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β-链蛋白(β-catenin)、E钙黏素(E-cadheri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60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及MMP-9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观察不同β-catenin、E-cadherin及MMP-9蛋白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及MMP-9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食管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及MMP-9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E-cadherin蛋白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中低分化、TNM分期为III+IV期、有淋巴结转移者β-catenin及MMP-9蛋白阳性率高于高分化、TNM分期为I+II期、无淋巴结转移者,E-cadherin蛋白阳性率低于高分化、TNM分期为I+II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经Log_rank检验发现,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MMP-9(-)患者生存率高于β-catenin(+)、E-cadherin(-)、MMP-9(+)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与MMP-9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MMP-9蛋白表达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β-catenin、MMP-9异常高表达,E-cadherin异常低表达,其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β-catenin、MMP-9、E-cadherin的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B (CDC25B)表达特点,分析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参数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集的60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C25B表达,分析CDC25B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或放化疗治疗,观察不同疗效患者CDC25B表达差异,分析CDC25B对食管癌放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结果:食管癌组织中CDC25B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CDC25B阳性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放疗敏感组CDC25B阳性表达率低于放疗抗拒组(P<0.05)。CDC25B预测食管癌放疗敏感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95%CI:0.580~0.856),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68%。结论:食管癌患者CDC25B表达上调,CDC25B阳性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恶性侵袭行为有关,CDC25B可作为食管癌放疗敏感性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膀胱癌组织钙调蛋白结合蛋白(CALD1)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11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CALD1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CALD1 mRNA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分析CALD1 mRNA相对表达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ALD1 mRNA在膀胱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CALD1mRNA相对表达量与膀胱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111例患者出院后随访5年,4例失访,107例患者获得随访,CALD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34%(34/47)、50.00%(30/60)(P<0.05),CALD1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高于高表达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组织低分化程度、TNM高分期、淋巴结转移、CALD1mRNA高表达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ALD1在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CALD1mRN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环指蛋白2(RNF2)、环指蛋白6(RNF6)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2例食管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NF2、RNF6以及EMT标志蛋白[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Slug 和Snail]表达。Spearman相关性分析RNF2、RNF6与EMT标志蛋白的关系;分析食管癌组织RNF2、RNF6表达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NF2、RNF6表达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食管癌组织RNF2、RNF6、N-cadherin、Slug和Snail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食管癌组织RNF2、RNF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N-cadherin、Slug和Snail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与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P<0.05);低度分化、TNM分IIIA期、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转移在食管癌组织中RNF2、RNF6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2 cm,中高度分化、TNM分期I~II期食管癌组织(P<0.05);RNF2阳性表达患者3年OS率为47.17%,低于RNF2阴性表达患者的59.26% (P<0.05),RNF6阳性表达患者3年OS率为47.06%,低于RNF6阴性表达患者的63.41%(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A期、淋巴结转移、RNF2阳性表达、RNF6阳性表达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RNF2、RNF6阳性表达率增加,且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低生存率有关,RNF2、RNF6可能通过EMT参与食管癌恶性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配对相关同源框蛋白1(PRRX1)、血管抑制蛋白1(VASH-1)与微血管密度(MVD)、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辽宁省金秋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56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RRX1、VASH-1的阳性表达率,并进行MVD计数。比较PRRX1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组、VASH-1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组MVD计数。分析PRRX1、VASH-1与NSCLC患者病理参数的关系。随访3年,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RRX1、VASH-1阳性/阴性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患者癌组织PRRX1阳性表达率降低,VASH-1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与PRRX1阴性NSCLC患者相比,PRRX1阳性NSCLC患者癌组织MVD降低,与VASH-1阴性NSCLC患者相比,VASH-1阳性NSCLC患者癌组织MVD升高(P<0.05)。与TNM I~II期、无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的癌组织相比,TNM Ⅲ A期、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中PRRX1阳性表达率降低,VASH-1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PRRX1阳性组3年总体生存率(OS)、3年无病生存率(DFS)高于PRRX1阴性组(P<0.05),VASH-1阴性组3年OS、3年DFS高于VASH-1阳性组(P<0.05)。结论: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中PRRX1阳性表达率降低,VASH-1阳性表达率升高,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多梳抑制复合物2(PRC2)核心基因(EZH2)、p27在胃癌合并Hp感染患者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2月期间接治的68例胃癌合并Hp感染患者作为胃癌合并Hp感染组,另选取54例单纯胃癌患者作为单纯胃癌组,比较两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F、EZH2、p27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对比胃癌合并Hp感染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MIF、EZH2、p27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MIF、EZH2、p27与胃癌、胃癌合并Hp感染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对胃癌合并Hp感染组随访1年,统计1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曲线对胃癌合并Hp感染组不同MIF、EZH2、p27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生存分析。结果:两组癌组织中MIF、EZH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27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胃癌合并Hp感染组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F、EZH2高于单纯胃癌组,p27阳性表达率低于单纯胃癌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MIF、EZH2与胃癌合并Hp感染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27与胃癌合并Hp感染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MIF、EZH2、p27在胃癌合并Hp感染患者病变组织中呈异常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且MIF、p27能为临床预测生存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Rab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5(RABEX-5)、人源长寿保障基因2(LASS2)、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XB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RABEX-5、LASS2、HOXB7表达,分析RABEX-5、LASS2、HOXB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RABEX-5、LASS2、HOXB7表达患者总生存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RABEX-5、HOXB7表达阳性率上调,而LASS2阳性率下降(P<0.05)。LASS2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RABEX-5、HOXB7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ABEX-5、HOXB7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低于RABEX-5、HOXB7表达阴性患者,而LASS2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高于LASS2表达阴性患者(P<0.05)。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RABEX-5阳性表达、LASS2阴性表达和HOXB7阳性表达(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RABEX-5、HOXB7阳性率升高,而LASS2阳性率下降,且与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ABEX-5、LASS2、HOXB7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环氧化酶-2(COX-2)、琥珀酸脱氢酶(SDHB)、热休克蛋白90β(HSP90β)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78例鼻咽癌组织和65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COX-2、SDHB、HSP90β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鼻咽癌组织中COX-2、SDHB、HSP90β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所有患者随访3年,根据不同COX-2、SDHB、HSP90β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OX-2阳性组、COX-2阴性组、SDHB阳性组、SDHB阴性组、HSP90β阳性组、HSP90β阴性组,比较各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鼻咽癌组织中COX-2、HSP90β阳性率显著高于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SDHB阳性率显著低于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P<0.05)。TNM分期为III+IV期、中低分化、有颈淋巴结转移者鼻咽癌组织中COX-2、HSP90β阳性率显著高于TNM分期为I+II期、高分化、无颈淋巴结转移者,SDHB阳性率显著低于TNM分期为I+II期、高分化、无颈淋巴结转移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鼻咽癌组织中COX-2表达与SDHB表达呈负相关(rs=-0.462, P=0.008),与HSP90β表达呈正相关(rs=0.501, P=0.000),HSP90?茁表达与SDHB表达呈负相关(rs=-0.438, P=0.012)。随访3年,存活49例,死亡29例,存活率62.82%。鼻咽癌组织COX-2阴性组、SDHB阳性组、HSP90β阴性组患者生存率、中位生存期显著优于COX-2阳性组、SDHB阴性组、HSP90β阳性组患者(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COX-2、SDHB、HSP90β表达情况与患者TNM分期、肿瘤分化情况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且其表达情况与鼻咽癌患者生存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人源长寿保障基因2(LASS2)、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XB7)表达与凋亡指数(AI)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CRC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LASS2、HOXB7表达以及AI,分析LASS2、HOXB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LASS2、HOXB7表达患者总生存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CRC组织中LASS2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而HOXB7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CRC组织中AI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经Sprea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RC组织LASS2阳性率和AI呈正相关关系,而HOXB7阳性率和AI呈负相关关系(P<0.05)。LASS2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HOXB7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OXB7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低于HOXB7表达阴性患者,而LASS2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高于LASS2表达阴性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LASS2阴性表达、HOXB7阳性表达以及AI<2.0%均是影响CR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CRC组织中HOXB7阳性率升高,而LASS2阳性率以及AI下降,且与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LASS2、HOXB7表达及AI与CRC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D-L1)、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突触素(SY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7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检测NSCLC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PD-L1、TTF-1、SYN表达。分析PD-L1、TTF-1、SY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PD-L1、TTF-1、SYN表达患者总生存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组织中PD-L1、TTF-1阳性表达升高,SYN阴性表达升高(P<0.05)。PD-L1、TTF-1、SYN表达均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D-L1、TTF-1阴性患者的生存率分别高于PD-L1、TTF-1阳性患者,SYN阴性患者的生存率低于SYN阳性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PD-L1阳性表达、TTF-1阳性表达、SYN阴性表达、淋巴结转移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NSCLC组织中PD-L1、TTF-1阳性表达升高,SYN阴性表达升高,并且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其在NSCL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微小RNA-21(miR-21)、微小RNA-182(miR-18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miR-21、miR-182表达量,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中miR-21、miR-182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食管癌组织中miR-21、miR-182表达均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iR-21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miR-182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结论:miR-21、miR-182表达量在食管癌中上调,与食管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miR-21高表达以及miR-182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下降,检测miR-21、miR-182表达量在食管癌患者预后预测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食管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57例食管鳞癌石蜡包埋样本,进行过碘酸雪夫氏(PAS)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结合HE染色,观察食管鳞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发生情况。对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生存比较和Cox风险模型分析。通过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三维培养建立,观察RNAi沉默VE-cadherin对食管鳞癌Eca109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结果:食管鳞癌中VM表达的阳性率为54.3%,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VM在病理分型为低分化食管鳞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8.9%,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III-Ⅳ期食管鳞癌患者VM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食管鳞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者VM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鳞癌VM的发生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VM组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短于无VM组(P0.05);Cox分析显示VM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F=0.67)。三维培养结果显示Eca-109细胞在基质胶上形成典型的血管网状样结构,VE-cadherin-siRNA可有效抑制VE-cadherin在Eca109的表达,抑制体外培养的Eca109细胞VM的形成。结论:血管生成拟态是食管鳞癌一种独特的血液供应模式,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是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MAGE-A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移相关蛋白1(MTA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1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非小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AGE-A3、HIF-1α、MTA1的表达,分析MAGE-A3、HIF-1α、MTA1的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对比不同MAGE-A3、HIF-1α、MTA1表达情况患者的转移率及复发率。结果:13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AGE-A3、HIF-1α、MTA1阳性率分别为70.77%、74.62%、79.2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5.38%、22.31%、17.69%(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AGE-A3、HIF-1α、MTA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MAGE-A3、HIF-1α、MTA1阳性患者转移/复发率明显高于MAGE-A3、HIF-1α、MTA1阴性患者(P<0.05)。结论:MAGE-A3、HIF-1α、MTA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阳性表达率升高,并且均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转移复发相关,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D-二聚体(D-dimer)和血小板(PLT)计数与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价值。方法:测定99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食管癌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D-dimer和PLT水平并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ESC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及预后价值。结果:食管癌组血浆D-dimer、PL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食管癌组D-dimer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而PLT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单因素分析提示D-dimer、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无疾病进展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相关,而多因素分析仅提示D-dimer是局部晚期ESCC患者的独立危险预后因素。结论:D-dimer增高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D-dimer可作为评判局部晚期ESCC预后的独立指标,为ESCC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采用C-14呼气试验和改良Giemsa染色检测患者HP感染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yclinD1、MMP-9表达情况。分析HP感染、cyclinD1、MMP-9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80例胃癌患者HP感染阳性56例(70.00%),阴性24例(30.00%)。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的胃癌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1+T2的胃癌患者(P0.05)。80例胃癌患者cyclinD1阳性表达45例(56.25%),阴性表达35例(43.75%),MMP-9阳性表达65例(81.25%),阴性表达15例(18.75%),TNM临床分期为III+IV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的胃癌患者的cyclinD1、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临床分期为I+II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1+T2的胃癌患者(P0.05)。HP感染阳性患者的cyclinD1阳性表达率和MMP-9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HP感染情况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cyclinD1和MMP-9的表达与TNM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且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p21激活激酶(PAK)4、PAK5蛋白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收集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AK4、PAK5和EMT相关蛋白[E-钙粘蛋白(E-Cad)、N-钙粘蛋白(N-Cad)和波形蛋白(VIM)]表达。分析PAK4、PAK5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与EMT相关蛋白的相关性。根据NSCLC组织中PAK4、PAK5表达分为阳性/阴性表达组,采用K-M法绘制PAK4、PAK5阳性/阴性表达NSCLC患者的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SCLC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组织中PAK4、PAK5、N-Cad、VIM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E-Cad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NSCLC组织PAK4、PAK5与E-Cad蛋白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与N-Cad、VIM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均<0.001)。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PAK4、PAK5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NSCLC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56.00%(56/100)。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AK4、PAK5阳性表达组总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A期、淋巴结转移和PAK4、PAK5蛋白阳性表达为NSCL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SCLC组织PAK4、PAK5蛋白表达升高,与EMT、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可能成为NSCLC诊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省医科大学和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5年生存率和临床病理特征,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5年生存率为61.67%(37/60),5年无病生存率为46.67%(28/60),均低于对照组的81.67%(49/60),73.33%(44/60)(P0.05)。研究组肿瘤最大直径、腋淋巴结转移率、TNM分期为III期的比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率、Ki67细胞阳性率≥20%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与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Ki67细胞阳性率≥20%的比例、腋淋巴结转移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为III期、Ki67细胞阳性率≥20%、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TNM分期为III期、Ki67细胞阳性率≥20%、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防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