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s 2,GIT2)是一种信号支架蛋白,可募集多种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装、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化及胞内信号传递等生物学过程. 采用酵母双杂交实验证明,TGF-β1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Smad3是GIT2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内、外源免疫共沉淀实验均证实,GIT2与Smad3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 报告基因实验及免疫印迹结果表明,GIT2增加Smad3的转录活性并增强TGF-β1诱导的Smad3的磷酸化.研究还发现,Git2-/-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Smad3磷酸化受到抑制,其骨形成相关靶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低于Git2+/+小鼠. 本研究表明,GIT2通过与Smad3的相互作用调节其转录活性并活化TGF-β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2.
Han YL  Yu HB  Yan CH  Meng ZM  Zhang XL  Kang J  Li SH  Wang SW 《生理学报》2005,57(3):295-302
为进一步阐明RhoA调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肌动蛋白骨架重构的分子机制,用逆转录病毒感染并筛选出稳定表达持续活化型RhoA(Q63LRhoA)和主导抑制型RhoA(T19NRhoA)的HUVECs。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去血清前后HUVECs血清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的表达及定位,Rhodamine-Phalloidine染色观察F-actin动态变化。结果显示,Q63LRhoA组细胞核中SRF表达增加,F-actin重排形成大量应力纤维;T19NRhoA组中SRF表达较弱,F-actin无明显改变,无应力纤维形成。去血清后,正常HUVECs(对照组)和感染细胞中SRF的表达均显著增加,但其亚细胞定位明显不同。对照组去血清培养3d,SRF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去血清培养5d,SRF出核转位入细胞浆。Q63LRhoA组SRF发生核滞留,不随去血清培养时间延长发生出核转位现象。T19NRhoA组SRF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周。对照组去血清培养3d,F-actin表达增加,同时形成大量应力纤维,去血清培养5d,细胞F-actin表达下调,应力纤维解聚。Q63LRhoA组F-actin重构持续发生并形成大量应力纤维,但不随去血清培养时间延长发生明显解聚。而T19NRhoA组F-actin表达不随去血清时间延长而增加。上述结果提示,RhoA介导HUVECs F-actin的重构与SRF的核转位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包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蛋白质,是包被病毒体的剩余产物,它以非感染颗粒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因此HBsAg的检出,并不是感染病毒存在的明确标志。在急性和慢性感染的早期,患者血清中可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并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由于HBV复制的降低,血清中HBsAg消失  相似文献   

4.
862101植物组织培养物的研究和实践.第1部分〔英〕/Reiehling,J.了GIT Faehz,Lab一1985,29(5)一388一395[译自CBA,1985,(7),2372〕 综述和讨论,有参考文献14篇。(杜允)862102通过离体培养热带树木银合欢属植物leucae,a loueoee夕几ala K67的芽进行繁殖〔英〕/Goyal,Y.…了Plant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生脊椎动物的血清与黏液蛋白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脊椎动物的血清与黏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而具有多种生理、生化与抗病防御功能。为了解水生脊椎动物血清与黏液中所含主要蛋白成分及其异同, 我们分别从中华鲟(Chinese sturgeonAclpenser sinensis grdy)、鲫鱼(Crucian carp Carassius auratus)、草鱼(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idellus)、赤点石斑鱼(Red-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 akaara)、青石斑鱼(Banded grouper Epinephelusawoara)、狗鱼(Pikes Esox reicherti)、江豚(Finless porpoise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黄颡鱼(Yellow catfishPelteobagrus fulvidraco)、鳜鱼(Mandarin fish Siniperca chuatsi) 这9 种水生脊椎动物中, 采集血清和皮肤黏液样本。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 法, 测定了不同水生脊椎动物的血清和黏液样品中总蛋白的含量; 经SDS-PAGE 蛋白电泳, 分别获得不同水生脊椎动物血清及黏液蛋白图谱; 比较和分析了同种动物血清和黏液、不同动物之间血清与血清或黏液与黏液之间蛋白图谱的差异。结果表明:这些动物的血清蛋白组分有显著相似性, 在分子量45—120 kD 之间, 蛋白条带大量集中分布; 除青石斑鱼外, 其他8 种水生脊椎动物都有分子量约为 28 kD 和 14 kD 相同或相近的两条蛋白带。草鱼、鲫鱼、鳜鱼、狗鱼、黄颡鱼和江豚的黏液蛋白, 除了都含有分子量大小约为45 kD 的蛋白条带外, 其他无显著相似性。对同种水生脊椎动物的血清与黏液蛋白比较, 虽然黄颡鱼的血清与黏液中分子量相近的蛋白带最多, 也仅约为38%, 可见其蛋白带的种类和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胚胎期和某些疾病情况下大量合成 AFP究竟起什么生理功能,这是近年来 AFP 研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方向,也是 AFP研究中尚待介决的一个问题。我们试图以体外细胞免疫方法探讨 AFP 对正常人淋巴细胞的作用。材料方法1.血清处理:无菌收集混合脐带血清(含 AFP50微克/毫升),一份过滤灭菌保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福氏志贺菌两种血清分型方法。方法使用传统血清分型方法和多重PCR血清分型方法对255株福氏志贺菌进行血清型分析。结果传统血清分型方法的分型率为98.4%(251/255),多重PCR血清分型方法分型率为96.1%(245/255),两种方法的分型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4,P>0.05)。有46株菌(18.0%,46/255)通过这两种血清分型得到的结果不一致。结论两种血清分型方法的分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部分结果判断有不同。多重PCR更适用于大量样本的检测,传统血清分型方法可以与其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8.
岳善永 《蛇志》1990,2(1):28-30
本文报导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2766例,治愈2759例、死亡7例,转院9例,治愈率占99.75%。其中配合应用精制抗蝮蛇毒血清治疗1591例,发生血清过敏反应22例,推荐分段稀释滴注,能降低血清过敏反应,不宜用传统大量补液方法来排除蛇毒,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危重症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并发肾功能衰竭以血液透析(人工肾)为宜。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浓度的血清对全反式视黄酸 (ATRA)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当细胞培养在 10 %血清中 ,ATRA不能抑制肺癌细胞生长 ,但是当细胞培养在 1%血清中 ,ATRA能够有效地抑制肺癌细胞生长 .视黄酸受体RARβ介导视黄酸的抗癌作用 .Northern印迹分析表明 ,在高浓度血清中AT RA不能诱导RARβ表达 ,但在低浓度血清中ATRA可以诱导RARβ表达 ,并且瞬时转染和CAT测定证实是通过激活RABβ启动子转录活性而诱导RARβ表达的 .孤生受体Nur77受到血清生长因子刺激后会大量表达 ,具有抗视黄酸活性的作用 .肺癌细胞培养在低浓度血清中 ,Nur77mRNA低水平表达和Nur77蛋白不表达 .然而在高浓度血清中 ,Nur77mRNA和蛋白高水平表达 .另外 ,在无血清条件下 ,EGF也可以诱导Nur77表达 .结果提示 ,血清中的生长因子可能拮抗ATRA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刺激细胞中Nur77表达 ,或者通过下调RARβ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而抑制RAR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胎牛血清(FBS)已成为用于动物细胞(包括杂交瘤)培养的精选的血清。较廉价的其它血清诸如成牛血清和马血清,它们所含的高浓度免疫球蛋白可能干扰某些筛选测定或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为了提供胎牛血清的低廉替代物,研制了一种缺少免疫球蛋白 G 的成牛血清(MBS)。MBS 的免疫球蛋白量非常低(每毫升低于150微克),对血细胞凝集作用、酶标测定和免疫荧光筛选没有干扰。现已用它来进行杂交瘤的常规培养,并产生了与胎牛血清可比拟的结果。然而,结果表明:MBS 不适宜杂交瘤的克隆和融合,但有利于需要大量培养基的克隆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BUN水平尿毒血清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影响,并探讨尿毒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比色法测定HUVEC上清液NO、MDA的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胞浆iNOS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iNOS蛋白水平.结果:尿毒血清各组均可上调HUVEC的MDA生成,且以BUN≥50 mmol/L的尿毒血清组对MDA上调最明显(P<0.01);尿毒血清各组可下调HUVEC的NO生成,呈BUN浓度依赖性关系(P<0.01);尿毒血清各组可激活HUVEC的iNOS,诱导细胞生成大量NO,但随着BUN水平的升高,NO、iNOS呈下降趋势,BUN≥50 mmol/L尿毒血清组下降显著(P<0.01).结论:尿毒血清对HUVEC有毒性作用,呈BUN浓度依赖性关系,尤其是BUN≥50 mmol/L时,细胞损伤更为加重.  相似文献   

12.
瓦氏雅罗鱼生殖洄游过程中离子调节相关生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达里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生殖洄游过程中血清离子调节相关生理变化, 对比了达里湖和贡格尔河瓦氏雅罗鱼血清离子(Na+、K+、Cl?、Ca2+和Mg2+)水平, 鳃、肠和肾组织Na+/K+-ATPase和鳃Ca2+/Mg2+-ATPase活性、血清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鳃组织结构差异; 并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研究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转入贡格尔河水24h后上述生理参数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 与达里湖未洄游的瓦氏雅罗鱼相比, 洄游到贡格尔河后其血清Na+含量显著降低(P<0.05), Cl?含量显著升高(P<0.05), 肾脏和肠组织中Na+/K+-ATPase活性显著升高(P<0.05), 而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无显著变化; 血清K+、Ca2+、Mg2+水平和GH、IGF-1、PRL含量无显著变化。将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转入河水中24h后, 其血清Cl?含量显著升高(P<0.05)、K+含量显著降低(P<0.05), 且在鳃、肠和肾组织中Na+/K+-ATPase及鳃Ca2+/Mg2+-ATPase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 血清PRL和IGF-1水平显著升高(P<0.05); 比较湖中和河中瓦氏雅罗鱼鳃组织形态结构, 显示湖中瓦氏雅罗鱼鳃基底膜分布着大量黏液细胞, 洄游到河水中后黏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鳃基底膜上氯细胞体积增大而数量未见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 瓦氏雅罗鱼从达里湖洄游到贡格尔河后通过提高血清PRL和IGF-1水平, 进而介导鳃、肠和肾组织中Na+/K+-ATPase活性增加, 从而维持鱼体较高或稳定的血清离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高浓度IL-6和肠黏膜低表达的紧密连接蛋白可促进内毒素移位的发生。本文主要研究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IL-6水平对内毒素移位和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中12例在患病早期因结肠受累合并腹胀,对12例结肠受累患者应用结肠镜行结肠灌洗进行腹腔减压,同时取结肠黏膜进行活组织检查。所有病人在治疗的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抽取外周静脉血。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6水平,鲎试验(LAL)方法检测血清内毒素含量,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AP患者血清IL-6和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早期SAP患者血清IL-6和内毒素水平高于晚期(P值均0.05)。SAP早期血清高浓度的IL-6与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的低表达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35,P0.05)。结论:血清IL-6水平可作为早期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IL-6水平与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病程有相关性,可能导致肠道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14.
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精巢间质细胞的显微与超微结构,并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血清中睾酮浓度.结果表明,在一个年生殖周期中,乌梢蛇间质组织所占区域相对大小、间质细胞数量和显微结构均存在较明显的变化;5月份的间质细胞具有发达的管状嵴线粒体、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大量的脂滴等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15.
对大量制备高效价风疹病毒(RV)血凝素问题进行研究发现,每日更换RV感染细胞维持液可获得大量高效价血凝素。试验用Auletta液稀释血凝素、PH6.2、ca~(++)、Mg~(++)。离子浓度各0.1%时血凝滴度最高。比较两种处理血清中非特异性凝集抑制物的方法,发现高岭土法和肝素—氯化锰法结果相似。用此两种方法同时检测107份孕妇血清,结果符合率达98%。但高岭土法更为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趋化因子17 (CCL17)、CXC趋化因子配体12 (CXCL12)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12例作为自发性脑出血(ICH)组,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发病后24 h内入院,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CCL17、CXCL12、CGRP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入院时CCL17、CXCL12、CGRP与患者脑出血量、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ICH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时CG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志愿者,且CCL17和CXCL12水平高于对照组志愿者(p0.05)。在入院后当日,ICH组患者血清CGRP水平即达到最低值,而在入院后第3天时,ICH组患者血清CCL17和CXCL12水平达到最高值,与其他检测点获得的数据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多田公式计算ICH患者脑出血量,其中57例患者为少量组、29例患者为中量组,26例患者为大量组。大量组患者外周血清CGRP水平明显低于少量和中量组患者(p0.05);同时,大量组患者外周血清CCL7和CXCL12水平高于少量和中量组患者(p0.05)。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61例患者为轻度组、24例患者为中度组,27例患者为重度组。重度组患者外周血清CGRP水平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组患者(p0.05);重度组患者外周血清CCL17和CXCL12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组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入院时ICH患者外周血清CGRP与CCL17和CXCL12均呈负相关性(r=-0.679,-0.382, p0.05)。而CCL17和CXCL12呈正相关性(r=0.319, p0.05)。本研究结论初步表明,CCL17、CXCL12、CGRP参与了急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官泳松  胡颖  贺庆  拉孜  刘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2):311-316,335,F0003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简称肝癌)血液供应(blood supply,简称血供)CT类型与患者血清P53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关系,以及血清P53抗体与VEGF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首诊肝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和VEGF,与CT诊断的血供类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血供类型的肝癌是否存在血清P53抗体差异(单因素分析),并分析不同血供类型的肝癌血清VEGF是否存在差异(单因素分析),然后分析血清P53抗体和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四种不同血供类型的肝癌之间血清P53抗体滴度有差异(P<0.05).值得注意的是,富血供型与混合型之间、动-静脉漏型(AVS)与混合型之间血清P53抗体有显著差异(P<0.05),富血供型与AVS型之间血清P53抗体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血供类型的肝癌中,富血供型和混合型血清P53抗体与VEGF呈正相关(P<0.05),而AVS型和乏血供型中,血清P53抗体与VEGF不呈直线相关(P>0.05).结论:血清P53抗体和血清VEGF滴度在血供不同肝癌中滴度有差异,在富血供型和混合型中血清P53抗体与VEGF滴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又称为铁传递蛋白、运铁蛋白)是一种重要的β球蛋白,是脊椎动物体内铁的运输者。自1945年Holmberg和Laurell首次在人血清中发现这种非血红素结合铁的转铁蛋白以来[1],人们又在猪等其它哺乳动物以及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的血清中发现了Tf的存在[2],随后又相继发现了乳Tf和卵Tf以及Tf的蛋白类似物。由于Tf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Tf的研究一直受到国际上生命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人们已对许多种属Tf的结构与功能做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高脂饲料和异种血清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检测内质网应激分子在该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各组小鼠血清进行ALT检测,对小鼠肝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结构变化以及胶原纤维状况,并分别用Western和RT-PCR检测组织内CRT、GRP78、TLR2等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48.8±6.1 U/L)相比高脂饲料饮食组(139.7±13.4 U/L)、腹腔注射异种血清组(72.8±7.2U/L)以及高脂饲料联合腹腔异种血清注射组(193.0±14.1 U/L)血清ALT显著升高(p0.05);镜下也观察到肝细胞脂肪变性,大量的胶原纤维产生;肝组织内GRP78和TLR2基因mRNA水平、CRT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高脂饲料和异种血清诱导建立的肝纤维化模型显示内质网应激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溶性MICA(sMICA)在胆管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42例胆管癌患者的外周血sMIC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胆管癌患者血清sMIC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胆管癌患者血清中sMIC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中CA19-9水平、肿瘤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0.05);手术后胆管癌患者血清中sMIC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胆管癌患者血清中sMICA水平明显增高,血清sMICA可作为胆管癌诊断的一种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