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SP)患者病原菌分布和临床结局并探讨血清尿素氮与肌酐比值(UCR)、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UAR)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三六三医院收治的107例SP患者,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SP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UCR、UAR水平对SP患者临床结局的评估价值。结果:107例SP患者痰液标本中培养出12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61.48%),革兰阳性菌39株(31.97%),真菌8株(6.56%)。107例SP患者院内死亡率为40.19%(43/1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肺外并发症≥2个和UCR、UAR升高为SP患者临床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氧合指数增加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UCR、UAR联合评估SP患者临床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SP患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清UCR、UAR升高为SP患者临床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SP患者临床结局的辅助评估指标,且二者联合评估SP患者临床结局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NRDS患儿(NRDS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亚组23例、中度亚组38例、重度亚组41例,根据28 d治疗后结局分为死亡组37例和存活组65例,另选取同期57名健康新生儿(对照组)。检测血清IL-6、CAR、NL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RDS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CAR、NLR对NRDS患儿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NRDS组血清IL-6、CAR、NL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轻度、中度、重度亚组血清IL-6、CAR、NLR依次升高(P均<0.001)。死亡组血清IL-6、CAR、NLR高于存活组(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和5min Apgar评分增加为NRDS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IL-6、CAR、NLR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CAR、NLR联合评估NRDS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指标单独评估(P均<0.05)。结论:NRDS患儿血清IL-6、CAR、NLR升高与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IL-6、CAR联合NLR评估NRDS患儿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PAR)的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9例ARDS患者,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00 mmHg<PaO2/FiO2≤300 mmHg,38例)、中度组(100 mmHg<PaO2/FiO2≤200 mmHg,42例)、重度组(≤100 mmHg,29例)。检测所有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及PAR,根据患者入院后28 d内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69例)、死亡组(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DS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铁蛋白、ANGPTL4、PAR评估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组血清铁蛋白、ANGPTL4、降钙素原及PAR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死亡组血清铁蛋白、ANGPTL4、降钙素原及PAR高于存活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高SOFA评分、高PAR及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升高是 ARDS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血清铁蛋白、ANGPTL4、PAR三项指标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0.775、0.727、0.776。结论: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及PAR增高与病情加重以及预后不良有关,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在ARDS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同时探讨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0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61例AECOPD患者,根据出院后1年内是否再入院分为再入院组(n=96)和无再入院组(n=165)。对比两组AGR、PLR。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GR、PLR对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结果:再入院组的AGR低于无再入院组,PLR高于无再入院组(P<0.05)。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与ADL评分、日均中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家庭氧疗、入院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FEV1%Pred、抗生素使用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均中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2 h、入院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FEV1%Pred<50、AGR偏低、PLR偏高是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GR、PLR联合预测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AGR、PLR单独预测。结论:AGR联合PLR对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较高。日均中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2 h、入院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FEV1%Pred<50、AGR偏低、PLR偏高是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CRP/PAB)比值与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Sepsis-3.0诊断标准分为普通脓毒症组44例、脓毒性休克组53例,根据入院后30 d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62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并检测血清sTM、PCT、CRP/PAB比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普通脓毒症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脓毒性休克、合并器官损伤≥3个、机械通气时间延长、APACHEⅡ评分增加、SOFA评分增加、sTM升高、PCT升高、CRP/PAB比值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TM、PCT、CRP/PAB比值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升高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增加密切相关,血清sTM、PCT、CRP/PAB比值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联合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BSI)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23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根据入院后28 d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血培养TTP,检测PCT、NL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TP、PCT、NLR对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223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率为30.04%(67/223)。死亡组TTP短于存活组,PCT、NLR高于存活组(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插管/切开、PCT升高、NLR升高为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TTP延长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TP、PCT、NLR联合预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TTP缩短和PCT、NLR升高与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TTP、PCT、NLR联合预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D-二聚体(D-D)联合监测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212例行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追踪术后30 d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17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基线、手术和实验室相关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D-D单独及联合预测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年龄≥60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血肌酐(Scr)、NT-proBNP、D-D,术前≥2个脏器灌注不良、联合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输血、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术后并发低心排、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人数占比,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均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2个脏器灌注不良、术后伴急性肾损伤、联合CABG、术后低心排、NT-proBNP、D-D是影响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NT-proBNP、D-D预测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28、0.720,联合NT-proBNP和D-D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高于单独应用NT-proBNP、D-D。结论:术前脏器灌注不良、术后急性肾损伤、联合CABG手术、术后低心排、NT-proBNP、D-D是影响ATAAD患者住院30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联合NT-proBNP和D-D在ATAAD患者预后评估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清磷、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VAP患者。采集所有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并进行细菌培养。此外,将其按照预后的不同分为死亡组21例以及存活组39例,比较两组NLR、血清磷及PCT水平。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血清磷及PCT预测死亡的效能。结果:60例VAP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共82株,以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共检出革兰阴性菌75.61%、革兰阳性菌21.95%、真菌2.44%。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20.73%,铜绿假单胞菌18.29%,肺炎克雷伯菌17.07%,金黄色葡萄球菌13.41%,大肠埃希菌12.20%,其他革兰阴性菌7.32%,表皮葡萄球菌4.88%,肠球菌属3.66%,真菌2.44%。死亡组NLR及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血清磷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均和VAP患者死亡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较高、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与NLR、PCT水平较高均是VAP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血清磷水平较高是VAP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血清磷及PCT联合预测VAP患者死亡的效能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VAP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NLR、血清磷及PCT均和患者死亡有关,联合检测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31例脑胶质瘤患者(脑胶质瘤组)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期86例于门诊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计算PNI、NLR、PLR。比较脑胶质瘤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PNI、NLR、PLR的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PNI、NLR、PLR水平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PNI、NLR、PLR预测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脑胶质瘤组NLR、PLR高于对照组(P<0.05),PNI低于对照组(P<0.05)。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Ⅲ 级患者NLR、PLR高于WHO分级Ⅰ~Ⅱ级患者(P<0.05),PNI低于WHO分级Ⅰ~Ⅱ级患者(P<0.05)。高NLR组、高PLR组3年生存率低于低NLR组、低PLR组(P<0.05),低PNI组3年生存率低于高PNI组(P<0.05)。WHOⅢ级、NLR(较高)、PLR(较高)是脑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NI(较高)是保护因素(P<0.05)。术前PNI、NLR、PLR联合预测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49,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0.703、0.706、0.704。结论:脑胶质瘤患者术前PNI降低,NLR、PLR均升高,且与预后不良有关,术前PNI、NLR、PLR可作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结直肠漏评分(CLS)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直肠癌Dixon手术的260例患者,根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后评估两组CLS评分,术后第1、3 d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计算NLR、CAR;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LS、NLR、CAR对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结果:260例患者术后发生20例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69%。吻合口漏组CLS评分高于无吻合口漏组(P<0.05);术后第1 d两组NLR、C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吻合口漏组NLR、CAR高于无吻合口漏组(P<0.05)。两组吻合口至肛缘距离、糖尿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肠梗阻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糖尿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肠梗阻、CLS、NLR、CAR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L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NLR的AUC为0.861,CAR的AUC为0.859,三者联合的AUC为0.945,高于单独检测。结论: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患者CLS评分、NLR和CAR升高,CLS评分联合NLR、CAR可有效预测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可作为评估吻合口漏的辅助指标,以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P-选择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下肢骨折并发DVT患者作为DVT组,选择同期治疗的95例下肢骨折但未并发DVT患者作为无DV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D、P-选择素、VEGF对下肢骨折患者DVT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无DVT组相比,DVT组血清D-D、P-选择素和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P-选择素、VEGF是下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OR=1.996、2.335、1.74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P-选择素、VEGF诊断下肢骨折患者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0.790、0.812,血清D-D、P-选择素、VEGF联合诊断下肢骨折患者DVT的AUC为0.945。结论:下肢骨折合并DVT患者血清D-D、P-选择素、VEGF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血清D-D、P-选择素和VEGF是下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在下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诊断和预测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及呼吸与危重症科收治的170例CCP患者(CCP组),其中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9例、Ⅲ级66例、Ⅳ级55例,根据1年后存活状况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144例,另选取同期54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收集CCP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C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对CC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P组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P<0.05)。Ⅱ级、Ⅲ级、Ⅳ级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依次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肺动脉收缩压、Tie指数和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和肺动脉收缩压、IL-6、PCT、D-D、NT-proBNP升高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FEV1占预计值%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89、0.792、0.801、0.954,灵敏度分别为93.33%、66.67%、66.67%、86.67%、86.67%,特异度分别为46.67%、82.67%、85.33%、66.67%、94.67%。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单项预测(P<0.05)。结论: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可增加心功能严重程度并导致预后不良,可作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且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与发生血栓栓塞(T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41例NS患者,根据是否并发TE分为TE组56例,非TE组185例,另选取6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Hcy、D-D和BNP水平,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NS患者并发TE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判断血清Hcy、D-D和BNP水平对NS患者并发TE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血清Hcy、D-D和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组血清Hcy、D-D和BNP水平明显高于非TE组,非TE组血清Hcy、D-D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组高血压史、利尿剂使用史、糖皮质激使用史比例和BUN、24hUPQ水平明显高于非T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cy、D-D、BNP、24hUPQ为NS患者并发TE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Hcy+D-D+BNP水平诊断NS患者并发TE的AUC明显大于血清Hcy、D-D和BNP单独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也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NS患者血清Hcy、D-D和BNP水平明显提升,合并TE后进一步提高,且血清Hcy、D-D和BNP水平为NS患者发生TE的危险因素,联合测定可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0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检测血清NSE、LP-PLA2、CAR,术后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SE、LP-PLA2、CAR预测术后谵妄的价值。结果:术后43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20.57%。谵妄组血清NSE、LP-PLA2、CAR高于非谵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大、手术时间过长、高NSE、高LP-PLA2、高CAR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NSE、LP-PLA2、CAR预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0.808、0.820,联合预测的AUC 为0.907,高于单独预测。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ENA术后谵妄患者血清NSE、LP-PLA2、CAR增高,高水平NSE、LP-PLA2、CAR是术后谵妄的主要危险因素。联合NSE、LP-PLA2、CAR对术后谵妄风险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及Wells评分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关系,分析三者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351例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59例)和非DVT组(292例)。比较DVT组和非DVT组术后1d、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的CRP、D-D水平及Wells评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CRP、D-D水平与Wells评分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P、D-D、Wells评分单项及联合三项指标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术后1d、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的CRP、D-D水平以及Wells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P<0.05),DVT组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的CRP、D-D水平以及Wells评分高于非DVT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VT组CRP、D-D水平与Well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7d的D-D、CRP、Wells评分诊断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785、0.769,高于术后3d和术后14d;术后7d的CRP、D-D和Wells评分联合诊断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的AUC为0.928,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CRP、D-D水平及Wells评分均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有关,术后7d CRP、D-D和Wells评分联合诊断术后DVT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分层急性肺栓塞(APE)患者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F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蛋白(Alb)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APE患者154例作为APE组,根据《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分为低危组48例、中危组69例和高危组37例,另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DFR、NLR、Alb水平。根据不同预后将APE患者分为存活组125例,死亡组29例,比较两组DFR、NLR、Alb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FR、NLR、Alb对APE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PE组DFR、NLR显著高于对照组,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危险分层增加,APE患者DFR、NLR逐渐升高,Alb水平逐渐降低,不同危险分层APE患者DFR、NLR、Alb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DFR、NLR显著高于存活组,Alb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FR、NLR、Alb对APE死亡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其中DFR、NLR、Alb联合检测对APE死亡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最高。结论:APE患者DFR、NLR异常升高,Alb异常降低与APE危险分层增加及不良预后相关,DFR、NLR、Alb联合检测对APE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D-二聚体(D-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CAL)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是否合并CAL分为CAL组(n=34)和NCAL组(n=46)。收集患儿基础资料,并检测SAA、D-D、CK-MB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患儿CAL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AA、D-D、CK-MB水平对川崎病患儿CAL的诊断价值。结果:与NCAL组比较,CAL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SAA、D-D、CK-MB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ESR、SAA、D-D、CK-MB为川崎病患儿CAL独立影响因素(P<0.05)。SAA、D-D、CK-MB、三项联合诊断川崎病患儿CA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1、0.687、0.746、0.799,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血清SAA、D-D、CK-MB是川崎病患儿CAL独立影响因素,且联合检测以上指标可辅助诊断川崎病患儿C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