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张志文 《生物学通报》2003,38(11):13-14
20 0 3年 10月 6日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宣布 ,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保罗·C·劳特伯 (Paul C Lauterbur)和英国的皮特·曼斯菲尔德 (Peter Mansfield) ,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领域的突破性成就。用非介入方法精确绘制人体内器官的立体图像对于医学诊断治疗极为重要。 2 0 0 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即对核磁共振领域的发现予以表彰。这些发现为现代核磁共振成像 (MRI)技术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成为医学诊断和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原子由原子核和电…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技术都可应用于人体组织的图像产生。其中X线放射成像是应用最古老且最广泛的技术,它根据人体吸收的X线的分布情况产生图像。测量X线吸收系数的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术(CT扫描)是一项可产生更多信息量的较新技术。其它技术有测量人体组织声阻抗变化的超声显像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显像技术、磁共振显像技术(MRI)和自动热摄影成像技术。电阻抗显像利用了电阻率作为测量参数,它通常称作电阻抗体层成像术(EIT)。 EIT(Electrical Impedance Imaging)是将组织的电阻作为测量参数,通过测量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病人肝脏淋巴回流淤滞(intrahepatic lymphatic stasis,IHLS)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自2004~2012年肝移植术后病人66例,分析其术后CT及MRI图像,对IHLS的阳性次数、持续时间及其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6病人中IHLS病人22例。肝移植术后IHLS的直接征象为血管周围项圈征(perivacular collar,PC),CT和MRI可清晰显示且可根据PC的部位分型。结论:肝移植术后IHLS的CT及MRI具有特定的影像学特征,对其识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分为:静态EIT(以电阻抗分布的绝对值为成像目标)和动态EIT(以电阻抗分布的相对值为成像目标),它是近年来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比较热门的一种成像技术。因为与已有的X射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成像相比,这种新的成像技术不仅具有解剖学的特征信息,还有功能性成像的性质。又因为它的无创、简单、便宜、容易应用等特点,在临床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数学、物理以及应用上的论述并结合了最新的国内外科研动态。介绍了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数学计算(包括算法和算法分析),物理基础(激励方式,激励频率,驱动模式),揭示了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展示了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成像(MRI)等都与1972年先后问世,并通过其有效价值迅速用于临床研究中,时至今日也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具有重大价值的影像学研究。许多过去诊断不了的疾病在CT和MRI上常常能表现相应部位的"结构异常"等神经疾病都可以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对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一些影像检查不再应用于临床。简单的说,CT、MRI等技术的广泛运用,对神经系统的疾病诊断无疑是最为有效和直观的。本文结合实际简述了现代神经影像学技术在神经性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与比较冠状动脉核磁共振(MR)血管成像和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2018年4月到2020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1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冠状动脉MRI血管成像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1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随访到2021年4月1日,发生心血管不良终点事件23例(不良事件组),发生率为22.3%。不良事件组的MRI血管成像显示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都低于非不良事件组(P<0.05)。不良事件组的CT显示斑块率、斑块性质等与非不良事件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位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斑块性质、斑块率、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都为导致心血管不良终点事件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冠状动脉MRI血管成像和CT都可有效预测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能满足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与预测预后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三维重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9月到2019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下拟诊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11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CT与MRI扫描三维重建诊断,记录影像学特征与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118例患者中,最终确诊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98例,无骨折20例,其中腕关节骨折34例,踝关节骨折22例,膝关节骨折15例,肘关节骨折15例,肩关节骨折8例,髋关节骨折4例。在98例确诊的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中,MRI三维重建显示双边征、骨质破坏、充气征、软组织影等比例显著都高于CT (P<0.05)。CT与MRI三维重建诊断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敏感性为89.8 %和99.0 %,特异性为95.0 %和100.0 %,误诊率分别为9.3 %和0.8 %,MRI三维重建诊断的敏感性高于CT ,漏诊率低于CT。结论:CT与MRI扫描三维重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都有很好的价值,特别是MRI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骨折特征,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能减少漏诊率,可作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骨坏死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严重地影响人类健康及生存质量,临床研究表明骨坏死治疗效果取决该病的早期诊断.X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摄影(CT)及同位素骨扫描等一些传统的检查方法难以对骨坏死进行早期诊断,即使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测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寻求一种简单易行、无创、价廉的早期诊断骨坏死的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光声层析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对哺乳动物组织可产生高对比、高分辨率影像.为探讨光声层析成像对骨坏死早期诊断的可行性,应用脉冲激光产生的光声成像技术对早期动物股骨头坏死模型及人股骨头坏死标本进行图像重建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重建图像和股骨头坏死标本的部位、形状及尺寸完全吻合,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为0.3 mm,表明光声层析成像技术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早期骨坏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磁场中 ,自旋的原子核会吸收频率与其自旋频率相同的电磁波 ,使自身能量增加 ,发生能级跃迁 ,当原子核迁移回原能级时 ,就会把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称为核磁共振 (NMR) .磁共振成像(MRI)利用这一原理 ,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 ,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 ,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 ,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将这种技术用于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 ,就产生出一种革命性的医学诊断工具 .快速变化的梯度磁场的应用 ,大大加快了磁共振成像的速度 ,使该技术在临床诊断、科学研究的应用成为现实 ,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氟(~(19)F)的磁共振成像(MRI)研究可追溯到35年以上。在这段时间里,~1H磁共振成像的蓬勃发展使磁共振成为影像医学的支柱,但~(19)F磁共振成像研究的进展却较为缓慢。然而最近几年,~(19)F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由于MR成像中软件与硬件的发展,更因为分子影像学的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本文将对~(19)F多核磁共振成像的应用,特别是使用全氟化碳纳米成像探针的19F多核磁共振成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来自中国西京医院的研究者通过与Norris Cotton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进行联合研究,将两种成像模式进行结合,即将近红外光谱成像(NIRS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进行结合,成功地增加了对乳腺癌筛查的特异性。这项研究首次将NIRST技术同MRI技术相结合,通过加入NIRST成像步骤,有效改善了MRI技术在乳腺癌筛查上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波谱分析(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是测定人体内化学物唯一的一种非损伤技术。目前,用于全身磁共振成像的高磁场强(1.5T以上)设备中,不少均具有MRS功能。 尽管MRI和MRS采用了类似的基本原理,但俩者问仍有许多重要差异。对临床医师来讲,最大的不同是MRI中得到的是一幅幅解剖图像,而从MRS中所获得的则是定量的化学信息,后者是用数值来表示的。随着磁共振波谱成像术(MRSI)的进展,使得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3.
美国加里福尼亚Scripps研究所和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及退伍军人管理局医学中心合研制成一种新的医学成像像技术—磁源成像(Magnetic Source Imaging,MSI)系统。MSI是一种追踪人体内微弱的生物电信号的技术。无论是脑还是肌肉组织在正常动时都会发出电信号。例如,当一位接受MSI检查的患者动一个手指,他头上的MSI探测器就能测出脑部发出的导致该动作的电信号。与现在所有检测技术不同的是,MSI扫描图不仅能显示脑的结构,尚能标明脑的不同部位的功能。而计算机x线断层(CT)或磁共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在直肠癌的诊断以及分期方面,CT与MR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经过病理检测,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其中一组采取CT成像方法,另一组患者采取MRI成像。并记录在不同的分期中CT及MRI的应用价值。CT诊断包含了常规CT平扫以及CT增强扫描,MRI诊断包括轴位DWI、T2W1冠状位以及矢状位、轴位T1WI、轴位T2WI的图像。结果:在直肠癌的诊断中,CT诊断的T分期与病理性T分期差异不大,其准确率为70.0%。MRI诊断的T分期和病理性T分期差异极小,其准确率为85.0%。CT诊断的N分期与病理性N分期差异不大,准确率为72.5%;MRI诊断的N分期与病理性N分期差异较小,其准确率为87.5%。CT诊断的T分期以及N分期的准确率与MRI诊断的T分期以及N分期的准确率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的术前诊断以及局部分期中,MRI诊断与CT诊断相比,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比较CT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恒河猴全身成像研究中的应用范围,以及全身一体化技术(total imaging Matrix,TIM)配合增强扫描对恒河猴骨骼、循环、神经系统成像,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中与人相应系统解剖的差异。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的表面遮盖成像重建技术(3D-SSD)对恒河猴全身骨骼系统进行全身平扫及重建,3.0TMRI的TIM技术与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对恒河猴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全身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重建。结果64层螺旋CT骨骼系统成像显示恒河猴腰椎骨6块、骶椎骨8块、尾椎骨11块、真肋骨9根,数量多于人类;颈椎棘突未见分叉,与人类不同。MRI动态增强技术与一体化成像技术联用显示恒河猴的动脉系统与人类相近,端脑矢状位最长径与冠状位最长径比值比人类略低,脊髓膨大位置比人类略低。结论多层螺旋CT与MRI的TIM技术可应用于对大型实验动物进行无创性的解剖学分析,是一种无创、快速、可以在体研究并动态连续观察其结构的科学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严重胸外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2018年2月-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严重胸外伤患者76例(开放性损伤38例,闭合性损伤3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MRI扫描、多b值DWI扫描,记录成像质量与特征,判断预测价值。结果:所有患者都在胸外伤后3 d内进行检查,开放性损伤与闭合性损伤患者的MRI图像质量优良率都为100.0%,符合诊断要求。开放性损伤患者的多b值DWI之D*值、f值都显著高于闭合性损伤患者,而D值显著低于闭合性损伤患者,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6例患者中,病理判断为胸腔后方韧带复合体1级损伤38例,2级损伤30例,3级损伤8例。MRI诊断为1级损伤39例,2级损伤31例,3级损伤6例,MRI诊断的准确性为93.4%。结论:基于MRI多b值DWI能清晰显示严重胸外伤的组织损伤情况,也能真实反映组织的微环境变化特征,能有效预测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7.
MRI诊断颅脑疾病已发展至成熟阶段,目前已取代了许多X线CT的任务。随着机器的发展和经验的累积,特别是MRI对比剂应用之后,MRI取代X线CT的范围将日益广泛。一般采用T_1加权和T_2加权成像程序相结合,以作出正确的诊断。为了节约检查时间,一般都不对同一患者同时作矢状面、横断面和冠状面等三个断面都作扫描,往往只用其中两个、甚至1个断面。最常用的成像脉冲程序为自旋回波(SE)。 MRI在颅脑疾病的诊断中应用甚广,现择其中最常见者叙述如下。一、脑肿瘤  相似文献   

18.
MRI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金桂云  梁元 《生物磁学》2003,3(4):25-28
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现代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发展,MRI日益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MRI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五个方面:磁共振水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磁共振波谱以及磁共振造影介入技术。MRI可提供病变组织在形态学改变和生理功能方面的信息,因此MRI已成为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亦是介入技术导引的手段。由于MRI具有无创性和信息容量多等点,使其能在生物学医学领域内作深入的研究。MRI将提供生物化学的信息。总之,MRI是现代医学的新领域,代表着影像医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现代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发展,MRI日益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MRI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五个方面:磁共振水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磁共振波谱以及磁共振造影介入技术。MRI可提供病变组织在形态学改变和生理功能方面的信息,因此MRI已成为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亦是介入技术导引的手段。由于MRI具有无创性和信息容量多等点,使其能在生物学医学领域内作深入的研究。MRI将提供生物化学的信息。总之,MRI是现代医学的新领域,代表着影像医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淋巴瘤通过放化疗可获得很高的治愈率。治疗过程中,疗效评估对于评价或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基于病灶形态学改变的传统影像学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评估淋巴瘤疗效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磁共振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结合水分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从分子水平反映疾病的病理生理状态,是一种功能成像新技术;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将肿瘤的代谢与形态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淋巴瘤患者的分期、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可较其他影像学技术更准确的评估疗效;PET/MRI技术在淋巴瘤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其临床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