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79例老年FD患者(FD组)给予口服枸缘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并随机抽取同一时期120例我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胃底气体的评分、延迟排空相、近端胃容积以及近端胃液体半排空时间。结果:FD组治疗前延迟排空相大于对照组,近端胃液体半排空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胃底气体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组治疗后延迟排空相小于治疗前,近端胃液体半排空时间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组治疗前0 min、5 min、15 min、30min、60 min的近端胃容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D组治疗后各时刻近端胃容积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FD患者采用枸缘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胃功能,促进胃排空的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口服胃肠超声助显剂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胃半排空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已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1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口服胃肠超声助显剂分别检测2组受试者胃半排空功能,记录分析两组受试者胃窦部面积减少一半的时间。结果:研究组的15min、30min、45min、60min、75min、90min的胃排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胃半排空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胃肠超声助显剂可作为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胃轻瘫的一种可靠的可反复的无创伤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环孢素A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81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地屈孕酮进行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和妊娠结局,两组患者孕8周和孕10周的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孕前T、B和NK淋巴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为87.8%,显著高于对照组(67.5%,P0.05),但两组患者妊娠成功后的早产、分娩孕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孕8周和孕10周的血清β-HCG和E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清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孕前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CD3+和B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联合环孢素A可显著提高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孕早期血清β-HCG和E2水平,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妊娠成功率,且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ISS)的疗效及对血清饥饿激素(Ghrel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SS患儿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57)与对照组(n=57)。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hGH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Ghrelin以及IGF-1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身高、生长速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体重、总甲状腺素、骨龄、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Ghrelin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与对照组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S患儿应用rhGH治疗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ISS患儿体内血清IGF-1、Ghrelin水平,安全无副作用,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Functional Dyspepsia,FD)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治疗前后的症状及胃排空变化的超声观察。方法:选择我院6~10岁FD小儿患者70例为FD组,将其中28例Hp阴性者作为Hp阴性组,其余42例Hp阳性者作为治疗组。选取健康小儿72例作为对照组。超声测量入选者服用试餐即刻、20、40、60、90 min的近端、远端胃区面积,计算胃半排空时间。结果:FD组患儿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腹胀、恶心、嗳气和早饱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D组近端、远端、全胃的半排空时间均较对照组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嗳气和早饱是远端胃半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OR1,P0.05);腹胀和上腹疼痛是全胃半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OR1,P0.05)。Hp阴性组、Hp治疗组近端、远端、全胃半排空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治疗组与Hp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患儿的胃排空有所延迟,对Hp感染患儿进行Hp根治有助于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在临床工作中可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顺尔宁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肺表面活性蛋白A、D水平的影响及近期疗效观察。方法:纳入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成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组不伴哮喘组106例,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组75例,健康成人组20例作为实验对照组。连续应用顺尔宁8周后,统计患者鼻部总体症状评分,以及血清SP-A、SP-D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单纯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组患者治疗4周后、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鼻部总体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单纯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组患者血清SP-A、D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单纯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组患者血清SP-A、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顺尔宁可影响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SP-A、SP-D水平,改善鼻部不适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因子-1(MCP-1)、脑钠肽(BN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治疗组(n=50)与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在完成2周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T)及生活质量水平、血清MCP-1、BNP、NGAL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2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00%(43/50),与对照组[64.00%(32/50)]相比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均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对照组治疗后LVEF值亦显著增加(P0.05),LVESV值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后6MWT值均明显增加(P0.05),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LHFQ)评分及血清MCP-1、BNP、NGA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同期更显著(P0.05)。结论:托拉塞米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MCP-1、BNP、NGAL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对肺脓肿患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与高迁移率蛋白1(HMGA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120例肺脓肿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肺泡灌洗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SPA和HMGA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3%)显著高于对照组(88.3%)(P0.05);两组的FEV1、PaO_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SPA、HMGA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泡灌洗可有效提高肺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血气状态,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SPA与HMGA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降纤酶,10U/次,1次/2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及评价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38/43),对照组为69.8%(30/4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P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APTT、PT显著高于对照组,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均呈降低趋势,治疗后1周、2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段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结论:降纤酶能够延长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时间,降低血清CRP水平,部分恢复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血清Ghrelin、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136例作为冠心病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14 C尿素呼气试验方法测定H.pylori感染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测定血清Ghrelin和Hcy水平,分析H.pylori感染与Ghrelin、Hcy水平及Gensini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5,P0.05);冠心病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P0.05)。冠心病患者中,H.pylori感染组血清Ghrelin明显低于H.pylori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P0.05);H.pylori感染组组血清Hcy明显高于H.pylori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5)。随着冠心病H.pylori感染程度的加重,血清Ghrelin水平逐渐下降,血清Hcy水平、Gensini积分逐渐升高。H.pylori感染根治后血清Ghreli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Hcy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84、6.25,P0.05)。结论 H.pylori感染能够影响冠心病患者血清Ghrelin、Hcy水平,H.pylori感染可能参与冠心病发生发展。H.pylori感染程度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注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6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GLP-1干预组(GLP-1组),每组各20只,后两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分别于注射STZ2周、6周后每组随机取半数进行实验,实验前于无菌条件下大鼠一侧下丘脑PVN区埋置套管,GLP-1组经套管注入GLP-1,NC组及DM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酚红灌胃法检测胃排空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GLP-1浓度,半定量RT-PCR法测定胃窦、胃底GLP-1RmRNA表达。结果:注射STZ 2周后,DM组较NC组胃排空率显著升高(P〈0.01)。GLP-1组胃排空率低于DM组(P〈0.01),血浆GLP-1浓度高于DM组及NC组(P均〈0.05),胃窦GLP-1RmRNA表达明显高于DM组、NC组(P均〈0.01)。注射STZ 6周后,DM组胃排空率高于NC组(P〈0.01)。GLP-1组较DM组胃排空率显著降低(P〈0.01),血浆GLP-1浓度、胃窦GLP-1RmRNA表达显著高于DM组、NC组(P均〈0.01)。结论:下丘脑PVN区注射GLP-1后,可减慢糖尿病大鼠初期加速的胃排空,原因可能与血浆GLP-1浓度及胃窦GLP-1RmRNA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研究特发性矮小症(ISS)儿童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p21 waf/cip1以及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矮小症儿童60例(ISS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检测并比较两组儿童血清Ghrelin、p21 waf/cip1以及IGF-1水平。分析ISS儿童血清Ghrelin、p21 waf/cip1以及IGF-1水平与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治疗对其影响。结果:(1)ISS组患儿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身高、体重以及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2)ISS组患儿血清Ghrelin和p21 waf/cip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GF-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ISS组患儿血清Ghrelin和p21 waf/cip1均与身高、体重和生长速度呈负相关,而血清IGF-1与身高、体重和生长速度呈正相关(P<0.05);(4)治疗显著提高ISS组患儿身高、体重、生长速度以及血清IGF-1水平,而显著降低ISS组患儿血清Ghrelin和p21 waf/cip1水平(P<0.05)。结论:Ghrelin、p21 waf/cip1和IGF-1在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中表达异常,共同调控儿童生长发育,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Nesfatin-1对大鼠摄食、胃酸分泌、胃运动及胃排空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摄食实验组、胃酸实验组、胃运动实验组以及胃排空实验组。大鼠经腹内侧核置管后给予nasfatin-1,检测大鼠摄食量,使用Na OH滴定法测定大鼠胃酸分泌,记录清醒大鼠胃运动,以比色法测定大鼠胃排空。结果:低剂量和高剂量nesfatin-1均减少2小时累积食物摄入量;高剂量组4小时累积食物摄入量仍显著低于NS对照组。Nesfatin-1能够抑制2-DG对胃酸分泌的促进作用。SHU9119能够部分阻断nesfatin-1对2-DG的抑制作用。Nesfatin-1能够抑制胃运动及胃排空,SHU9119可部分阻断nesfatin-1对胃运动及胃排空的抑制作用。结论:Nesfatin-1能够调控大鼠摄食、胃酸分泌、胃运动及胃排空,黑皮质素信号通路可能也参与该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1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4部队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胃肠激素、血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 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胃动素(MT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胃泌素(GAS)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胃康胶囊可提高胃溃疡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胃癌前病变中医证型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胃泌素-17(gastrin-17,G-17)、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叶酸水平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胃癌前病变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以80例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研究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G、G-17、CEA和叶酸进行测定比较。结果:研究组PLGC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不均匀,差异显著(P<0.05),由多到少依次为湿热蕴胃并/兼脾胃虚寒证>胃络瘀阻并/兼气阴两虚证>痰湿中阻并/兼脾胃气虚证>肝胃气滞并/兼气阴两虚证>肝胃气滞并/兼脾胃虚寒证>湿热蕴胃并/兼胃阴不足证。PLGC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PG I和PG II水平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证型PG I水平均显著降低,PG II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湿热蕴胃并/兼脾胃虚寒证和胃络瘀阻并/兼气阴两虚证的PG I水平显著低于其他证候,血清PG II水平显著高于其他(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同证候的G-17、CEA水平显著升高,叶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中湿热蕴胃并/兼脾胃虚寒证和胃络瘀阻并/兼气阴两虚证G-17、CEA显著高于其他证候,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其他证候(P<0.05)。结论:胃癌前病变不同中医证型血清PG、G-17、CEA和叶酸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Ghrelin is known to enhance gastric motility and accelerate gastric emptying of liquid and solid food in rats. As solid gastric emptying is regulated by the coordinated motor pattern between the antrum and pylorus (antro-pyloric coordination), we studi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lid gastric emptying and antro-pyloric coordination in response to ghrelin. Rats were given 1.5 g of solid food after a 24-h fasting. Immediately after the ingestion, ghrelin (0.4-8.0 microg/kg) or saline was administered by intraperitoneal (i.p.) injection. Ninety minutes after the feeding, rats were euthanized and gastric content was removed to calculate gastric emptying. To evaluate the antro-pyloric coordination, strain gauge transducers were sutured on the antrum and pylorus. The incidence of postprandial antro-pyloric coordina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ghrelin-and saline-injected rats. In saline-injected rats, gastric emptying was 58.3+/-3.7% (n=6). Ghrelin (4.0-8.0 microg/kg), accelerated gastric emptying. Maximum effect was obtained by ghrelin (4.0 microg/kg), which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d gastric emptying to 77.4+/-3.7% (n=6, p<0.05). The number of antro-pyloric coordination 20-40 min after feeding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ghrelin-injected rats, compared to that of saline-injected rats (n=4, p<0.05). It is suggested that enhanced antro-pyloric coordin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ccelerated solid gastric emptying induced by ghrelin.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对神经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帕利哌酮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精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BDNE、神经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清BDNE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且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较高(P<0.05),但血清BDNE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PRS、SDSS、ADL评分对比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两组患者的BPRS、SDSS皆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升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将帕利哌酮应用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当中,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血清BDNE水平,并降低神经病性和社会功能缺陷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观察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经桃红四物汤加味、梅花针叩刺联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Ig)和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9年3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气滞血瘀型白癜风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各为40例。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白斑面积、出现黑素细胞时间、白斑的色素积分、血清自身抗体、Ig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心烦不安、气郁不舒、失眠多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出现黑素细胞时间短于对照组,白斑的色素积分高于对照组,白斑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IgA、IgG、IgM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经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自身抗体阳性率降低,机体免疫力提高,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窦胃癌组织中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二者在胃窦胃癌发生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胃窦胃癌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10例胃窦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各组患者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定量逆转录PCR检测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组织中MIF mRNA表达。统计分析不同组织中MIF mRNA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组织中MIF mRNA的表达为(1.09±0.11),高于对照组组织的(0.21±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观察组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组织中MIF mRNA的表达为(1.24±0.14),高于非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1.09±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 mRNA在胃窦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幽门螺杆菌感染促进了MIF mRNA的表达,共同促进了胃窦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