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癌症每年吞噬约 6 0 0 0万人的生命[1] ,是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近几十年来 ,尤其是美国在 1 971年提出“对癌症宣战”以来 ,人们已经对癌症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治疗癌症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且取得了许多成果。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 :癌症的发生是由于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所造成的恶性增生 ;癌症的转移是由于癌细胞从癌组织中突破胞外基质的限制 ,转移扩散到别的器官并继续增殖所造成。癌症成为致命的疾病 ,不仅在于癌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 ,更在于其转移能力。可以说 ,正是转移才使癌症如此险恶。癌细胞的转移需要突破胞外基质及…  相似文献   

2.
癌症基因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癌症分子机理研究的深入和基因转移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癌症治疗的新方法-基因治疗,已开始从理论研究向临床试验过渡,本着重介绍通过体细胞基因转移治疗癌症的各种可能性,包括反义核酸等信息药物,基因规换,基因免疫调节,自杀基因及正常细胞保护等。  相似文献   

3.
癌症患者的最大威胁来自肿瘤的转移,若能控制肿瘤的转移,癌症对人类的最大威胁就会消除,也就是癌症可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来治疗。如何控制癌症的转移?这成为癌症研究和治疗的中心问题。以前对肿瘤的转移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本身,现在看来这是不够的,目前已经把研究的目光转移到肿瘤的生态环境或微环境。人们已经知道肿瘤的发生和生长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和外界因素协同作用而产生的,它生存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坏境(即  相似文献   

4.
《遗传工程/生物工程学原典》(Genetic Engineering/Biotechnology Sourcebook)(1982),由美国122个政府机构和一些公益机构资助编篡发行的,成为叙述目前所有正在进行的遗传工程/生物工程学研究的一部原典。内容有:①重组DNA;②单克隆抗体;③质体;④激素;⑤合成干扰素;⑥癌症;⑦克隆;⑧基因转移。  相似文献   

5.
肾细胞癌(RCC)是最常见的恶性癌之一,癌症转移是目前导致肾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MMP-9被发现在许多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人类癌症中过表达,其表达和分泌受到NF-κB调控;VEGF在维持原发性癌和转移瘤生长所需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也受到活化的NF-κB调节。海参的多种活性物质在抗氧化、抗菌和抗癌方面都有出色的作用,而抗癌的主要机制则包括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生长、减少癌细胞转移等。本研究通过利用不同浓度的海参多糖处理人肾癌细胞A498,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粘附实验、迁移实验和小室侵袭实验,研究了海参多糖对A498细胞的生长转移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记法检测了海参多糖对A498细胞内MMP-9、NF-κBp65和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参多糖能够显著抑制A498细胞的增殖活力、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并且全都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中浓度(100μg/mL)和高浓度(200μg/mL)的海参多糖能够显著下调A498细胞内MMP-9、NF-κBp65和VEGF的表达。这些结果说明海参多糖能有效抑制人肾癌细胞A498的生长、转移和侵袭,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下调MMP-9和VEGF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癌细胞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命世界》2006,(2):9-9
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癌细胞会派出“使者”,为它找第二个巢穴生长,这一发现解释了癌症为何会形成转移性肿瘤。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自然》杂志上,这项研究打开了一扇研究治疗癌症的方向之门。  相似文献   

7.
肿瘤转移是细胞恶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有许多基因和因子都参与这一过程。对S100A4基因的研究发现,它可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建等多种生命过程,调控细胞的生长和运动。在某些特定的肿瘤细胞内,它的表达含量的增加可促进肿瘤细胞发生转移,并与癌症的发生具有某些相关性,可能对人类癌症的发生具有预后作用。现就S100A4基因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对癌症的临床诊断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是可兴奋组织中动作电位的关键离子通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VGSC在转移的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等细胞中表达,其增加了癌细胞的运动和侵袭,促使了癌症的转移,其还将被作为治疗靶点而进行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磷酸激酶因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导致肿瘤生成和发展而受到重视,但与磷酸激酶功能相对的磷酸酶却因与底物作用的瞬时性、缺乏底物特异性等多种原因较少得到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结果显示,磷酸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如肝再生磷酸酶3(PRL-3),其异常高表达在实验动物、细胞培养和患者中均被证实与癌症发生、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关于其作用机制研究虽有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释。本文总结了迄今为止对PRL-3结构、功能和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PRL-3在癌症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并简要归纳了靶向PRL-3进行癌症治疗的一些最新现状。  相似文献   

10.
肝素作为传统抗凝剂,常用来治疗癌症患者静脉血栓。临床和实验数据证实,肝素具有抗肿瘤活性。同时也有大量研究发现,肝素有抗肿瘤转移的作用。肝素可以通过各种机制抑制肿瘤转移,包括抑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抑制肝素酶的表达;调节各种生长因子以及调节机体凝血功能等。选凝素(seletin)是介导肿瘤转移初始阶段的重要因子,而肝素能够抑制选凝素介导的的肿瘤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及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抗转移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肝素抑制选凝素介导的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为肝素在抗肿瘤转移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饮用水源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与癌症死亡率联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探讨了饮用水源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对癌症死亡率的影响。收集了1991~1998年广州市饮用水源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癌症死亡率的历史数据,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饮用水源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总浓度与癌症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R2=O.76,P<0.05)。对广州市各区的数据分析表明,饮用水源中亚硝酸盐氮和癌症死亡率有较高的相关性(R2=0.56,P<0.05),且硝酸盐氮和癌症死亡率的相关性也很高(R2=0.66,P<0.01)。这说明了1991~1998年期间,广州市区居民癌症死亡率的逐年递增很可能与饮用水源中硝酸盐和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有关。此次研究结果说明饮用水源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可能是重要的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Barts Cancer Institute科学家发现,靶向血管中的一分子(FAK)可以使癌症治疗显著更有效。研究团队已经发现一种分子粘着斑激酶(FAK)发送信号给肿瘤细胞,从而帮助化疗或放疗(破坏DNA,杀死癌细胞)后的自我修复。当研究人员从黑色素瘤和肺癌模型血管中移除FAK,化疗和放射疗法能更有效地杀死肿瘤。研究人员还研究了淋巴瘤患者的样本,发现那些血管中FAK低水平的患者,有更好的治疗结果。这表明,开发剔除肿瘤血管FAK的药物,可能促进癌症的治疗和预防癌症复发。血管内壁细胞向肿瘤发出化学信号(称为细胞因子)以帮助它抵抗DNA损伤和恢复。研究人员证明,这个过程需要FAK,没有FAK,这些信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作为胞外纤溶酶系统的一员,以糖基磷脂酰肌醇锚的形式固定于细胞膜上,它参与了胞外纤溶酶活性的调节,具有内化受抑制的尿激酶的功能;同时参与了胞外信号的传递;另外它对癌症的临床预后及抗癌转移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28):5601-5604
<正>Cancer Discov:科学家开发出治疗肺癌的潜在疗法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数据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人类癌症,包括胰腺癌、肺癌以及结肠癌在内等癌症都是由于Ras家族基因突变而诱发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Ras家族基因,其或许是一种潜在的药物靶点,并不会对对癌症药物产生反应,但是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Discovery上的一篇研究报道中,来自罗格斯大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阐明,对  相似文献   

15.
甲基转移酶样3(methyltransferase-like 3, METTL3)是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 m6A)甲基转移酶复合体的核心催化亚基,能够催化RNA上的腺嘌呤第6位氮原子发生甲基化。已有研究显示METTL3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表达,与肿瘤增殖、侵袭、迁移、凋亡、细胞周期等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几年来METTL3调控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系统分析METTL3调控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6.
癌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威胁。癌症预后分析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治疗及医疗资源的浪费,为医务人员及家属进行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癌症研究的必要条件。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癌症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自动化分析成为可能。此外,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智慧医疗的理念受到广泛关注。癌症患者作为智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有效的智能预后分析十分必要。本文综述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的癌症预后方法。首先,对机器学习与癌症预后进行概述,介绍癌症预后及相关的机器学习方法,分析机器学习在癌症预后中的应用;然后,对基于机器学习的癌症预后方法进行归纳,包括癌症易感性预测、癌症复发性预测、癌症生存期预测,梳理了它们的研究现状、涉及到的癌症类型与数据集、用到的机器学习方法及预后性能、特点、优势与不足;最后,对癌症预后方法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不断增强的作用之一例,基因组对发现与疾病有关的新基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萨诸塞州技术研究所(MLT)的科学家已发现在原位黑色素瘤转变成可转移的瘤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个基因。此处所用的功能性基因组的方法也让科学家们勾画出与转移过程有关的一系列基因,而不单是一个基因。该发现使得基因组在识别与癌症及其他疾病有关的多种、交互的因素方面的革命性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在基因的转录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异常的DNA甲基化可以导致癌症等复杂疾病发生,癌基因相关的DNA甲基化调控位点的识别对于解析癌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识别新的癌症标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整合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的泛癌症基因组的高通量甲基化谱和基因表达谱,识别癌基因相关的DNA甲基化调控位点。对于每种癌症分批次计算Cp G位点甲基化与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并筛选调控下游基因的Cp G位点(包括强调控位点、弱调控位点和不调控位点),结果表明仅有一半的Cp G位点对下游基因具有调控作用;对癌症间共享的调控位点的分析发现不同癌症间共享的调控位点不尽相同,表明癌症特异的甲基化调控位点的存在。进一步地,对差异甲基化和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揭示了受甲基化调控的基因确实参与了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功能。本研究的结果是对当前甲基化调控位点集的重要补充,也是识别癌症新型分子标记特征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Princess Margaret Cancer Centre)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结直肠癌干细胞进行靶向研究阐明了一种模拟病毒的新机制,这或可潜在诱发免疫反应来抵御类似于感染引发的癌症。研究者De Carvalho说道,通过模拟病毒感染或许就可以诱骗机体免疫系统"看见"癌细胞,并且将癌细胞视作感染,进而就可以帮助清除癌细胞,研究发现,病毒的这种模仿或许就可以提供一种可行的抗肿瘤策略;当前结直肠癌大约在50%的患者机体中都会复发,而且是三大癌症  相似文献   

20.
HSP27对细胞迁移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迁移是多细胞生物的一项基本生理过程,不仅在血管重建、炎症反应、发育、伤口愈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与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有关.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27,HSP27)是小型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研究最广泛的成员之一,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HSP27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可以通过黏着斑和肌动蛋白调节细胞迁移.另外,HSP27还可调控肿瘤早期的上皮间质转化,影响癌症转移.本文整理了近期关于HSP27参与细胞迁移及相应的肿瘤细胞转移方面的研究,探究HSP27在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