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测定大豆中皂甙的含量分布,结果为:胚芽(182~198%)>绿叶(072~084%)>全粒种子(031~036%)>豆节(030~034%)>子叶(024~030%)>侧根(019~021%)>豆荚(014~016%)>主根和豆茎(006~009%)>种皮(未检出);从品种上来看,全粒种子皂甙的含量是青刀豆(040~044%)>豇豆(037~040%)>赤豆(035~039%)>黄大豆(031~035%)>黑豆(023~028%)>绿豆(007~009%);同品种不同生长期的不同器官的皂甙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不同区域的同品种大豆种子的皂甙含量存在着差异;不同播种期的各器官皂甙含量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49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结果:385例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以鸡蛋、牛奶、螃蟹、鳕鱼、大豆为主,分别占55.0%、28.6%、26.8%、19.5%、15.1%;不同年龄组中不耐受的食物所占的比例不同;其中,儿童组:以鸡蛋(84.0%)、牛奶(59.0%)、螃蟹、大豆(16.0%)、鳕鱼(15.3%)为主;青年组:以鸡蛋(55.1%)、牛奶(29.1%)、螃蟹(27.6%)、鳕鱼(22.8%)为主;中年组:以鸡蛋(39.9%)、螃蟹(32.5%)、鳕鱼(18.4%)、大豆(12.9%)为主;老年组:以螃蟹(35.5%)、鸡蛋(27.4%)、大豆(19.4%)、鳕鱼(17.7%)为主。结论:通过检测分析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G,发现青岛及其周边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不耐受的食物以海产品为主,且随年龄增长其敏感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牛膝多糖对草鱼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牛膝多糖(ABP)对草鱼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选取平均体重(88.130.76) g的健康草鱼375尾, 随机分成5个处理, 即基础饲料组、0.05 %、0.10 %、0.20 %、0.40 % ABP添加组, 每个处理3个重复, 每个重复25尾鱼, 饲养65 d。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ABP对草鱼头肾体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 对脾体指数影响显著(P0.05), 与对照组相比, 0.05 %、0.10 %、0.20 %和0.40%添加组脾体指数分别增加6.29% (P0.05)、28.00% (P0.05)、9.14%(P0.05)和13.14% (P0.05); 血液中NBT阳性细胞数随着ABP添加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 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在饲料中添加ABP对草鱼血清白蛋白、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影响不显著(P0.05), 显著影响草鱼血清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肿瘤坏死因子(TN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 0.40%添加组的TP和AKP分别增加24.64% (P0.05)和33.56% (P0.05); 0.20 %、0.40 %添加组的LZM活力分别增加34.97% (P0.05)和31.21% (P0.05), SOD活力分别增加27.28% (P0.05)和22.41% (P0.05); 饲料中随着ABP添加剂量的增加, 各组血清ACP活性先增加后缓慢下降, 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与对照组相比, 0.20%、0.40 %添加组ACP活性分别增加15.33% (P0.05)和11.10% (P0.05), 0.05%、0.10 %、0.20 %及0.40%添加组MDA含量分别下降11.97% (P0.05)、21.33% (P0.05)、32.37% (P0.05)和2.53% (P0.05)。饲料中随着ABP添加量的增加, 各组草鱼血清TNF-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 但与对照组相比, 0.20%添加组TNF-含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 在草鱼基础日粮中添加适量牛膝多糖可以提高草鱼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 建议添加量为0.20%。    相似文献   

4.
SPME-GC-MS法分析小叶女贞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首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小叶女贞花及花蕾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将花和花蕾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发现有20种相同化学成分。小叶女贞花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苯乙醇(38.3%)、苯甲醇(3.28%)、芳樟醇L(2.92%)、橙花叔醇(2.73%)、正十一烷(2.07%)、正十二醛(1.97%)、β-荜澄茄烯(1.87%)、十一醛(1.64%)、苯乙烯(1.59%)等;小叶女贞花蕾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苯乙烯(60.01%)、芳樟醇L(10.17%)、苯乙醇(2.71%)、肉桂酸甲酯(1.5%)、正壬烷(1.42%)等。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藏药翁布嫩枝叶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翁布挥发油中共鉴定出9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脂肪烃24种(30.11%)、酯类11种(16.6%)、芳香烃15种(17.31%)、脂肪醇类4种(4.26%)、醚类2种(0.5%)、酮类3种(0.28%)、醛类6种(0.96%)、芳香醇3种(2%)、噻唑类3种(1.75%)、酚类5种(1.55%)、脂肪酸8种(2.06%)、醇类2种(1.25%)、萜类1种(0.15%)、酰胺类3种(1%)。  相似文献   

6.
王宁 《生态科学》2013,32(3):365-371
运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贵州宗地乡苗族聚集地野生植物资源利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地常用野生植物有83 种, 隶属42 科,较多的为菊科12 种(14.46%)、百合科6 种(7.23%)、禾本科5 种(6.02%)、蔷薇科5 种(6.02%)。以根、茎、皮、叶、花、果实、芽、全株利用为主的植物,分别有7 种(8.43%)、33 种(39.76%)、3 种(3.61%)、26 种(31.33%)、2 种(2.41%)、19 种(22.89%)、5 种(6.02%)和16 种(19.28%)。食用植物有26 种(31.33%);药用植物有37 种(44.58%);建材植物有12 种(14.46%);饲料植物有9 种(10.84%);工艺植物有6 种(7.23%);纤维植物有5 种(6.02%);染料植物有3 种(3.61%);油料植物有2 种(2.41%);仪式用植物和娱乐植物各有1 种(1.20%)。具三种利用类型的植物有6 种(7.23%);具两种利用类型的植物有12 种(14.46%)。研究表明,宗地乡苗族野生植物利用跟这些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喀斯特生境和当地苗族文化密不可分,需要进一步加强整理与挖掘。  相似文献   

7.
不同株型芝麻种质湿害后产量性状研究及耐湿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盛花期对66份种质进行湿害处理,结果表明:湿害对单秆型和分枝型种质的产量性状影响差异明显,对单秆型芝麻产量性状的影响(湿害指数值)大小依次为单株种子干重(69.18%)蒴果数(67.48%)有效果节数(49.10%)有效果轴长度(45.69%)株高(16.40%),对分枝性芝麻的影响依次为分枝有效果节数(65.96%)分枝蒴果数(64.73%)总蒴果数(52.01%)单株种子干重(49.92%)主茎蒴果数(41.66%)主茎有效果轴长度(37.57%)有效分枝数(34.21%)主茎有效果节数(20.12%)株高(15.43%);湿害对三蒴型芝麻的侧位蒴果影响较大,对单秆三蒴型芝麻的影响为侧位蒴果数(92.25%)中位蒴果数(50.25%),对分枝三蒴型芝麻的影响为分枝侧位蒴果数(92.86%)主茎侧位蒴果数(69.14%)分枝中位蒴果数(44.17%)主茎中位蒴果数(32.97%)。根据相对湿害产量可以将供试种质聚为耐湿与不耐湿二大类,不耐湿类型种质61份,占92.42%;耐湿类型种质5份,占7.58%,为竹山白芝麻、西平二郎花、阜南芝麻、嘉兴紧口黑和麻城黑芝麻,可作为耐湿种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华西银腊梅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华西银腊梅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了其中的39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含量约占总检出量的87.83%。其化学成分主要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9.00%),壬醛(5.83%),二十一烷(5.69%),二十烷(5.08%),辛炔酸(4.50%),2,6,10,15-四甲基十七烷(3.93%),(Z)-6-十八烯酸甲酯(3.65%),3,8-二甲基十一烷(3.52%),1-十六碳炔(3.31%),肉豆蔻酸(2.86%),月桂醛(2.81%),壬酸(2.23%),5,6,7,7α-四氢-4,4,7α三甲基-2(4H)-苯并呋喃酮(2.18%)等。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及其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6例小儿肺炎患者的咽拭子进行肺炎支原体(MP)分离培养并对9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P阳性55例,阳性率为15.4%,耐药性由高到低为罗红霉素(54.5%)>克拉霉素(32.7%)=阿奇霉素(32.7%)>红霉素(21.8%)=加替沙星(21.8%)>克林霉素(20.0%)>乙酰螺旋霉素(9.1%)>司...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柏子仁与侧柏叶的脂肪酸组成.方法:用GC-MS方法对侧柏叶子与种子油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鉴定了柏子仁油中的8种脂肪酸,占脂溶性成分的93.56%;侧柏叶子油中12种脂肪酸,占脂溶性成分的93.39%.柏子仁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十六烷酸(8.11%)、硬脂酸(6.08%);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24.59%)、亚麻酸(59.77%),占脂肪酸的83.14%.侧柏叶子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主要为十六烷酸(14.70%)、乙酸(3.20%)、十七烷酸(2.50%);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二十二碳四烯酸(40.48%)、亚油酸(10.69%)、亚麻酸(17.62%).结论:柏子仁和侧柏叶均含有合理的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