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CMVAD169感染人胚肺纤维细胞于完全病变后4天,用甘氨酸——氢氧化钠缓冲液提取CMV抗原以包被固相。建立CMV-IgG和CMV-IgM的ELISA检测药盒。用CMV-IgG药盒检测了286份血清标本,阳性率达98.6%,检测.CMV-IgG滴度时,最大可达1:40960;用CMV-IgM药盒检测了37例患儿的血清标本,并与病毒分离的结果进行比较,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85%。试验表明,CMV-IgG和CMV-IgM药盒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实用性均较好。CMV-IgG和CMV-IgM药盒的建立,将有助于计划生育、流行病学调查、输血血液的检测及临床诊断和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2.
众多的公司不断地拥进日益拥挤的艾滋病检测试剂的市场。美国 Eastman kodak 公司是新近最大的加入者,它的临床产品部将销售由 Cellular Products 有限公司制造的艾滋病诊断药盒。这一试验技术是一种利用抗病毒的抗体的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Kodak 公司计划以每份1~1.50美元的价格销售这些药盒(每份可作178个或534个试验。)去年秋天,Cellular Products 公司得到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允许把这些药盒投放市场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5月至10月间本院6300例输血患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检阳性者做进一步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总结各抗体出现频率。结果:半年来检测病例6300例,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0.14%,其中抗-D抗体2例,抗-DC抗体1例、抗-E抗体2例,抗-e抗体1例,抗-M抗体3例。还检测出自身抗体3例及高度冷凝集1例。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应作为输血前检查之常规,对保障临床用血、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5月至10月间本院6300例输血患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检阳性者做进一步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总结各抗体出现频率。结果:半年来检测病例6300例,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0.14%,其中抗-D抗体2例,抗-DC抗体1例、抗-E抗体2例,抗-e抗体1例,抗-M抗体3例。还检测出自身抗体3例及高度冷凝集1例。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应作为输血前检查之常规,对保障临床用血、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输血的一个主要危险是输入传染性疾病。虽然由输血传播的传染因子数量很多,但在大量接受者中只有一些给带来问题,成为要求在献血时进行筛选试验的根据。有400多种不同的病毒可以传染给人,并引起广泛的临床、病理和流行病学现象。在病毒间引起隐性的亚临床的和临床经过的频率显著不同。原发感染和机会性感染的复活是免疫抑制病人症状严重的重要原因。除了充分的选择献血者和进行预防性筛选以外,有几种病毒灭活技术对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出临床输血中不规范的行为,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与方法,从而降低临床输血安全隐患风险。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00份输血病历,查看其护理输血病程及记录,统计分析出临床输血不规范行为。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存在查对制度执行不严、血液在室温放置时间过久、不重视输血过程前15分钟观察、不正确的血液加温方法、不正确的加压输血等不规范的输液行为。结论:在临床输血过程中依然存在大量不规范行为,只有对不规范行为进行改正,才能避免临床输血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输血是临床疾病治疗中非常普遍的医治手段,输血以输同型血、交叉配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匹配,则易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可以有效地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对于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概念,分析了临床输血中存在的问题,以2010年10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输血的患者共782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结果,并阐述了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安全问题,从而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输血安全之间的关系,对于临床输血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精准输血对疾病治疗、急诊抢救意义重大。开展输血前多项标志物检测是保障精准治疗的关键,是降低输血风险的前提。输血前检测主要是指为保证输血安全、预防交叉感染,从而对血型、凝血、感染等进行检测。其常规检测指标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纤维蛋白原、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梅毒等。传统的临床输血前检测技术以免疫分析为主。随着临床救治需求由院内向现场救治拓展,电化学传感技术、微流控技术、光谱技术等新技术也逐步发展用于输血前快速检测。基于此,本文综述了不同输血前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分析了系列新技术在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输血前检测乃至疾病标志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抢救、治疗手段,临床输血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血液及其制品的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是保证血液质量、提高医疗用血效率、促进输血事业和科研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关键。输血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具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发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其基本目的是将血液及成分安全、有效、合理而便宜的输注给需要的病人并取得疗效。输血科如何履行好职能,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科学、合理、有效,已成为当前基层医院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基层医院输血科的工作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更新输血观念,科学合理用血,开展业务新技术,保证输血有效性等相应整改措施,在实际运行中取得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四川动物》2012,(1):88
《中国输血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秉承中国输血协会暨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面向医疗单位、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研发单位、医学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各类人员的临床医学类学术期刊(月刊)。自1988年3月创刊以来,主要报道输血临床工作、输血基础研究、献血与健康、输血行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输血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则是临床中为了避免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的重要环节,对于输血的正常进行和效果、治疗的质量乃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都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微柱凝胶技术目前是临床中常用的血型鉴定技术,在临床输血等治疗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不仅保证了治疗的正常进行,而且从根本上避免了输血可能造成的危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本文对于当前临床治疗工作中输血时使用的微柱凝胶技术进行综述,分析其应用过程和方式,以期促进临床治疗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研究近年来发展异常迅速,多种抗体检测试剂盒的问世及PCR方法在HCV检测中的应用,为献血员的筛选及降低输血后肝炎的发病率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近来,人们对HCV的基础理论及临床诊断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HCV-McAb的研制及应用工作已开始见报导。本文仅就HCV-McAb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对204例首次受血(1~2单位)的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了随访,以观察输血后HBV的感染和发病。血源来自224例HBsAg阴性(RPHA法检测)的献血员,受血者于受血前及受血后6~7个月各采血1次,连同献血员献血前的血清,用同一批RIA试剂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发现用RPHA筛选的HBsAg阴性献血员,用RIA检测时,仍有2.2%(5/224)HBsAg阳性。70例HBV易感者中,受血后13例发生HBV感染,其中2例输入HBsAg阳性血液者发生急性肝炎(2.86%),1例为黄疸型乙型肝炎,另一例为NANB肝炎;11例发生HBV感染,其中8例为输入HBV-DNA阳性血液。以上结果表明,RPHA筛选献血员仍不能杜绝输血后肝炎,RIA筛选献血员后不能杜绝亚临床感染。部分HBV感染不能排除医院内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红细胞抗体筛选阳性的标本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与分析,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帮助。方法: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市各医院送至本中心实验室检测的2623份血液标本,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采用低离子强度溶液-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方法和盐水直接离心方法进行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结果:共检出2744个红细胞抗体,其中2139个为同种抗体,509个为自身抗体,96份标本未能确定抗体特异性;在所检出的同种抗体中,Rh系统的抗体最常见,占比为54.7%(其中抗-E 26.2%,抗-c 8.7%,抗-C 7.7%,抗-e 6.9%,抗-D 4.9%),MNS系统、Lewis系统、Kidd系统、P系统、Duffy系统、Kell系统、Diego系统均有抗体检出。结论:在输血前检测中,为预防检出不规则抗体的情况出现,应提前备血,以免由此导致的延迟输血,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15.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是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在拯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可能会给受血者带来不良反应,有些是终生的甚至是致命的。把输血安全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应充分认识输血治疗的危险因素,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完善临床输血规程,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结合自身研究工作,综述了近5a(年)来蛋白质印渍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和肽序列自动分析、临床诊断药盒、超微量分离分析、抗体生产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 1985年报道检测带有抗-HIV抗体的献血者的试验对地区输血中心县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大的输血中心,如伯明输,每年有200000多份血样需要筛选。在许多输血病毒学部门也是如此,使用酶标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进行试验。然而,英国Dartford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丙型肝炎易复发和慢性化.检测HCV标志物,可有效地筛选献血员,保证输血安全,降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本文就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以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9.
日本荣研化学公司开发了用人心房性促尿钠排泄肽(hANP)的心脏功能诊断药盒,定于1987年3~4月间申请批准制造。这是日本第一个hANP诊断药盒。大多数心功能不全、心肌梗塞、心肌炎病人,血清中的hANP浓度高,而且这些疾病的严重程度和hANP浓度之间相关。因此,假若有测定hANP的药盒,对这些病人的经过观察和预后观察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20.
输血前需要进行常规的血型血清学检查,而在常规检查中经常会发现各种影响正常定型的因素。本站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了98例医院血库在ABO定型和不规则抗体筛选中出现疑难问题的患者标本,本站血型室通过血型血清学试验查找出产生疑难问题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保证了患者正确定型和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