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田玉米螟的田间发生为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春  邵晓泉 《昆虫知识》1994,31(5):277-279
灯下所诱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üenée)雌蛾,二、三代分别为76.05%及59.91%,蛾峰后4~5天出现卵峰。主茎叶及棉株下部的卵量随产卵时间的推移,逐渐递减,而趋向棉株上部及外围。二代卵以下部2~3层为多,三代卵以2~4层果枝为多,内围多于外围;93%以上的卵产于绿叶反面;棉田卵寄生的高低与施药有关,且明显低于玉米田;二代5~10层蛀茎占总数的84.44%,三代4~8层蛀铃占59.79%。卵密度不同,蛀铃分布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甜菜夜蛾在太仓菜田的发生与危害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江苏太仓甜菜夜蛾田间种群的调查、性诱、灯诱及系统解剖资料表明 ,甜菜夜蛾在太仓 1年可发生 7代 ,第 7代是不完全代 ;9月末 1 0月初大批出现的甜菜夜蛾成虫可能是即将迁出的种群 ;田间卵峰日通常比蛾峰日落后 5~ 6d ;寄主选择性调查表明 ,甜菜夜蛾喜欢在十字花科植物上产卵和取食。  相似文献   

3.
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成虫作为棉铃虫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棉铃虫连续大发生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灯区较非灯区田间百株落卵量二代降低41.7%,三代降低47.3%,四代降低53.4%。全年棉田减少4~6次施药次数。灭虫保蕾铃效果分别为37.7%~49.8%和42.8%~73.3%。全县安灯投资223.18万元,节资增产共计为2938.2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6.6。根据系统观察记载,高压汞灯除诱杀棉铃虫蛾外还可诱杀9目181种昆虫,其中害虫175种,益虫6种;为害粮食作物类害虫45种,棉花35种,油料34种,果树类64种…  相似文献   

4.
应用灯光诱杀马尾松毛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于1965年和1973—74年在浙江余杭、富阳及湖南韶山进行。观察了不同灯种、个同盛器对松毛虫的诱蛾量,不同时间诱获的蛾数、雌雄比例、诱获雌娥的含卵数。分析了气温、风速、月光对诱蛾量的影响。根据不同翅长的正常雌蛾的含卵数同灯诱雌蛾的平均含卵数作比较,得知应用灯光诱杀马尾松毛虫,能够消灭35.85%的卵粒。坚持常年设灯,可以作为预防这种害虫的重要手段,也可作为综合防治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田坤发  姜永莉 《昆虫知识》1999,36(4):195-199
舟蛾赤眼蜂在淮北地区自然界能安全越冬,每年完成20~22个世代。环境温湿度、风和光照等自然因子对其发育和活动有明显影响,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9~28.7℃,相对湿度为80%左右。常年平均寄生率为 14.81%;垂直向上活动范围可达 6~8m,水平扩散可达 35m。  相似文献   

6.
竹小斑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小斑蛾在南通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成虫多在上午羽化,性比1:1。雌蛾对雄蛾的性诱现象明显,一代平均产卵173粒,卵期9天,幼虫期29天,蛹期15.56天。发生为害与气候、竹周长势、竹的品种有密切关系。久效磷、敌敌畏、乐果、敌杀死对幼虫的杀伤率为98.53~100%,对即将孵化的卵杀伤率94.81~100%,而对刚产的卵杀伤率仅14.92%。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于1991—1993年6月利用性引诱剂诱杀第1代棉铃虫雄蛾,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要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991年在河北饶阳示范3000亩,每亩棉田设诱捕器3个。一代成虫期雄蛾量减少了39~55%,雌蛾交配率下降13~31%,交配2次以上的仅占总支配雌蛾的6~26%。二代卵的孵化率为25~27%。  相似文献   

8.
陈仕江  黄天福 《四川动物》1997,16(3):102-104
贡嘎蝠蛾卵呈椭圆形,在扫描电镜下卵壳表面分为一般卵壳区和受精孔区:一般卵壳区密布颗粒状突起;受精孔区位于卵端部,呈不规则梨形垫状,精孔开口于突起内侧凹陷上部。贡嘎蝠蛾在6月下旬—7月产卵,散产。在平均温度8-10℃、相对湿度80%-90%,卵的发育历期为50天左右,孵化率75%以上。卵常遭受霉菌和寄生蜂天敌危害。  相似文献   

9.
景军  苏超  方燕  李恺   《生态学杂志》2014,25(3):819-824
设置16、19、22、25、28和31 ℃ 6个温度梯度条件,研究了温度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9种鳞翅目昆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9种鳞翅目昆虫在19~28 ℃范围内可顺利产卵并孵化,随温度升高成虫的产卵前期缩短;四川尾尺蛾等8种昆虫在22 ℃时繁殖力最强,之美苔蛾最大繁殖力出现在25 ℃;9种昆虫的卵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产卵同步性和卵孵化同步性最大值均出现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四川尾尺蛾卵的发育起点温度较低,为9.52 ℃,其他8种昆虫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在13.32~14.72 ℃;四川尾尺蛾卵的有效积温为120.82日·度,显著高于其他8种昆虫(45.09~68.30日·度).研究得到的有效积温回归方程可初步用于9种昆虫发生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蛾复眼光反应特性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用视网膜电位图(electroretinogram,ERG)技术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蛾暗适应过程中对单色光和白光刺激的光感受性变化。结果显示:(1)依ERG振幅大小(峰-峰值),在340~605 nm波谱内有3个大小不等的峰-主峰位于绿 黄光区562 nm,次峰在蓝光区483 nm,第3个峰在近紫外区400 nm,显示其至少有3种感受器;(2)性别、日龄及暗适应时间长短对其光谱敏感性有影响,低龄时雄蛾对单色光刺激较雌蛾敏感,高日龄时相反;1~5日龄内, 3日龄蛾的视网膜电位(ERP)值最高;随暗适应时间延长,其复眼对近紫外区400 nm敏感性明显增加;(3)一定光强度范围内,随单色光和白光光强度增强该蛾复眼的ERP值增大,初期增加较缓,中期较快,呈近似S型曲线,显示其复眼具有较强的光强度自调节和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月秋  彭宏梅 《昆虫知识》1998,35(3):150-153
甜菜夜蛾ler灯gmae力gua(Htibner)危害香叶尚无报道,近几年来发生逐年加重,尤其是5~6月高温期危害十分严重,难于防治。1994~1996年,我们对该虫的生活习性、生活史、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等进行了研究,并开展了防治探讨。回生活习性及生活史卵多产于植株下部叶片背面,据统计36个卵块,每块最少24粒,最多175粒,平均每块39.8粒。卵馒头形,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转浅灰色,并出现1个小黑点。卵多数以卵块为主,占99.5%,仅0.5%为散产卵粒,卵块一般3天开始孵化。幼虫主要在夜间孵化,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2~5小时后陆续从…  相似文献   

12.
《环境昆虫学报》2014,(4):565-571
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在华南地区被广泛应用于甘蔗螟虫的生物防治,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卵是工厂化繁育螟黄赤眼蜂的主要替代寄主,常常需要冷藏以满足生产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子代雌蜂的平均寿命、寄生量、存活率和生命表等参数的变化,评价了在4℃条件下冷藏紫外杀胚米蛾卵对子代赤眼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几乎不能寄生冷藏60 d的米蛾卵。总体来说,随米蛾卵冷藏时间的延长,F1代单雌蜂的平均寿命与寄生量呈下降趋势,不过在储存期30 d时,寄生量出现了一个反常高峰。在储存期15 d时,F2代羽化率与雌性比例最高,净增值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世代平均周期(Tc)和种群倍增时间(T2)则相应延长。因此,冷藏米蛾卵导致子代螟黄赤眼蜂的质量下降,经紫外杀胚处理的米蛾卵在4℃条件下冷藏时间超过45 d后在生产中需要审慎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一代粘虫发生程度预测,常年用糖醋盆诱蛾、草把诱卵资料,结合气候因子分析发报,易出现误差。为了提高测报的准确性,1988年始将历年蛾、卵资料分析发现,且有蛾、卵主峰出现早,气温低,无效卵多,发生量小;反之则大。并在卵高峰后麦田查卵校正,采用回归法,通过对1973~1989年资料分析筛选出主高峰5天的单盆雌蛾量(x_1)、4月1~15日百把总卵粒数(x_2)、4月下旬雨日数(x_3)、4月下旬温雨系数(x_4)、4个极显著的相关因子,预测发生程度,与实测达到相符水平。  相似文献   

14.
浙江栉蝠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栉蝠蛾Bipectilus zhejiangensis Wang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竹林地下害虫,其生物学特性尚未见报道。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浙江栉蝠蛾危害竹子种类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浙江栉蝠蛾危害竹子种类多,主要以刚竹属竹种为主。浙江栉蝠蛾在浙江省1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5月初成虫开始羽化,羽化主要集中在13:30~18:30之间,羽化当天便可交尾产卵,单雌平均产卵量可达290粒,成虫寿命雌虫平均4.2d,雄虫平均6.2d。卵经70d左右孵化,随即钻入土壤取食,准备越冬。  相似文献   

15.
斜纹夜蛾性诱剂三种诱芯田间诱蛾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6年7~9月在安徽省庐江县进行3种性诱芯诱捕斜纹夜蛾的田间试验,并与常用的黑光灯进行比较。3种诱芯处理各4次重复。经连续64天诱蛾,2号、1号和0号诱芯平均每盆分别诱蛾169.5,65.5,1.5头,3种型号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同时,2号诱芯诱蛾量显著高于20W黑光灯,与棉田斜纹夜蛾卵量峰期的吻合程度也高于20W黑光灯。  相似文献   

16.
<正> 二代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iibner)的发生在潍坊具有落卵盛期短,峰日卵量高的特点。常年落卵盛期10—12天,峰日卵量占全代累计卵量的30%左右,最高达52.5%。因此,搞好卵峰日的预测,对于掌握有利时机,科学防治二代棉铃虫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笔者用1975年以来的二代棉铃虫卵峰日观测资料与当地4、5月份月平均累积温度分析发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今以4、5月份月平均累积温度为自变量(x),二代棉铃虫的卵峰日为因变量(y),作相关与回归分析建立预报方程,可在卵峰日前20余天作出预报,为防治提供依据。 资料的整理统计 历年4、5月份月平均累  相似文献   

17.
<正> 越冬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在6~8个月的滞育期内,经催化虽能化蛹羽化,但雌蛾产卵极不稳定。2月份前基本不产卵,3~4月7~15%雌蛾产少数卵,5月份产卵雌蛾约占30%,6月以后产卵才逐渐趋向正常,达60~70%,影响了试验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8.
人工卵繁殖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借助德国WILD公司生产的实体解剖镜(WILDN8),采用解剖法,统计赤眼蜂幼期存活率与成虫生殖力数据,编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在人工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以人工卵作为寄主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其实验种群对米蛾卵的寄生能力较强,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2442和0.3159,而松毛虫赤眼蜂比拟澳洲赤眼蜂更适于以人工卵作为寄主进行连代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在人工卵上单雌平均产卵量为61.5粒,卵、幼虫、蛹等幼期各期存活率分别为1.00、0.7020、0.9431;羽化率为0.7387。拟澳洲赤眼蜂在人工卵上繁殖1代。利用米蛾卵测其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04.2粒,在人工卵内蜂卵、幼虫、蛹等幼期各期存活率分别为1.00、0.6454、0.9383;羽化率为0.7276。  相似文献   

19.
在已往的教材中,对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tis(Walker)蛾雌雄趋光性的差异总是描述成二化螟雌蛾较雄蛾趋光性强,灯诱雌蛾较多。但笔者经对我县1989~1995年间灯诱(200W白炽灯,每年点灯从3月31日至10月31日)二化螟蛾的观察统计,结果却出现异常现象(详见表)。从表中看出,除1993年越冬代雌蛾略多外,其余各年份及各世代均为雄蛾远较雌蛾多。因此,笔者认为水稻二化螟蛾趋光性在本县应是雄蛾比雌蛾强,究其原因,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福建建宁县灯下二化螟蛾雌雄性比出现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0.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消长律及危害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惠珍  王书魁 《昆虫知识》2000,37(3):146-148
通过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的系统6调查研究表明,(1)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蛾、卵无抗性表现,田间落卵量与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相反,二代棉虫百株累计卵量倒比常规棉处理区增加了216~274粒,增长幅度为30~38%,(2)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制作强,基本不用进行药剂防治,但对三代棉虫幼虫的抗性控制效果明显处降,田间3龄以上幼虫平均均20~40头/百株,多者达60头以上,仍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