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BSP基因RNA干扰对乳腺癌MDA-MB-231BO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基因表达后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应用pSilencer5.1-U6Retro构建针对BSP基因的siRNA逆转录病毒重组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染293细胞制备病毒悬液感染MDA-MB-231BO细胞,利用嘌呤霉素筛选抑制BSP表达的乳腺癌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BSP蛋白表达,采用MTT法和集落形成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显示,成功构建BSP基因RNAi稳定转染的231BO-BSP27细胞。231BO-BSP27细胞内BSP蛋白表达抑制率为69.3%,与对照组细胞相比,231BO-BSP27细胞的生长速率和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S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由此证实,逆转录病毒介导的RNAi能实现BSP基因稳定沉默,从而抑制MDA-MB-231BO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AcGFP基因标记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pAcGFP对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DC/CIK对其杀伤活性.方法:应用Fugene HD Transfection Reagent转染MCF-7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pAcGFP的乳腺癌细胞.采用MTT方法检测MCF7-pAcGFP细胞对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DC/CIK对MCF7-pAcGFP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稳定表达pAcGFP的乳腺癌细胞MCF7-pAcGFP对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未转染前相似(P>0.05),均对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和紫杉醇较为敏感;DC/CIK对MCF7细胞和MCF7-pAcGFP细胞的杀伤能力相同(P>0.05).结论:MCF7-pAcGFP细胞可代替MCF-7细胞用于抗乳腺癌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3.
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cell-specific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site 1,Bmi-1)基因是多梳基因家族成员,参与细胞增殖调控.研究发现Bmi-1基因可能参与肿瘤的形成,可能成为肿瘤潜在的治疗靶点.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Bmi-1基因表达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探讨Bmi-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PT67细胞包装质粒后产生的逆转录病毒感染MCF-7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建立稳定细胞株,稳定抑制Bmi-1的细胞株命名为MCF-7/Bmi-1si.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Bmi-1的表达量;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侵袭小室模型检测细胞体外侵袭和转移能力.MCF-7/Bmi-1si组与MCF-7和MCF-7/GFPsi组相比,Bmi-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克隆形成数及形成率也明显减少(P<0.05).侵袭和转移实验表明:与MCF-7和MCF-7/GFPsi组相比,MCF-7/Bmi-1si组细胞在Transwell侵袭小室中24 h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果表明沉默Bmi-1基因表达稳定细胞株构建成功,Bmi-1基因表达的沉默能显著降低MCF-7细胞的体外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卡铂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别给予不同浓度(0、2.5、5、10 mmol/L)二甲双胍和20μmol/L卡铂处理后,采用MTT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二甲双胍联合卡铂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5、10mM组细胞OD490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10 mM组细胞OD490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单药相比,二甲双胍和卡铂联用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与单药相比,二甲双胍和卡铂联用组细胞的克隆形成抑制率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卡铂能够有效的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与其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TGFβR)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且已有迹象表明该通路可能介导肿瘤的化疗耐受.本研究构建了干扰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peⅠ,TGFβRⅠ)的重组质粒pRNAT-U6.1/TGFβRⅠ-sh1,发现其可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显著下调TGFβRⅠ的表达,P0.01.后将该干扰质粒转染乳腺癌细胞MCF-7/5Fu、MCF-7、MDA-MB-231、MDA-MB-453,建立了稳定的乳腺癌TGFβRⅠ干扰模型;MTS法检测上述4种细胞模型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紫杉醇(taxol,TAX)的敏感性.结果显示,MCF-7、MCF-7/5Fu和MDA-MB-453细胞在干扰TGFβRⅠ之后对5-FU和TAX敏感性并未发生改变;但是间质表型的MDA-MB-231细胞在干扰TGFβRⅠ之后对5-FU和TAX的敏感性显著增加.由此可见,干扰TGFβRⅠ的表达阻断TGFβ信号通路,进而显著增加间质型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这为临床乳腺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汉防己甲素和顺铂联合作用乳腺癌细胞,来提高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方法:运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乳腺癌细胞表面的超微结构进行表征;MTr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顺铂和汉防己甲素分别作用乳腺癌细胞48h IC50值为26.33μmoL/l和5.6μmok/l;联合用药组的IC50值为汉防己甲素2.5μmol/L和顺铂13.32μmol/l,在低浓度的联合用药作用乳腺癌细胞24h细胞膜表面结构被破坏,产生孔洞,作用48h被严重破坏使细胞周期在S比例增加为51.7%±0.30%.结论:提高了癌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联合用药通过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对癌细胞进行有效杀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7.
Chkl的高表达可能是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siRNA干扰Chk1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耐阿霉素)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Chk1在乳腺癌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机制。采用RNAi技术抑制MCF-7/adr细胞中Chk1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内Chk1蛋白表达情况,经阿霉素作用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hk1 siRNA转染24h后,MCF-7/adr细胞中Chk1蛋白表达下降了67%,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组(P<0.05)。FCM法检测结果显示,同时,抑制Chk1的表达可解除阿霉素引起的G_2/M期阻滞;使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率由转染前的(5.54±0.15)%上升到(22.24±0.13)%(P<0.05);在阿霉素浓度为0.4mg/L、4mg/L时,细胞的增殖活性分别下降13%、34%。提示siRNA干扰Chk1能够通过调控MCF-7/adr细胞周期及增殖从而增强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为临床上克服乳腺癌化疗耐药提供了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康莱特联合顺铂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Siha细胞,分别将康莱特(浓度为1,2,4,6,8 mg/mL),顺铂(浓度梯度为1.5,3,6,9,12μg/mL),单独作用于宫颈癌SiHa细胞,加药24h、48h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康莱特组和顺铂组细胞24h凋亡率,选取合适的药物浓度(康莱特6 mg/mL,顺铂3μg/mL),进行联合用药,加药24h、48h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h细胞凋亡率。结果:①MTT法显示加药后两组的24h、48h,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②联合用药时,细胞的抑制率和凋亡率要显著高于单独用药(P0.01)。结论:康莱特、顺铂单独或联合作用均能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且康莱特联合顺铂的作用要显著高于单独用药,康莱特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天蚕素A-爪蟾素2杂合肽P18对体外培养的人类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的活性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P18对体外培养的MDA-MB-435s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Live/Dead Viability/Cytotoxicity试剂盒对细胞进行染色,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存活状态;通过DiBAC_4(3)染色,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给肽时细胞膜的膜电位变化;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P18作用24 h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MTT试验表明P18对MDA-MB-435s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P18可以使MDA-MB-435s细胞膜破损,细胞死亡;P18作用时,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到MDA-MB-435s的细胞膜发生了去极化现象;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细胞崩解坏死.结论 杂合肽P18能够引起MDA-MB-435s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而导致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常见化疗药物对人胃癌SGC 790 1细胞系端粒酶活性影响。方法 MTT (噻唑蓝 )法测定化疗药物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 5 氟尿嘧啶、氟铁龙 (脱氧氟尿苷 )对人胃癌SGC 790 1细胞系毒性作用的半数抑制(IC5 0 )浓度 ;用TRAP ELISA法测定 4 0×IC5 0浓度化疗药物作用于SGC 790 1细胞 4h、 2 8h端粒酶活性及IC5 0浓度IC5 0化疗药物作用于SGC 790 1细胞 2 4h、 72h、 12 0h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高浓度 ,低浓度顺铂、丝裂霉素对SGC 790 1细胞端粒酶活性有完全抑制作用 ;而阿霉素、 5 氟尿嘧啶、氟铁龙对SGC 790 1细胞端粒酶活性有部分抑制作用。结论 阿霉素、 5 氟尿嘧啶、氟铁龙对SGC 790 1细胞端粒酶活性有轻度抑制作用 ;顺铂、丝裂霉素能完全抑制端粒酶活性 ,呈时间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