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果胶铋联合赛庚啶及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赛庚啶及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果胶铋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结论:果胶铋联合赛庚啶及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美常安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血清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给予柳氮磺吡啶,观察组患者口服给予美常安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48.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常安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U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美常安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血清TNF-alpha、IL-6、IL-8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自 2012 年9月至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00例UC 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给 予柳氮磺吡啶,观察组患者口服给予美常安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情 况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TNF-alpha、IL-6、IL-8 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 48.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缓解率明显高 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NF-alpha、IL-6、IL-8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 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常安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U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AS伴发葡萄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皮下注射25 mg,每周2次,甲氨蝶呤10 mg口服,每周一次,同时眼科局部用药;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片0.75 g,每日3次口服,甲氨蝶呤10 mg口服,每周一次,同时局部眼科局部用药(剂量、疗程同前),治疗12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部情况、ESR、CRP、BASDAI、BASF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均0.05);研究组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葡萄膜炎病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和甲氨蝶呤联合眼科局部治疗AS伴发葡萄膜炎疗效显著,能缩短葡萄膜炎病程,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心功能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好转率及1年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肾、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除Scr、E/A),而观察组的各项肾、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心衰较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丽珠肠乐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根据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丽珠肠乐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结肠炎症状改善程度,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utherland指数评分、肠道菌群评分、肠镜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8/60),与对照组的8.33%(5/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氮磺胺吡啶联合丽珠肠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柳氮磺吡啶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显著优于对照组8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者中复发率分别为22.22%、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疗效确切,药物毒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1、IL-23、TNF-α、TGF-β1表达的影响,结合临床指标的变化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AS的机制与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益赛普联合西乐葆,益赛普25 mg,皮下注射,连用8周,治疗前后评估晨僵VAS评分、腰背痛VAS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及血沉等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例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联合COX-2抑制剂治疗前、治疗第4周和治疗8周后AS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1、IL-23、TNF-α、TGF-β1的表达情况,检测对照组(20例单独应用COX-2抑制剂的A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组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3、TNF-α的表达在治疗第4周和治疗8周后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细胞因子IL-21、TGF-β1的表达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无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1、IL-23、TNF-α、TGF-β1的表达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后较治疗前晨僵及腰背痛VAS评分、BASFI、血沉均显著改善(P0.05),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8.0%,对照组优良率为50.0%,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能是通过降低AS患者血清中一系列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延缓了病程进展。但由于病例较少,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联合COX-2抑制剂治疗AS患者的疗效需要在临床中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葛根芩连汤加蒲公英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3例),前者用蒲公英葛根芩连汤灌肠,后者用柳氮黄吡啶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葛根芩连汤加蒲公英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前瞻性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例随机进入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略去负荷剂量,每日剂量10mg维持),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5-2.0g/日。观察期6个月,观察指标为主要疗效指标:肿胀、压痛关节数、患者及医师对疾病状况总体评价;次要疗效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晨僵时间、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50)、健康评价问卷(HAQ)、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6个月后,主要疗效指标压痛、肿胀关节数改善及医师总体评价,来氟米特均优于柳氮磺胺吡啶(p<0.05)。在次要疗效指标方面,来氟米特组HAQ评分及C反应蛋白改善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两组在关节晨僵改善无明显差异。达到ACR20标准的病例,来氟米特组占56.3%,柳氮磺胺吡啶组占57.1%(p>0.05);达到ACR50标准分别为37.5%、35.7%(p>0.05)。研究中,来氟米特组胃肠道反应轻微,有2例出现血压升高。结论: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与柳氮磺胺吡啶疗效相当,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通过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观察嗜酸乳杆菌以及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并检测Hsp70、Hsp27在肠黏膜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5% DSS 7 d建立急性UC动物模型。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生理盐水,NS)组、嗜酸乳杆菌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和嗜酸乳杆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组,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肉眼改变及病理组织学积分;采用免疫组化SABC 法检测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27)的表达量。结果 嗜酸乳杆菌可降低实验小鼠DAI积分和改善结肠组织损伤;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相比,嗜酸乳杆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组的HSP70表达增加(P<0.05),其中以嗜酸乳杆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组效果最佳。结论 嗜酸乳杆菌和柳氮磺胺吡啶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都有治疗作用,且二者疗效相当;两药联合应用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结肠黏膜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神经损伤早期患者采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6例脑神经损伤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5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神经损伤早期患者采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例随机进入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略去负荷剂量,每日剂量10mg维持),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5-2.0g/日。观察期6个月,观察指标为主要疗效指标:肿胀、压痛关节数、患者及医师对疾病状况总体评价;次要疗效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晨僵时间、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50)、健康评价问卷(HAQ)、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6个月后,主要疗效指标压痛、肿胀关节数改善及医师总体评价,来氟米特均优于柳氮磺胺吡啶(p〈0.05)。在次要疗效指标方面,来氟米特组HAQ评分及C反应蛋白改善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两组在关节晨僵改善无明显差异。达到ACR20标准的病例,来氟米特组占56.3%,柳氮磺胺吡啶组占57.1%(p〉0.05);达到ACR50标准分别为37.5%、35.7%(p〉0.05)。研究中,来氟米特组胃肠道反应轻微,有2例出现血压升高。结论: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与柳氮磺胺吡啶疗效相当,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入院病历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06名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成分两组,每组53例。治疗过程中,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的患者记为对照组(53例);给予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的患者记为观察组(53例)。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总疗效、UPDRS评分、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治疗价值。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UPDRS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UPDRS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辅助治疗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伴脓血便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伴脓血便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结肠溶胶囊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参苓白术丸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10(IL-10)水平,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2、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IL-2、IFN-γ水平较低,IL-10水平更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能有效改善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伴脓血便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IL-10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水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及TNF-α水平均下降,而IL-10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CRP及TNF-α水平较低,而IL-10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能够抑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降低CRP、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临床疗效较好,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溃愈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溃愈散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水平,并与30例健康志愿者(空白组)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黏膜病变疗效相当(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相互比较,血清IL-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1),且治疗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溃愈散对U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提高UC患者血清IL-4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9月70例于我院就诊的紫癜性肾炎儿童,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对照组给予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17%(30/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治疗后,观察组蛋白尿、血尿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24 h蛋白定量、CD1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CD1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CD3~+、CD3~+CD4~+水平在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的CD3~+、CD3~+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结论: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较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钉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在临床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颌骨骨折患者共6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与单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和微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钉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分析比较这两组患者4周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术后4周两组间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示:采取微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给予单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过程均顺利实施,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情况较好,经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钉内固定术是治疗颌骨多发骨折有效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提高难治性抑郁症近期临床疗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2周、第4周、第6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6周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HAMD评分、HAMA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时,应选择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可提高近期临床疗效,且不加重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