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术后抑郁与生存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 80例NSCLC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术后抑郁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抑郁组(SDS评分≥50分,33例)和非抑郁组(SDS评分<50分,47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术后抑郁的影响因素。采用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中文版(V4.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评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睡眠质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SDS评分与FACT-L、PSQ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生活能否自理、肺癌TNM分期、术后是否并发肺炎有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并发肺炎、肺癌TNM分期Ⅲ期、女性、大专以下文化程度是NSCLC患者术后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抑郁组FACT-L评分低于非抑郁组,PSQI评分高于非抑郁组(P<0.05)。SDS评分与FACT-L评分呈负相关,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术后并发肺炎、肺癌TNM分期Ⅲ期、女性、文化程度低是影响NSCLC患者术后抑郁的因素,术后抑郁的发生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及与社会支持和自我医学应对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通过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对所有受试者的生存质量予以评估,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此外,将所有受试者按照生存质量评分高低分成A组(≤80分)79例和B组(>80分)21例,分析不同生存质量评分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自我医学应对能力的差异,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和自我医学应对能力的关系。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可得: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和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遵医嘱用药、遵医嘱饮食、运动次数有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35岁、病程>5年、有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未遵医嘱用药、未遵医嘱饮食、运动次数≤3次/周均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B组患者的各项社会支持评分均高于A组患者(均P<0.05)。B组患者的宿命、逃避评分低于A组患者,其它各项自我医学应对能力评分均高于A组患者(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与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评分以及面对、乐观、支持、情感宣泄、姑息、依赖自我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宿命、逃避评分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患者健康宣教,为其制定良好的日常生活方案,重视年龄较大以及病程较长的患者。此外,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和自我医学应对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与脑电图活动、神经心理学指标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100例PD患者。将其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差异分作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7分)68例及无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7分)32例。比较两组脑电图活动、神经心理学指标以及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PDQ39)评分,并分析PSQI评分与脑电图活动、神经心理学指标及PDQ39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睡眠障碍组的δ波和θ波相对功率值高于无睡眠障碍组,而β1、β2两个频段的相对功率值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脑电图轻度异常、中度异常以及重度异常的患者比例高于无睡眠障碍组,而脑电图正常的患者比例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中文量表(MoCA)评分低于无睡眠障碍组,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PDQ39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经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PD患者的PSQI评分与脑电图异常程度、HAMA评分、HAMD评分及PDQ39评分均呈正相关,而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睡眠障碍可能对PD患者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加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降低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监测脑电图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PD患者睡眠障碍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及其与生活质量和睡眠卫生意识的关系。方法:选取400例肺癌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定患者睡眠质量,采用肺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ACT-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睡眠卫生意识量表(SHA)评定患者睡眠卫生意识,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IS总分与FACT-L总分、SHA总分的相关性。根据AIS总分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AIS总分>6分)和非睡眠障碍组(AIS总分≤6分),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400例肺癌初治患者共有252例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3.00%(252/400)。睡眠障碍组生理/情感/功能/(社会/家庭)维度、肺癌附加模块、FACT-L总分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患者SHA总分、睡前2h剧烈运动、白天睡午觉、定期服用催眠类药物、晚上喝酒得分维度评分均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IS总分与FACT-L总分、SHA总分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与性别、化疗次数、肿瘤分期、疼痛、焦虑、抑郁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焦虑、疼痛、肿瘤分期、抑郁(P<0.05)。结论: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受疼痛、肿瘤分期、焦虑、抑郁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不良的睡眠卫生意识可导致较为严重的睡眠障碍,从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对机体免疫状态、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募集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社区的386例老年人为研究调查对象,统计其睡眠障碍发生率,并根据调查结果将其分为睡眠正常组和睡眠障碍组。对比两组老年人的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检测并对比两组老年人的免疫状态指标,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所有受试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并比较其在两组老年人之间的差异。结果: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社区386例老年人中,165例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无配偶或丧偶、患有慢性病、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有不良心理状态是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10、1.293、1.241、1.412、1.309,P均<0.05)。睡眠障碍组CD3+、CD4+细胞阳性率、CD4+/CD8+比值均低于睡眠正常组,而CD8+细胞阳性率则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睡眠障碍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睡眠正常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低于睡眠正常组(P<0.05)。结论: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到性别、婚姻状况、慢性病、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睡眠障碍还会引起免疫状态异常以及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生活质量、氧化应激水平和疲乏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2019年8月~202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透析室长期规律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采用修订版Pieper疲劳量表(RPFS)评估所有患者的疲乏程度。采用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KDQOL-S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析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氧化应激水平、生活质量和疲乏状况的关系。结果:150例MHD患者中有114例PSQI评分>5分,本血液透析室MH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6.00% (114/150)。根据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n=114)和无睡眠障碍组(n=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组、无睡眠障碍在年龄、透析时间、血红蛋白(Hb)、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透析治疗效率标准(Kt/V)、血钙方面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透析时间、年龄、Hb、iPTH、Kt/V均是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睡眠障碍组的一般健康状况、肾病相关、总分均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疲乏评分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丙二醛(MDA)高于无睡眠障碍组,超氧物歧化酶(SOD)、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结论:透析时间、年龄、Hb、iPTH、Kt/V均是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且睡眠质量变差会加重MHD患者疲乏程度,加重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调查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并分析癌因性疲乏与生存质量、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9例肺癌化疗患者。分别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评分、肺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L)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患者疲乏程度、生存质量和睡眠质量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癌因性疲乏与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89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回收率为96.30%。182例肺癌化疗患者中,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66.48%(121/182)。将发生癌因性疲乏的患者纳为疲乏组(n=121),未发生癌因性疲乏的患者纳为无疲乏组(n=61)。疲乏组FACT-L评分低于无疲乏组,PSQI评分高于无疲乏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PFS评分与FACT-L评分呈负相关,而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无疲乏组与疲乏组组间比较,在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血红蛋白、化疗次数、白细胞计数、临床分期、白蛋白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家庭月收入、血红蛋白、文化程度、化疗次数、白蛋白、临床分期均为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越严重,其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越差,且癌因性疲乏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实际中应尽可能针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调查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观察癌因性疲乏与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术后患者180例,统计并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所有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Piper疲乏量表(PFS)评价所有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应用Pearson检验分析PFS评分与SSRS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1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共有141例发生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78.33%。根据食管癌患者术后是否发生癌因性疲乏分为两组:癌因性疲乏组(n=141)和无癌因性疲乏组(n=39)。其中癌因性疲乏组PFS评分为(6.37±1.2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与与年龄、睡眠、营养状况、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度、简明心境量表(POMS-SF)评分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睡眠、营养状况、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度、POMS-SF评分均是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P<0.05)。无癌因性疲乏组SSR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和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癌因性疲乏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FS评分与SSRS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率较高,且受到年龄、睡眠、营养状况、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度、POMS-SF评分的影响,同时还与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度具有一定联系,临床应重视相关影响因素,给予及时的干预,以预防癌因性疲乏的发生或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选择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治疗观察4 w,评定患者睡眠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都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 %(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与巴氏(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恢复平衡与日常生活功能,改善脑血流速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评价应用行为分析(ABA)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行为、发育以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ASD儿童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予以ABA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感觉统合训练。评价两组的行为、发育及睡眠情况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9%(P<0.05);两组治疗后ABC和ATEC量表的各项得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减少,而观察组减少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esell量表各项得分明显升高(P<0.05),而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CSHQ的各项评分及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SH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低(P<0.05)。结论:ABA疗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减轻ASD患儿的疾病症状,改善行为状态及睡眠质量,促进患儿发育,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调查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分析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与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制临床资料调查问卷采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所有患者的睡眠状况,采用多维记忆评估量表(MMAS)评价所有患者的记忆功能,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earson检验分析PSQI评分与记忆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100例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68例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8.00%。根据患者有无睡眠障碍分为两组:睡眠障碍组(n=68)和无睡眠障碍组(n=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与年龄、性别、户籍所在地、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发病情况、收入情况有关(P<0.05),而与精神症状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为未婚/离异/丧偶、户籍所在地为城镇、性别男、年龄>70岁、文化水平为中学、收入情况为无是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睡眠障碍组汉词记忆、汉词配对、图画记忆评分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PSQI评分与汉词配对、图画记忆、汉词记忆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高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且受到年龄、性别、户籍所在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睡眠障碍可影响患者记忆功能状况,睡眠障碍越严重,记忆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9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疗法,对比两组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神经肽(NPY)]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14%(5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9%(41/58)(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血清MPO水平低于对照组,5-HT、NE、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HAMA、PSQ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精神健康、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生理职能、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治疗焦虑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有效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ESRD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采用肾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KDQOL-SF1.2)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分析ESR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结果:ESRD患者中约有93例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6.97%(93/198),并将其纳入睡眠障碍组,剩余的105例纳入非睡眠障碍组。非睡眠障碍组KDQOL-SF 1.2评分高于睡眠障碍组,SAS评分、SDS评分则低于睡眠障碍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肌酐(Scr)、血钙、血磷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性别、配偶、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血清白蛋白、尿素氮(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iPTH、Scr、血钙、血磷均是ESR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PSQI评分与SAS评分、SDS评分均呈正相关,与KDQOL-SF 1.2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ESR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iPTH、Scr、血钙、血磷均是ESR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同时其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究睡眠障碍是如何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妇科内分泌科就诊的育龄期女性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分为睡眠障碍组(n=34例)和非睡眠障碍组(n=46例)。对比分析两组PSQI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月经周期,生育能力,通过Pearson法分析睡眠障碍与女性生育能力的相关性。结果:(1)睡眠障碍组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各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睡眠障碍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较非睡眠障碍组升高,而雌二醇(E2)水平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3)两组月经周期比较,睡眠障碍组月经紊乱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生育能力比较,睡眠障碍组生育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睡眠障碍与FSH和LH均存在负相关性,和E2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睡眠障碍可减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驱动,导致卵泡刺激素释放缓慢,延长了月经周期,并导致黄体功能下降,增加了未受孕或者再次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疗法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小儿夜啼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到2021年8月期间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夜啼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小儿推拿疗法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各为60例。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睡眠质量、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周后啼哭、腹喜按摩、睡喜蜷曲、四肢欠温、大便稀溏、小便色清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周后白天睡眠时间、夜间睡眠时间更长,夜间清醒时间更短,夜醒次数更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年龄别体质量Z值(WAZ)、年龄别身长Z值(LAZ)、身长别体质量Z值(WLZ)和头围Z值(HCZ)更大(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小儿推拿疗法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小儿夜啼,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对1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50例1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并结合低盐饮食,减少脂肪摄入,减轻体重,增加体育活动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压、生活质量水平以及患者睡眠障碍、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低,生活质量评分、睡眠障碍以及高血压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能够降低1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血压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并观察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和衰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9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收治的91例老年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将入选的91例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n=56)及非睡眠障碍组(n=35)。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采用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评估所有患者的衰弱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PD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并观察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和衰弱的影响。结果:睡眠障碍组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命名、延迟回忆、注意、抽象、定向评分及总分均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HAMA、HAMD评分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心理衰弱、躯体衰弱、社会衰弱评分及总分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多因素Los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MA评分偏高、多巴丝肼片等效剂量偏高、HAMD评分偏高、Hcy偏高是老年PD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AMA评分偏高、Hcy偏高、多巴丝肼片等效剂量偏高、HAMD评分偏高是老年PD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同时,睡眠障碍可加重老年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衰弱程度,增加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腰麻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应激反应、肾脏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到2022年10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84例拟择期在腰麻下行THA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腰麻,n=42)和观察组(常规腰麻联合右美托咪定,n=42)。观察两组镇静、镇痛评分、应激反应、肾脏功能、睡眠质量、谵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术后1 d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7 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肌酐(Cr)、血尿素氮(BU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腰麻下老年THA患者,可减轻应激反应,减轻肾脏功能损伤,降低对人体睡眠质量的影响,减少谵妄的发生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