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研究对“高等”金缕梅类的 8科 2 4属 2 5种植物和外类群Hamamelis两种植物的叶绿体DNAtrnL_F区进行了测序 ,并根据DNA序列对该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高等”金缕梅类植物的科结合成一支 ,bootstrap分析支持率为 10 0 % ,各科之间的关系得到很好分辨。Nothofagus是最基部的一支 ;山毛榉科 (Fa gaceae)作为姐妹群与“核心”金缕梅类的科 (桦木科Betulaceae ,胡桃科Juglandaceae ,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 ,杨梅科Myricaceae,Ticodendraceae和马尾树科Rhoipteleaceae)组成一支 ,并得到很强的支持。“核心”金缕梅类构成三支 ,关系如下 :(1)Casuarina (Ticodendron ,(Betulaceae) ) ,(2 )Juglandaceae_Rhoipteleaceae ,(3)Myricaceae。本研究显示叶绿体DNAtrnL_F区对分辨“高等”金缕梅类科间关系及部分科内的属间关系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2.
马尾树科的系统位置:来自rbcL基因核苷酸序列的证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根据叶绿体基因rbcL的核苷酸序列证据讨论了单型科——马尾树科的系统关系。数据矩 阵中包括了马尾树科及其它“高等”金缕梅类各科,并分别利用Cunoniaceae科的bauera属,“低等”金缕梅类植物连香树属和枫香树属作为外类群进行分支分析。两种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在rbcL基因树上,马尾树属和被用于分析的胡桃科各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支持马尾树科和胡桃科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悬铃木科和金缕梅科5个亚科的6个代表种的rbcL基因序列,对低等金缕梅类植物及新近提出的相关类群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获得4个最简约树。简约树步长为893,其CI值和RI值分别为0.558和0.591。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与金缕梅科及虎耳草科关系较近。尽管增加了金缕梅科的取样密度,它们之间进一步的关系仍未得到分辨,结合它们的形态特征,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应置于金缕梅目内。rbcL基因树上反映出传统的“低等”金缕梅类成员领春木科与毛茛类植物聚在一起;悬铃木科与昆栏树科和水青树科关系较近,而与金缕梅科关系较远;杜仲科与低等金缕类的核心科———金缕梅科的关系似乎较除连香树科之外的其它低等金缕类成员近。低等金缕类植物由一些古老、孤立的科组成,且是多系的。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悬铃木科和金缕梅科5个亚科的6个代表种的rbcL基因序列, 对低等金缕梅类植物及新近提出的相关类群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获得4个最简约树。 简约树步长为893, 其CI值和RI值分别为0.558和0.591。 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与金缕梅科及虎耳草科关系较近。 尽管增加了金缕梅科的取样密度, 它们之间进一步的关系仍未得到分辨, 结合它们的形态特征, 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应置于金缕梅目内。 rbcL基因树上反映出传统的“低等”金缕梅类成员领春木科与毛茛类植物聚在一起; 悬铃木科与昆栏树科和水青树科关系较近, 而与金缕梅科关系较远; 杜仲科与低等金缕类的核心科——金缕梅科的关系似乎较除连香树科之外的其它低等金缕类成员近。 低等金缕类植物由一些古老、孤立的科组成, 且是多系的。  相似文献   

5.
马尾树科的系统位置:来自rbcL基因核苷序列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根据叶绿体基因rbcL的核苷酸序列证据讨论了单型科--马尾树科的系统关系。数据矩陈中包括了马尾树科及其它“高等”金缕梅类各科,并分别利用Cumoniaceae科的Bauera属,“低等”金缕梅类植物连香树属和枫香权属作为外类群进行分支分析。两种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在rbcL基因树上,马尾树属和被用于分析的胡桃科各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支持马虱对科和胡桃科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蹄盖蕨科的系统发育: 叶绿体DNA trnL-F区序列证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蹄盖蕨科Athyriaceae是蕨类植物中一个复杂的大科,由于属间关系不甚清楚,该科分类系统还有一些问题,比如新蹄盖蕨、拟鳞毛蕨属、假冷蕨属、肠蕨属、短肠蕨属和菜蕨属的系统位置常有争议。根据蹄盖蕨科34种植物和3种外类群植物的叶绿体DNA trnL-F区序列建立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trnL_F区序列分析的结果与rbcL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几乎一致。2.新蹄盖蕨属Neoathyrium Ching&Z.R.Wang不应成立,该属应与角蕨属Cornopteris Nakai合并。3.假冷蕨属Pseudo  相似文献   

7.
“低等”金缕梅类植物的起源和散布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根据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相统一的原理,讨论了“低等”金缕梅类植物的起 源和散布。 “低等”金缕梅类植物(Endress1989a的概念)包括下列7科:昆栏树科、水青树科、连香 树科、折扇叶科、领春木科、悬铃木科和金缕梅科。 该类群共有13种分布区类型,东亚区的南部和 印度支那区的北部是它的现代分布中心;根据化石证据及原始类群和外类群的分布分析,以上地区最 有可能是这类植物的起源地。 “低等”金缕梅类植物起源的时间至少可追溯到早白垩纪巴列姆期,较可 靠的化石证据说明悬铃木类植物在早白垩纪阿尔必晚期出现,而昆栏树科、水青树科、连香树科和金 缕梅科植物的出现均不晚于晚白垩纪。 最后,从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两个方面探讨了“低等”金缕梅类植物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种皮微形态观察与叶绿体DNA的trnL内含子和trnL-F基因间隔区序列测定分析相结合,对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及其相关属种的系统学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原属独行菜族的菘蓝属植物,其种皮特征与原属鸟头荠族的舟果荠属植物相似,同属一类型.而与独行菜族的模式属独行菜属植物、大蒜芥族的模式属大蒜芥属植物以及鸟头荠族的模式属鸟头荠属植物种皮微形态差异显著;在基于叶绿体DNA的trnL内含子和trnL-F基因间隔区序列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菘蓝属植物与舟果荠属植物距离最近,而与独行菜属、大蒜芥属、鸟头荠属植物具有一定的间隔,结合形态特征,本研究认为,菘蓝属与舟果荠属植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不是同族的独行菜属植物.  相似文献   

9.
选择内蒙古27个样地采集的10种棘豆属植物54个单株,提取样品的基因组DNA,对其叶绿体trnL-F序列进行扩增、测序,所得序列利用ClustalX软件进行对位排列,并用MEGA5.0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探讨棘豆属的种间关系与系统进化.结果显示:(1)10种棘豆属trnL-F的变异位点54个,信息位点46个,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1.9%,GC含量变化范围在30.69%~31.50%之间.(2)棘豆属与黄芪属各为一支,自展支持率达99%,支持棘豆属植物为单系起源.(3)系统树中小花棘豆的样本自成一支,为相对独立进化;多叶棘豆、砂珍棘豆和黄毛棘豆的样本相互混杂,表明亲缘关系很近,从而支持《内蒙古植物志》将三者归入真棘豆亚属轮叶棘豆组的观点.(4)刺叶柄棘豆的样本不同样地形成2个分支,对其亚属水平上的分类需进一步探讨.(5)缘毛棘豆与阴山棘豆的样本聚成一支,支持将二者归入矮生棘豆组.研究表明,trnL-F序列可为棘豆属下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提供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悬铃木科和金缕梅科5个亚科的6个代表种的rbcL基因序列,对低等金缕梅类植物及新近提出的相关类群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获得4个最简约树。简约树步长为893,其CI值和RI值分别为0.558和0.591。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与金缕海科及虎耳草科关系较近。尽管增加了金缕梅科的取样密度,它们之间进一步的关系仍未得到分辨,结合它们的形态特征,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应置于金缕梅目内。rbcL基因树上反映出  相似文献   

11.
12.
13.
蕲州地区的蕲艾、青蒿、黄花蒿与茵陈的考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有润  黄奏球   《广西植物》1983,(1):25-31
<正> 蕲州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是湖北省蕲春县的一个集镇,,是我国中医药大师李时珍的家乡。该地区生长的菊科蒿属植物Artemisia Linn。颇多,其中入药的有十余种,并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这里仅对该地区常见入药的蕲艾、青蒿、黄花蒿与茵陈结合《本草纲目》记载的材料作初步的考订。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Chinchilla "big" and "little" gastri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strin heptadecapeptides (gastrins I and II which differ in the presence of sulfate on the tyrosine of the latter) have been purified and sequenced from several mammalian species including pig, dog, cat, sheep, cow, human and rat. A 34 amino acid precursor ("big" gastrin), generally accounting for only 5% of total gastrin immunoreactivity, has been purified and sequenced only from the pig, human, dog and goat. Recently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guinea pig (GP) "little" gastrin is a hexadecapeptide due to a deletion of a glutamic acid in the region 6-9 from its NH2-terminus and that GP "big" gastrin is a 33 amino acid peptide. The chinchilla, like the GP, is a New World hystricomorph.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little" and "big" gastrins from 31 chinchilla antra. Chinchilla "little" gastrin is a hexadecapeptide with a sequence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GP and its "big" gastrin is a 33 amino acid peptide with the following sequence: (See 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