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嗜铬瘤细胞PC12细胞促凋亡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β25-35干预PC12细胞24h后的细胞活性;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即20 mmol/L Aβ25-35组),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两组PC12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PC12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结果PC12细胞活性呈Aβ25-35剂量依赖性降低,且浓度为20 mmol/L时降低最显著;PC12细胞实验组的凋亡率为23.03%±1.22%,对照组为2.42%±0.87%(P〈0.01);caspase-3实验组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Aβ可通过激活促凋亡基因caspase-3诱导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用靶向探针追踪淀粉样蛋白(Aβ_(25-35))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同时基于Nrf2信号通路探讨阿里红多糖组分(FOAPs-a)和(FOAPs-b)对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通路的保护作用机制。采用40μmol/L 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40μmol/L Aβ_(25-35))、阳性组(加50μmol/L盐酸多奈哌齐)、不同浓度的FOAPs-a和FOAPs-b干预组(各50、100、200μg/mL)。以靶向探针追踪Aβ_(25-35)在各组PC12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通过试剂盒检测PC12细胞中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的表达量以及和Nrf2通路相关的Nrf2、APK1和磷酸化的AP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Aβ_(25-35)处理PC12细胞会影响线粒体的完整性;在200μg/mL FOAPs-a/b预处理PC12细胞后,能够显著缓解Aβ_(25-35)对线粒体的损伤,同时使Aβ_(25-35)的亚细胞共定位减弱;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ROS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FOAPs-a及FOAPs-b干预组均能降低ROS的沉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FOAPs-a及FOAPs-b均能减少APK1的磷酸化水平,上调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总之Aβ_(25-35)可进入到PC12细胞的线粒体中引起其损伤,阿里红多糖组分能够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显著缓解Aβ_(25-35)对PC12细胞线粒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Aβ25-35诱导体外原代培养的SD乳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Aβ毒性损伤细胞模型,结合AnnexinV-FITC/PI荧光双染法流式细胞术、MTT比色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性、早期凋亡率和Bax、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川芎嗪高、中剂量可明显增强细胞活性,增加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P<0.01),可显著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早期凋亡(P<0.01),抑制凋亡蛋白Bax的表达(P<0.01),增强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1)。川芎嗪可通过调节Bax/Bcl-2平衡抵抗Aβ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降低Aβ的神经元毒性,对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6-姜酚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信号通路。通过MTT检测不同浓度Aβ1-42对PC12细胞的作用及不同浓度6-姜酚对Aβ1-42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6-姜酚对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Ser9),Akt及磷酸化Akt(Ser47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6-姜酚能显著减少Aβ1-42引起的细胞凋亡;PC12细胞经Aβ1-42作用48 h后,80及120μM 6-姜酚预处理组中GSK-3β及Akt的磷酸化水平则均显著高于Aβ1-42处理组的。说明6-姜酚对抗Aβ1-42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kt的活性、抑制GSK-3β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6-姜酚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信号通路。通过MTT检测不同浓度Aβ1-42对PC12细胞的作用及不同浓度6-姜酚对Aβ1-42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6-姜酚对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Ser9),Akt及磷酸化Akt(Ser47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6-姜酚能显著减少Aβ1-42引起的细胞凋亡;PC12细胞经Aβ1-42作用48 h后,80及120μM 6-姜酚预处理组中GSK-3β及Akt的磷酸化水平则均显著高于Aβ1-42处理组的。说明6-姜酚对抗Aβ1-42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kt的活性、抑制GSK-3β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红景天甙(salidroside)对β淀粉样肽25-35(β amyloid peptide25-35,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分析细胞的存活率,通过光镜检测细胞形态并配以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核固缩,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在单个活细胞中检测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红景天甙可剂量依赖性抑制Aβ25-35引起的细胞凋亡,提高细胞的存活率;红景天甙对caspase-3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Aβ25-35诱导细胞凋亡不依赖于caspase-8的激活。这些结果提示抑制caspase-3的活性是红景天甙抑制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红景天甙(salidroside)对-淀粉样肽25-35(.amyloidpeptide25-35,A/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采用CellCountingKit-8(CCK-8)分析细胞的存活率,通过光镜检测细胞形态并配以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核固缩,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FRET)技术在单个活细胞中检测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红景天甙可剂量依赖性抑制A025-35引起的细胞凋亡,提高细胞的存活率;红景天甙对caspase-3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A125-35诱导细胞凋亡不依赖于caspase-8的激活。这些结果提示抑制caspase-3的活性是红景天甙抑制A2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观察甘薯提取物对Aβ25-35所致SK-N-SH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甘薯提取物(即受试物)0.1、1.0、10.0μg/mL低、中、高剂量组和12.5μmol/L多奈哌齐阳性对照组,用20.0 mmol/L Aβ25-35造成SK-N-SH细胞损伤,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考察甘薯提取物对SK-N-SH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表明甘薯提取物可明显提高Aβ25-35诱导的SK-N-SH细胞存活率,并呈剂量相关性,同时能够明显改善Aβ25-35诱导的SK-N-SH损伤细胞的细胞形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神经营养及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四氢紫堇萨明(SQZJSM)对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Aβ_(25-35)诱导神经细胞PC-12损伤建立AD细胞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高通量高内涵分析系统观察细胞核形态并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SQZJSM可改善模型细胞受损的细胞核形态,同时显著减少模型细胞凋亡率和胞质Cyt C含量,上调MMP,降低Bax、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蛋白表达,增加Bcl-2、p-Akt/T-Akt表达(P 0. 05); 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可阻断SQZJSM对模型细胞的上述改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四氢紫堇萨明可显著改善Aβ_(25-35)诱导的AD细胞模型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单体T10对Aβ1-42所致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u M  Zhou HF  Xue B  Niu DB  He QH  Wang XM 《生理学报》2004,56(1):73-7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病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目前AD的病因不清,亦无有效的防治手段,其重要的原因是尚无适宜的AD模型.因此,本实验首先建立了PC12细胞系β淀粉样蛋白(p-amyloid,Aβ)细胞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药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单体T10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β(5×10、5×10-3、5×10-2、5×10、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取Aβ致使细胞存活率降低的浓度(0.5、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用1×10-11mol/L的T10预孵育PC12细胞48 h后,加入50μmol/L Ap共孵育48 h,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显示,Aβ的浓度存50μmol/L时可使细胞存活率降低至55.1%,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1×10-11mol/L的T10可明显降低50 μmol/L Aβ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50 μmol/L Aβ可促进PC12细胞胞外钙离子内流,1×10-11mol/L的T10对Ap诱导的胞外钙离子内流有抑制作用.这些观察结果表明T10对Ap导致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诱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绞股蓝皂苷对PC12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并用低糖低血清、谷氨酸、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PC12细胞制备细胞损伤模型,观察绞股蓝皂苷低(50μg·mL~(-1))、中(200μg·mL~(-1))、高(500μg·mL~(-1))剂量在3种细胞损伤模型中对细胞存活率和胞浆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绞股蓝皂苷能显著提高正常PC12细胞的存活率,并能有效对抗低糖低血清、谷氨酸、β淀粉样蛋白引起的细胞凋亡,降低胞浆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Humanin(HN)对Aβ31-35诱导的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5、10、20μmol/L)的HN预孵育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不同时间(0、8、16h),加入Aβ31-35(25μmol/L)24h后,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TUNEL法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率;酶标仪检测caspase活性;Westernblot检测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HN(20μmol/L)预孵育16h明显抑制了Aβ31-35诱导的神经元凋亡;HN降低了Aβ31-35诱导的caspase-3、9活性的升高;HN抑制了Aβ31-35诱导的Bax从胞浆到线粒体的转位。以上结果提示,HN通过阻断内源性凋亡途径抑制Aβ31-35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3.
鲍姆木层孔菌(桑黄)Phellinus baumii脂溶性提取物对叠氮钠诱导PC12神经元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用叠氮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并用该菌脂溶性提取物对其进行保护,分别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法、细胞核染色法和β-半乳糖苷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和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率变化,筛选出具有延缓细胞衰老的有效部位和有效作用浓度。通过细胞活力检测发现正丁醇萃取的活性部位可以有效保护叠氮钠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其有效工作浓度为200mg/L。流式细胞仪和细胞核染色测定结果均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对Aβ_(1-42)诱导的SH-SY5Y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测定MTT,分别用ROS、H_2O_2、SOD检测试剂盒测定活性氧(ROS),过氧化氢(H_2O_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采用Annexin-V-PI/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采用RT-PCR,蛋白质印迹法分析抗氧化酶相关基因核转录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NQO1)、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转录和蛋白表达。结果表明花色苷预处理显著抑制Aβ_(1-42)诱导的细胞内ROS、H_2O_2的增加,并通过上调Nrf2、HO-1、NQO-1表达来增加SOD表达。通过下调Bax,上调Bcl-2显著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得出高纯度的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可以通过Nrf2机制保护SH-SY5Y细胞免受Aβ_(1-42)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MM)T细胞亚群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9年8月期间皖南医学院附属马鞍山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MM患者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泰州医院收治的28例MM患者,共计纳入患者例数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0,给予1.3 mg/m~2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和B组(n=40,给予1.6 mg/m2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T细胞亚群、血清CRP、β_2-MG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5个疗程后CD3~+CD4~+、CD3~+CD4~+/CD3~+CD8~+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CD3~+CD8~+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5个疗程后β_2-MG、CRP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MM患者采用1.6 mg/m2硼替佐米或者1.3 mg/m2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获得相当的疗效及安全性,但1.6 mg/m2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CRP、β_2-MG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β25-35诱导模拟人类Alzheimer’s病(AD)的大鼠病理模型中神经元受损与老年性记忆减退之间的关系,以及热耐受处理致HSP70产生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海马内一次性注射β-淀粉样多肽25-35片段(Aβ25-35)制作大鼠AD模型,一周后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HSP70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出现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增多,并且海马区有HSP70的生成,而热休克预处理组能够进一步增加HSP70的生成(P<0·05),减轻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的程度(P<0·05)。结论海马内注射Aβ25-35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低下与凋亡导致神经元数量减少有关,而Aβ的毒性是神经元凋亡的重要原因,热休克预处理通过增加热休克蛋白表达,对神经元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通过观察马齿苋总黄酮(POTF)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所致阿兹海默症(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马齿苋总黄酮对AD的改善作用。60只小鼠随机分组,采用海马组织注射Aβ25-35构建AD小鼠模型,经马齿苋总黄酮灌胃治疗30 d后,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AC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POTF高剂量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增加(P0.01),海马组织ACh、Ach E和CREB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因此,马齿苋总黄酮(POTF)可能通过增强海马组织胆碱能的代谢,增强CREB信号通路,改善Aβ25-35所致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探讨异槲皮苷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导致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首先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异槲皮苷与AMPK的结合情况。采用Aβ25-35(20μmol/L)损伤PC12细胞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活性氧(RO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过氧化物增殖体受体辅激活子-1α(PGC-1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2)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异槲皮苷与AMPK的结合力为-9.48 kJ/mol,提示AMPK可能为异槲皮苷的潜在作用靶点。异槲皮苷(1、10和100μmol/L)能够浓度依赖性的显著抑制Aβ25-35导致的PC12细胞死亡,减少ROS和MDA含量,升高SOD和GSH-Px活力。异槲皮苷抑制Aβ25-35导致的细胞氧化损伤并上调p-AMPK、PGC-1α、Sirt3和IDH2的蛋白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异槲皮苷可能通过调控AMPK/Sirt3信号通路发挥抗Aβ25-35导致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藁本内酯对H_2O_2诱导的B16黑素瘤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H_2O_2诱导B16黑素瘤细胞氧化损伤为模型,并以藁本内酯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测细胞活力,酶标仪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Ψm)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与H_2O_2诱导的B16黑素瘤细胞比较,应用藁本内酯(5、10、20μmol·L~(-1))处理的B16黑素瘤细胞活力和△Ψm明显提高,LDH漏出量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藁本内酯对H_2O_2诱导的B16黑素瘤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恢复线粒体功能、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还原型辅酶氧化酶Ⅱ(NADPH oxidase II,NOX2)是否参与了黄连素(Berberine,BBR)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HT22神经元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培养的Control组、10μM的Aβ损伤组(Aβ)、1μM的BBR保护组(BBR+Aβ)、NOX2-siRNA干扰组(NOX2-siRNA+BBR+Aβ)和乱序si RNA处理组(SC-si RNA+BBR+Aβ),孵育24 h后,采用噻唑蓝法(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MTT)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培养基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ogenase,LDH)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NOX2蛋白表达、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戊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10μM的Aβ可显著下调HT22细胞活力,增加LDH释放和细胞内ROS及MDA水平,上调Cleaved caspase-3和NOX2蛋白表达(P0.05);1μM的BBR可显著抑制Aβ对神经元细胞产生的上述氧化损伤作用(P0.05),而NOX2-siRNA显著逆转了BBR对Aβ诱导的HT22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P0.05),而SC-si RNA未对BBR的上述细胞保护作用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论:NOX2蛋白介导了BBR对暴露于Aβ中的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