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目的:观察饲料中添加ω-3PUFAs对PTSD-SPS大鼠焦虑/抑郁行为的防护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TSD-SPS模型组、60%ω-3PUFAs+PTSD-SPS模型组1、60%ω-3PUFAs+PTSD-SPS模型组2。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价实验组大鼠的焦虑/抑郁行为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PS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比例和时间比例明显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缩短(5.56±0.21)s,穿格次数明显减少(30.23±5.96)次,差异均显著(P<0.05)。与SPS模型组相比,60%ω-3PUFAs的SPS组大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比例和时间比例明显增加;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延长(9.88±1.14)s,穿格次数明显增加(43.22±4.35)次,差异均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膳食补充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PTSD-SPS大鼠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西汀(fluoxetine,FLXT)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大鼠记忆及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致密物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95,PSD-95)和突触素Ⅰ(synapsin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应用水迷宫实验观察氟西汀对PTS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PSD-95和突触素Ⅰ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前5天的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SPS刺激后大鼠(PTSD大鼠)找到水下平台的游泳距离和潜伏期比正常组大鼠长,给予氟西汀的PTSD大鼠找到水下平台的距离和潜伏期较未用氟西汀处理的PTSD大鼠缩短。Morris水迷宫第6天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PTSD大鼠穿越平台的次数和在靶象限花费时间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大鼠,而氟西汀可显著增加PTSD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的穿台次数和在靶象限停留的时间百分比。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TSD大鼠PSD-95和突触素Ⅰ的水平降低,氟西汀干预可抑制PTSD大鼠PSD-95和突触素Ⅰ水平的降低。结论氟西汀可通过抑制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PSD-95和SynapsinⅠ水平的下调,减轻PTSD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0-羟基蜕皮甾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SD大鼠海马神经元和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电图和脑组织Nissl染色评估模型的可靠性。将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20-羟基蜕皮甾酮组。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认知功能,酶联免疫法测定缺血再灌注后3-24小时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从4.50±1.90%上升至72.90±8.40%(p0.01),给予20和40 mg/kg 20-羟基蜕皮甾酮干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分别下降至51.40±8.60%(p0.05)和42.70±6.80%(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在空间探索试验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目标象限次数明显减少(p0.01),而20-羟基蜕皮甾酮显著抑制上述变化,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缺血再灌注后3-24小时,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浓度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20-羟基蜕皮甾酮能抑制上述各时间点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浓度的升高。结论:20-羟基蜕皮甾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和认知功能有显著保护作用,抑制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RP)对海人藻酸(Kainic acid,KA)海马内注射后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筛选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正常的SD雄性大鼠90只(200~220g)。将实验动物分成3组:右侧海马注射生理盐水后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NS+NS)、右侧海马注射海人藻酸后生理盐水灌胃干预组(KA+NS)、右侧海马注射海人藻酸后雷公藤甲素灌胃干预组(KA+TRP)。动物存活1天,3天,5天,7天,14天,每个时间点6只,处死前分别于各相应时间点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动物空间位置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COX-2的表达。结果:与NS组(NS+NS)比较,KA组(KA+NS)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跨越原平台次数减少(P<0.05);海马CA1区的神经元COX-2表达升高(P<0.05);TRP组(TRP+KA)与KA组比较,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从第5天起缩短(P<0.05),跨越原平台次数增多(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COX-2表达在5天,7天时下调(P<0.05)。结论:KA海马内注射,可以导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及上调海马CA1区神经元COX-2表达;雷公藤甲素干预治疗,能够改善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能抑制KA诱导的海马CAl区神经元COX-2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联合黄芪颗粒对老年痴呆大鼠学习能力、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双侧海马CA1区注射1 μg 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建立老年痴呆大鼠模型。取40只建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拉西坦组、黄芪颗粒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双侧海马CA1区注射1 μL生理盐水和10只未经任何处理的同龄SD大鼠分别作为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建模成功7 d后给予吡拉西坦组、黄芪颗粒组、联合组大鼠分别灌胃吡拉西坦溶液、黄芪颗粒溶液、吡拉西坦+黄芪颗粒混合溶液,给予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所有大鼠均连续灌胃治疗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价大鼠学习和认知功能。处死大鼠后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结果:(1)6组大鼠第1~5 d的逃避潜伏期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第1~5 d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其余5组,联合组第1 d的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但第2~5 d时的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P>0.05)。(2)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联合组大鼠,吡拉西坦和黄芪颗粒组大鼠平台穿越次数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组大鼠平台穿越次数显著多于吡拉西坦组和黄芪颗粒组(P<0.05)。(3)吡拉西坦组、黄芪颗粒组和联合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比例均低于模型组,联合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比例低于吡拉西坦组、黄芪颗粒组(P<0.05)。(4)吡拉西坦组、黄芪颗粒组和联合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均低于模型组,联合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均低于吡拉西坦组、黄芪颗粒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黄芪颗粒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痴呆大鼠学习和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单药,其机制可能与两药联合更能有效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减轻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游泳运动对慢性温和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强度运动组、中等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运动组大鼠按照游泳运动方案运动4 w,糖水消耗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抑郁程度;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游泳不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低强度运动组和中等强度运动组大鼠较模型组糖水消耗量和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目标象限搜索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和目标象限穿过次数减少,体质量、双侧海马质量和海马相对质量下降(P0.05或P0.01);低强度运动组和中等强度运动组大鼠较模型组比较,潜伏期缩短明显,目标象限搜索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和目标象限穿过次数增加,体质量、双侧海马质量和海马相对质量增加(P0.05或P0.01)。结论:早期游泳运动能减轻慢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的学习记忆的损害,其中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海人藻酸(Kainic acid,KA)海马内注射后大鼠学习记忆的变化及雷公藤甲素(TRP)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筛选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正常的SD雄性大鼠90只(200-220g).将实验动物分为:右侧海马注射生理盐水后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NS+NS)、右侧海马注射海人藻酸后生理盐水灌胃干预组(KA+NS)、右侧海马注射海人藻酸后雷公藤甲素灌胃干预组(KA+TRP).动物分别存活1天、3天、5天、7天、14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动物空间位置记忆能力: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和形态.结果:与NS组(NS+NS)比较,KA组(KA+NS)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跨越原平台次数减少(P<0.05);CA1区的神经元出现胞体肿胀、排列散乱等形态改变及神经元的丢失(P<0.05);TRP组(TRP+KA)与KA组比较,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从第5天起缩短(P<0.05),跨越原平台次数增多(P<0.05),神经元形态好转,数目增多.结论:KA 海马内注射,可以导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及神经元形态的改变;雷公藤甲素干预治疗,能够改善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保护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异氟醚麻醉后大鼠海马区炎症因子、神经活性物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老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异氟醚组、利多卡因+异氟醚组、对照组各20只,建立大鼠吸入麻醉模型。利多卡因+异氟醚组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其他组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麻醉结束后24 h 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和神经活性物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氟醚组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海马组织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P0.05),NT-3、NGF、BDNF水平降低(P0.05)。利多卡因明显缩短异氟醚麻醉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并增加其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P0.05),降低海马组织炎症水平(P0.05),升高神经活性物质水平(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明显缓解异氟醚麻醉后大鼠海马组织的炎症反应并升高海马组织神经活性物质水平,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预处理对SPS暴露大学学习记忆能力及其大脑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20-260 g)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sham)组,高压氧(HBO)组,SPS组以及高压氧+SPS组.高压氧组每天1小时高压氧预处理(2.5个大气压,100%O2)连续5天;SPS组采用单次延长应激模型;高压氧+SPS组每天l小时高压氧预处理连续5天于最后一次预处理后24小时,制作SPS模型.4组大鼠于SPS暴露后72小时进行TUNEL染色,第15天经行水迷宫测试.结果:水迷宫实验中大鼠逃避潜伏期及游泳路径四组之间有明显统计差异[F0.01(3,28)=4.88>4.57,P<0.01;F0.01(3,28)=5.31>4.57,P<0.01].SPS组明显长于Sham组(P<0.01),而高压氧预处理能够逆转这种效应(P<0.01).游泳速度四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差异[F0.05(3,28)=2.23<2.95,P>0.05]. SPS暴露后海马神经元细胞数量和密度明显减少,给予高压氧预处理后,神经元形态明显好转,但仍不及对照组.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可以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从而改善SPS暴露后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氧化应激毒性中间产物丙二醛(MDA)对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用Morris水迷宫方法研究发现,经侧脑室注射丙二醛的大鼠在定位航行试验中寻找水下平台的逃避潜伏期极显著地延长,同时在空间探索试验中120s内穿台次数减少,说明较高浓度的丙二醛能导致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电镜观察研究发现,处理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内线粒体变形、嵴消失,说明不同浓度的丙二醛在非氧自由基条件下也能直接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电针对去卵巢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卵巢切除大鼠模型,造成低雌激素记忆障碍,去势2周后进行电针刺激,连续治疗3个月。Morris水迷宫测试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雌二醇(E2)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检测nNOS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血清E2浓度和海马nNOSmR—NA表达显著降低(P〈O.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治疗后逃避潜伏期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加,血清E2浓度和海马nNOS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电针组升高更明显(P〈O.01)。结论电针能够提高去卵巢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升高体内雌激素浓度上调海马nNOS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测慢性复合应激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记忆能力及其杏仁体和海马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探讨情绪性记忆相关脑区的作用机制及神经元网络可塑性变化的机理。水迷宫实验中两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逐渐缩短,具有显著性差异,6个训练周期中,应激组有5个训练周期的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存在显著性差异;应激组小鼠在目标象限游泳停留时间显著长于其在其它3个象限的时间,同时显著长于对照组,而在对侧象限游泳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小鼠在慢性负性刺激下学习和记忆能力得到提升,其杏仁体内GABA能神经元功能出现下降、海马锥体神经元功能出现增强,表明情绪性记忆可能与海马和杏仁体的神经元网络整体兴奋性的可塑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Bian H  Fang S  Miao YD  Yu HL 《动物学研究》2012,33(2):237-240
为探讨训练时程对大鼠水迷宫成绩的影响,采用直流电解法建立双侧背侧海马损伤大鼠模型,并通过5d(5dtraining)和7d训练(7dtraining)两种不同时程法检测海马损伤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表明,两种训练法均反映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减退,而在检测空间记忆障碍时则略有不同。与5d训练法相比,7d训练法不仅显示大鼠穿台次数下降,且其在目标象限中的停留时间百分比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是一类被广泛研究和关注的脂肪酸,对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的正常发育和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极其重要,并且对于人类的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亦有着明显的作用。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ω-3PUFAs的含量与ω-6PUFAs(其代谢方式和功能与前者不同,通常其作用也相反)相比很低。而对于人体,无论ω-3PUFAs的过低还是ω-6PUFAs的过高都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提高人体中ω-3PUFAs含量的途径或者大量生产ω-3PUFAs的方法。本研究经过密码子优化后,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了C.briggsae的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sFat-1,并构建了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sFat1-EGFP,通过脂质体转染了CHO细胞系并对其进行抗性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对稳定转染sFat-1细胞株的RT-PCR分析及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表明,sFat1基因完全能够在CHO细胞中表达和发挥其ω-3去饱和酶的作用,即促使ω-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转变为相应的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从十八碳到二十二碳)。ω-6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从48.97%下降到35.29%,而ω-3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则相应地从7.86%上升到24.02%。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从正常细胞中的6.23下降到转染细胞中的1.47。这说明C.briggsae的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sFat-1的合成是成功的,试验所获得的结果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或应用其大量生产ω-3PUFAs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小鼠背侧海马(dorsal hippocampus, dHPC)及腹侧海马(ventral hippocampus, vHPC)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改变,探讨海马神经元的可塑性与PTSD后记忆之间的关系。随机将C57Thy1-YFP/GAD67-GFP品系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和PTSD组,通过对小鼠施加不可逃避足底电击(foot shock, FS)建立PTSD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探查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变化,在全细胞记录模式下检测dHPC和vHPC谷氨酸能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FS可显著降低小鼠平均移动速度、提高僵立次数和僵立百分比;PTSD可显著延长定位逃避训练中的定位逃避期,缩短定位探查训练中在原象限内游泳停留时间,延长在对侧象限内游泳停留时间;FS同时提高dHPC谷氨酸能神经元和vHPC GABA能神经元能障、绝对不应期和动作电位间距,降低dHPC GABA能神经元和vHPC谷氨酸能神经元能障、绝对不应期和动作电位间距。以上结果表明:PTS...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突触功能障碍大鼠模型在额叶、颞叶和海马这些与认知功能有关的脑区EEG频域特征。先用海马CA1区Aβ1-40加微量注射法制备突触功能障碍模型,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系统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然后记录上述脑区的EEG并做频谱分析。结果显示:(1)模型组在第3,4、5、6训练时间段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和第2训练时间段的相比较,正常组第5训练时间段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模型组到第7训练时间段平均逃避潜伏期开始明显缩短(P〈0.05);撤去平台后,模型组在原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2)模型组的EEG表现为α节律慢化,功率下降,其主峰频率左移2Hz,并且额叶、颞叶和海马的δ波和θ波功率不同程度地增高。由此Aβ1-40微量注射法成功制备了突触功能障碍大鼠模型。该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其频谱特征表现为α节律慢化,功率下降或消失,慢波(δ波和θ波)活动增多,功率不同程度地增高。这些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EEG一致,可为以后对突触功能障碍时受累皮层进行深入的可塑性和神经再生的研究提供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探讨竹节参对AD大鼠的作用及海马神经元尼氏体的影响。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海马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均注射Aβ_(1-42)以复制AD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予脑复康悬浮液灌胃,竹节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相应浓度竹节参水煎液灌胃,持续4 w。灌胃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取大鼠海马切片,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尼氏体。定位航行试验中,各组逃避潜伏期均呈逐日下降趋势,但模型组下降趋势最缓,尤其明显缓于假手术组,而西药组和竹节参高、中、低剂量组下降趋势均快于模型组。空间探索试验中,模型组第一次穿越平台的时间明显长于假手术组(p0.001),各治疗组明显短于模型组,且竹节参高剂量组短于西药组;穿越平台的次数,模型组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01),各治疗组明显多于模型组,且竹节参高剂量组多于西药组。尼氏染色法观察到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尼氏体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01),各治疗组明显多于模型组,且竹节参高剂量组要优于西药组。竹节参能改善海马神经元形态和数量,从而提高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Ⅰ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分为3组(n=10):CON组,DM组,EGB组。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EGB组腹腔注射EGB注射液,其余2组给予同容积的生理盐水。动态观察大鼠行为、体重及血糖水平的变化。于12周末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常规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用Western bot和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NGF、NT-3的表达。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EGB组大鼠行为、体重(P<0.05)和血糖(P<0.05)明显改善;Morris水迷宫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搜索策略能力明显提高(P<0.01);HE染色显微镜观察海马组织病理改变减轻;Western bot和RT-PCR分析表明EGB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GF、NT-3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EGB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EGB增加海马神经元NGF、NT-3的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双血管闭塞(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采用TEAS和电针(EA)刺激大鼠百会穴和足三里穴,连续刺激14 d。治疗后,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Y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SOD、CAT、GSH-Px、MDA和ROS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GC-1α、TFAM、HO-1、NQO1蛋白及细胞质中Keap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NRF1蛋白的表达。结果 治疗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辨别指数、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交替百分比增加;TEAS可改善VD大鼠海马神经元及线粒体结构,病理染色结果显示神经元排列更规则、分布更均匀,核膜、核仁更清晰,线粒体肿胀减轻,线粒体基质密度增加,线粒体嵴更明显。血清中SOD、GSH-Px和CAT水平显著升高,MDA和ROS浓度降低。TEAS还上调了海马区PGC-1α、TFAM、NQO1、HO-1蛋白和核内NRF2、NRF1蛋白的表达水平,但下调了胞浆中Keap1蛋白的表达。结论 TEAS可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改善海马神经元和线粒体结构,且效果优于电针,其机制可能是激活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发生和抗氧化应激,这也为VD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技术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包膜糖蛋白gp120能够引起大鼠出现学习记忆障碍的行为学改变并增加海马中P2X7受体的表达;柚皮苷对gp120引起的行为学改变及P2X7表达增多具有改善作用。为了研究柚皮苷通过减少P2X7受体表达减轻gp120导致大鼠神经功能损害的作用及机制,本实验选择SD大鼠并分为假手术操作的对照组、脑室注射gp120的gp120组、脑室注射gp120及不同剂量柚皮苷灌胃的柚皮苷组、脑室注射BzATP的BzATP组、脑室注射gp120、BzATP及90mg/kg柚皮苷灌胃的90mg/kg/d柚皮苷+BzATP组。Morris水迷宫检测逃避潜伏期及错误次数,TUNEL法检测海马中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海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中P2X7受体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gp120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及海马中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IL-6的含量、P2X7受体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gp120组比较,不同剂量柚皮苷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及海马中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IL-6的含量、P2X7受体的表达水平减少(P<0.05);与90mg/kg/d柚皮苷组比较,90mg/kg/d柚皮苷+BzATP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及海马中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IL-6的含量、P2X7受体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柚皮苷减轻HIV-1包膜糖蛋白gp120诱导的神经功能损害,这一作用与抑制海马组织中P2X7受体表达并减轻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创新在于首次阐明了柚皮苷减轻HIV-1包膜糖蛋白gp120诱导神经功能损害的分子机制。在gp120引起大鼠行为学改变及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激活的过程中,柚皮苷通过抑制P2X7受体的表达来改善行为学改变、抑制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