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方法用VITEK-60细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测定,药敏分析采用K-B法。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主要在重症监护病区和呼吸病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氧氟沙星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81.8%、70.6%、68.6%、66.5%、62.5%。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达50%。结论明确病原菌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与其耐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特征,以提高临床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防治水平。方法 对6 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用K- B法测其耐药情况。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9.5 2 % ,居铜绿假单胞菌与不动杆菌之后,列第3位。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广泛耐药,敏感率>5 0 %者仅有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感染者中,有85 .3%患者有基础病,98.5 %使用过广谱抗生素,70 .6 %曾接受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致病菌,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老人,慢性疾病、长期疾病、长期接受激素及使用抗菌药物、施行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一旦感染,治疗颇为困难  相似文献   

3.
2005年至2008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2005年至2008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有效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从各类标本中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株并利用API系统鉴定。采用Kirby-Bauer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2005年至2008年共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株33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碳氢酶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高度耐药,复方新诺明和米诺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敏感率在90%以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临床上常用的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可首选复方新诺明和米诺环素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州市中心医院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分布特征与耐药性。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用VITE-COMPACT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10株,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48株(分离率5.9%)。标本来源主要来自ICU室,其次呼吸科,大部分来自痰液标本(约占89.2%),年龄段以中老年人比率最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彬他坐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高度耐药;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耐药率为33.7%~58.2%;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低于30.0%。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耐药率分别为60.4%、91.7%和2.0%,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达100.0%。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与复方新诺明敏感菌株相比,耐药情况更严重,其中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耐药率显著高于复方新诺明敏感菌株(P〈0.01);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与复方新诺明敏感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呈高度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尚敏感,但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现象更严重。应重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人性操作,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5.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现状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湖州市中心医院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现状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或豚鼠气单胞菌,依据葡萄糖产气反应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并根据配套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到34株嗜水气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液、胆汁、腹腔引流液或腹水。嗜水气单胞菌对哌拉西林、替卡西林、阿莫西彬克拉维酸、妥布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52.9%~73.5%。结论目前嗜水气单胞菌也呈现多重耐药现象,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的耐药特性 ,以指导临床用药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 ,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结果显示 ,S .maltophilia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三代、四代头孢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度耐药 ,对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耐药较低。有 5 2 % (2 6 /5 0 )的菌株产ESBLs,产酶菌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耐药明显高于非产酶菌。可见 ,治疗S .maltophilia感染可首选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或联合用药。产ESBLs的S .maltophilia可能作为传播ESBLs的一个潜在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绍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近年来该院各感染标本中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并做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3株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自于ICU,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感染的痰标本中;药敏结果显示,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和左旋氧氟沙星等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依次为96.46%、96.46%和92.92%;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美洛培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依次为91.07%、90.27%和89.38%。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中,以ICU患者感染居多,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对医院感染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耐药谱和分子分型研究分析,为制订合理的感染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用质谱仪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耐药表型,根据其对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及头孢吡肟5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的不同分组,药敏结果相同的菌株分为一型,药敏结果不同的分为另一型;采用PFGE对其做分子分型分析。结果:4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为6个不同的耐药表型;对42个株菌株做PFGE电泳,共得到A-D 4个基因型。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谱特征和PFGE 分型检测结果对抗生素选择性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对4年来我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采用K—B法进行耐药性监测.并对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4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阳性标本中有36例为医院感染.对目前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尤其对肛内酰胺类抗生素。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及检测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预后及耐药现状,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9例细菌培养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29例细菌培养确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65.1±17.0)岁,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和非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为100例和2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存在原发肺部疾病的患病率、ICU入住率、气管切开比例、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率、患病年龄等均高于非呼吸道感染患者(P〈0.05)。而非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外科手术、无菌腔内置管比例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率高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P〈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后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未选择敏感抗生素的患者(15.0%/30.4%,P〈0.05)。结论原发肺部疾病、入住ICU、气管切开、广谱抗生素使用、年龄大是下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高危因素,外科手术、无菌腔内置管、免疫抑制剂使用是非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高危因素。使用敏感抗生素可以降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院内肿瘤患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情况及其耐药性,以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 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 20 NE细菌鉴定试验条及ATB试验条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5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有42株(72.4%)分离自肿瘤患者呼吸道标本(痰34份,气管切口分泌物8份);药敏试验显示其耐药率对环丙沙星最低(10.3%),其次为头孢他定(13.8%),再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4%),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尤其是院内的肿瘤患者呼吸道特别易受感染:其多重耐药状况十分严重,对其感染的治疗,应在抗生素敏感试验的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外科危重病人呼吸道院内感染致病菌及其细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SICU1997年1月~1999年12月三年间从痰标本中所分离的致病菌及其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外科危重病人呼吸道内感染仍以G^-菌为主,占58.0%,其次真菌25.4%、G^ 菌16.6%,致病菌前四位分别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显示主要的致病菌均呈多重耐药特性。结论:本SICU呼吸道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致病菌呈多重耐药特性,掌握本科室呼吸道内感染致病菌谱及其耐药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引起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不动杆菌耐药现状及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用常规的方法对下呼吸道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及分离,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 2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对由不动杆菌引发的158例院内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动杆菌引起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机械插管或患有糖尿病等;除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头孢他啶等对不动杆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外(耐药率小于40.0%),临床常用的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均在40.0%以上。结论糖皮质激素,机械插管,糖尿病等是不动杆菌引起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颅内出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颅内出血的患者,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出的374例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1.8%,革兰阳性球菌占4.0%,真菌占14.2%。分离率较高的细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5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73.3%。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丁胺卡那、妥布霉素、多粘菌素B有较好的敏感性;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NICU颅内出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控制和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合并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TB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用K.B法对非发酵菌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非发酵菌156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46.5%,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37.8%和9.6%。药敏试验显示5种非发酵菌对多种抗生素均表现为高度耐药或多重耐药,高于相关研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非发酵菌的分离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重视非发酵菌感染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帮助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VITEK-2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113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79株,其革兰阴性杆菌122株,占68.1%,以肺炎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情况及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Microscan Walk Away-40全自动微生物仪及配套药敏复合板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 46株不动杆菌中有35株为鲍曼不动杆菌,占76.09%。主要分布在ICU、康复科、呼吸内科。标本主要以脓、痰及呼吸道分泌物为主。药敏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对鲍曼不动杆菌高度敏感,但3代头孢菌素大多数耐药。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易引起伤口、呼吸道继发感染,且耐药现象严重,诊断与治疗有赖于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结果,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一旦发现感染株,必须迅速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