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蛇志》2019,(4)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不同年龄层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控制的效果。方法连续性纳入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高脂血症患者120例,将患者划分为青中年组(40~60岁)和老年组(≥60岁),在两组年龄段中分别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青中年组的干预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老年组的干预组采用指导监督的个体化方式进行护理干预,两个年龄组的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10个月后随访,个体化干预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睡眠、运动、嗜烟酒等状况)明显改善,临床检验血脂指标比较,TC、TG、LDL-C、BMI的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年龄层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有利于高脂血症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血脂水平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王静涛 《蛇志》2016,(3):325-326
目的探讨自我干预对改善脑梗死血脂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并实施自我管理方案,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和血脂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自我干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在干预后的自我效能和血脂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血脂水平分析,脑梗死患者进行自我干预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能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改善脑梗死症状,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需病房冠心病高危患者一级预防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0年7月~2012年7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金卡医疗中心收住的104例冠心病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52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冠心病一级预防护理干预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血压、血脂、血糖以及体重指数的全部指标值及各项指标达标人数和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除TG指标外,其他指标值以及各项指标达标人数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对照组患除血压及血压达标人数和入院时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0.001),其余各项指标及达标人数均出入不大(P0.05)。两组随访1年,干预组发生冠心病3例,其他心血管事6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特需病房冠心病高危人群通过认知、行为、饮食、用药、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进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患者血压、血脂、血糖及体重指数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患者若能长期坚持执行预防措施,将大大降低冠心病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4.
贾广文 《蛇志》2017,(3):297-29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TC、TG、HDL-C、CRP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TC、TG、HDL-C、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月隐 《蛇志》2017,(3):363-364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校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复常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脂四项指标水平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且血脂四项指标水平改善幅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降低不良事件,提高临床效果,提高护理服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蛇志》2020,(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腰椎正位和髋部骨密度水平,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腰椎正位和髋部骨密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腰椎正位、髋部骨密度水平均较护理前明显增加,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的效果显著,对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韦群慧 《蛇志》2016,(2):185-18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程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手术开始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给予全程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预后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48例患者均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心绞痛14例(29.17%),对照组29例(60.42%),实验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大幅度地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的生活质量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5,(3)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肺结核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及自行饮食,干预组在肺结核护理常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干预,30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身体质量指数和营养风险指数。结果个体化营养支持干预后,患者身体质量指数、NRI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干预能有效改善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对结核病的预后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文琴  陈赛莲  林友虹 《蛇志》2017,(3):347-348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出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认知功能障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30天的MMSE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天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功能障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出血患者的认知能力,促进心理康复和机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食欲素A(orexin A)、25-羟维生素D3[25-(OH)D3]、瘦素(Lept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和肥胖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105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健康体检的73例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orexin A、25-(OH)D3、Leptin、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脂代谢指标及肥胖评价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orexin A、25-(OH)D3、Lept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脂代谢指标及肥胖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orexin A、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而Lept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腰高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orexin A、25-(OH)D3水平与FPG、FINS、HOMA-IR、TC、TG、LDL-C水平、BMI、腰臀比、腰高比均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Leptin水平与FPG、FINS、HOMA-IR、TC、TG、LDL-C水平、BMI、腰臀比、腰高比均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orexin A、25-(OH)D3水平降低,Leptin水平升高,且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及肥胖指标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营养干预的手段观察其对糖耐量减低(IGT)人群糖脂代谢厦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流调,以服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IG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通过营养师进行善食调查,营养教育,饮食评价糯导总计1.5年。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指导教育。两组于试验前后检查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胰岛素(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教(HOMA-IR)等。结果:饮食干预组体质指数(BMI),FPG、Ins及HomA—IR等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仅2人转为糖尿病(DM),对照组试验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有6人转为DM,两组经t检验,DM的患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对改善IGT患者的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黄连素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研究将4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连素高剂量组、黄连素中剂量组和黄连素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给予高脂饮食,建立实验性肥胖小鼠模型。造模14 d后,全部给予正常饮食,黄连素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予每天0.1~0.3 mL/10 g的药物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持续14 d。每周称量两次体质量,并分别于实验第0、14、28天从眼眶取血测定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含量,收集小鼠粪便测定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研究结果表明: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在第14天时有明显差异,造模成功;实验第28天,黄连素各给药组小鼠的体质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双歧杆菌、乳酸菌的数量和血脂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黄连素给药组能显著改善肥胖小鼠的血脂水平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本研究结果初步得出结论认为:黄连素改善肥胖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脂质代谢、炎性反应和肠道微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 assess the value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angina in reducing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lessening the effect of angina on everyday activities. DESIGN--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personal health education given every four months. SETTING--18 general practices in the greater Belfast area. SUBJECTS--688 patients aged less than 75 years and known to have had angina for at least six months; 342 randomised to receive education and 346 to no education. MAIN OUTCOME MEASURES--Restriction of everyday activities, dietary habit, smoking habit, frequency of physical exercise; blood pressure, body mass index, and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at entry to trial and after two years. RESULTS--317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300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leted the trial. At the two year review m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140, 44%) reported taking daily physical exercis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0, 24%).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lso reported eating a healthier die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less restriction by angina in any everyday activit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groups in smoking habit, systolic o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or body mass index. CONCLUSION--Despite having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objectiv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personal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with angina seems to increase exercise and improve dietary habits and is effective in lessening the restriction of everyday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 年2月至2015 年4 月在我 院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95 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体检健康孕妇100 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糖、糖化血 红蛋白、身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 细胞介素-2(IL-2)、IL-6、干扰素-r(IFN-r)、NK 细胞及细胞亚型,并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NK细胞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①研 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TC、TG、LDL-C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IL-2、IFN-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IL-6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研究组的NK 细胞数量、CD4+/ CD3+、CD4+/ CD8+、 CD56++CD4+/ CD3+均低于对照组的(P<0.05);CD8+/ CD3+、CD18+/ CD8+、CD19+/ CD3+均高于对照组的(P<0.05);两组CD28+/ 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NK 细胞数量与TC、TG、LDL-C水平均呈负相关(r=-0.527、-0.598、-0.485),NK 细胞数量与 HDL-C 水平呈正相关(r=0.528)。结论:NK 细胞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数量减少,活性也降低,可能与参与免疫反应的NK细胞 不同表型细胞含量发生变化,导致血脂调节失衡,引发高血脂症的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性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30例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性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妊娠结局、新生儿健康状况、血脂水平差异。实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itein, GS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CD10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早产、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TC (5.63±1.52) mmol/L,TG (3.18±0.45) mmol/L,LDL-C (3.15±0.64) 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针对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性干预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妊娠结局,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限制能量平衡膳食联合运动干预对肥胖儿童身体成分、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肥胖儿童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肥胖儿童分为对照组(n=52,限制能量平衡膳食)和观察组(n=52,限制能量平衡膳食联合运动干预)。对比两组身体成分、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去脂体重、脂肪量、体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肠球菌、大肠杆菌低于对照组;乳杆菌、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能量平衡膳食联合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肥胖儿童身体成分,调节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在人群中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的分布,并探讨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血脂水平、相关疾病、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对大肠息肉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海军总医院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542例患者,将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并住院治疗的患者纳入息肉组,将内镜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血脂水平、相关疾病、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等。结果:大肠息肉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40岁以上高发,超重及肥胖者达55.56%;经常饮酒、较少进食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运动量少及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胆系疾病者易发大肠息肉。结论:高体质量指数、吸烟、高血脂水平、相关疾病、不良饮食习惯、运动量小是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在人群中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的分布,并探讨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血脂水平、相关疾病、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对大肠息肉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海军总医院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542例患者,将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并住院治疗的患者纳入息肉组,将内镜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血脂水平、相关疾病、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等。结果:大肠息肉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40岁以上高发,超重及肥胖者达55.56%;经常饮酒、较少进食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运动量少及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胆系疾病者易发大肠息肉。结论:高体质量指数、吸烟、高血脂水平、相关疾病、不良饮食习惯、运动量小是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