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补肺活血胶囊联合喘可治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8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接收的126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3)和研究组(n=63),对照组给予静注喘可治注射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肺活血胶囊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血液流变学,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4.13%(53/63)高于对照组66.67%(42/63)(P<0.05)。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动脉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水平均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在喘可治注射液的基础上联合补肺活血胶囊治疗,血气指标、肺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可得到显著改善,且用药安全性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COPD稳定期患者,纳入病例时间:2018年1月~2020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40例)、对照组(肺功能康复训练,40例),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症状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阻肺综合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两组干预6个月后FVC、6MWD、FEV1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 两组mMRC评分、CAT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干预COPD稳定期患者,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肺部适应性,进而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同表型评估测试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肺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61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CAT评分、肺功能检查结果及肺外合并症、肺内并发症等情况,按临床表型分为肺气肿组(n=200)和支气管炎组(n=161),分析肺气肿组200例和支气管炎组161例COPD患者CAT评分与肺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肺气肿组CAT评分高于支气管炎组(P<0.05),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低于支气管炎组(P<0.05),吸气分数(IC/TLC)低于支气管炎组,残总比(RV/TLC)高于支气管炎组(P<0.05);肺气肿组肺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均高于支气管炎组(P<0.05);支气管炎、肺气肿组CAT评分均与FEV1%、FEV1/FVC、IC/TLC呈负相关(P<0.05),与RV/TLC呈正相关(P<0.05),肺气肿各参数相关度更高(P<0.05);肺气肿组不同CAT评分患者肺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炎组不同CAT评分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CAT评分的升高,肺气肿组肺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上升,支气管炎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上升。结论: COPD肺气肿表型CAT评分较支气管炎表型高,肺功能降低更明显,呈现肺过度通气,气流受限特点,更易并发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且与CAT评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单吸入器三联疗法联合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7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84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单吸入器三联疗法治疗)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分钟步行距离(6MWD)、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治疗期间急性加重频率、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后,实验组FEV1、FVC、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6MWD高于对照组,CAT评分、治疗期间急性加重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吸入器三联疗法联合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可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治疗期间疾病急性加重频率,同时还可改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指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肥大细胞羧肽酶(MC-CP)、Th17表达及其与患者呼吸功能、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组(SG),另选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支气管炎患者为对照组(CG),对比两组患者血清MC-CP、Th-17、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血氧分压(PaO2)、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FEV1/FVC)差异,就研究组患者MC-CP、Th-17水平与其呼吸功能、肺功能的相关性开展Spearman分析。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MC-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h17百分比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PEF、PaO2,以及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患者MC-CP与PEF、PaO2呈现明显负相关联系(r=-0.558、-0.700,P<0.001),研究组患者Th17与PEF、PaO2呈现明显负相关联系(r=-0.695、-0.774,P<0.001);(4)研究组患者MC-CP与FEV1、FEV1/FVC呈现明显负相关联系(r=-0.609、-0.481,P<0.001),研究组患者Th17与FEV1、FEV1/FVC呈现明显负相关联系(r=-0.622、-0.561,P<0.001)。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MC-CP及Th17水平会出现异常升高状态,而呼吸功能与肺功能会出现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此类患者血清MC-CP及Th17水平与其呼吸功能、肺功能均呈现负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轻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气、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重症医学一科在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AECOPD合并轻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丹参注射液滴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指标[1 s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α(TNF-α)]和血清生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内皮素-1(ET-1)、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PaO2显著增加,PaCO2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较对照组高,PaCO2较对照组低(P<0.05)。(3)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均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高(P<0.05)。(4)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对照组低(P<0.05)。(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ET-1和CTG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F-β1、ET-1和CT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改善患者血气和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血清亲环素A(CyPA)、趋化因子CX3CL1以及其他炎性指标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患者为急性加重期组,52例患者为稳定期组;另选取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血清中CyPA、CX3CL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比较3组患者各参数的差异,并与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急性加重期组患者的血清 CyPA、CX3CL1、CRP、IL-6、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患者,稳定期组患者的血清 CyPA、CX3CL1、CRP、IL-6、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而急性加重期组患者的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量(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以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明显低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患者,稳定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PEF、MMEF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COPD患者的血清CyPA、CX3CL1、CRP、IL-6、MMP-9水平与FEV1、FVC、FEV1/FVC、PEF、MMEF呈负相关(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急性加重期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CyPA、CX3CL1、CRP、IL-6、MMP-9水平明显下降,而FEV1、FVC、FEV1/FVC、PEF、MMEF明显上升(均P<0.05)。结论:COPD患者的血清CyPA、CX3CL1、CRP、IL-6、MMP-9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严重程度,同时也可以作为急性加重期治疗后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半胱氨酸天冬酶-3(caspase-3)水平与肺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组),另选取50例COPD未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水平和肺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析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与肺功能、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pred)、Mo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水平与FEV1、FEV1/FVC、FEV1%pred、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水平较COPD未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明显升高,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升高与肺功能下降和认知功能受损均存在相关性,对COPD患者病情及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益肺胶囊联合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n=52)和观察组(益肺胶囊联合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n=52)。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6 min步行试验(6MWT)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bFGF、SIRT1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肺啰音、咳嗽、咯痰消失时间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4 d后6MWT更远,CAT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4 d后FVC、FEV1、MVV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4 d后CD3+、CD4+、CD4+/CD8+更高,CD8+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4 d后bFGF更低,SIRT1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益肺胶囊联合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有助于调节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bFGF、SIRT1水平,改善肺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肺活血胶囊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睡眠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生成数据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60例)和研究组(给予补肺活血胶囊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60例),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肺功能、睡眠质量、免疫功能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与补肺活血胶囊联合治疗可改善肺功能、免疫功能、睡眠质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训练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通气状态、血气指标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07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辅助通气,n=50]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腹式呼吸训练法干预,n=50)。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肺通气状态、血气指标及运动耐力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喘憋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周后第1秒呼气的最大容积(FEV1)、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周后氧分压(PaO22)、血氧饱和度(SpO2)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周后6 min步行距离(6MWT)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法有助于改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肺通气状态、血气指标,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研究Bi PAP呼吸机无创通气以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的121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Bi PAP呼吸机无创通气疗法,观察组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氨溴索和地奈德混悬液。比较两组的呼吸频率、血气指标和心率;血清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D(Pulmonary surfactant related protein,SP-D)以及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PARC/CCL18)水平、肺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呼吸频率、血气指标和心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呼吸频率、血气指标和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PARC/CCL18 以及SP-D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PARC/CCL18 以及SP-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EV1%、呼吸困难指数以及FEV1/FVC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FEV1%、呼吸困难指数以及FEV1/FVC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i PAP呼吸机无创通气以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用能改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血气指标、生命体征和肺功能,降低血清 PARC/CCL18 以及SP-D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收治的2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稳定期患者132例作为COPD稳定组,AECOPD患者72例作为AECOPD组。另选取同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SAA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肺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SAA对AE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组患者血清SAA、PCT、CRP、IL-6、IL-8水平较COPD稳定组及健康组升高(P0.05),COPD稳定组患者血清SAA、IL-6、IL-8、PCT、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低于COPD稳定组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组患者FEV1、FVC、FEV1/FVC%、FEV1%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与IL-8、IL-6、CRP、PCT呈正相关,与FEV1%、FEV1/FVC%、FEV1、FVC呈负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SAA对AECOPD诊断的敏感度为80.85%,特异度为80.07%,曲线下面积为0.832。结论: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其与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存在相关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AECOPD患者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旨在推广高才达主任医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经验,以及观察五子参药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属肺脾两虚、痰浊内蕴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45),对照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气雾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五子参药汤,两组疗程均为12 w。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量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 MRC)量表及治疗后6个月内因COPD急性加重的再次住院次数。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1.11%vs 82.45%,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FVC较治疗前均有增加,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 MRC量表、CAT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子参药汤可有效治疗肺脾两虚、痰浊内蕴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频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炎症转录因子、心肺运动耐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长沙市第一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PCI术后行康复训练的AMI患者分为A组(n=31,康复训练12次)、B组(n=31,康复训练24次)、C组(n=30,康复训练36次)。比较三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运动耐力[6 min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炎症转录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核因子-kB(NF-kB)]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B组、C组干预后LVEF、6MWT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C组干预后LVESD、LVEDD小于A组,且C组小于B组(P<0.05)。B组、C组干预后FEV1、FVC、PEF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C组干预后sICAM-1、NF-kB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B组、C组干预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心肺运动耐量,降低炎症转录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且随着康复训练频率的增加,患者的改善效果越好,建议临床康复训练频率应不少于36次。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对慢阻肺治疗效果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以及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至2019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吸入剂施治,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FEV1 in the predicted value,FEV1%)、二氧化碳分压(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SaO2、PH值、CRP。结果:(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FEV1、FVC、FEV1%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SaO2、PaCO2、PH值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SaO2、PH值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对慢阻肺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同时还能够缓解患者炎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