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激大鼠隔区对外侧缰核痛相关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侧缰核是前脑边缘系统与脑干结构联系的驿站,在这个核内存在对痛刺激呈兴奋反应的神经元(LHPE)。本实验观察了边缘系统中与针刺镇痛有关的隔区与外侧缰核在疼痛方面的机能联系。在清醒的大鼠,刺激隔区明显地抑制 LHPE 的自发放电。单脉冲刺激隔区对LHPE 自发放电的平均抑制时程为2.91 s,重复刺激时则作用更强。刺激隔区还可抑制痛诱发的 LHPE 放电。损毁隔区后,LHPE 自发放电频率可暂时升高,提示隔区对 LHPE 的抑制具有张力性。在外侧缰核内还可记录到一种对伤害性刺激呈抑制反应的神经元(LHPI),刺激隔区对 LHPI 主要呈以兴奋作用,而对这个核内与痛无关神经元的影响较小。本文就以上结果在镇痛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清醒、肌肉麻痹状态下的大鼠,观察到重复电刺激伏核对外侧缰核痛兴奋单位(LHPE)自发放电和痛诱发放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腹腔注射纳洛酮(6mg/kg体重)可阻断这种抑制作用。而电刺激伏核对外侧缰核痛抑制单位放电有兴奋作用。双侧伏核内微量注射纳洛酮(1.8ug,4min注完)使 LHPE 放电增加,注射吗啡(15ug,4min注完)可抑制 LHPE 放电。本文就以上结果在针刺镇痛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大鼠扣带回前部对外侧缰核单位放电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刺激扣带回前部,对75%的外侧缰核痛兴奋神经元(pain-excitative neuron of lateral habenular nucleus,LHPE)和75%的痛抑制神经元(pain-inhibitive neuron of lateral habenular nucleus,LHPI)的自发放电均产生抑制作用,并取消躯体和内脏伤害性刺激对外侧缰核(lateral habenular nucleus,LHN)单位放电的影响。扣带回内微量注射吗啡可以抑制LHPE的自发放电,并取消伤害性刺激对LHPE的增频效应。注射纳洛酮则使LHPE的自发放电增多,加强伤害性刺激对LHPE的增频作用,并可拮抗电针对LHPE伤害性刺激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刺激杏仁基底外侧核对外侧缰核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外侧缰核(LHN)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共记录了110个神经元。其中痛兴奋神经元(LHPE)75个;痛抑制神经元(LHPI)11个;广动力型神经元2个;无反应神经元17个;此外还有5个对躯体与内脏伤害性刺激反应不同的神经元。电刺激杏仁基底外侧核(以下简称杏仁核,AMG)对LHPE和LHPI的自发放电主要产生抑制作用,分别占总数的81.1%和72.7%,并抑制其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对无反应神经元和广动力型神经元无明显影响。AMG内微量注射吗啡能抑制LHPE的伤害性刺激反应,但对其自发放电无明显影响。微量注射纳洛酮则可增加LHPE的自发放电频率,并加强其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注射纳洛酮还可以取消电针对LHPE的伤害性刺激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外侧缰核(LHN)内存在着对躯体伤害性刺激放电增多的痛兴奋神经元(LHPE)和放电减少的痛抑制神经元(LHPI)。刺激或损毁缰核可以分别引起动物痛阈的降低或升高,并且影响针刺镇痛的效应。缰核与内脏痛之间的关系目前则了解甚少。本实验主要探讨LHN能否接受和整合内脏伤害性传入冲动以及这种冲动到达LHN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经观察到刺激家兔尾核头背部,对丘脑束旁核痛单位放电活动有调制作用。本文进一步通过刺激大鼠尾核头部(Cd)不同区域对同一丘脑束旁核痛兴奋(PfPE)或痛抑制(PfPI)单位放电的影响,探讨Cd不同区域的镇痛作用,为临床人脑尾核内埋藏刺激电极,  相似文献   

7.
黄彰海  孙文颖 《生理学报》1986,38(6):589-596
本文在 79只清醒麻痹大鼠身上,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丘脑束旁核痛兴奋(PfPE)和痛抑制(PfPI)单位的放电及其对刺激下丘脑背内侧核(DMH)的反应,并观察切割脊髓背外侧束的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刺激DMH使PfPE 单位的自发放电及痛放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使PfPI 单位的自发放电增多,并解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抑制效应;(2)刺激DMH引起PfPE 单位的抑制效应,在切割脊髓背外侧束后仍然出现。上述结果提示:DMH 对丘脑束旁核在处理痛觉信息上具有调制作用,这种调制作用可能不通过脑干下行性抑制系统完成,而主要是通过脊髓上联系抑制丘脑束旁核神经元对痛传入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丘脑腹后外侧核的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形式主要为以下三种类型:痛兴奋神经元、痛抑制神经元和痛无关神经元。痛相关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可被吗啡类药物所抑制。电刺激尾核头部对痛相关神经元主要产生抑制作用,尾核头部背侧的作用强于腹侧,且受不同刺激参数的影响。本文就以上结果在镇痛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大鼠尾部给以伤害性刺激后,外侧缰核和中缝大核的单位按其反应型式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痛兴奋单位、广动力型单位、痛抑制单位和无反应单位。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对外侧缰核中各种单位的自发放电主要产生抑制作用,对其中痛兴奋单位和痛抑制单位的自发放电尤为明显。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对中缝大核中痛兴奋单位的自发放电有明显兴奋作用,刺激外侧缰核则有抑制作用,损毁外侧缰核后,下丘脑外侧区的兴奋作用消失。分别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和外侧缰核对中缝大核中痛抑制单位的自发放电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损毁外侧缰核后下丘脑外侧区的抑制作用仍存在。以上结果提示,下丘脑外侧区影响中缝大核活动的途径有二。其一可能是通过去除外侧缰核对中缝大核中痛兴奋单位的紧张性抑制作用;另外还可能通过外侧缰核以外的途径抑制中缝大核中痛抑制单位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佟振清  陈水村 《生理学报》1988,40(6):586-591
实验记录大鼠丘脑束旁核躯体-内脏会聚(PfSV)神经元伤害性放电。观察刺激尾核(Cd)对 PfSV 神经元放电的影响。(1)Cd 对刺激内脏大神经诱发 PfSV 神经元伤害性放电有抑制作用(n=19)。(2)Cd 对刺激腓浅神经和内脏大神经诱发同一 PfSV 神经元伤害性放电均有抑制作用(n=11)。结果提示,躯体和内脏痛觉信息可会聚到丘脑束旁核同一神经元,Cd 可能不仅能抑制躯体痛也能抑制内脏痛。  相似文献   

11.
以辐射热-甩尾潜伏期作为测定大鼠痛阈的指标,用向隔区内微量注射 L-谷氨酸和向缰核或内侧前脑束微量注射利多卡因,可逆性刺激和阻断上述核团。L-谷氨酸刺激隔区使大鼠痛阈明显提高,并且在13.6—100nmol 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利多卡因阻断缰核,使隔区的镇痛作用明显减弱(P<0.001)。而阻断内侧前脑束对隔区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P>0.05)。结果表明隔区在脊髓水平抑制痛觉信息的传导主要是下行通过缰核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兔隔核刺激及隔核阿片受体在镇内脏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测定清醒家兔的内脏痛阈。实验观察到,以弱电流刺激隔核对内脏痛阈有升高、降低和无明显变化三种效应;向家兔双侧隔核注入阿片受体激动剂埃托啡(etorphine)2μg/2μl,注药后 5min,内脏痛阈即升高,维持 40min;静脉注射纳洛酮O.2mg/kg或 2μg/2μl纳洛酮注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均能阻断隔核内注入埃托啡的镇痛作用;电针刺激能抑制内脏痛,静脉注射纳洛酮 0.4mg/kg 能阻断这一效应,但对电针后效应无明显影响,向隔核内注入纳洛酮 2μg/2μl亦能阻断针效,而且后效应消失。结果提示,镇内脏痛与内阿片肽活动有关,隔核的阿片受体被激活即有明显抑制内脏痛的作用,其作用的传出通路可能通过 PAG;隔核的阿片受体参与电针镇内脏痛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家兔隔核中去甲肾上腺素对皮肤与内脏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溯  莫浣英 《生理学报》1989,41(2):128-135
本工作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或耳尖部皮肤测定清醒家兔内脏痛阈或皮肤痛阈,以探讨隔核去甲肾上腺素在内脏镇痛和皮肤镇痛中的作用以及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内阿片肽系统的关系。实验观察到,双侧隔核内微量注射α受体激动剂可乐宁(10μg/2μl)或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10μg/2μl)对内脏痛阈无明显影响。注入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1μg/2μl)使内脏痛阐明显升高;而注入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1Cμg/2μl)则内脏痛阈明显降低。隔核内注入酚妥拉明(10μg/2μl)或心得安(10μg/2μl)均可使皮肤痛阈明显提高。提示,隔核内NA通过β受体调制内脏痛;通过α受体和β受体调制皮肤痛。隔核内注入异丙肾上腺素(1μg/2μl)明显地镇内脏痛,此作用可被PAG内注射纳洛酮(1μg/2μl)或注射抗亮啡肽抗血清(1:20,000)所减弱;但可使PAG内亮啡肽样物质释放量增加。这提示,隔核内NA的镇内脏痛作用与PAG的内阿片肽系统有关;其中亮非肽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对外周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丘脑束旁核(PF)单位的痛诱发放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被纳洛酮所翻转。2.切断脊髓背半部后,刺激ARC对PF单位痛诱发放电的抑制作用依然存在。3.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色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后,刺激ARC 的抑制作用消失。4.从ARC到PF存在着一条有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可能是β-内啡肽)和5-羟色胺参与的上行痛觉调制通路。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细胞外记录法,观察大鼠外侧隔核(LS)微量注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对丘脑束旁核痛兴奋神经元(PEN)放电的影响。结果如下:(1)LS注射TRH对束旁核PEN痛放电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TRH的最大抑制效应及持续时间与TRH剂量(1,2.5,5μg/1μl)的对数呈正线性相关;(2)预先 LS 注射纳洛酮(3μg/1 μl)不能改变TRH抑制柬旁核PEN痛放电效应;(3)预先LS注射阿托品(5μg/lμl)阻断了TRH对束旁核PEN痛放电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LS是TRH参与镇痛的一个有效的作用部位。LS胆碱能M受体可能参与了TRH的抑制PEN痛放电效应,而TRH的抑制效应未涉及阿片受体。  相似文献   

16.
用清醒的肌肉麻痹的猫进行实验。观察到:以4Hz、8Hz 和60Hz 的电脉冲刺激中央中核,均可抑制束旁核的痛放电。频率为8Hz 的刺激能产生最强的抑制效应,4Hz 的效应稍差,60Hz 的最差。抑制的表现方式有二:(1)跟随着每个刺激脉冲出现痛放电的短暂遏制,遏制时间约为120ms,而且不随刺激强度的加强而相应延长。这种方式只有在低频刺激时才出现。(2)痛放电的整个时程缩短,高频和低频刺激时均可出现,特別是在使用高强度(5.4—8.5V)刺激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刺激丘脑中央中核与刺激外周深部神经或“穴位”,对束旁核痛放电有非常相似的抑制时程和适宜频率。此外,刺激中央中核选择性地抑制束旁核内痛敏细胞的活动,而不抑制非痛敏细胞的活动。实验结果提示我们:中央中核可能在远距离穴位镇痛机制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乙酰胆碱(ACh)对大鼠尾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探讨尾核在痛觉调制过程中与胆碱能系统的关系,为痛觉调节的中枢机制和镇痛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学方法记录大鼠尾核内神经元放电,观察尾核内分别注入Ach、毛果芸香碱、阿托品、生理盐水等药物后痛反应神经元的放电表现,即痛兴奋神经元(PENs)的频率净增值(NIV)、潜伏期和痛抑制神经元(PINs)的NIV、抑制时程(ID)的改变。结果:大鼠尾核内注射ACh可以减少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尾核内痛相关神经元PENs的NIV,延长潜伏期,增加PINs的NIV,减少ID。尾核内注射毛果芸香碱后,产生和ACh类似的作用,而注射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后则表现相反的效应。结论:外源性ACh能够调节大鼠尾核痛反应神经元的电活动,具有减弱痛觉在大鼠尾核中的传递作用,表现出镇痛效应,且可能主要与毒蕈碱受体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大白鼠丘脑束旁核单位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实验用大白鼠68只,在氯醛糖和尿酯麻醉下,施行手术。动物清醒后以氯化筒箭毒碱麻痹肌肉,在人工呼吸条件下进行实验。用玻璃微电极引导丘脑束旁核单位放电。在 AP 3—4,L 1.0—0.5,H 5.5—6.9区域内共记录了194个单位放电,有自发放电的单位179个,其自发放电基本表现为散状和簇状两种型式。在记录的194个单位放电中对刺激出现反应的单位101个。其中对伤害性刺激出现兴奋效应的单位有47个(痛兴奋单位),诱发反应的潜伏期和后放电时间较长。注射杜冷丁(20毫克/公斤体重)或氯胺酮(20毫克/公斤体重)对此种兴奋效应有抑制作用。对伤害性刺激出现抑制效应的单位33个(痛抑制单位)。注射杜冷丁对此种抑制效应有解除作用。对伤害性和非伤害性刺激都出现兴奋反应的单位有21个。前两类单位是丘脑束旁核内对痛刺激呈现反应的神经单位,后一类单位是会聚性神经单位。电针“足三里”在35个痛兴奋单位中有24个单位出现抑制作用,占68.5%,另11个单位变化不明显,占31.5%。在11个痛抑制单位中,电针时出现抑制解除的单位有7个,变化不显著的有4个。在6个与痛刺激无特异反应的单位,电针时单位放电未见变化。这表明屯针“足三里”对丘脑束旁核多数痛兴奋单位的放电有抑制作用,多数痛抑制单位的放电抑制,有解除作用。根据实验结果,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丘脑室旁核 (PVN )的镇痛与脑刺激镇痛间的关系及作用途径。方法 :用 4%水合氯醛麻醉大鼠 ,在PVN埋藏双极刺激电极或不锈钢管 ,在中缝大核 (NRM )埋藏损毁电极 ,并暴露脊髓用玻璃微电极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对伤害刺激坐骨神经的反应 ,信号由计算机采集处理。结果 :电解中缝大核 (NRM )后 ,刺激PVN可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反应 ,其作用时间持续 15~18min ,其中 3~ 6min抑制作用最强 ;向PVN微量注射吗啡 10 μg ,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单位放电明显减少 ,纳洛酮可反转吗啡的抑制作用。结论 :PVN除通过已知的内源性镇痛系统中的NRM中继外 ,也可能通过PVN 脊髓背角间的直接神经投射等途径参与脑刺激镇痛 ,此作用过程中在PVN可能有吗啡参与。本工作对痛觉生理及镇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褪黑色素对缰核痛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进一步证明褪黑色素的中枢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外神经元单位放电记录方法,记录缰核神经元痛相关神经元放电,并观察外侧缰核痛神经元在褪黑色素作用下电活动的改变,及对伤害性刺激痛敏感性的改变,在此基础上观察纳洛酮的翻转作用。结果:褪黑色素影响外侧缰核痛神经元的电活动,并使外侧缰核痛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敏感性降低,此种作用可被纳洛酮翻转。结论:褪黑色素可通过作用于外侧缰核的阿片受体而影响其痛相关神经元对痛刺激的反应,这可能是褪黑色素中枢镇痛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