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背景下,为了适应区域医疗均质化和医改的需要,为区域内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试构想创建中医医疗联盟。在医疗一体化建设方面,北京中医医院有着很好的中医联盟建设基础,试从北京中医医院医疗联盟建设的角度,对京津冀一体化构想下的医院托管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应用NVIVO11质性研究软件对国内自发型医联体的典型代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疗联盟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自发自愿”的成立动因、“协商谈判”合作机制、第三方参与机制、正式与非正式关系连接纽带是自发型联盟的四大运行机制。自发型医疗联盟对于区域医疗资源科学配置、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寻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新医改要求的医疗集团的运行模式。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以上海某医院集团为例,就其医疗集团的合作模式、变革前后医疗机构集团化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集团化进程中取得的成果结合相关文献予以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结果 上海某医院医疗集团根据各成员单位的区域、发展现状、各取所需,通过不同协作运行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均可实现多方共赢。结论 一家医疗集团多种运行模式共存是行之有效的。紧密型联动模式对隶属同一行政部门较易实现,在区域范围内的成员单位以半紧密型联动模式的医院托管为优,可较好实现资源整合、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更加符合新医改要求;区域外的成员单位以松散型的学科托管或学科联盟等为佳,可促进学科发展,加强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浅谈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分析了国外生物医药领域产学研合作的先进经验,阐述了国外(美国)生物医药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作模式及借鉴意义,深入探讨了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以及联盟本身四个层面提出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云计算正以其强大的功能优化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大连市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存在栏目设置比较杂乱、重复、馆际间缺乏合作、CALIS没有起到实际作用等问题。将云计算引入大连市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提升服务层次和质量。在合作模式上,大连市高校可以组建大连市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联盟,在联盟中根据各高校的校情与特色进行分工合作,共同搭建大连市高校"云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平台"。其服务流程简明快捷,用户登录平台便可以得到各种咨询服务。而云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平台的幕后咨询专家团队和技术支持团队均由联盟根据各校的优势和特色组建,实现了校际、馆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卫生行业针对供给侧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加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多种形式的医疗联盟是解决供给侧存在问题比较可行的途径,可以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对北京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建设实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联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医疗联合体运行模式包括集团化模式、委托代管模式、院办院管模式、医疗协作模式、联合兼并模式、股份制合作模式等。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式,目前医疗联合体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概念不明确、缺乏配套政策及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协调机制、社会对医疗联合体的认知不足等诸多问题。政府应正确定位角色,建立健全协调、监督、评价机制,并采取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支持力度、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措施,确保医疗联合体工作取得切实成效。  相似文献   

8.
感潮河网区环境合作博弈模型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刚  陈新庚  彭晓春 《生态学报》2012,32(11):3586-3594
区域决策者往往要选择合适的排污策略,使自己的经济和环境收益最大。当多个决策者进行策略选择时,就形成了区域环境博弈格局。针对感潮河网区排污行为与环境质量具有互相影响的特点,考虑了税收收益、治理成本和环境损失等因素,建立了河网区环境非合作博弈模型和合作博弈模型。非合作博弈的Nash均衡表明,在非合作局面下,区域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化自己的收益,选择的排污策略与其他参与者无关。在合作博弈分析中,对大联盟、子联盟博弈进行了分析求解。通过计算所有可能联盟博弈的特征函数,使用常用的Shapley值法进行合作收益公平分配。研究表明,在大联盟合作局面下,区域决策者的策略选择考虑了全局收益的最大化,选择的排污策略与所有参与者的环境损失参数、环境影响参数有关。结合感潮河网区案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了3个区域非合作博弈状态和合作博弈状态下的排放量和收益,并使用Shapley值法对合作收益进行分配。对比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合作后3个区域排污量分别比合作前减少了17.98%、15.36%、5.55%。合作收益分别增加了2.17%、3.21%、1.25%。环境质量分别提高了14.24%、13.33%、10.52%。这说明合作局面有利于降低污染排放,分配后的环境合作收益大于非合作收益,河网区环境合作是多赢的。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浙江省开展了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双下沉”活动,结合实际建立了以资产为纽带的公立医院紧密型托管合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重点对5所紧密型托管合作模式的公立医院进行了调研,发现还存在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健全、补偿机制与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经济运行不容乐观和缺乏长期合作目标与实施规划等问题,需要政府和合作医院进一步完善政策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实现新医改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X线衍射技术解析孕烷X受体(PXR)配体结合结构域(LBD)蛋白晶体的3维结构。方法:对PXR蛋白LBD(130~434氨基酸残基)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化学合成后克隆至pRSFDuet-1表达载体,再将载体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对PXR-LBD蛋白进行原核表达与分离纯化;采用晶体筛选试剂盒筛选蛋白结晶条件,采用悬滴法获得目标蛋白的晶体;对获得的蛋白晶体进行X线晶体衍射检测,并收集相关数据建立PXR-LBD的三维结构。结果:获得了PXR-LBD的高质量晶体并利用X线衍射解析了该蛋白质晶体的结构数据,使用Phenix.refine软件和COOT软件等对结构进行修正,最终获得了高分辨率的3维结构数据。结论:完成了孕烷X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蛋白晶体的X线衍射结构解析,为研究和开发PXR相关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近年来我国肠道病毒EV-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流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建立一种能够获得我国肠道病毒序列的通用扩增方法,为今后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致病机理研究等打下基础。方法:收集我国近5年各地报道的肠道病毒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作为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在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利用3'RACE、长距离PCR扩增及简并引物扩增肠道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采用IonTorrentPGM二代测序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深度测序,以对扩增方法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通过比对肠道病毒流行株序列设计了通用扩增引物,经二代测序实验获得了肠道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以系列比例模拟混合病毒感染,该扩增方法能够同时获得2株肠道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能够完整地揭示肠道病毒重组情况。结论:建立了针对我国近年来肠道病毒流行株的通用全基因组扩增方法,在病毒培养液中肠道病毒的提取与扩增中显示了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反映混合病毒感染、重组病毒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念珠菌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在肺念珠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17-09-01~2018-03-31住院患者76例,其中临床诊断肺念珠菌病患者8例、拟诊诊断肺念珠菌病患者13例、非念珠菌病患者55例(曲霉菌病患者12例、非真菌病患者28例、未确定病原菌患者15例);用胶体金法念珠菌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患者血液标本,与血清G实验和肺泡灌洗液(BALF)G实验比较,分析IgM和IgG抗体检测在诊断肺念珠菌病中的价值。结果:76例患者全部行IgM和IgG抗体检测,IgM抗体检测阳性33例,IgG抗体检测阳性22例;38例患者行血清G实验检测,阳性1例;35例患者行BALF G实验检测,阳性15例。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IgM抗体检测分别为100.0%、64.2%和0.642,IgG抗体检测分别为87.5%、77.9%和0.654,血清G实验分别为0%、97.1%和-0.029,BALF G实验分别为83.3%、65.4%和0.487。结论:IgM抗体检测诊断肺念珠菌病的灵敏度高,可作为高危患者的筛查指标;IgG抗体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作为诊断肺念珠菌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裸鼠皮下成瘤动物模型及裸鼠肝脏原位多发与弥散模型,探索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瑞戈非尼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确定其分子机制。方法:培养获得人高侵袭性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经BALB/c裸鼠皮下注射形成皮下肿瘤,或经肝门静脉注射形成肝脏多发、弥散的肿瘤模型。给予瑞戈非尼灌胃给药治疗,3周后解剖,测量肿瘤体积并称重;或进行PET/CT检测,对核素强度、散发肿瘤占肝脏面积进行定量。通过定量PCR(q PCR)实验验证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与转移、侵袭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裸鼠皮下成瘤模型以及裸鼠肝脏原位多发与弥散肿瘤模型中,瑞戈非尼隔日灌胃给药持续3周能够显著抑制MDA-MB-231的增殖;皮下肿瘤体积、重量,以及裸鼠肝脏PET/CT检测显示瑞戈非尼持续给药组的相对核素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 PCR实验反映出瑞戈非尼能够抑制MDA-MB-231的上皮-间质转化与转移、侵袭作用。结论:揭示了瑞戈非尼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初步探索了其分子机制,为瑞戈非尼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通过巨噬细胞在肺气肿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小鼠分别烟雾暴露8、16、24周建立肺气肿模型,有创小鼠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参数;收集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进行细胞计数;取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共染,分析肺泡结构破坏、β2m表达及其靶细胞情况。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以不同质量浓度的人重组β2m刺激48 h,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烟雾暴露所致肺气肿模型组小鼠肺泡腔明显扩大,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 TLC)、肺泡弦长(mean linear intercept, Lm)和肺泡破坏指数(destructive index, DI)均明显增加(P<0.05);BALF细胞总数明显增多,以巨噬细胞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共染显示肺气肿组小鼠肺组织β2m表达上调(P<0.05),且可与巨噬细胞共定位。体外用人重组β2m刺激THP-1巨噬细胞可促进炎症因子IL-1β、IL-6、IL-8的产生(P<0.05)。结论上述数据表明β2m可能通过上调巨噬细胞炎症因子产生从而参与肺气肿的发病过程。研究为未来肺气肿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在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注释,探索创伤弧菌MO6-24/O小RNA(sRNA)。方法:在海洋培养基2216E中培养创伤弧菌MO6-24/O,收集从对数生长期到静止期不同时间点的细菌,提取细菌RNA,通过富集sRNA以及去除核糖体RNA进行建库和测序,然后将读段匹配到创伤弧菌MO6-24/O基因组并进行注释,最后进行验证。结果:发现59个顺式编码sRNA、102个反式编码sRNA,并进行了部分验证。结论:鉴定出创伤弧菌MO6-24/OsRNA。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流式Index Sorting技术鉴定小鼠胚胎期d10(E10)的主动脉中生血内皮细胞(HEC)的表面分子表达特征,并结合体外孵育实验及免疫组化染色验证HEC的生血潜能。方法:已有研究显示细胞表面分子Kit和CD47均能标记造血相关群体。在此基础上,应用流式细胞Index Sorting技术分选单个分子表型为CD41^-CD43^-CD45^-CD31^+Kit^+的主动脉内皮细胞,并与基质细胞OP9-DL1共孵育诱导培养7 d,进而结合单个内皮细胞的流式分选特征参数,及诱导后生成CD45^+造血细胞和CD31^+内皮细胞的效率,综合回溯分析Kit和CD47富集HEC的效果。结果:具有生血潜能的HEC均富集在CD47^+内皮细胞群体中,CD47分子将HEC群体的精度提高1.5倍;CD47^+内皮群体中,仍有60%以上的内皮不具备生血能力,提示进一步探索寻找富集HEC表面标志的必要性。结论:应用流式细胞Index Sorting技术发现CD47分子能显著富集小鼠胚胎期HEC,为进一步精准富集并研究HEC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进行磁共振分析及病理学分析,探究心肌特异性敲除Isca1对大鼠心脏结构影响。方法繁育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PCR技术鉴定大鼠基因型及基因敲除效率,对新出生0.5d及2.5d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进行核磁共振影像分析,对新出生2.5d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及透射电镜分析。结果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敲除效率大于78%;与野生型相比,0.5d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心脏未见显著扩张;2.5d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心脏右室呈扩张趋势;2.5d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大鼠肌纤维排列不齐,出现排列紊乱,无层次或极向,部分心肌纤维出现溶解断裂,肌节和Z线模糊,出现肌膜损伤,线粒体嵴断裂,肿胀明显。结论心肌组织特异性Isca1敲除造成新生大鼠心脏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X线全身照射对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的造血免疫系统功能的损伤作用,并与对照C57小鼠进行比较。方法KKAy小鼠,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小鼠经X线全身照射,剂量4Gy,C57小鼠作为对照。照射后15d检测小鼠的外周血常规,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中造血祖细胞、造血干细胞和长期造血干细胞的比例,脾中B细胞和T细胞的比例,胸腺中CD4CD8双阳性T细胞、CD4单阳性T细胞和CD8单阳性T细胞的比例。通过粒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实验评价小鼠造血祖细胞的功能。结果照射前KKAy小鼠的HSC和LT-HSC的比例低于C57小鼠。4Gy全身照射后,KKAy小鼠的外周血WBC、RBC、PLT、HGB和LYM%分别下降了68.42%、12.17%、8.78%、30.12%、70.84%;骨髓中HPC、HSC和LT-HSC的比例分别下降了34.02%、29.49%、35.74%;脾B细胞和T细胞的比例分别下降了57.85%、58.81%;胸腺CD4CD8双阳性细胞的比例下降了51.70%。KKAy小鼠的骨髓HSC、LT-HSC、外周血RBC和HGB的降低幅度显著低于C57小鼠。结论4Gy全身照射损伤KKAy小鼠的造血免疫系统功能,KKAy小鼠可能比C57小鼠表现出对电离辐射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