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76、1977年在受肝片吸虫病危害严重的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英阿瓦提公社经常放牧的托什干河滩沼泽地进行了肝片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野外生态观察。该地区的椎实螺类计有二属六种(耳萝卜螺Radixa aur-icularia狭萝卜螺R.lagotis、卵圆萝卜螺R.ovata及适中土蜗Galba modisella、小土蜗G.  相似文献   

2.
小椎实螺生态习性观察与传病、防病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椎实螺(Lymnaea Ollula)为两栖性淡水螺,食藻类、草、叶等腐植质。是牛、羊的重要寄生虫——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此病流行于世界各地,造成养牛、羊业的重大损失。为防治这一疾病,我们选择闽南一肝片吸虫严重流行区(20个生产队,一个国营农场)调查。当地耕牛肝片吸虫感染率74.1%,水田1885亩,农地1824亩,还有部分丘陵地,土壤多为溪泥冲积的壤土,水利条件好,种植水稻、甘蔗、甘薯、大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硝氯酚对牛、羊等家畜进行驱虫、高效、安全、方便。该药在进行梅花鹿肝片吸虫的驱虫试验中,也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为了考核硝氯酚对鹿肝片吸虫的驱虫效力及临床应用,本试验对单圈关养鹿进行了各种剂量的虫卵计数,考核其驱虫效力及副作用,采用了血清生化检验及蛋白电泳来监测硝氯酚的毒性,对鹿群用饲料拌药的方法进行集群给药,观察硝氯酚对鹿群驱虫的效力及安全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片吸虫 (FasciolahepaticaLinnaeus,1 758)是寄生于牛、羊等哺乳动物胆道 ,损害肝脏 ,甚至引起死亡的大型吸虫 ,对畜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为了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有利于开展防治研究 ,我们曾实验观察了肝片吸虫尾蚴自中间宿主小土蜗 (Galbapervia)逸出及其囊蚴形成的过程 ,简报如下。实验在夏季进行。将实验感染肝片吸虫毛蚴后3 0天以上的小土蜗采集回室内 ,分养在 1 0 0ml的小烧杯内。每个烧杯加水 70ml、放小土蜗 3 -5个 ,并定时观察。文献记载 ,肝片吸虫毛蚴自中间宿主逸出和囊蚴形成都是在夜…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可同时感染家畜和人类的寄生虫,肝片形吸虫对人类和家畜的身体机能造成了不可修复的损伤,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感染早期对肝脏造成的肝纤维化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本文主要综述了肝片形吸虫、肝纤维化、三氯苯哒唑的相互关系,并从Th1、Th2类细胞因子、T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 HO-1)、巨噬细胞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肝片形吸虫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包括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所诱导的细胞因子(如:IL-4、IL-10、IFN-γ、TNF-α等)对肝纤维化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最后,还综述了当前唯一可以治疗人类和家畜寄生虫感染的药物三氯苯哒唑对肝片形吸虫所致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园1984年11月从云南购入4只亚洲象,入园后经过系统的寄生虫检查,发现寄生有肝片形吸虫、象芬德吸虫、象线首钩虫、印度摩西德线虫、摩西德摩西德吸虫、镰状摩西德线虫、特拉文奎隆线虫和马蹄属线虫(大公象还寄生有裂体吸虫)。用药物先后治疗,发现左旋咪唑、阿苯唑对线虫驱虫良好,对肝片形吸虫稍差,对裂体吸虫无效;吡喹酮对裂体吸虫有效。以后又连续在3个月内用阿苯唑12—13mg/kg(每月两天),未见副反应,体况明显好转。现将结果简报如下:大公象:左旋咪唑(3mg/kg)、阿苯唑(4mg/kg)、吡喹酮(25mg/kg);驱出线虫4000条,前后盘吸虫1950条,2月后粪…  相似文献   

7.
曹小明  汪涤邦 《动物学报》1991,37(2):168-176
本文首次报道野牛平腹吸虫的生活史,证实尖口圆扁螺和半球多脉隔扁螺为湖南长沙地区本虫的中间宿主。虫卵在适宜温度25—31℃水pH5.5—6条件下经32—13天孵出毛蚴,室温27.07±4.19℃时,毛蚴侵入扁卷螺后30天开始自螺体逸出尾蚴,囊蚴被乳牛和山羊吞食后分别需98和86天发育成熟排卵。文中描述了本虫各期形态构造和某些生物学特性,最后提出本地区牛羊的感染季节主要是在7—10月间,建议冬春两季给予药物驱虫。  相似文献   

8.
我国常用的灭螺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常用的消灭钉螺的方法:物理灭螺,主要有土埋吹沙、沟渠硬化、翻耕种植、蓄水养殖、开新填旧、热力杀螺等;化学灭螺,包括化学合成药物灭螺和植物性药物灭螺;生物灭螺主要有捕食灭螺、微生物灭螺和竞争灭螺。并对几种方法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中国灭螺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颖芳  彭宇  刘凤想 《四川动物》2005,24(4):651-654
本文就我国在化学药物灭螺、环境改造灭螺、利用食螺动物和靶螺竞争生物灭螺及植物灭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灭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科威特湾微茎科滨鹬马蹄吸虫幼虫期的中间宿主双带盾桑椹螺(Clypeomorus bifasciata)及小相手蟹(Nanosesarma minutum)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调查期超过一年,在检查的1 600只螺和415只蟹中, 11.8 %的螺感染了8种马蹄属线虫中的一种,且以滨鹬马蹄吸虫的感染占优势(9.9 %螺感染) ; 80 %的蟹感染滨鹬马蹄吸虫囊蚴。虽然一年四季两种宿主都会感染,但吸虫的流行和尾蚴(指成熟期感染)在夏季呈现高蜂。从螺体排出的尾蚴具有明显季节性,在此海湾必须要超过最低温度20℃。总的感染率在较大(较老)的螺里有所下降,显示吸虫影响宿主生存并随之影响宿主群体结构。囊蚴的感染丰度与蟹的个体大小有明显相关性;较大的蟹感染较多的囊蚴,显示宿主能耐受更多的吸虫。调查显示,囊蚴的感染率与蟹的大小或性别无相关性。囊蚴体外脱囊以及产卵吸虫的释放证明,成熟虫体终年存在于所有大小和性别不同的蟹里,显示从蟹到鸟的持续感染是可能的。总的来说,滨鹬马蹄吸虫在海湾的传播动态是由这两种无脊椎动物宿主来协调,并似乎是被一系列依赖于温度的活动控制,这些活动影响易感宿主种群及感染性幼虫期尾蚴和囊蚴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在内蒙科尔沁草原检查5种淡水螺:耳萝卜螺、卵萝卜螺,豆螺、凸旋螺及半球多脉扁螺共5,616粒。从中查出至少12种吸虫幼虫期,它们是: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有棘血居吸虫、马蹄吸虫、斜睾吸虫、二种背孔吸虫、棘口类吸虫、重盘吸虫、球孔吸虫、异形科吸虫、杯叶科吸虫及鹗形吸虫。其中东毕吸虫、血居吸虫及棘口吸虫的尾蚴分别进行实验动物的感染试验,获得成虫。各吸虫侵袭期幼虫季节动态亦经观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在闽南的漳平、龙海、南安检查了四种淡水螺(耳萝卜螺、放逸短沟蜷、纹沼螺、瘤拟黑螺)共2532只,经检查有13种吸虫的幼虫期,并对其中的中华唐似吸虫和二种异形种吸虫进行了动物感染实验,结果于后。一、中华唐似吸虫Tangiopsis chinensis地点;漳平。放逸短沟蜷(Semisulcospira li-bertlna)是新查见的宿主,感染率为2.5%(32/1264)。螺体内查见雷蚴和尾蚴。该蜷以其尾蚴感染介蚤和剑水蚤均未成功。二、包氏毛毕吸虫Trichobilharzia paoi地点:龙海、南安。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感染率为4.56%(24/526)。在螺体内发现其胞蚴和尾…  相似文献   

13.
1989年3—9月,用分离白雅安淡水螺体内的棘口吸虫囊蚴按100—150个/只人工感染小白鼠15只,在小白鼠的胃和肠道共检到5种棘口吸虫,现报道于下:(测量单位:mm)1曲领棘缘吸虫Echinoparyphium recurvatum第二中间宿主为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a和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2接睾棘口吸虫Echinostoma paraulum Dietz,1909(宫川棘口吸虫E.miyagawai Ishii,1932)第二中间宿主为尖口圆扁螺Hippeuties cantori。3鼠真缘吸虫Euparyphium murinum第二中间宿主为赤豆螺和中华圆田螺。4移睾棘口吸虫E.cinetorchis第一中间宿主为赤豆螺;第…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肝片吸虫诱发猕猴自发性胆结石形成的病理学基础上,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和组织化学染色对胆结石的成分及结构进行了测定,初步探讨了本病发生的机理。在一只9岁雌性猃猴肝总胆管内发现4条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胆囊胆汁中检出大量肝片吸虫虫卵。左侧胆管内有一颗棕黑色结石,直径为1cm、长约2.5cm圆柱形。肝细胞灶性坏死伴有轻度结缔组织增生,胆管腺体重度增生,上皮细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高淳县古柏公社果园场所养母猪患寄生虫病,普遍消瘦。曾用硫双二氯酚驱虫,驱出大量姜片虫和另一种较小的吸虫。经鉴定为人拟腹碟吸虫(Ga-strodiscoides hominis),在我国属首次发现。用沉淀法镜检虫卵,发现人拟腹碟吸虫卵比姜片虫卵瘦长,两端较尖细,近乎菱形,卵色淡,一端有卵盖,另一端有一结节(卵壳不规则肥厚)。经硫双二氯酚、硫溴或新血防片试治,驱出大量成虫。全场百余头成年母猪几乎全部感染。  相似文献   

16.
大片吸虫(Fasciola gigantica Cobbold,1855)是Cobbold(1855)采自英国马戏团的长颈鹿而描述的。此后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菲律宾、夏威夷和非洲等地区皆有牲畜感染的报导,给当地畜牧业带来严重损失。以往学者描述的安哥片形吸虫变种(F.hepaticavar.angusta Railliet,1895)、埃及片形吸虫变种(F.hepatica var.aegyptiaca Loss,1896)和印度片形吸虫(F.indica Varma,1955)等,目前认为皆是大片吸虫的同种异名(Jackson1927:Sarwar 1957)。  相似文献   

17.
布氏姜片虫病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及北方部分地区,危害人民健康与养猪事业的发展,是各地畜牧场中严重疾病之一。病原是由片形科的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Lankester,1859),Odhner,1902]所引起。流行是由中间宿主扁卷螺(Planorbidae)的传播,为查清此病流行的原因和规律,弄清何种螺在当地起主要的传播作用与掌握病流行的季节动态,都必须掌握查螺技术。同时灭螺措施也是防治吸虫类疾病的关键之一,本文对查螺技术及试验灭螺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果茄植物提取物对不同寄生虫中间宿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浸杀灭螺的方法,观察黄果茄植物提取物对不同贝类的生物效应。设8组浓度,观察24 h、48 h和72 h不同贝类的死亡率,并计算LC50。结果表明,当SX浓度为8.640 mg/L,室温在(25±1)℃、水温(23±1)℃时,对湖北钉螺、光滑双脐螺、静水椎实螺浸杀48 h,其死亡率均达100%。48 h的LC50分别为0.332、0.858、0.747 mg/L。研究结果显示,黄果茄植物提取物是一种灭螺效果好且很有苗头的植物灭螺剂。  相似文献   

19.
耳萝卜螺嗅检器的形态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椎实螺的嗅检器,最初系Lacaze Duthies(1872)在椎实螺科的Lymnaea pereger和L. stagnalis(Linnaeus)中记述的。Simroth(1876)称此器官为Lacaze氏器官。一般认为它有检验水质中化学物质的功能。本文对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Linnaeus)的嗅检器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20.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药物灭螺是阻断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方法。由于化学灭螺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均产生严重污染和毒害作用, 因而低毒、易分解的植物灭螺药物研究受到重视,已筛选出诸如黄姜(Dioscorea zingberensis C.H.Wright, DZ)、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 RC)等皂甙类植物灭螺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