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噬菌体受体及其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噬菌体又称细菌病毒,它可以侵入细菌使细菌裂解。噬菌体受体位于宿主细胞表面,能被噬菌体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噬菌体受体多种多样,包括细菌膜蛋白、LPS、磷壁酸,也可以是菌毛、鞭毛、荚膜多糖等。噬菌体在微生态平衡、微生物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研究噬菌体和挖掘噬菌体潜在价值,确定噬菌体受体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本研究就细菌噬菌体受体进行分类介绍,并对噬菌体受体鉴定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丝状噬菌体     
丝状噬菌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是近年来发展较为突出的一个领域,它们具有丝杆状的形态,在分类中归属于丝杆噬菌体科(Inoviridae),内有两属,即丝状噬菌体属(Inovirus)和杆状噬菌体属(Plectrovirus)。这里所谈的丝状噬菌体隶属于丝状噬菌体属,包括感染大肠杆菌和其它肠道细菌、假单胞菌、弧菌和黄单胞菌的噬菌体。至今,研究较清楚  相似文献   

3.
噬菌体又称细菌病毒,是公认最丰富的微生物,也是最多样性的,这种多样性是适应所面对选择性压力例如普遍存在宿主菌的噬菌体抗性机制。噬菌体通过6步(吸附、注入、复制、转录翻译、组装和释放)侵入细菌并使之裂解,但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就会面临细菌抗噬菌体的机制,宿主菌能够进化出多种抗噬菌体的机制来避免噬菌体的侵染和裂解。本文就对宿主菌抗噬菌体各种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批准的病毒科和组,至1981年共有54个,其中细菌病毒10个科,动物病毒20个科(包括同时感染植物的2个组),植物病毒24个组。1984年,又增加批准动物病毒3个科,真菌病毒2个科,植物病毒2个组,总共61个科和组。最近,1987年8月,在加拿大Edmonton第七届国际病毒学会开会时,ICTV又批准了细菌病毒1个科、动物病毒1个科、植物病毒6个组。至此,总计已  相似文献   

5.
细菌病毒--噬菌体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噬菌体是细菌病毒 ,它分裂细菌细胞可获取胞内物质 ,可改造做基因工程载体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特异性抗体及蛋白药物生产等。噬菌体双报告基因的插入在研究蛋白质功能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依赖性的病毒, 又称细菌病毒, 能在细菌体内快速增殖。现已发现6种衣原体噬菌体Chp1、Chp2、Chp3、Chp4、CPAR39、PhiCPG1。衣壳蛋白Vp1、Vp2、Vp3是衣原体噬菌体的3种主要结构蛋白。衣原体噬菌体的研究为衣原体感染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unocytogenes,LM)是一种对人畜危害较大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同时也是四大食源性细菌之一。LM噬菌体是一类专一寄生于LM中的细菌病毒,它除了作为研究细菌病毒侵染细菌的模式工具之外,已经成为检测和控制食品中LM污染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对LM噬菌体A118、PSAA511和P100基因组、溶源性及裂解感染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等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噬菌体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细菌病毒,作为细菌的天然杀手,在细菌性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方面具有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势。综述了利用活噬菌体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早期研究及近几年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利用噬菌体裂解酶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噬菌体治疗真正得以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并综述分析了一些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噬菌体治疗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并推动噬菌体治疗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细菌病毒的总称。噬菌体在生态、微生物进化、细菌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细菌鉴定与疾病诊断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基因组测序技术和高效合成平台促进了合成基因组学的发展。利用合成基因组学技术,对噬菌体基因组进行设计或者合成出新的噬菌体来服务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可能成为现实。但与此同时,合成噬菌体带来的风险也必须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10.
噬菌体及其酶用于治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3,19(2):140-140
噬菌体通常指的是细菌病毒 ,形体微小 ,似蝌蚪状 ,能通过细菌滤过器 ,具有裂解细菌的特定功能。如能利用其感染细菌的机制来控制病原菌的危害 ,将为战胜疾病提供新型的有力武器。凡是有细菌存在的地方 ,不论是致病者或是非致病者 ,都有可能找到它们的自然天敌———噬菌体。基于此 ,对噬菌体及其酶功能的研究近来非常活跃 ,并取得了新的进展。●曾报道利用肺炎链球菌噬菌体产生的水解酶即酰胺酶有效地杀灭肺炎链球菌 ,不影响体内正常菌群 (生物工程学报 ,2 0 0 2 ,18(5 ) :6 0 0 )。因此 ,有望研制酰胺酶制剂用于治病。●已从一种杀伤力很强…  相似文献   

11.
一株粘质沙雷氏菌烈性噬菌体污水分离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粘质沙雷氏菌(8039)为宿主菌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噬菌体并对其基本生物学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四步法污水分离噬菌体;单、双层平板噬菌斑实验筛选烈性噬菌体并观察噬菌斑形态;纯化后2%磷钨酸染色电镜观察;手工法提取噬菌体核酸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利用双层平板噬菌斑实验测定最佳感染复数和完成一步生长实验.[结果]从医院污水中成功分离出粘质沙雷氏菌烈性噬菌体一株(SM701),该噬菌体有一个正多面体立体对称的头部,头径约64nm,无囊膜,有一长尾,无收缩尾鞘,尾长约143nm;基因组核酸能被双链DNA内切酶BamH Ⅰ及Hind Ⅲ切开,大小约57kb;噬菌斑圆形透明,直径1mm左右(培养12h,),边界清楚;当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0时,子代噬菌体滴度较高;按照一步生长实验结果绘制出一步生长曲线,可知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约为30min,爆发期约100min,平均爆发量约为630[结论]按照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分类标准,该噬菌体属于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烈性噬菌体,按照Bradley和Ackermann形态分类法属于B1亚群;噬菌斑与周围红色细菌生长区,颜色差异明显,非常便于观察和计数;噬菌体头部大小和形态与呼吸道病毒中的呼肠病毒和腺病毒最为接近;国内尚未见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2.
傅文博  杜海  徐岩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9):3567-3580
【背景】噬菌体是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白酒发酵中噬菌体的分类和存在尚不清楚。【目的】通过检测公共数据库和酱香型白酒发酵中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基因组中的前噬菌体整合区域,探究传统酱香型白酒发酵中关键功能菌株的前噬菌体分类和侵染情况。【方法】使用未培养(细菌全基因组分析)和可培养(菌株筛选和特异性PCR反应)技术对不同环境来源和来自酱香型白酒发酵的地衣芽孢杆菌前噬菌体的分类和存在进行解析。【结果】细菌全基因组分析显示,30株来自不同环境的地衣芽孢杆菌基因组中共注释到165个前噬菌体,其中63.6%(105/165)为完整前噬菌体序列。97.1%感染地衣芽孢杆菌的噬菌体属于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2.9%属于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53.0%完整前噬菌体的基因功能未知。在来自酱香型白酒发酵的B. licheniformis MT-B06中检测到7个前噬菌体整合序列,其中57.1%(4/7)为完整前噬菌体序列,来自酱香型白酒发酵的地衣芽孢杆菌存在多种不同前噬菌体的共感染。来自酱香型白酒发酵的地衣芽孢杆菌前噬菌体存在来自细菌基因组上相邻CotD孢子外壳蛋白(CotD family spore coat protein)基因的水平基因转移。在26株来自酱香型白酒发酵的地衣芽孢杆菌中,69.2%(18/26)存在噬菌体编码主要衣壳蛋白的基因,100.0%(26/26)存在噬菌体编码CotD孢子外壳蛋白的基因。【结论】来自不同环境的地衣芽孢杆菌和酱香型白酒发酵的地衣芽孢杆菌中存在高水平的前噬菌体整合,来自酱香型白酒发酵的地衣芽孢杆菌前噬菌体中广泛存在来源于宿主的CotD孢子外壳蛋白基因的水平基因转移。本研究为首次对传统发酵白酒中噬菌体的分类和存在进行探究,有助于对发酵微生物群落中噬菌体-细菌相互作用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3.
利用病毒治疗传染病具有可行性最近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利用病毒医治由抗药性病菌引起的传染疾病看来是可能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C·朱尔·S·阿赫亚等人与纽约的一家公司合作在老鼠身上进行了用噬菌体(即细菌病毒)控制传染病的试验,他们发现噬菌体能杀死病菌。...  相似文献   

14.
鑫础徽生物司稗东:细菌病毒—噬菌体的分类和命名·。病毒学 杂志,1:3,19870供陶:各季节生活污水中病毒的含t及种类。病毒学 杂志,1:呼7,19870姚庆云:EPstein一Barr病毒与感染宿主间的平衡关系。 病毒学杂志,2:i,19870康良仪:卫星病毒和卫星RNA研究近况,病毒学杂 志,2:7,1,870蒋慧惠等:水厂原水和出厂自来水中病毒的检测。病 毒学杂志,2:50,19870栋冬纸等:一个应用于医学生物学计数资料统计分析 的新方法。病毒学杂志,2:87,19870:裘娟萍:为噬菌体鲜174正音。病毒学杂志,2:11, 19870龚祖埙:从第三届全国病毒生化会议着我国病毒生化 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一些芽孢杆菌噬菌体的形态和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电镜观察描述了生产中三株芽孢杆菌(B.subilis BF7658,B.subsilis AS 1.398和B licheniformis 2709)的噬菌体的形态和结构。它们的形态和大小多种多样。根据修正的Ackermaun和Eisenstark的形态分类法,它们包括了噬菌体分类中3个科(肌尾噬菌体科、长尾噬菌体科和短尾噬菌体科)以及9种有尾噬菌体中的4种形态型(即A1,B1,B2和c2型),并对其形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研究Zn^2 的抗病毒特性,试验比较了Zn^2 对3种细菌各自噬菌体的复制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2 ]为20μmol/l时,将Zn^2 与大肠杆菌噬菌体E23温育90min可导致对该噬菌体增殖能力的69.3%的抑制,当[Zn^2 ]为25μmol时,90min的类似温育对北京棒杆菌噬菌体C2复制能力的抑制率为90.0%;而当[Zn^2 ]达150μmol/l,类似的处理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噬菌体B5m复制增殖能力关性;对一定浓度的Zn^2 ,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其抑制作用增强。通过温育作用时间与抑制率关系的分析,表明Zn^2 抑制作用的位点在细菌病毒内部,而不在其外表。  相似文献   

17.
在病毒学研究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史中,以昆虫作为宿主,并在宿主种群中发生流行病的昆虫病毒研究起步较迟,落后于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但是近五十年来,昆虫病毒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七次报告的统计,至今已报告的昆虫病毒有1600多种,涉及昆虫纲  相似文献   

18.
噬菌体肽库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0年代中期,George P.Smith在前人对丝状噬菌体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其核心就是将蛋白质分子的表型和基因型巧妙地结合于丝状噬菌体这样一个便于对其进行一系列生化和遗传操作的载体上,从而大大简化了蛋白质分子表达库的筛选和鉴定。基于这一优点,噬菌  相似文献   

19.
前噬菌体     
黎庶  胡福泉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3):0432-0438
随着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广泛展开,前噬菌体在宿主菌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揭示前噬菌体并不只是细菌体内一个简单的寄生体,相反是细菌生理活动相当活跃的参与者,在宿主菌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前噬菌体的深入了解将丰富人们对多种生命现象的认识.本文即是关于前噬菌体的分类、分布、鉴定、进化及其与宿主菌相互作用等知识点的一个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50年代,劳斯肉瘤病毒致癌现象逐渐被科学界接受,一方面促使科学界开始寻找更多的致癌病毒,另一方面也开始探索病毒致癌的分子机制,最终促使了细胞癌基因的发现,从而深化了对癌症发生的认识。病毒整合理论雷纳托·杜尔贝科(Renato Dulbecco)是一位意大利裔美国病毒学家,早期研究细菌病毒——噬菌体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