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南地区鹿药属4种15居群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于中国西南部的鹿药属(Maianthemum)4种植物进行了细胞学研究,包括染色体数目,多倍化,非整倍性和随体染色体,以及核型不对称性和核型进化。结果表明:1)除了在云南丽江采集的Maianthemum tatsienensis染色体数目为2n=72之外,其余的居群全为2n=36;2)核型在居群间存在变异,特别是在具中部染色体和近中部染色体的数目以及随体染色体的数目和位置上。此外,M.nanchuanense和M.szechuanicum的核型是首次报道,B染色体也是首次在该属中发现。我们推测鹿药属的进化方式包括频繁的染色体畸变以及不同水平上的多倍化,而中国西南部是该属的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2.
此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市开克市召开的古脊椎动物学会第53届年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李传夔研究员当选为该会的荣誉会员。李传夔是继我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已故)和周明镇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这项荣誉是终身的。古脊椎动物学会共有三十名荣誉会员,除我国的周明镇和李传资研究员之外,其余二十八名均为欧美各国的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及对该学科有卓越贡献的人。古脊椎动物学会在颁发这一荣誉给李传勇时,高度评价了他在哺乳动物险齿类进化的理论研究中取得的优秀成果、对中国古脊椎动物学…  相似文献   

3.
树木细根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确定合理的细根取样策略是林木细根研究的前提。通过在福建省三明米槠天然常绿阔叶林内随机钻取96个土芯,分析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估计各指标所需的取样数量。结果表明:(1)随着径级增加,细根各指标变异系数增大,相应的取样数量增加;(2)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变异程度和相应的取样数量均增加。在置信水平为95%、精度为80%的条件下,直径为0-1 mm和1-2 mm的细根,分别采集16和42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采集17和31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细根长度,采集25和33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细根表面积。Shapiro-Wilk检验表明,除表层土壤0-1 mm细根单位面积生物量符合正态分布外,其余细根生物量和形态指标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研究结果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的合理取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植物分充在亚洲的亚热带和热带山地,喜生于茂密阴湿、土壤肥沃的常绿阔叶林下。全属约有50来种,除印度的阿萨姆和泰国各产1种外,其余种均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其中除3种特产于台湾省外,其余种均产于大陆上。广西产的种数名列前茅,近30种,既有属中较原始的种类,又有属中较进化的种类,是本属现代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蜘蛛抱蛋属在百合科中是一个较大的家族,几乎均具模走具节的根状茎,根状茎的每个节向下生细长的纤维根伸入土中,向上长出叶;叶单生和2-4故簇生;花车从根状茎…  相似文献   

5.
根据33个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基因5′侧翼序列的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 可将其划分成8个类群, 这与基于N末端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的类群划分结果完全一致. 序列比对发现, 各类群基因5′侧翼保守序列间存在DNA多态性, 共发现34个多态性位点, 其中18个为潜在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除1个LMW-GS类群之外, 其余7个类群的5′侧翼序列均具有类群特异性DNA变异位点. 根据类群间的DNA多态性对这7个类群设计了特异引物, 利用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中国春及其第1同源群双端体系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分析, 揭示了1AS, 1BS和1DS上分别有第2, 1和4类群. 对PCR产物的克隆测序进一步验证了不同染色体组上的LMW-GS基因类群间5′侧翼序列具有特异性. 这些结果表明, LMW-GS基因的编码区及其5′侧翼保守序列可能是协调进化的. 本文报道的7对引物可对7类LMW-GS基因的完整编码区进行特异扩增, 因而能在小麦复杂的遗传背景下有目的地对某一类LMW-GS基因进行分离克隆, 这有助于弄清单个LMW-GS对小麦品质的贡献. 同时, 在小麦育种中, 这些标记对于有效地选择与品质密切相关的LMW-GS组分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心血管外科的发展,人工心肺机设备和灌注技术也在日益完善和提高。为此,上海医疗器械厂同上海市胸科医院等单位共同协作,在原有的Ⅰ、Ⅱ、Ⅲ型人工心肺机的基础上,改进和研制出TX04型人工心肺机(简称Ⅳ)。该机是由TXT12型滚压式血泵、TXT31型热交换水箱、TXT51型血液热交换器等附件组成(见图1),是进行体外循环手(1)TXT51型血液热交换器(2)TXT12型滚压式血泵(3)主机(4)TXT31型水箱术的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新型设备。我院于1982年6月应用上海Ⅳ型人工心肺机,在作离体试验和动物试验的基础上用于临床,进行  相似文献   

7.
荔枝、龙眼及龙荔的茎解剖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荔枝、龙眼和龙荔茎解剖结构的异同,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组织离析法,对荔枝、龙眼和龙荔20份材料的茎横切面结构和导管分子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各试材的茎横切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周皮、皮层、维管组织、髓和射线,但其结构特征总体上差异较大;龙眼种质的平均髓率(26.19%)显著高于龙荔(22.43%)和荔枝(6.96%),各试材间,褐毛荔枝的髓率最小(3.37%),‘三月红’居中(14.14%),野生龙眼最大(30.27%);荔枝的树皮率(41.93%)显著大于龙眼(33.21%)和龙荔(29.83%)。(2)各试材的导管密度未见明显规律,以‘三月红’的导管密度最小(93.17 个/mm2),龙荔次之,为101.78 个/mm2;荔枝的导管总面积/木质部面积的比值显著大于龙眼和龙荔;‘三月红’的射线宽度(22.13 μm)显著大于其它试材。(3)20份试材的导管分子绝大多数属于孔纹式或网纹式,极少数为环纹式或螺纹式或梯纹式;‘三月红’的导管分子内径(35.97 μm)显著大于其它试材,龙荔次之(33.90 μm);褐毛荔枝的导管分子(238.52 μm)显著长于其它试材。(4)导管分子短、孔径大、端壁倾斜度小(或水平)、无尾、孔纹、单穿孔板均是导管分子进化的特征;在荔枝试材中,‘三月红’的导管分子较为进化,而褐毛荔枝则较为原始。(5)对茎结构特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份试材首先聚为2大类,荔枝12份试材(除‘三月红’外)聚为第1大类;龙眼6份试材、龙荔及荔枝‘三月红’聚为第2大类;在这2大类的基础上又分为8个组,各组均有独自的显著特征。对荔枝、龙眼和龙荔3类植物茎结构特征的比较可知,总体上荔枝比龙眼原始,而龙荔居荔枝和龙眼之间。  相似文献   

8.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但现阶段对其进化规律的研究仍相对较少。本研究运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一株中国单增李斯特菌WaX12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定,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了该菌的微进化规律。结果表明:WaX12的基因组与Finland 1998相似度最高,但两者基因组间存在135个基因的差异,主要集中在WaX12的原噬菌体上。进一步分析可知,WaX12的基因组携带5个原噬菌体,除原噬菌体1外,其余4个原噬菌体均未存在于Finland 1998中。原噬菌体3和原噬菌体5来源于其他单增李斯特菌的基因组,而原噬菌体2和原噬菌体4则分别来自于大肠杆菌和粪球菌。由此可见,原噬菌体是该单增李斯特菌微进化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微进化的发生不仅限于同一种属的细菌之间,还可能源于不同种属细菌间的基因转移。  相似文献   

9.
遗传密码子的设定表现出令人困惑的多态性特点 :不同氨基酸拥有的密码子的数目 ,除 5个外 ,从 1个到 6个都有 .这种特点显示出密码子无论在翻译行为还是进化轨迹上 ,都存在诸多的异质性 .因此 ,简并性一词的收敛含义 ,并不能表征这种多态性的进化内涵 .没有同义密码子的AUG(Met)和UGG (Trp)并无简并现象 .其余的密码子则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 ,4个同义密码子为 1组 ,具有相同的第 1、2位碱基 ,并遵循“3中读 2”的读出规则 .同组的 4个同义密码子 ,不过是来自同一个双字母原始密码子 (XYN)的孑遗物 ,从这个意义上讲 ,也不宜视为简并现象 ;另一类则主要是 ,2个同义密码子为一组 ,并遵循“3中读 3”读出规则 .它们是由编码 2个氨基酸的双义原始密码子 ,第 3位的未定碱基N进一步设定形成 .至于有 6个同义密码子的 ,特别令人困感不解的组别 ,实际上是 4 + 2个 ,这启示它们可能源于上述两大类 .遗传密码子多态性的起源 ,可能始于最初阶段 ,氨基酸同某类寡核苷酸的起始二联体的相互作用 ,而完成于所有的双义原始密码子的第 3位碱基的分化 .这种进化轨迹被传统的简并性一词所模糊 ,并导致鉴定各有关理论可信性的坚实依据和令不同观点取得共识的基础被掩盖起来 .这可能就是在遗传密码子起源领域里 ,长期存在着众  相似文献   

10.
杨孝亮 《生物学杂志》2000,17(3):43-43,45
1 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一个人的创造力大小除受认知因素的影响外,还受个性的巨大影响。研究者认为:在早年时期进行冲动性、幻想性和独立性的灌输,又注意培养其有恒性和稳定性的个性特征将显著地影响一个人的创造性人格。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生物科学史上一些伟大人物的动人故事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和思维启迪,将有利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对创造力的培养。如在讲“生物的进化”时,可以讲述达尔文敢于面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特创论”,提出“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而不是‘上帝’创造的”进化论,从而鼓励学生大胆质…  相似文献   

11.
龟鳖类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聂刘旺 《生命科学研究》2007,11(3):258-262,272
在基因组水平上,比较分析了已登录GenBank的19种龟鳖类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除平胸龟、扁陆龟外,其余17种龟鳖类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基因排列顺序均与典型的脊椎动物相似,显示龟鳖类线粒体基因组在进化上十分保守:2)19种龟鳖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和各部分的碱基组成均表现出高AT、低G含量的偏向,在控制区中表现尤为明显:3)除中华鳖和白腹摄龟外,其余种类的某些蛋白编码基因中都存在一个或多个额外插入的核苷酸:4)除侧颈龟亚目的非洲侧颈龟外,其余18种曲颈龟线粒体DNA的“WANCY”区中都存在轻链复制起始点(OL),且它们的二级结构、核苷酸组成高度保守,推测该结构可能是曲颈龟亚目的一个共同特征:5)部分龟鳖类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3’端存在大片段(200~450bp)的重复序列,某些龟鳖类中有由(AT)构成的微卫星序列,并且这些拷贝序列在种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可作为特异的分子标记,对于龟鳖类动物系统学的研究、亲缘关系的鉴定、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硝态氮是旱地植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式,其吸收与硝酸盐转运蛋白1(NRT1)密切相关。高粱(Sorghum bicolor)较耐贫瘠,对土壤中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较高。以拟南芥、水稻的NRT1为基础,通过Blast筛选高粱核酸和蛋白数据库获得SbNRT1基因全长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出了20个SbNRT1基因,对其进行基因结构、系统进化树、基因表达、选择进化分析,同时对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二级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bNRT1分布于SBI-01~SBI-10上(除SBI-08);SbNRT1蛋白质均为疏水性蛋白,绝大多数蛋白质没有信号肽,且亚细胞定位在质膜上;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SbNRT1蛋白三级结构与预测一致,可信度均达到93%;SbNRT1存在8个分支,高粱与谷子、玉米的NRT1同源关系更近,且高粱在进化上出现了单双子叶的分化;Sobic.004G193000基因在生育期多个部位表达水平较高,Sobic.001G133900、Sobic.003G295500和Sobic.001G302800在高粱根部受硝酸盐诱导表达,也受铵盐和尿素诱导;高粱种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计算的ka/ks值表明,SbNRT1的进化具有纯化效应。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高粱氮高效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鳞翅目中绢丝昆虫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分子进化特征,本研究测定了中国柞蚕Antheraea pernyi野生型和放养型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来自GenBank数据库的17条序列,对总共9种绢丝昆虫(2科3属)的12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利用软件MEGA 3.1进行碱基组成、变异位点的统计和分子进化分析,分别用类平均聚类法(UPGMA)、邻接法(NJ)、最小进化法(ME)、最大简约法(MP)重建系统发生树。测定的中国柞蚕野生型的12S rRNA基因序列(427 bp)与放养型“豫早1号”的序列完全一致。序列对齐后共鉴定80个变异位点,50个简约信息位点。碱基组成分析显示在科属间具有明显差异,AT含量蚕蛾科高于大蚕蛾科;在A和T碱基的使用上,大蚕蛾科偏好使用T,而蚕蛾科则偏好使用A。与动物中常见的以转换为主的碱基替换模式不同,所分析的9种昆虫中除桑蚕属内部为转换与颠换基本一致外,其余物种间均是颠换多于转换。进化分析支持柞蚕属、樗蚕属和桑蚕属的单系。基于UPGMA法的进化树支持琥珀蚕是柞蚕属的较原始类型,而NJ、ME和MP法则支持印度柞蚕是较原始的类型,因此,柞蚕属种间的进化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因倍增和脊椎动物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机体基因复制导致基因复杂性增加及其和脊椎动物起源的关系已经成为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由Ohno提出后经Holland等修正的原始脊索动物经两轮基因组复制产生脊椎动物的假设目前已被广泛接受。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过程中发生过两轮基因组复制的主要证据有三点:(1)据估计脊椎动物基因组内编码基因数目大约相当于果蝇、海鞘等无脊椎动物的4倍;原口动物如果蝇和后口动物如头索动物文昌鱼的基因组大都只有单拷贝的基因,而脊椎动物的基因组则通常有4个同属于一个家族的基因。(2)无脊椎动物如节肢动物、海胆和头索动物文昌鱼都只有一个Hox基因簇,而脊椎动物除鱼类外,有7个具有Hox基因簇,其余都具有4个Hox基因簇。(3)基因作图证明,不但在鱼类和哺乳动物染色体广大片段上基因顺序相似,而且有证据显示哺乳动物基因组不同染色体之间存在相似性。据认为第一次基因倍增发生在脊椎动物与头索动物分开之后,第二次基因倍增发生在有颌类脊椎动物和无颌类脊椎动物分开以后。但是,基因是逐个发生倍增,还是通过基因组内某些DNA片段抑或整个基因组的加倍而实现的,目前还颇有争议。  相似文献   

15.
人工控制有限供水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试验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试验基地的大型人工控制农田水分试验场进行。在底墒充足的条件下采用3种供水处理:拔节期一次性供水75mm(I1);返青供水37.5mm和拔节期供水37.5mm(I2);返青后生长期内无水分供给(Ick)。全生育期内用电动防雨棚遮去自然降水。试验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30cm)水多根多,根系反应敏感。上层干旱促使根系向深层发育,利用下层水量较多。I1处理减少表土层(0~30cm)的根量和根长密度,促进根系下扎,较多地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并减少无效分蘖。虽然总穗数减少,但同I2、Ick相比籽粒数和籽粒重有较大幅度增加,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根系吸水效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I1在30cm以下其根系吸水效率超过了I2处理,并在100~200cm土层表现最为明显。Ick除0~30cm土层外,其余土层有效底墒供水率均较低;I1和I2两处理30~100cm有效底墒供水率均在84%以上,1~2m土层内I。大于I2。Ick由于土壤水分不足并未造成千粒重的明显下降,相反,3个处理中最高;土壤水分不足导致穗数、穗粒重、籽粒重和籽粒数的显著降低,从而造成了最终产量的降低。产量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I1比其余处理提高了将近14%,其次为Ick,最低的是I2。在灌溉效率上,I1比I2提高了将近19%;在相同灌溉量的前提下,蒸腾效率I1比I2提高约7%。I1水分利用效率高于I2和Ick处理。可以认为:配合充足底墒,前期控水,有限的一定量的水分拔节期(关键期)一次供给比在返青和拔节分别供给,更为有效科学。  相似文献   

16.
思维跳跳糖     
正某天,糖兄糖妹带着森林里的动物们来到了银河系。有趣的是,大家分别以家族为单位占领了无数颗星球,他们有时候窝在自家星球上休息,有时候相互串串门子……趣事贴吧1.这世上本没有脏话,数学题做多了,就有了!上海丁钊(糖兄糖妹没啥好说的,就是希望你以后好好学数学,做全文明的好少年!)2."是什么让你走上了好声音的舞台?"是我的腿。"北京孟祥瑞  相似文献   

17.
海北藏系绵羊种群结构及其出栏方案分季最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以前(1984)最优化模型探讨的续篇。考虑到季节性草畜矛盾是藏系绵羊生产的重要限制,为弥补以前模型之不足,本文对该模型进行了扩充,构造了种群季节动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各季能量收益总和最大为目标,以种群年间平衡态和各季牧草限制为约束条件,构造了分季最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种群季动态模型形式为: N_(t,s)+1=A_sN(t,s)-B_sU_(t,s) S=1,2 N_(t+1,1)=A_sN_(t,s)-B_sU_(t,s) S=3分季最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为: Max Z=(sum from s=1 to 3 sum from i=1 to 7 C_(is)U_i~s)+(sum from s=1 to 3 sum from i=1 to 7 d_(is) N_i~s s.t.sum from i=1 to 7 g_(is) N_i~s≤G_s A_3N_3-B_3N_3=N_1 A_1N_1-B_1N_1=N_2 A_2N_2-B_2N_2=N_3在构造模型同时,本文阐明了分季模型同以前年模型的异同及其数学和生物学的结构关系。除了构造模型之外,本文还使用来源与上篇相同的数据,计算了藏系绵羊最优种群结构、最优出栏方案及收益,并把计算结果同上篇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从本文计算结果及其比较看,以百分比表示的最优存栏种群结构和最优出栏方案同上篇结果完全一致,但存栏和出栏的最优只数及收益上比上篇计算结果低20%左右。这个比值是由于季节牧草不平衡和藏系绵羊本身特征,使各季牧草不能按需均分,从而有余有缺而形成的。因此,在季节限制下,上篇模型预测的存栏结构和出栏方案仍为最优,然而其最优羊只数不能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8.
7种秋海棠叶片斑纹结构及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种(品种)秋海棠为材料,观察叶片斑区和非斑区组织结构、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分析叶片斑纹的形成原因及银点秋海棠点状斑的遗传特性。结果显示:(1)银点秋海棠、铺地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叶片斑区的上表皮细胞与栅栏组织细胞间存在空隙,非斑区则没有空隙,彩纹秋海棠和‘虎斑’的斑区与非斑区上表皮细胞和栅栏组织细胞间均紧密相连。(2)7种(品种)秋海棠叶片斑区和非斑区都具有完整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类囊体膜丰富,基质和基粒片层清晰;银点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斑区的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低于非斑区,而铺地秋海棠斑区和非斑区差别不大;除假厚叶秋海棠的斑区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小于非斑区外,其余6种秋海棠均为斑区高于非斑区。(3)银点秋海棠与无斑种类杂交,杂交后代叶片有斑和无斑的植株约为1∶1,而其自交后代中有斑和无斑的植株比例近3∶1。研究发现,银点秋海棠、铺地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的叶斑属于空隙结构型,彩纹秋海棠和‘虎斑’叶斑属于色素型。银点秋海棠点状叶斑与无斑是1对可遗传的相对性状,白色点状斑为显性性状。  相似文献   

19.
1983年3月21日,我们从市场购得一尾雌雄同体的鲫鱼。此鱼从冬水田捕得,体重72克,背鳍条3,17;臀鳍条3,5;侧线鳞28,侧线上鳞6,侧线下鳞6;下咽齿一行,4—4;鳃耙外侧41,内侧48。全长143mm(以下单位同),体长115,头长31,吻长9,眼径7,眼间距11.5,体高43,尾柄长16,尾柄高17,其余量度经测量基本在正常范围内。解剖发现该鱼卵巢、精巢同时存在,且发育正常。卵巢位于体左侧,形状不规则,其前部呈团块状,占据体腔前1/3空间。后部为不规则的长条形,伸到体腔的后端,但大部位于精巢的背面。发育较好,已进入Ⅳ期末。其量度长48,前宽26,中宽13,后宽4。精巢位于…  相似文献   

20.
夏璐  史衍辉  赵堂民  兰赟 《生物磁学》2011,(11):2156-2158
目的:探讨安氏11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中GMD矫治器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选择36例恒牙早期安氏Ⅱ类病例,主要表现为以乳磨牙早失形成的磨牙近移或上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的非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GMD推磨牙装置远移磨牙开辟后牙间隙。结果:36倒患者中除1例因上切牙唇倾致患者对面形不满意而改行拔牙矫治外其余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第一磨牙平均远移5.6mm,远移到位平均4—5个月。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GMD装置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推磨牙向后的矫治器,但要掌握好适应症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