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5月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出诊,进来一个面色晦暗、精神疲惫的中年妇女,她焦急地对我说:"大夫,求你救救我吧!"我问:"您怎么啦?"她说:"我晚上睡不着觉,白天没精神,勉强睡着了,也是噩梦纷纭,稍有动静就醒,严重时甚至彻夜难眠,非常痛苦!"我告诉她:"你得了比较严重的失眠"。什么是失眠失眠是当代社会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也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在当今社会,无论年龄大小,都有不少人有  相似文献   

2.
《植物杂志》2009,(2):4-4
一项研究表明,为了追求睡个好觉,失眠症患者们花在酒精饮品上的钱数远远超过他们在安眠药花费上的总和。然而专家们却说,如果你真的睡不着,喝到酒瓶见底应该是最后不得已的选择。酒精不能帮助入睡,恰恰相反,它实际上会加重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3.
战胜失眠     
我是一个深受失眠困扰的人。从2006年10月25日到2007年1月29日,其间经历了失眠的痛苦.战胜失眠的快乐、重又失眠的更加痛苦,和目前失眠再次缓解的欣慰。  相似文献   

4.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众多研究表明,GABA能系统功能异常与失眠以及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关系密切。焦虑,抑郁等神经心理异常可能是引发失眠的原因之一。本文总结了GABA能系统与失眠及情感障碍关系,为治疗失眠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韩芳 《生命世界》2007,(4):20-21
失眠者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常常感觉痛苦不堪,积极求治,然而,与此类“睡不着”的患者相反,不少人老“睡不醒”,不分时间,地点酣然入睡,对工作及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危及他人及自身的人身安全,却很人引起关注。其实,  相似文献   

6.
矛盾性失眠不同于一般失眠,患者在客观监测中达到正常睡眠效率与时间,且患者对各类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随着现今生活及工作压力的与日俱增和临床医生逐渐了解本病的临床特征,矛盾性失眠所占失眠人群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回顾近些年矛盾性失眠的相关文献,梳理其发病机制,尤其在神经生理方面的研究,同时总结概括该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工作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思路和方向,最终达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现代人因情志因素所致失眠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本文从肝的生理与病理特性方面阐述了肝与失眠的密切联系,依据临床症状,从肝论治,兼顾调理其他脏腑,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电视、网络、旅游和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使得人们现在睡得越来越少。睡眠不足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失眠者也越来越多。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有42.7%的人存在各种各样的睡眠障碍问题。失眠,已经被专家们称为"悄然扩展的流行病",并成为继头痛之后神经科门诊中的第二大疾病,但有关失眠很多人至今还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9.
失眠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锡芳  潘青华 《蛇志》2002,14(2):72-72
失眠不一定是病 ,但长期失眠会出现记忆力、思考力和计算力明显下降 ,容易激怒、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 ,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故应加强对失眠患者的健康教育 ,让失眠患者得到高质量的睡眠 ,摆脱失眠困扰。  加强失眠教育。首先要教育患者讲究睡眠卫生 :(1 )晚上要尽量放松 ,睡前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不要看情节激烈的电视剧 ;(2 )保持规律的就寝和起床时间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不要随变更改作息时间 ,也不要在周末睡懒觉 ;(3 )即使整夜没睡着 ,也要按时起床 ,避免白天打盹或花过多的时间躺在床上而没有睡觉 ,这样会干扰晚上的睡眠 ;(4…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失眠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升高,已严重威胁人类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目前临床西医治疗失眠症虽然疗效明显,但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亦非常突出。中医药治疗失眠较西医显著的优点是不会成瘾,也不会产生依赖性,故失眠患者多选用中医中药进行辨证治疗[1]。赵敏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失眠脏腑病位以心和肝出现频次最多,且与脾肾有关。失眠证候病机虚和实出现频次对半,因此对失眠进行辨证,尤其要注意心肝并重、虚实并重,具体辨证多责之于痰火扰神、心脾气血虚、肝郁气滞、阴虚火旺、肝火炽盛和心肾不交,则临床上多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治疗原则,同时配合外治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失眠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夜间难以入睡、睡不安稳、经常醒来或清晨早醒。失眠使人的生理节律紊乱,活动能力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失眠已成为影响疾病的主要因素。对于住院患者而言,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睡眠。而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良好的睡眠对维持生命活动、保持身体健康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40例老年失眠患者行中医内科护理干预,分析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老年失眠患者40例,随机地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疗法,观察组行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法,对比两组患者睡眠改善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失眠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分析老年患者的失眠原因,运用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法改善失眠状况,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随着失眠病症呈现出的多发趋势,有关临床研究也在不断加大力度并向前推进。其中,针灸治疗作为一项治疗效果好,且副作用不明显的失眠治疗方法,使其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实际调查发现,中医针灸不但具有驱寒祛邪、调和阴阳以及疏通经络等作用,而且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神经系统等功能,对治疗失眠具有很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中医称之为“不寐”,西医称之为“神经衰弱”。近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及生活负担的加重,失眠的发病率逐步上升。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失眠的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入睡困难,有寐而易醒,醒后难以再寐,亦有时寐时醒,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睡。故患者常有头痛、头晕、多梦、健忘、乏力等症状。极大的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我科自1983年以来,在门诊应用锶铁氧体磁片贴敷百会穴、三阴交穴,治疗失眠患者14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46例全部为在职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5.
两益肝胆汤出自清·陈士铎《辨证录》,两益肝胆汤失眠中主要用于治疗不寐胆气虚少。多数专家认为失眠在中医属"不寐","目不暝,不得眠"。失眠病机错综复杂,历代医家多责之于心肾,心火肾水阴阳失交水火不济,但笔者临证所及,失眠患者以情志、精神刺激为主因,与肝胆病变密切相关,本文对相关案例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6.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够抑制兴奋的神经元,对神经元有保护性作用。许多研究表明,GABA能系统的异常和失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大部分的有关失眠的实验研究主要以GABA含量及其受体的变化为重点,对于GABA能系统通路上其他环节和失眠关系的研究比较少。而GABA能系统通路中GABA的合成、转运和代谢环节发生变化,都会间接地影响GABA的含量以及生物功能,进而影响睡眠。因此,本文经过对有关失眠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以GABA能系统通路为基础,探讨该通路上的合成、转运和代谢三个环节和失眠发生的关系,希望有助于同道们全方位地把握失眠的动态机制,了解通路中不同环节之间相互变化的关系,为失眠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失眠多与饮食失节、情志所伤、心脾两虚等病因有关。本文观察针刺联合背俞穴皮肤针叩刺治疗肝血亏虚证失眠的临床疗效,结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失眠,又称不寐,其因多为阳不入阴,进而引起经常不易入睡并以此为征证。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眠,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轻者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入睡,或时睡时醒等,严重者彻夜不能入睡。古人亦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眠"等。黑龙江著名中医李敬孝教授从医从教40余年,在治疗各类失眠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王健 《蛇志》2009,21(2):110-111
目的观察自拟益眠聪慧汤治疗青少年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0例青少年顽固性失眠患者采用益眠聪慧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结果治愈168例,占36.52%;显效152例,占33.04%;有效112例,占24.35%,无效28例,占6.09%;总有效率93.91%。结论中药益眠聪慧汤治疗青少年顽固性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莫素猜  崔妙玲 《蛇志》2021,(1):55-58,112
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失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提高医学研究生生活质量和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建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阿森斯失眠量表及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于2020年4月17日~5月2日通过网络平台对某医科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416份有效问卷,有45.9%的在读医学研究生发生失眠;阿森斯失眠量表平分为(5.6±3.8)分,压力知觉量表平分为(27.3±7.9)分,其中压力正常者占65.4%,压力较大者占30%,压力太大者占4.6%。压力知觉总体处于正常水平,压力知觉和失眠量表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51,P<0.01)。结论医学研究生的压力知觉及睡眠状况不容乐观,且压力与睡眠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提示有关部门应针对这一群体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和相应的医疗支持,以促使医学研究生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应对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