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细菌性阴道病微生态与益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阴道病(BV)是育龄妇女阴道炎的最常见原因,其特征是栖居在阴道内的乳酸杆菌减少导致阴道菌群平衡失调的复杂变化。用乳酸杆菌替代抗生素是治疗BV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乳酸杆菌产生过氧化氢、乳酸、杆菌素能抑制引起BV的细菌生长。多胺在BV的病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拟综述BV患者阴道菌群的变化,免疫防御反应,阴道乳酸杆菌对BV的影响,多胺的意义,益生菌在治疗选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乳酸杆菌对大鼠细菌性阴道感染动物模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对大鼠阴道菌群抑制及阴道菌群的调理作用。方法通过大鼠阴道混合感染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动物模型,以阴道分泌物的菌群分析和阴道黏膜炎症的治愈程度为指标,观察乳酸杆菌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用乳酸杆菌菌液冲洗治疗来去除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在大鼠阴道的定植。结果通过各组大鼠阴道冲洗液检出的平均对数值比较,乳酸杆菌治疗组的大鼠阴道内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的数量明显较对照组的数量减少(P〈0.05),而且治疗组黏膜炎症的治愈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乳酸杆菌能有效地去除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的大鼠阴道定植和改善大鼠外阴的炎症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炎患者的阴道乳酸杆菌数量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用LBS培养基分离乳酸杆菌,观察阴道炎患者乳酸杆菌变化的情况。结果172例阴道炎病例中,乳酸杆菌数量平均数明显减少。结论乳酸杆菌数量的减少、阴道菌群的改变是阴道炎发病的重要原因,重新构建阴道正常菌群是阴道炎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更年期综合征妇女激素替代治疗前后阴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更年期综合征病人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者共25例,于治疗前及第3个月0.2ml定量刮匙取阴道穹隆部分泌物,进行菌群分析。结果 25例中有18例坚持治疗3个月,7例因症状有缓解或其他原因只用药1~2个月即停止治疗。18例坚持治疗者中有10例阴道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成为阴道菌群中的优势菌。6例乳酸杆菌明显下降或无法检出,由其他细菌取代为绝对优势而出现菌群失调。2例阴道菌群无明显变化。7例治疗间断者有3例出现菌群失调。结论 短期激素替代治疗对阴道菌群有较大影响,多数情况能使乳酸杆菌数目增加至绝对优势,其他细菌的数目下降。但不论是否坚持激素替代治疗,均出现了部分病例菌群失调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体检妇女阴道分泌物微生态学变化与年龄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讨不同妇女阴道分泌物微生态学变化规律,以形态学方法检出268名教工及干部体检妇女阴道分泌物中的细菌群态及原体,并以试纸法测定pH。结果经年龄分组统计,发现年龄在25岁-60岁范围内,阴道分泌物中乳酸杆菌样菌、pH<4.5值以及念珠菌和细菌性阴道病(BV)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明显下降。提示在体检妇女阴道分泌物中,乳酸杆菌、pH<4.5值、念珠菌和BV的检出率与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健康妇女及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患者阴道分泌物16S rDNA序列。方法提取20例健康妇女及40例BV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中的总DNA,针对细菌16S rDNA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将获得的16S rDNA序列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中的发表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克隆群中细菌种类和比例。结果通过阴道分泌物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健康妇女阴道分泌物中以卷曲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惰性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iners),加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为优势菌种,而BV患者阴道菌群种类繁多,以加德纳菌属(Gardnerella)和奇异菌属(Atopobium vaginae)克隆子占较大比例,仅4例患者可见卷曲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其他患者均未见有乳酸杆菌克隆子且奇异菌属阴道病患者甲硝唑治疗疗效较差。结论健康妇女和BV患者阴道分泌物菌群种类有较大区别,BV患者在治疗前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检测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彦  黄英  宋磊 《微生物学报》2008,35(1):30-34
根据Amsel标准及Nugent标准, 确诊筛选健康妇女及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患者各3例。提取其阴道分泌物样本的总DNA, 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 并对阳性克隆进行ARDRA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 健康妇女样本的基因文库中, 分别以卷曲乳酸杆菌(L. crispatus)和惰性乳酸杆菌(L. iners)的克隆子占较大比例, 另外存在少量的阴道乳酸杆菌(L. vaginalis)或詹氏乳酸杆菌(L. jensenii)的克隆子。BV患者样本的基因文库中, 克隆子所代表的菌种类型明显增多, 但均以阴道加德纳氏菌(Gardnerella vaginalis)和阴道阿托波氏菌(Atopobium vaginae)的克隆子占较大比例, 且无乳酸杆菌克隆子。说明健康妇女阴道菌群的种类单一, 以乳酸杆菌占优势, L. iners为优势菌种之一; BV患者阴道菌群的种类复杂多样, 但均以Gardnerella vaginalis及Atopobium vaginae共同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Amsel标准及Nugent标准,确诊筛选健康妇女及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患者各3例.提取其阴道分泌物样本的总DNA,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并对阳性克隆进行ARDRA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健康妇女样本的基因文库中,分别以卷曲乳酸杆菌(L.crispatus)和惰性乳酸杆菌(L. iners)的克隆子占较大比例,另外存在少量的阴道乳酸杆菌(L.vaginalis)或詹氏乳酸杆菌(L.jensenii)的克隆子.BV患者样本的基因文库中,克隆子所代表的菌种类型明显增多,但均以阴道加德纳氏菌(Gardnerella vaginalis)和阴道阿托波氏菌(Atopobium vaginae)的克隆子占较大比例,且无乳酸杆菌克隆子.说明健康妇女阴道菌群的种类单一,以乳酸杆菌占优势,L. iners为优势菌种之一;BV患者阴道菌群的种类复杂多样,但均以Gardnerella vaginalis及Atopobium vaginae共同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健康妊娠妇女阴道乳酸菌数量及pH的变化与妊娠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60例健康妊娠妇女(其中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及晚期妊娠各20例)阴道分泌物进行乳酸杆菌数量检测及pH测定,并对乳酸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增高,伴随阴道分泌物的pH逐渐降低。结论乳酸杆菌与健康妊娠妇女阴道的生物屏障和酸性环境的维持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乳酸杆菌的质粒及耐药性质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酸杆菌的质粒及耐药性质粒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李健袁佩娜乳酸杆菌是人类等脊椎动物消化道和生殖道等的正常菌群之一,同时也存在于一些昆虫体内,在植物中也有发现。乳酸杆菌可以产生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等物质,还可以调节宿主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乳杆菌制剂对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治疗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本文对32例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以乳杆菌进行治疗,比较用药前后阴道分泌物pH及阴道常见的乳杆菌、葡萄球菌、肠杆菌、酵母菌的定量变化,同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治疗后阴道分泌物pH明显降低,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多,葡萄球菌、肠杆菌、酵母菌数量明显减少。治疗后阴道炎的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乳杆菌DM8909菌株及自阴道分离的肠杆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结果显示,在正常阴道酸性条件(pH3.5—4.5)下,DM8909菌株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高于肠杆菌(P<0.01)、葡萄球菌(P<0.01)、白色念珠菌(P<0.01);随pH增加,DM8909粘附能力降低,肠杆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粘附能力增强;DM8909菌株能较强地抑制肠杆菌、葡萄球菌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本文提示,乳杆菌粘附形成的空间占位是防止其他菌对阴道组织附着的一个重要的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13.
牙鲆肠道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根据微生态学原理,从健康牙鲆的肠道固有菌群中分离乳酸菌。方法:需氧与厌氧培养法。结果:两种方法获得了不同的结果,用LBS(pH6.5)直接分离,从19株分离菌中只获得6株乳酸菌,其中1株P15为乳杆菌;而用LBS(pH5.4)和SL(pH5.4)先富集后分离得到了许多单一的乳杆菌菌落。对所分离的乳杆菌进行生化鉴定,均符合该菌的生化特征。牛津杯抑菌试验显示,乳酸菌对弧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乳杆菌P15在pH6.8和pH7.5生长良好,并对弧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而在pH8.0和pH8.5时该菌生长不良且无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螺旋藻在体外对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增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用改良的TPY和GAM培养基作为螺旋藻的基质,在试管内证实了螺旋藻对双歧杆菌、乳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钝顶螺旋藻在实验浓度下,对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这一结果也说明了钝顶螺旋藻在调整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内环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细菌乳酸脱氢酶的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国爱 《生物技术》1999,9(1):11-15
从乳酸杆菌发酵液经过两次柱层析,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乳酸脱氢酶,酶的比活力高达678.9u/mg,纯度提高85.7倍。酶的热稳定性好,pH稳定范围较宽,在临床上可用于雨氨酸氨基较移酶活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生长曲线、最适培养温度、最适培养方式、体外抑制奶牛子宫内膜炎常见病原菌的效果及其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黏附性等一系列实验,对1株分离自健康奶牛阴道的嗜酸乳杆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培养温度为39℃,在偏于厌氧的环境下生长最佳,在培养18~20 h后收获最佳,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常见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黏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妊娠妇女阴道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31例非妊娠健康妇女、31例早期妊娠妇女、31例中期妊娠妇女和31例晚期妊娠妇女的阴道菌群,就乳杆菌、酵母菌、葡萄球菌和肠杆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测定阴道分泌物的PH。结果表明,妊娠妇女的阴道乳杆菌和酵母菌多于非妊娠妇女,而葡萄球菌和肠杆菌却少于非妊娠妇女。乳杆菌是阴道菌群中最重要的成员,妊娠时的生态优势地位更加突出。乳杆菌在阴道的生物屏障和酸性环境的维持方面起主要作用。乳杆菌可能是预防和治疗产道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的理想的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8.
培菲康为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组成的人体肠道微生态活菌制剂,本文采用此制剂治疗小儿菌痢22例,有效率81.82%;小儿肠炎47例,有效率86.6%;便秘31例,有效率达87.1%。全部100例,总有效率为86%。所有病例未用抗菌药物。本文对微生态药物培菲康的药理作用及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QJ405和乳杆菌QJ405在试管内对肠道致病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方法 抑菌实验:实验组,双歧杆菌QJ405和乳杆菌QJ405分别与各致病菌共同培养;对照组,实验组中的细菌各自单独培养。然后观察一定间隔时间(每2h或4h)细菌的数量变化,并绘制生长曲线。杀菌实验:将2种菌的培养上清液定量滴在已均匀涂布定量致病菌的平板表面,然后观察滴过上清液的区域内是否有细菌生长。结果:4种肠道致病菌和2株标准菌株(ATCC252922,ATCC25923)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乳杆菌QJ405的代谢产物有杀菌作用。结论 双歧杆菌QJ405和乳杆菌QJ405具有益生菌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郝瑞霞  彭省临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4):253-256
从锰矿床中分离出一种氧化锰的细菌──共生生金菌,该菌嗜温、好氧,是一种化能有机营养型细菌,其适宜于pH6~8的环境中生长,生长具有周期性,与锰作用也表现出阶段性,是氧化锰的主要生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