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24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检查后按照Hp分组,则Hp阳性组患者206例,Hp阴性组患者36例,比较两组的年龄、溃疡部位、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之后,将Hp阳性组患者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3例,实验组给予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结束后评定临床效果。结果:Hp阳性组年龄和十二指肠溃疡率比Hp阴性组显著高,而胃溃疡率和生长抑素水平显著低(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溃疡的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高与胃溃疡,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消失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朱虹  廖江涛  李亲亲  陈刚  肖梅玉 《生物磁学》2011,(7):1330-1332,1335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的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法治疗,实验组给予埃索美拉唑+瑞巴派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联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溃疡复发率。结果:①经过治疗,所有患者腹痛、腹胀、反酸、暧气等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患者痊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43.33%)和总有效率(8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S2期获得率、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93.33%、96.67%和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的S2期获得率、70.00%的愈合率和83.33%的根除率(P〈0.01或0.05)。④随访1年后,治疗组患者溃疡复发率为11.54%,与对照组32.00%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根除Hp感染,减少复发,效果优于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胃力康颗粒对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促甲状腺激素、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病科诊断为胃食管反流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胃力康颗粒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测定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胃蛋白酶原(PGⅠ、Ⅱ)水平、反流症状评分,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PGⅠ水平较高,PGⅡ水平较低,反流症状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胃力康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升高促甲状腺激素及PGⅠ水平,降低PGⅡ水平。  相似文献   

4.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的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法治疗,实验组给予埃索美拉唑+瑞巴派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联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溃疡复发率。结果:①经过治疗,所有患者腹痛、腹胀、反酸、暧气等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患者痊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43.33%)和总有效率(8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S2期获得率、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93.33%、96.67%和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的S2期获得率、70.00%的愈合率和83.33%的根除率(P<0.01或0.05)。④随访1年后,治疗组患者溃疡复发率为11.54%,与对照组32.00%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根除Hp感染,减少复发,效果优于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艾司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成本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胃溃疡患者22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2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两组均持续治疗观察2周,对比两组治疗成本、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成本效果,以及影响艾司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成本效果的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完成治疗周期的成本费用分别为567.14±48.23元、551.49±45.61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115/120)和82.00%(82/1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腹胀、便秘、恶心、口腔异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10/120)和11.00%(11/1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E与ΔC/E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溃疡直径、不良反应为影响艾司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成本效果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艾司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成本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病程、溃疡直径、不良反应为影响成本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的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n=50)和低剂量组(n=50),低剂量组给予阿莫西林(1 g/次)+克拉霉素(0.5 g/次)+埃索美拉唑(20 mg/次)治疗,而高剂量组埃索美拉唑改为40 mg/次,疗程均1个月。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及治疗前后发生反酸、上腹痛和腹胀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2.0%,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的70.0%(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较低剂量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能更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生菌辅助埃索美拉唑镁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我院116例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收治)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埃索美拉唑镁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血清免疫炎症介质[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H.pylori根除率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1)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10%(54/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1%(46/58)。(2)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FN-γ、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4)观察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为91.38%(53/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9%(41/58)。(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7%(7/58),与对照组的13.79%(8/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782)。结论益生菌辅助埃索美拉唑镁四联疗法治疗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效果确切,有利于提高H.pylori根除率,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改善肠道菌群分布、下调血清免疫炎症介质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合并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口服,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抑郁情绪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Q、HAMD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症状体征,消除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对经挂线引流术后肛瘘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94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所有患者行肛瘘挂线术,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A及IgG水平,疼痛持续时间及恢复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A及IgG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A及IgG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及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能够降低经挂线引流术后肛瘘患者血清IgA及IgG水平,缩短术后疼痛时间,促进术后康复,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PU)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1月间我院接收的117例PU患者,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8)和研究组(n=59),对照组给予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给予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根除率、炎性因子、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4.58%(44/5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3.45%(3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心理情感、社交及任务完成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治疗PU,可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Hp根除率和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泌素水平与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Gastrin)、红细胞免疫功能(RBC-C3b、RBC-ICRRR)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胃泌素、RBC-ICRRR水平均下降,RBC-C3b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胃泌素、RBC-ICRRR水平较低,RBC-C3b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能够降低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泌素水平,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及试验组。常规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酸度、总酸排出量、复发率、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酸及总酸排出量均升高,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患者胃酸及总酸排出量明显高于常规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复发率为7.5%(3/40),常规组复发率为30.0%(12/40),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可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及胃动素水平的改善,可作为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对下颌阻生牙手术患者血清IL-6水平及牙槽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04例行下颌阻生牙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所有患者均行下颌阻生牙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患者术后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牙槽骨密度水平、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水平均升高,IL-6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牙槽骨密度水平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较高,IL-6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未出现不良明显反应。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显著提高下颌阻生牙术后患者的创口恢复,且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0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与实验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7.93%)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溃疡患者血清多肽类激素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的患者10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胃动素(MTL)、肾上腺髓质素(AM)、胃肠激素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CGRP),以及胃黏膜中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水平。结果:胃溃疡患者血清Gas,AM及MTL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S及CG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血清Gas,AM及MTL明显高于愈合期及瘢痕期患者,而SS及CGRP低于愈合期及瘢痕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愈合期患者血清Gas,AM及MTL高于瘢痕期患者,而SS及CGRP低于瘢痕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患者胃粘膜内5-HT,SP及NE明显低于对照组,而VI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胃粘膜5-HT,SP及NE明显低于愈合期及瘢痕期患者,而VIP明显高于愈合期及瘢痕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愈合期患者胃粘膜5-HT,SP及NE明显低于瘢痕期患者,而VIP明显高于瘢痕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血清多肽类激素及胃黏膜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变化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对胃溃疡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龙花胶囊对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促血小板生成素,肾功能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收治的9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龙花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PLT)计数、促血小板生成素(TPO)、肾功能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LT、TPO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PLT、TPO水平较低,Scr、BUN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龙花胶囊能够升高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以及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临床疗效较好,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MMPs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Ox-LDL,MMP-2及MMP-9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Ox-LDL,MMP-2及MMP-9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能够降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实验组患者给予超选择动脉溶栓,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水平均下显著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NIHSS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低而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较静脉溶栓更好。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1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4部队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胃肠激素、血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 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胃动素(MT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胃泌素(GAS)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胃康胶囊可提高胃溃疡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