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大锐 《化石》2007,(4):23-25
现代的人们迄今还没有弄明白,远古人类为什么要在许多岩石上留下各种各样的岩画或者人类自己的手印,而且,随着这些印记不断增加的发现,人们对它们的好奇心也就越重。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最早是在公元5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著录黄河自宁夏流入内蒙古途中的岩画:“河水又东北。历石岩山西,尽着虎马之状,粲然成群,类似图马。故亦谓之画石山也”,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画的著作。人类童年的遗物人类自从出现在地球上以来,已经走过了几十万年的发展史,目前正处在一个人生的“青壮年”时期。岩画是刻绘、凿刻在岩崖或石块上的…  相似文献   

2.
以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几个核心科学问题为引导,简述历史上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研究中一些理论认知的突破如何在医学领域对人类生殖和健康作出的重大贡献,总结目前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研究面临的巨大挑战,展望未来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研究将在哪些方面对于人类生殖和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1前言古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地史时期植物的专门科学。古植物学早期的发展是和地质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用于地层的划分、对比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这就是我国及世界上早期的大多数古植物学的研究机构都设在地质部门的主要原因。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入,达尔文的进化论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古植物学的研究任务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们更多地从生物学的角度,而不是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研究古植物学。把植物化石当作地史时期的植物来研究。古植物学研究任务的扩展和转变是国际古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分布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国外运动形态学的兴起与我国相关学科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雪峰 《人类学学报》1994,13(3):280-283
国外运动形态学的兴起与我国相关学科的对策研究谢雪峰(武汉体育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武汉430070)运动与人类体质、运动与人体形态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悠久历史.在国外,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崇尚运动者的雄健体质,著名雕塑“掷铁饼者”即是其例.在我国,几...  相似文献   

5.
狗,人们对它是再熟悉不过了。它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与人为伍至今,忠实效劳、多才多艺、助人为乐,在与人类的长期相处中有着重要贡献。法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曾把它誉之为:“人类最出色、最完美的战利品。”一、祖先遥远驯养已久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万年前的始新世。当时生活着一种体小尾长,善跑而又会上树的早期新食肉类动物——麦牙兽(Miacis),它是熊、浣熊和所有犬科动物的原始祖先。麦牙兽在始新世末和渐新世初,又分化出几个分支:一支演变为熊;一支演变为浣熊;另一支发展为指狗和拟指狗(也称“黄昏犬”),这一支在中  相似文献   

6.
东北北部白垩纪被子植物的基本发展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被子植物起源及早期演化规律始终受到人们的注意。以前有关侏罗纪或更早时期被子植物的报道并未获最终证实,可靠的被子植物叶化石只到早白垩世中晚期(巴列姆期—阿尔必期)才出现,但全世界产地只有寥寥几处。晚白垩世是被子植物蓬勃发展并在全球植被中取代  相似文献   

7.
《生命世界》2010,(8):5-5
一项研究发现,人们从婴儿开始成长的最初几十年内,大脑皮层的发育正重演着人类从猿类中分化出来并进一步演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益生菌和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几千年来 ,人类作为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 ,与生态环境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的同时 ,人类以其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影响着整个世界。水产品以其丰富的营养和鲜美的风味得到人们的青睐 ,水产养殖的重要意义愈加明显。借助新型的饲料在水产养殖中达到防病治病 ,促进生长的作用 ,是解决人口与食物这一矛盾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 ,动物的胃肠内有大量的微生物 ,其中的病原菌会使动物致病。 192 9年 ,英国的 Flem ing发现了抗生素 ,从此人们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抑制致病菌 ,防病治病。 70年代 ,人们认识到了几十年来滥用抗生素的副作…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类正面临着内、外两大环境的挑战 ,外环境属于宏观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而内环境属于微生态研究领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宏观生态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因此有人说保护生态就是保卫地球即保护人类自身的发展和文明 ;相反破坏生态 ,就一定会招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比如说 ,我国早期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如砍伐森林 ,围海 (湖 )造田 ,破坏植被 (草原 ) ,造成江河枯褐、改道或洪水泛滥或沙暴肆虐 ,这些都是大自然对人们破坏生态的惩罚 ,这些教训人们还历历在目。另一方面 ,对微生态 (微观环境 )研究领域认识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0.
新发感染病以其不确定性、突然性和难以控制的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生命健康,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常常造成巨大损失。在过去的40年中,新发现的病原超过50种,其中多数是病毒[1]。应对禽流感、SARS、H1N1等重大病毒病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早期确定病原对于新发传染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人类认识南极的过程不断深入,其中,几个关键时间点分别是大航海时代、航空时代和航天时代。人类认识南极的几个阶段大航海时代:1774年,来自英国的库克船长在执行航海任务时发现了一片"隐约的大陆",即南极大陆。库克船长成为第一个进入南极圈的人,也由此拉开了世界各国南极探险的序幕。在南极探险的历史中,竞先到达南极点的故事最为人们熟知。1910年,英国海军上校斯科  相似文献   

12.
重建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中更新世(~603–587 ka)植被与气候 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发育了一套含有东方人类活动证据的晚新生代地层,既发现有早更新世(距今~1.66Ma–78ka)直立人使用的石制品,也有中更新世晚期(~370–260ka)早期智人的头盖骨、牙齿等直接证据。该系列地层中孢粉学的研究为我们探索早期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可能。本文研究的虎头梁剖面地质年代距今约603–587ka,介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演化的过渡时期。基于地层孢粉学组合分析,我们重建了当时的植被从温带针阔混交林-草原(以云杉属、冷杉属、桦木属、胡桃属、蒿属和藜科为主)逐渐向以松、云冷杉为主的针叶林转变的动态过程。通过对比同时期全球其他人类遗址,揭示了早期人类以洞穴生活为主,同时伴随比较开阔的草原或森林-草原植被,以及丰富的哺乳动物。据此,推测本研究揭示的~603–587ka前泥河湾盆地茂密针叶林的出现和开阔草原的消失可能是人类追逐着大多数哺乳动物向草原或森林-草原等开阔地迁移,而离开了泥河湾的新证据。这些新发现有助于增进和丰富我们对早期人类饮食、迁徙和定居等行为方面的认知,同时也填补了泥河湾盆地中更新世(780–400ka)时期古植被与古环境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人与生物圈》2020,(1):56-57
人类在陆地城市已经生活了几千年,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人类自古以来也都有飞向天空的梦想,从嫦娥奔月到星球大战,层出不穷的太空城市设想不时出现在科幻书籍和影视大片中,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人类对海洋生活的幻想和认识也在逐渐变为现实,从海底龙宫到海底两万里,从未来水世界到水下度假村,海洋因其深邃和幽蓝而让人更为着迷。  相似文献   

14.
郭锐 《生命世界》2009,(12):14-19
人类历史发展的几百万年以来,中国人对梦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殷人甲骨文占卜史料,以及商周时期开始的对梦的归类;而在遥远的西方,古希腊病人也曾睡在药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神殿,做着祈求让他们康复的梦。在中西文化的交织中,对梦的渊源、科学性的探索一直没有止步。  相似文献   

15.
徐哲  裴树文 《化石》2019,(2):2-7
<正>在人类700多万年的漫长进化中,石制品、用火遗迹和洞穴壁画等古老而神秘的遗存可以告诉我们哪些有关人类祖先的历史呢?人类在当今世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无处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主导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与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其他物种相  相似文献   

16.
刘武  吴秀杰  邢松 《人类学学报》2016,35(2):161-171
自2002年在周口店附近的田园洞发现大约4万年前的现代人化石以来,相继在湖北郧西黄龙洞、广西崇左智人洞等地点发现了早期现代人化石。这些化石发现证实大约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在华南地区已经出现。最近在湖南道县福岩洞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及相关研究进一步揭示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8万-12万年前在华南局部地区已经出现;而在这个时间段的华北地区,以许家窑人为代表的人类化石形态仍较原始,其演化尚未进入早期现代人阶段。这些研究发现提示,在中国地区,华南是现代人形成与扩散的中心区域,早期现代人以及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都可能首先在华南地区出现,然后向华北地区扩散。现有的化石形态证据显示,更新世晚期华南地区人类具有较大的演化变异,可能同时生存有几种不同的演化类群。智人洞属于从古老型智人向现代人演化的过渡类型,而道县则代表着演化进入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基于前人研究及本文的分析,作者认为柳江、资阳、丽江、田园洞等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特征比较进步,在演化上属于与道县相似的现代类型人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进展在引起对现代人在东亚地区出现和扩散关注的同时,古人类学界对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还存在争论。本文在回顾分析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在周口店附近的田园洞发现大约4万年前的现代人化石以来,相继在湖北郧西黄龙洞、广西崇左智人洞等地点发现了早期现代人化石。这些化石发现证实大约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在华南地区已经出现。最近在湖南道县福岩洞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及相关研究进一步揭示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8万-12万年前在华南局部地区已经出现;而在这个时间段的华北地区,以许家窑人为代表的人类化石形态仍较原始,其演化尚未进入早期现代人阶段。这些研究发现提示,在中国地区,华南是现代人形成与扩散的中心区域,早期现代人以及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都可能首先在华南地区出现,然后向华北地区扩散。现有的化石形态证据显示,更新世晚期华南地区人类具有较大的演化变异,可能同时生存有几种不同的演化类群。智人洞属于从古老型智人向现代人演化的过渡类型,而道县则代表着演化进入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基于前人研究及本文的分析,作者认为柳江、资阳、丽江、田园洞等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特征比较进步,在演化上属于与道县相似的现代类型人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进展在引起对现代人在东亚地区出现和扩散关注的同时,古人类学界对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还存在争论。本文在回顾分析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7月23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研究组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研究组合作,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Nature。该团队利用去年在Genome Research上发表的单细胞DNA甲基化组高通量测序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组的系统研究,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DNA去甲基化过程的异质性和其他独特特点。此项研究工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分析人类早期胚胎DNA甲基化  相似文献   

19.
生命起源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锡海 《化石》1995,(1):5-7
生命起源的再认识阎锡海生命起源是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之一。生命起源研究的历史源源流长,早在距今几千年前的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探讨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问题,一直至今,仍有许多生物学家艰辛地探求着。由于生命起源研究的是几十亿年前,地球上人...  相似文献   

20.
征服病毒     
谢小军 《生命世界》2013,(11):60-63
病毒是地球上最小的生命.但它的能耐却十分了得,经常会给动物、植物这些大型生物带来痛苦和死亡,人类也不例外。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病毒纠缠着人类、折磨着人类,在人类历史中大显身手。甚至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如天花摧毁了美洲印第安帝国,黄热病等疾病使非洲内陆成为白人的坟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