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楠竹叶提取物中的4种主要黄酮成分:荭草苷、牡荆苷、牡荆苷-4′-O-葡萄糖苷、牡荆苷-2′-O-鼠李糖苷。通过实验,得到了同时测定4种主要黄酮成分的最佳条件。采用Kromasil-C18(5 μm,4.6 mm×250 mm,Akzol Nobel,Sweden)进行测定,最佳检测条件为:以四氢呋喃∶乙腈∶甲醇∶0.5%醋酸水溶液=10.3∶1∶0.7∶88为色谱流动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柱温25℃,流速:1.0 mL·min-1。荭草苷、牡荆苷、牡荆苷-4′-O-葡萄糖苷和牡荆苷-2′-O-鼠李糖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98.1%、99.1%和98.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0.7%、0.8%和0.6%(n=5)。该方法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楠竹叶成分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油茶饼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到两个黄酮甙,经UV、~1H NMR、~(13)C NMR、EI-MS、FAB-MS等仪器分析,鉴定为山奈酚-3-O-葡萄吡喃糖基(6→1)鼠李吡喃糖甙(1)和山奈酚-3-O-葡萄吡喃糖基-[(2→1)葡萄吡喃糖基](6→1)鼠李吡喃糖甙(2)。正丁醇提取物以酸水解亦分离到山奈酚(4)。油茶饼正丁醇提取物中还分离到蔗糖,得率达2.3%。  相似文献   

3.
大花红景天正丁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产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Hook.f.et.Thoms).S.H.Fu)植物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五个化合物,经光谱和波谱解析,分别为大花红天素、酪醇、红景天苷、德钦红景天苷和草质素7-O-(3″-O-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其中德钦红景天苷为首次在大花红景天中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目前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由条件致病的铜绿假单胞菌生产获得,从而影响工业应用。为了开发一种相对安全的鼠李糖脂生产菌,将带有不同强度组成型合成启动子的鼠李糖基转移酶基因(Rhamnosyltransferase gene,rhl AB)以单、中、高3种拷贝数分别在大肠杆菌ATCC 8739中异源表达,实现了不同产量的鼠李糖脂异源合成。对rhl AB基因和rha BDAC基因簇(TDP-L-鼠李糖合成的基因簇)进一步利用合成启动子进行组合调控,筛选获得了最优生产鼠李糖脂工程菌——大肠杆菌TIB-RAB226。对大肠杆菌TIB-RAB226进行发酵温度优化,鼠李糖脂产量达到124.3 mg/L,是优化前的1.17倍。通过分批补料发酵,12h时鼠李糖脂产量达到209.2 mg/L。对发酵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共检出相对含量变化的5类质核比不同的鼠李糖脂同系物。本研究可为异源合成产鼠李糖脂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紫花牡荆素(casticin)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Bcl-2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用紫花牡荆素预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MTT法分别检测紫花牡荆素不同浓度(1 g/mL、2g/mL、4g/mL、8g/mL)和不同处理时间(6h、12h、24h、48h)细胞增殖情况;IC50浓度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之后,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Be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5.6g/mL紫花牡荆素处理SG-C-7901细胞12小时后,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显著,Westernblot和RT-PCR结果显示Bcl-2表达显著下调.结论:花牡荆素可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而这一作用可能与Bel-2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绿肉山楂叶中五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山楂叶用资源,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250×4.6 mm,5 μm),乙腈-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5 nm,柱温25℃,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绿肉山楂叶中牡荆苷、牡荆素2″-O-鼠李糖苷、金丝桃苷、芦丁和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此分析检测条件下牡荆苷、牡荆素 2″-O-鼠李糖苷、金丝桃苷、芦丁和槲皮素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平均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值均小于3%,方法准确可靠。绿肉山楂叶中含有的黄酮类成分主要以牡荆苷和金丝桃苷为主,且二者含量变化规律与其总黄酮含量变化相似,均在10月初含量达到最高;此时采摘,其质量完全符合《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故绿肉山楂可作为一种新的药用资源来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爆杖花(Rhododendron spinuliferum)茎叶75%丙酮水提取物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从其乙酸乙酯部分中共分离和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3-O-[3″,4″-O-(异丙叉基)-β-D-木吡喃糖苷] (1),二氢槲皮素(2),二氢槲皮素-3-O-β-D-木吡喃糖苷(3),5,7,4′-三羟基-二氢黄酮醇-3-O-α-L-鼠李吡喃糖苷(4),二氢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苷(5),花青素A-2(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爆杖花的化学成分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从西南远志根中分离得到3个齐墩果酸型皂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α-L-阿拉伯糖基-(1→3)-β-D-木糖基-(1→4)-[β-D-芹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基-(1→3)]-[4-O-(E/Z)-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β-D-岩藻糖基酯(1)、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β-D-木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α-L-鼠李糖基-(1→3)]-[4-O-(E/Z)-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β-D-岩藻糖基酯(2)和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α-L-阿拉伯糖基-(1→4)-β-D-木糖基-(1→4)-[β-D-芹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4-O-(E/Z)-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基-(1→3)]-β-D-岩藻糖基酯(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西南远志根中分离得到3个齐墩果酸型皂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α-L-阿拉伯糖基-(1→3)-β-D-木糖基-(1→4)-[β-D-芹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基-(1→3)]-[4-O-(E/Z)-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β-D-岩藻糖基酯(1)、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β-D-木糖基-(1→4)-α-L-鼠李糖基-(1→2)-[α-L-鼠李糖基-(1→3)]-[4-O-(E/Z)-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β-D-岩藻糖基酯(2)和3-O-β-D-葡萄糖基presenegenin 28-O-α-L-阿拉伯糖基-(1→4)-β-D-木糖基-(1→4)-[β-D-芹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4-O-(E/Z)-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基-(1→3)]-β-D-岩藻糖基酯(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来江藤的苯丙素类配糖体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云南民间药用植物来江藤(Brandisia hancei Hook.f.)的全草中分离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苯乙醇基-O-α-L-鼠李吡喃糖基(1→3)-β-D-(4-O-咖啡酰基)-半乳吡喃糖苷(1),3,4-二羟基苯乙醇基-O-α-L-鼠李吡喃糖基(1→3)-β-D-(2-O-乙酰基-4-O-咖啡酰基)-半乳吡喃糖苷(2),acteoside(3),2’-acetylacteoside(4),poliumoside(5),2’-acetylpohumoside(6),mussaenoside(7),luteolin-7-O-β-D-glucoside(8),luteolin(9)和mannitol(10)。化合物1-6为苯丙素配糖体成分,其中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关键词:来江藤;苯丙素类配糖体;3,4-二羟基苯乙醇基-O-α-L-鼠李吡喃糖基(1→3)-β-D-(2-O-乙酰基-4-O-咖啡酰基)-半乳吡喃糖苷。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