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秦巴拟小鲵在河南的发现及地理分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采自河南省内乡县的一种小鲵科标本,经形态学鉴定以及DNA序列比对,确定为秦巴拟小鲵(Pseudohynobius tsinpaensis)。内乡是该物种已知分布区的东限,与已知分布点相差3个经度,呈间断分布。秦巴拟小鲵在内乡的发现可为探讨小鲵科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重要的动物地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熊猫 Ailuropoda melanoleuca(David)是世界稀有的大型珍贵兽类之一,是中国的特产动物。从它的种系演化和现今的地理分布来看,大熊猫是古老而残存的种类。据化石资料,它在更新世的分布区远比现今为广。当时大熊猫的分布区可能包括我国南方各地,以及邻近我国的南亚地区(周明镇,1964)。它的现代分布区已显著缩小。目前。所知分布点主要集中在我国四川省内横断山脉东缘与盆地接壤的南北走向的狭长地带,南起大、小凉山,沿着邛崃山往北至南坪县以及甘肃省文县的南端,即在东经102°00′—104°40′,  相似文献   

3.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是苋属入侵种中发生频率最多、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杂草。基于反枝苋在世界范围内4 207个实际分布点及其对应的气候、地形和土壤3类要素28个环境因子的定量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据此估测其中心可能分布区和最大可能分布区,并与实际分布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4个环境因子在决定反枝苋全球分布格局中起着重要作用。反枝苋中心分布区位于新西兰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南美洲北部少数地区、北美洲西北部及东南部部分地区、欧洲大部分地区和中国东南部,最大可能分布区位于南美洲中南部、北美洲大部分、非洲北部小部分、澳大利亚南部及北部少数区域、欧洲大部分地区和亚洲大部分地区及中国除西藏、青海、新疆、四川西部以外的地区。中心分布区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分布点吻合较好,而最大分布区则过于广阔。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中国野生棕榈科植物调查中,首次发现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县的鱼尾葵野生种群,并对其分布、生境和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漳州龙海为鱼尾葵在福建省的最新发现野生分布点,也是已知的中国鱼尾葵自然分布的最北缘和最东端;鱼尾葵在漳州龙海自然分布区生长良好,有开花结果植株,有小植株的分布,具有自然更新能力。鱼尾葵分布范围较狭窄,呈零星块状分布,野生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牙齿的萌出和磨蚀情况确定了马鞍山遗址动物群的死亡年龄,采用三角图法展现了它们的死亡年龄分布,并对上、下文化层动物群的死亡年龄分布成因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认为:马鞍山遗址早期和晚期原始居民猎杀水牛、中国犀和水鹿时可能都采取了潜伏式狩猎或陷阱狩猎的策略,所以死亡年龄分布点均位于灾难型死亡年龄分布区;猕猴的死亡年龄分布点落入壮年居优型的分布区可能是晚期原始居民追求脂肪的高回馈率,而忽视幼年个体的结果;东方剑齿象的死亡年龄分布点落入幼年居优型的分布区,可能是原始居民面对生命危险和狩猎机会时,做出折衷之选的结果,即放弃体型巨大的成年个体而猎杀攻击性较弱的幼年个体,但是(参照民族学材料后发现)也有可能是基于可食用性的考虑而放弃口感较差、难以食用并且攻击性较强的成年个体,而捕猎肉较鲜嫩而且危险性较小的幼象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普定杜鹃花(Rhododendronpudingense)是杜鹃花属一新种,在贵州省首次发现的4个分布区设置样方,采用匀滑技术和均值比率等方法分析其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普定杜鹃花在4个分布区共有1 113株,其中晴隆611株,望谟308株,普定83株,镇宁111株;普定杜鹃花种群个体主要集中在第Ⅰ和第Ⅱ龄级;晴隆、望谟和普定分布点的存活曲线表现为Deevey-Ⅱ型,镇宁为Deevey-Ⅲ型;各个分布点都表现为聚集分布。4个分布区的普定杜鹃花种群属于增长型,但由于普定杜鹃花在分布的群落中数量较少,在群落物种组成中处于从属地位,加上其生长区域大量基岩裸露导致其生境的脆弱性,如果不加强人为干扰措施去保护普定杜鹃花,可能导致这一新物种会被森林群落中的其他物种淘汰。  相似文献   

7.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28-32
掌握球果角胫象Shirahoshizo conifera Chao在云南潜在分布区,对了解其危害和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球果角胫象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其在云南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球果角胫象的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滇中地区;在ArcGIS中进行显示与风险等级划分,按栅格数值的大小将球果角胫象的适生范围分为4级,分级标准为: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非适生区,经RO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生态位模型的AUC值为0998,表明预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海南■Gorsachius magnificus是全球性濒危鸟类,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广西是海南■重要的分布区。根据24年来对海南■的长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在广西有4个分布区34个分布点,呈零星分布,分布区面积十分狭小。其中仅有4个分布点位于自然保护区内,其余30个均处于保护空缺状态。本文对海南■的保护空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 为了掌握该物种的分布和种群状况, 我们于2014-2015年采用全面调查和直接计数的方法, 对普氏原羚的分布、种群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普氏原羚分布在青海湖周边12个隔离的分布点, 与全国第一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结果相比, 有多个新的分布点被发现, 分布范围和面积扩大; 调查共发现1,238只普氏原羚, 与2010年以后的调查结果相比, 种群数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然而, 仅有4个分布点位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尽管刚察县成立了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 天峻县成立了普氏原羚自然保护站, 但现有的管护力度仍然不够, 且缺乏系统的管理规划。我们建议在天峻县布哈河上游的生格-快尔玛地区成立普氏原羚自然保护区; 同时建立适当的生态补偿机制, 协调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 鉴于目前圈养种群发展迅速, 建议在历史分布区选取合适的地点进行人工繁育个体的迁地放归。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了解广东药用野生稻自然生存现状,为我国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提供决策依据,2006、2012-2018年对广东药用野生稻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查明,截至2018年12月,广东8个县市17个乡镇尚存药用野生稻,共有分布点21个,其中3个点为首次发现.现有分布点中,47.6%的分布点分布范围小于67 m2或只有零星几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专著、文献和多个网络资源数据库(植物志、标本、图像等)分析考证,及赴部分产地的野外实地考察,对珍稀濒危植物驼峰藤(Merrillanthus hainanensis Chun et Tsiang)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标本记录与保存、产地与生境、濒危的野外生存现状等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保护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和保护提供参考。自1933年采集到标本和1941年命名驼峰藤以来,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研究表明它的分布区范围从原广东、海南省扩展到中国大陆西南部和中南半岛部分地区(缅甸和柬埔寨),部分原有记载分布点已无法找到野生植株,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生境的破坏和质量下降,广东中山五桂山脉或许是目前发现的最大野生种群保存地,文中就其保护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盘羊的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盘羊(Ovis ammon)化石和岩画分布的分析,初步探讨自更新世以来我国盘羊的分布趋势和历史变迁。在更新世,盘羊曾经出现在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栖息地以草原、荒漠和山地为主。在黄河中下游,盘羊分布区开始由黄河以南向黄河以北退缩;更新世盘羊化石分布点现在已经没有盘羊分布。从盘羊岩画分布看,石器时代的一些分布点现在还有盘羊,一些位于现代盘羊分布区的外围,一些地方现在已经没有盘羊分布;这个时期盘羊开始从华北地区消失,栖息地既有山地、丘陵、也有高原。由于来自人类发展的影响,历史时期盘羊分布区虽然继续缩小,但保持着连续分布。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介绍新疆以外我国盘羊的现代分布。在祁连山,盘羊分布于西祁连山。在阿尔金山,盘羊分布区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位于与西祁连山连接部的北阿尔金山,另一是索尔库里以南的南阿尔金山。在昆仑山,盘羊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口、野牛沟和那仁郭楞河以东的东昆仑山。在西藏,喜马拉雅山北坡是西藏盘羊的主要分布区。在内蒙古高原,盘羊主要分布于四王子旗和苏尼特左旗一带。目前,我国大部分盘羊栖息于山地和高原,这些地方已成为盘羊最后的自然庇护所。另外,羌塘高原、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和中、西昆仑山盘羊非常稀少,这些地方大部分区域高原面与湖盆相差50-200m,不是盘羊理想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濒危植物华南五针松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查询,广泛收集华南五针松的地理分布资料,同时对分布区范围内113个地面气象站的气象数据进行插值分析,提取华南五针松分布点的气象数据。利用17项与植被相关的气候指标,分析华南五针松地理分布与气候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五针松在不同地区的高温条件的变化范围比较小,低温条件变化范围较大,但从物种量上来说,无论是高温条件还是低温条件都偏低,生长季降水量很丰富,变化范围较小,所以华南五针松喜好温凉湿润的生境条件。将华南五针松分布区分为三部分,即:南岭山地、南岭以南地区、海南地区,通过对三个地区相关气候指标的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华南五针松分布区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降水,温度是限制其分布的更重要的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单一的气候指标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华南五针松地理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按影响的大小依次为:温度因子>降水因子>湿度因子。还讨论了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华南五针松分布区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对华南五针松迁地保护地点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动物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动物种的分布区。然而,动物种分布区的理论,目前研究得尚很少。关于种分布区的各种概念大部份是说明得不够清楚的,而且个别概念的内容常会与其他一些概念的内容相矛盾。而与此同时,在理论上对有关种分布区的各种主要概念的论证却不仅对于动物地理学,而且对于生物学的其他许多学科,特别是对于生态学、分类学、种系发生及生物学的其他各应用学科都是甚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金丝猴是世界上稀少而珍贵的灵长类动物。它的鼻孔朝天,嘴部突出,面部蓝色,尾巴差不多和身体一般长,而且动作敏捷,善于攀缘,来往林中如履平地。金丝猴是我国的特产,居住在四川、贵州等地的高山密林中,由于它的数量稀少,分布区狭窄,被列为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金丝猴的化石,在全国各地发现的不多,仅有四川万县盐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最受关注濒危物种分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丞  顾垒  王昊  吕植  胡若成  钟嘉 《生物多样性》2015,23(5):591-504
我们收集整理了中国96个最受关注濒危物种的分布点信息, 利用Maxent分布模型模拟其中分布点信息较为充分的46个物种的潜在分布区, 将其余50个分布信息极少物种的分布点直接标示在地图上。通过分析单个物种分布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的比例, 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最受濒危物种分布热点地区的比例, 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空缺分析。截至2014年底, 仅16个最受关注濒危物种的预测分布区被保护区覆盖超过10%。在分布有最受关注濒危物种的数目可能超过10种的像元(0.8421º)中, 仅有8.27%得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 另外, 仅有10.9%的最受关注濒危哺乳动物分布热点地区、1.13%的最受关注濒危鸟类分布热点地区和7.26%的最受关注濒危植物分布热点地区得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结果显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大部分最受关注濒危物种覆盖不足, 尤其是对其中的所有长距离迁徙鸟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最受关注濒危物种分布热点地区覆盖也不足, 尤其是在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 自然保护区在这些地区的布局亟待优化。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技术,采用实地调查为主结合标本、文献查阅的方法得到全国107个硬叶兜兰有效分布点,并筛选出13个因子,从生态位模型角度对其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并采用AUC值对模型进行准确性检验,用ArcGIS 10.6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硬叶兜兰潜在分布区并计算面积;采用刀切法、预测因子贡献率和响应曲线,分析影响硬叶兜兰分布的主导因子,为硬叶兜兰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回归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区划依据。结果表明:(1)硬叶兜兰在全国大尺度上总体呈零散分布,以滇、黔、桂三省(自治区)的喀斯特山地为主要分布区;小尺度上普遍呈现出微地形小居群聚集分布的特点,有64.95%的分布点实际分布面积不超过100 m2。(2)该种潜在分布区预测的构建数据和检验数据AUC值分别为0.992和0.987,其潜在分布区为贵州西南至南部地区、贵州中部地区、云南东南部、广西北部至西北部,其中最适宜区为滇东南、黔西南至桂西北地区,面积约3 912.71 km2。(3)影响硬叶兜兰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及最适范围是顶层土壤质地(壤土)、最干季度降水量(55~85 mm)、年均降水量(1 220~1 480 mm)、碳酸钙含量(2.5%~2.7%),4个主导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30.0%、20.1%、16.2%和7.0%。研究认为,硬叶兜兰被采挖严重,对生境要求严格,结合该种在中国的实际分布情况、生存现状、受威胁状况和潜在分布区预测结果,建议将硬叶兜兰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并通过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等方式加强原生地保护。  相似文献   

18.
刘颖  田斌  欧光龙 《广西植物》2022,42(3):460-469
为揭示湿润常绿阔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替代分布的气候制约变量,该研究选择其代表性优势树种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滇青冈(C.glaucoides)为研究对象,收集两个物种的标本分布点数据和19个生物气候变量图层数据,运用MaxEnt模型,模拟其潜在分布区,通过判别分析(DFA)、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外来入侵植物肿柄菊在云南的扩散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王四海  朱枫  袁春明 《广西植物》2021,41(5):789-798
预测外来入侵植物的潜在入侵范围以及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能够为外来植物入侵提供预警和预防。该文通过实地调查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在云南的入侵范围,以及收集世界其他地区分布点,结合12个关键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对肿柄菊适生区范围和环境限制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适生区分布格局中,肿柄菊在云南无高适生区,次适生区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58%,中适生区占32.90%,低适生区占42.80%,非适生区占20.72%;有扩散风险的区域主要为中适生区,普遍分布于云南省26°N以南地区;实地调查肿柄菊分布最高海拔2 200 m,在海拔1 000~1 500 m分布最为密集,而模型预测显示海拔2 000 m以下都适宜肿柄菊生长,且500~2 000 m为最适宜海拔范围;在12个环境变量中年降雨量、人类足迹、年均温、海拔等环境变量对肿柄菊的分布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综上结果表明,目前在云南肿柄菊零星的分布点已到达其潜在分布区的边缘,但已入侵区域还远小于潜在可入侵区域。为了预防肿柄菊在我国南方地区大面积扩散带来危害,有必要对其入侵和扩散态势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20.
细足捷蚁(Anoplolepis gracilipes)是新发现入侵我国南方地区的外来物种,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探究细足捷蚁的潜在扩散风险及其野生种群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本文将细足捷蚁的分布点分为本土分布点和全球分布点,并分别构建了本土预测模型和全球预测模型,采用对细足捷蚁生存影响比较大的7个环境变量,通过调用ENMeval数据包调整MaxEnt模型参数,分别采用默认参数和优化参数并基于上述两种模型,对细足捷蚁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进行了预测,最后采用pROC方案对模型结果进行可信度检验。研究发现,在相同参数条件下,基于全球模型和本土模型的细足捷蚁适生区分布范围预测差异较大,而模型参数对模型预测的影响较小。综合4种情况的模型预测结果,发现细足捷蚁在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和台湾均表现为高度适生,在湖南、贵州、江西和四川的部分地区表现为中度适生。此外,在世界范围内细足捷蚁于非洲中部和美洲中北部表现出高适生性。因此,作者认为,入侵昆虫细足捷蚁本土分布范围的界定对其在入侵地的预测结果有较大影响,也是影响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