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熊类纵横谈     
节假日到动物园游玩,人们总要在熊山小憩,设法逗引众熊点头哈腰,连连作揖,它们那副模样实在可笑。熊是人们所熟知的四大猛兽——狮、虎、豹、熊之一,是最大的食肉目动物。遥远的祖先说来有趣,狗与熊同祖。早在始新世,狗和熊的祖先都是新食肉类。后来,这类动物沿着不同的适应辐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蔡如鹏 《生命世界》2006,(1):F0005-F0005
人类对狗的情感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因为忠诚而信赖它们,另一方面又由于它们对人类的依赖而贬低它们。这种矛盾或许正反映了两者近乎一体的密切关系。没有任何一种驯化动物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像狗与人类那样密不可分,狗介入人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远远超越了其他驯养动物。可以说没有人类就不会有狗的出现,没有狗人类也不会像今天这样。那么,假如没有狗,人类会怎样呢?假如没有狗,几万年来可能会有无数的动物幸免成为猎物,但我们的祖先却会在黑暗的原始森林中摸索更久。考古学家一般认为,在旧石器时代,狗是人类驯化的第一位动物朋友。狗和人类结成了一种生命和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赵福瑜 《化石》2007,(3):19-21
地球上十二属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存在决定意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思想)意识。人类产生“十二兽”观念并制订,实行十二兽历法,正是人类自身起源于“十二兽”的先祖这一客观事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十二兽:我国又称十二禽,十二属,十二物,十二生肖等。所谓十二兽,我国汉族是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让我们从十二兽历法的产生和起源来探讨地球上十二属种动物(十二兽)的先祖与人类进化的关系。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各有其“十二兽历法”,内容上大同小异。中国汉族:鼠,牛,虎,兔,龙,蛇,…  相似文献   

4.
狗起源之谜     
犬科动物的祖先拥有修长的四肢,便于疾走,它们还具有超凡的嗅觉,一副大嘴更有助于衔住猎物。犬科动物很聪明,狐狸就是其著名的代表,在中外寓言中它常以足智多谋的形象出现,而生活中常见的狗就来自我们祖性。爱狗之人,更是确信无疑狗能明白他们的心意。而对狗的行为的最新研究则为此提供了更加客观的证据,证实狗确实比其他动物更善于领会人类的微妙意图,这一点超过人类的近亲——黑猩猩以及狗的近亲——狼。文比较悲观,他认为“大多数家养动物的起源,也许会永远暧昧不明”。狗的多样性如此明显,达尔文倾向于认为狗的祖先很可能是豺,因为豺的多样性也十分明显。在达尔文所处的时代,没有任何学科可以给出真正坚实  相似文献   

5.
黄学诗 《化石》1995,(1):15-17
大熊猫的祖先黄学诗编译大熊猫是熊吗?是浣熊吗?或者在分类上自立成科?分子分析为这个长期未能解决的系统问题提供了新见解。胆小而文雅的熊猫──大熊猫,在中国西部西藏高原边缘的高山竹林中过着流浪生活。它具有大眼睛,米老鼠的耳朵,顽皮而天真活泼的样子,是所有...  相似文献   

6.
韩中良 《化石》1991,(3):2-4
龙是我国远古祖先幻想出来的动物。它的基本形态是蛇,具体来说,它是以某些蛇图腾的氏族为主体,又综合了其他氏族图腾的若干特性而形成的。闻一多先生认为:“在半人半兽的人首蛇身神以前,必有一个全兽型的蛇神阶段,”这一阶段可溯源到原始的图腾崇拜时期,蛇在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是许多氏族的图腾。中华民族史前文化是多中心、不平衡的。但是,中华文明地域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那里自然条件优越,不仅适合人类繁衍生息,也适宜各种野生动物繁  相似文献   

7.
我們現有的优良猪种都是由野猪馴化而来的,考古学家的发掘指出:继在旧石器时代馴化了狗之后,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显然已經驯养和馴化了猪,因此被驯养的猪大約在八千到一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前期就已經出現了。在中国以及瑞士最古的水上村落內,猪是仅次于狗的最早被驯养的动物。要馴养动物,定居生活——哪怕是相对的定居生活——是一个必要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栖息于西藏高原边缘地带的高山竹林里,过着游牧般生活。大熊猫眼点很大,耳朵小巧,加上天性贪玩、朝气蓬勃,因此,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从分类学方面来看,大熊猫又是最迷惑科学家们的动物之一。关于大熊猫的祖先是谁,一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大熊猫起源于熊科动物,另一种认为是从浣熊科动物进化而来的;还有一种观点主张大熊猫应该单列一科。这三种观点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直到最近才见分晓。大熊猫看起来像熊,但有许多地方与熊不同,而与浣熊相似。例如,熊类为食肉动物,而大熊猫主要以吃竹子为生;熊类每只脚有五个趾头,拇趾的运动方向与其余四趾相同,但大熊猫可有第六趾,拇趾的运动方向与其余五趾相反,可灵活剥竹叶;熊类不能坐立,而大  相似文献   

9.
“石炭兽”是一类在形态上象猪,但和猪沒有直接系統关系的原始的偶蹄类。它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始新世中期。第三紀中期是它們最繁盛的时期、“石炭兽”主要是在旧大陆起源、发展的。在亚洲它們生存的时間最长,一直到更新世。在漸新世时有些进入到北美,在那里它們只生存到中新世。  相似文献   

10.
马年说马     
孙忻 《生命世界》2014,(2):38-49
正马,有着风姿卓越的体态,优美高雅的举止,高贵潇洒的气质。自从人类驯服野马之后,马就一直陪伴着人类,见证了人类历史的沉浮与文明的兴衰。现生的马科动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但是马科动物最早的祖先——始祖马出现在5 400万年前始新世的北美洲。马科动物的祖先虽然起源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食铁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珍兽,自古以来视为一种神秘的异兽。由于它十分稀少,又隐居于深山林海竹丛中,过去对它的生活习性了解很少,偶凭一些现象以讹传讹,而有食铁之说。记载大熊猫食铁最早是在2700年前,春秋战国时代,那时有一部地理著作《山海经》,记载它很像熊,但毛色黑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今四川荥经县),又说它专吃铜铁,故称它为食铁兽。汉代有一部小说集叫《神异经》,称它为啮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貘屏讚》中,也说它只吃铜铁。明朝地理学家曹学佺《蜀中广记》,说它以铁为生,须臾可达数十斤,故叫猛氏兽或啖铁兽。清乾隆时《酉阳直隶州总志》(四川东南),记载“貘”(大熊猫古名),食铁兽也。近代四川北川县志,俗名白熊,又名食铁兽。峨眉山志,称它为  相似文献   

12.
山西、云南早第三纪几种石炭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炭兽科(Anthractheriidae)属于猪形亚目(Suiformes),是一类有悠久研究历史的絕灭了的偶蹄类。这一科中包括的种类較多,地理分布也較广,在北美、欧洲、非洲、亚洲各大陆均有其代表。在地史分布上,始新世时即有其祖先类型出現,如中国的Gobiohyus及北美的(Helohyus,Lophiohyus)等。漸新世以后,这一类动物普遍出現在北美,非洲及欧亚大陆,其形态已十分特化,个体一般也較大。更新世初期以后即全部絕灭。  相似文献   

13.
双尖齿兽科(Didymoconidae)一新种及有关地点地层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记述了内蒙古二连盆地“马捷茨营地”(Camp Margetts)地区中始新世阿山头组产出的一种古双尖齿兽:Archaeoryctes borealis sp. nov.。该种为中国北方及中亚一带已知双尖齿兽科中形态最为原始、出现时代最早的分子。它使中国南方早期的双尖齿兽科成员与北方较晚期的成员建立了某种关系。文中对与该种产出地点及地层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一件与下颌咬合在一起的完整的祖熊头骨化石。化石发现于甘肃临夏州广河县槐沟村柳树组地层中上部,其层位与时代为新近纪灞河阶/期的晚期,距今约8 Ma。对比研究表明,该头骨与目前所有已知熊类祖先类型都不同,应为一新种,定名为Ursavus tedfordi(戴氏祖熊)。采用TNT软件包对11种祖先熊类和37个特征组成的数据进行不同条件(non-additive,additive等)下全搜索(Implicit Enumeration),并采用自引导法(bootstrapping)进行可信度评价。我们从基于部分特征加积(partially additive)条件下所得出8个最简约树中选取树5作为最可信简约树。该树表明,熊科从渐新世-早中新世的豺熊类(hemicyonids)分出后产生了两类基干类型,Ballusia elmensis和B.orientalis。后者稍更进步,可能为一特异支。此后产生了两大次支:一支向印度熊(可能还有郊熊)+大熊猫演化;另一支则由中-晚中新世的祖熊(Ursavus)和此后由某类祖熊所产生的现生熊类(不包括大熊猫)组成。从现有的化石判断,新建戴氏祖熊是与现生熊类在形态上最为接近的祖先类型,但戴氏祖熊具有某些自近裔性状,可能为一早期旁支。  相似文献   

15.
动物的碑墓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人就与动物打交道了。尽管今天科学技术已经如此发达,但是我们的衣、食、住、行里仍然有动物的一份贡献。许多动物,特别是狗、猫、马、牛、鸟,早已成为人类的忠实朋友,为人类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人们以树砷建墓的形式来怀念有功的动物。现今世界上有不少动物纪念碑,其中最多、最有名的可能要算狗的纪念碑了。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由于在生理学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他的成就得到了狗的极大帮助,是通过在狗身上进行无数次消化生理实验才取得的。正如他自己所说:“需要狗,如同需要生理仪器一样”。为了纪念狗的功勋,苏联政府根据巴甫洛夫的要求,于1935年在列宁格勒实验医学研究所的花园内建立起一座闻名全球的“无名狗纪念碑”。碑的顶端是一只狗的雕像,碑文上写  相似文献   

16.
古猪兽(Archaeotherium)属于猪齿兽科(Entelodontidae)。这科动物至少在始新世晚期时已经生存于亚洲(Matthew and Granger,1925;周,1958)和北美(Cope,1873);到了渐新世广泛分布于北美及欧亚,达到最繁盛的时期;但到中新世初期就完全程灭了。这科动物的身体从早期就迅速地向“大型”发展。渐新世的代表,大小已和现代野猪的相近;到中新世初期时已发展到如现代野牛的大小。这科动物的形态在头骨和牙齿构造某些方面与  相似文献   

17.
这件狗(Cais familiaris L.)的头颅骨标本(图版)出土于常州市圩墩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五千多年。从研究家畜畜养历史和先民的生活情形方面看,这件标本时代较早,而且保存得完好,有一定的记述价值。马克思指出:家畜是“许多代,在人类控制下,以人类劳动为媒介而继续发生变形的生产物”(《资本论》第一卷,第197页,人民出版社,1953年译本)。我国是世界家畜最早驯养的基地之一。狗可能是由一种似狼的野狗驯化而来,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大约起始于中石器时代。在我国考古文化遗存中的狗,发现十分普遍,但是记述  相似文献   

18.
一狩猎学、驯养学与自然保护工作是动物学中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虽然我国狩猎业与驯养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长期处在封建统治的压迫下,形成了落后和分散的状态,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更无法开展。解放后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已取得不少成就。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提出:“从1959年起,在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危害山区生产最严重的兽害,保护和发展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1963年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指出:“我们固然首先要着眼于粮食产量,但又必须着眼于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全面发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土地和生物资源,包括广大辽阔的山区、草原、水面。不仅大大发展植物生产,而且要大大地发展动物生产”。这就是我国狩猎学、驯养学与自然保护工作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说鸡迎鸡年     
我国民间认为,鸡年是轻松、快活的一年。鸡年的代表,自然是家鸡,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禽类,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利用野生鸡类进行饲养与驯化,使得野生鸡类的一支逐渐演变为家鸡。野生鸡类是家鸡的"远房亲戚"野生鸡类的历史可谓悠久,最早发现于始新世地层中的化石,称为古  相似文献   

20.
“水龙兽”是一类绝灭了的古代爬行动物,它的名称已经说明了它的一些特性。“水龙”,指的是水中生活的爬行动物。按理说,“兽”一般应是指哺乳动物,既然这是一类爬行动物,那为什么又加一个“兽”字呢?这就是因为这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有着一定的关系。它在分类上被归于“似哺乳动物的爬行动物”这一大类。这一类爬行动物可以说是哺乳动物的前身,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