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多器官保护的作用和组织灌注改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亚低温脑保护,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护器官功能及血液净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连用2周,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各项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血清淀粉酶和血乳酸水平测定等)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心率、血清淀粉酶、血乳酸水平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情况,提高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多器官保护作用并,改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参附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霄云  钱海凌 《蛇志》2009,21(2):109-11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合稳心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7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合稳心颗粒组(简称治疗组)24例和心宝丸组(简称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参附注射液合稳心颗粒组在提高心率方面明显优于心宝丸组(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参附注射液合稳心颗粒组疗效亦明显优于心宝丸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合稳心颗粒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因素对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02例心脏骤停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心肺复苏,然后将影响患者心肺复苏的因素进行简单的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采用肾上腺素联和血管加压素治疗的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方面的效果均优于常规复苏组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对于心脏骤停者的院前心肺复苏治疗,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因素非常多,而采用肾上腺素联和血管加压素则能够大大提高患者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院前休克患者回院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院前救治的91例院前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西医抗休克处理;治疗组46例,在常规西药处理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回院后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转运回院后,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配合参附注射液能降低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安全有效的转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9,(4)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使用常规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亚低温治疗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转归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可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改善治疗转归情况,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一种大鼠急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宏  彭成  展海霞  余成浩 《四川动物》2008,27(2):296-298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大鼠急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复制方法.方法 选用体重280~350 g的雄性SD大鼠,麻醉后于舌下静脉快速推注盐酸普鲁帕酮注射液10.5 ,mg/kg,观察记录造模后1小时内动物心率、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 大鼠造模后数秒内心率即显著减少, dp/dtmax显著下降,-dp/dtmax显著上升,持续数十分钟.与空白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参附注射液和白附片水煎液显著恢复模型动物心率、 dp/dtmax、-dp/dtmax,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普鲁帕酮注射液复制大鼠急性心阳虚衰动物模型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REM)复合右美托咪定(DEX)在心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行心脏手术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麻醉Ⅰ组和麻醉Ⅱ组各50例。麻醉Ⅱ组患者以REM复合DEX进行麻醉;麻醉Ⅰ组患者以REM行麻醉。比较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麻醉Ⅱ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点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不明显,(P0.05)。麻醉Ⅰ组患者插管即刻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下降显著,经t检验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Ⅱ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麻醉Ⅰ组,经t检验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苏醒、恢复呼吸时间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Ⅱ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麻醉Ⅰ组,经x~2检验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M复合DEX在心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确切,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平稳,提高镇静效果。同时不影响其拔管、苏醒和呼吸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双囊气压输液袋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的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入我科的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40例做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双囊气压输液袋(实验组)或传统注射器配合三通管快速输液(对照组)恢复患者血压,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处理的患者输完250 mL液体所需的时间,恢复正常收缩压和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时间,以及连续扩容1000mL后的收缩压值、心率、体温和患者存活率.结果:实验组输注250mL液体所需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恢复正常收缩压和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扩容1000 mL后收缩压、心率、体温的平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囊气压输液袋补液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能更迅速、有效恢复患者的收缩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盐酸戊乙奎醚治疗脓毒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40例脓毒性休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PH组,n=20)),对照组予山莨菪碱(654-2)治疗;PH组予盐酸戊乙奎醚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末梢转暖时间,给药后2h、6h、12h时点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瞳孔、动脉血氧饱和度、肠鸣音及血乳酸含量变化.结果:PH组、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组末梢转暖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乳酸含量下降、动脉氧饱和度明显改善;PH组心率、平均动脉压、瞳孔、肠鸣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PH组血乳酸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2h、6h时点心率、瞳孔、肠鸣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PCACHE Ⅱ评分、SOFA评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PH组评分减少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明显改善休克患者微循环,无明显增加心率、抑制肠蠕动副作用,是脓毒性体克患者较理想的血管活性药.  相似文献   

10.
王志英  肖燕  黄静芳  伍蝉璐  乐冬友 《蛇志》2012,(4):367-368,39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腰椎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科接受腰椎穿刺的460例患者,按进行腰椎穿刺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接受传统的腰椎穿刺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一些预见性护理,并比较腰椎穿刺时的配合程度,腰椎穿刺后并发症情况,腰椎穿刺时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腰椎穿刺配合程度高,腰椎穿刺后并发症少,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不明显。结论腰椎穿刺前进行有效的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护理的效果,预防腰椎穿刺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226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06例。对照组采用颅脑损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血糖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GO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于治疗1d、3d及7d时颅内压与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平均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恢复良好比例高于对照组(P〈O.05),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疗法有助于辅助降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血糖,保护脑细胞,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henfuin jection,SH)对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所致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及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18 g~22 g,8周~10周)分为:A组为假手术加生理盐水处理组.B组为假手术加参附注射液处理组,C组模型组为造模加生理盐水处理组,D组参附组为造模加参附注射液处理组,每组15只.运用脑中动脉梗死缺血模型,结合神经行为学评价、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小鼠脑缺血损伤的影响以及皮质组织内p38 MAPK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参附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小鼠缺血后神经行为学表现,减小MCAO导致的鼠脑梗死面积;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质半影区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参附组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总p38 MAPK在各组间差异不大.结论:参附注射液降低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可能通过降低p38 MAPK磷酸化水平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对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8年3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接诊的老年胸、腹主动脉夹层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循环功能指标[血压(DBP、S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气道压力(PAW)]及麻醉效果[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苏醒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的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在T1~T5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T1时间点,观察组P~(ET)CO_2低于对照组,PAW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pO_2在T3、T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R、SBP、DBP、MAP在T1~T3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HR、MAP在不同时间点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对于老年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患者,具有降低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影响的效果,具有更优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丙泊酚与异氟醚麻醉对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应激激素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需要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根据麻醉用药不同,将其分为丙泊酚组、异氟醚组及实验组,每组各30例。观测患者不同时段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S)的浓度及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麻醉前及气腹20 min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含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气腹前,实验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低于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P0.05);放气10 min,实验组患者肾上腺水平显著高于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P0.05);三组患者麻醉前及气腹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气腹20 min,实验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显著优于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P0.05);术后放气10 min,实验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显著优于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显著优于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异氟醚可有效改善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麻醉期间的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接诊的80例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夜间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总睡眠时间、醒觉时间、血氧饱和度、治疗前后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后,观察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总睡眠时间、醒觉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HI、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清hs-CRP、LDL以及T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及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8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分为无创通气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1h两组的血气分析及相关的症状、体征及病情缓解分值并进行统计学配对比较处理。结果治疗前各匹配组分析P〉0.05,说明两组基础病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 h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及缓解积分各组比较P〈0.01。结论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心肺功能改善更明显,由此表明该方法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氨茶碱及硝苯吡啶治疗高原肺水肿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氨茶碱及硝苯吡啶对高原肺水肿的疗效.方法:采用右心漂浮导管方法,观察了静脉推注氨茶碱及舌下含服硝苯吡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氨茶碱能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提高患者的心输出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用药前后体循环压及心率未见明显变化.硝苯吡啶含服也能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虽能降低体循环压但幅度较小,但用药前后心输出量、心率及动脉血气饱和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氨茶碱及硝苯吡啶均有急性降低高原肺水肿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作用,但二者相比,氨茶碱降低肺动脉压效果明显优于硝苯吡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顺式阿曲库铵与维库溴铵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诱导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研究组患者给予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插入气管导管后3min(T_2)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术后肌肉颤抖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麻药维持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麻药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T_0时,两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_1及T_2时,研究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P0.05)。结论:维库溴铵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顺式阿曲库铵,对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程度更轻,且起效迅速,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脑钠肽(NT-proBN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相应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H-FABP及CRP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T-proBNP、H-FABP及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T-proBNP、H-FABP及CRP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低(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降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H-FABP及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NIPPV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动脉血气分数、肺功能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状况以及阻塞性肺病及支气管哮喘生理状况。结果:治疗后3 d以及10 d,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急性生理性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CA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NIPPV有利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