时间、缓解时间等疗效指标。结果:局部阻滞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大于药物治疗组,不良反应也比药物治疗组少。疼痛起效时间及缓解时间,局部阻滞组均明显短于药物治疗组。结论:布比卡因局部阻滞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所致的肾绞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以杜冷丁加阿托品为代表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祛斑霜、祛斑汤对实验小鼠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祛斑霜、祛斑汤对实验小鼠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单纯皮肤给予祛斑霜,小鼠血清中Zn、Fe、Cu无明显变化;而配合内服祛斑汤时,小鼠血清中Zn含量显著降低,并与服药剂量有关;而Fe,Cu无明显变化。初步提示,祛斑霜,祛斑汤合并使用,能降低机体内微量元素Zn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治愈率低,复发率较高。手术切除是治疗脊索瘤的首选方法,目前公认的脊索瘤治疗方法是完整(或大块)切除。术后辅助放射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而新药物的研发、术前动脉栓塞的应用,以及射频消融等都被用于脊索瘤的临床治疗。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诊疗进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及射频消融治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转移性肾癌(mRCC)作为一种高度恶性的疾病,以进展快、病死率高为特点,且一直以来临床上对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联合化疗和(或)放疗也不能显著提高反应率或改善生存.在分子靶向药物诞生之前,临床上应用以细胞因子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作为mRCC的一线治疗.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彻底打破了传统细胞因子免疫治疗mRCC的局面,使mRCC患者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系统阐述mRCC的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进展,详细介绍目前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mRCC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近况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较高。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真菌药物。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及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治愈率低,复发率较高。手术切除是治疗脊索瘤的首选方法,目前公认的脊索瘤治疗方法是完整(或大块)切除。术后辅助放射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而新药物的研发、术前动脉栓塞的应用,以及射频消融等都被用于脊索瘤的临床治疗。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诊疗进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及射频消融治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重叠支架置入术是临床上用来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的常用方法,以往曾采取重叠裸金属支架置入术,但其临床预后不佳,目前较为常用的重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被认为相对安全、有效,但仍存在许多潜在问题。本文介绍了适合使用重叠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回顾了重叠裸金属支架的临床应用情况,阐述了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的发展以及重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优势,比较了四种负载不同药物的药物洗脱支架同种重叠置入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了异种药物洗脱支架混合重叠置入后的临床特点和支架重叠段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了重叠支架置入术与几种其它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方法的应用区别,并对新一代药物支架的重叠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吴明贵 《蛇志》1996,8(2):39-40
蝮蛇祛斑霜对面部黄褐斑的疗效观察吴明贵桂林市中医院541002几年来,我科应用蝮蛇祛斑霜治疗面部黄褐斑,临床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有完整资料4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2例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例,其中女性39例,男性3例;年龄21-45岁之间,其中以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