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小浪底水库运行对黄河鲤鱼栖息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晓辉  赵卫华  张文鸽 《生态学报》2010,30(18):4940-4947
通过历史文献和实地生态调查,了解黄河鲤鱼生态习性及与径流组分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水库对径流组分影响,建立栖息地模拟模型,研究小浪底水库运行对黄河鲤鱼生存繁衍的影响。研究表明:(1)径流的流量组分与黄河鲤鱼的生态习性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小浪底水库的运行显著改变了流量脉冲、小洪水及大洪水,流量脉冲消失或减少使得黄河鲤鱼产卵缺乏足够的产卵栖息地;小洪水减少使黄河鲤鱼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减少;漫滩洪水减少和消失使黄河鲤鱼失去从河滩地获得食物和栖息地机会。(2)通过建立River2D模型,得到了不同流量下黄河鲤鱼在不同生命阶段栖息地面积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建库后大于1400m3/s流量的显著减少,影响了黄河鲤鱼的产卵;建库后花园口低限流量变化不明显,建库对成鱼和幼鱼生存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鲤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材料和方法 实验用卵为三龄鲤鱼(Cyprinus Carpio)自然产卵受精所得。取材二次:第一次是6月3号,产卵水温是21℃,卵质较好;第二次是6月23号,产卵水温为25.5℃。卵质较差。 所得受精卵先在同温新水中轻洗干净,后  相似文献   

3.
营养状况对幼年鲤鱼肝脏IGF-Ⅰ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华益民  林浩然 《动物学报》2001,47(1):94-100
通过室外喂养观察3种营养状况对幼年鲤鱼生长、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和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mRNA表达的影响。一组鱼喂含40%酪蛋白的饵料(H组),一组鱼喂含20%酪蛋白的饵料(L组),饵料的总能量相同;另一组鱼先饥饿32天再投喂含40%酪蛋白的饵料。禁食后饥饿组鲤鱼体重和体长的生长受阻,在第16天饥饿组鱼血清GH水平明显升高,到第32天达到H组的4倍;而肝组织IGF-Ⅰ mRNA水平在第16天无明显下降,但是到第32天已降到不到H组的一半。鲤鱼其它组织饥饿32天未发现IGF-Ⅰ mRNA表达有明显变化。饥饿32天后开始投喂含40%酪蛋白的饵料,鲤鱼生长、肝组织IGF-Ⅰ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恢复,再投喂16天皆与H组无明显差异。再投喂过程中,GH水平也逐渐下降,第16天恢复正常。实验结果提示鲤鱼营养对肝组织IGF-Ⅰ mRNA的表达有调节作用。营养缺乏将导致鲤鱼肝组织IGF-Ⅰ mRNA的表达水平也相应恢复正常,从而导致鲤鱼生长恢复。同时,实验结果也提示,鲤鱼肝以外的组织IGF-Ⅰ mRNA表达不受营养调节。L组鲤鱼在喂养过程中,体重和体长的增长比H组低,但即使喂养40天,两组鱼体重和体长并无显著差异。两组鱼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和各组织IGF-Ⅰ mRNA的表达水平到实验第32天也未发现有明显差异。推测在鲤鱼含正常能量和20%酪蛋白的饵料已能维持正常IGF-Ⅰ mRNA的表达。L组和H组鱼肝IGF-Ⅰ mRNA在喂养1个月后仍无显著差异也可能与实验时间较短有关。  相似文献   

4.
鲤鱼产卵孵化的经验在我国已经很多,但是对鲤鱼产卵前后的性腺变化,国内所见文献为数不多。我用想通过实验,对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由于取材不多,水平有限,错误难免,希读者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5.
“催青”近年来在我国已有开展,并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尤其是在淡水养殖业上,如鲤鱼的冬季产卵、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池中产卵,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根据各地的实验和我们的工作,证明了用鲤鱼脑垂体“催青”可得最好效果,为了使进一步得到推广,现将我们(武汉大学生物系洪湖实习队)所进行的工作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纳米硒(nano selenium, NSe)对氟暴露下鲤鱼肝脏的抗氧化功能和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将750条鲤鱼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K)、氟胁迫组(FS)和纳米硒低、中、高剂量组(NSe L、NSeM、NSeH),NSe L、NSeM、NSeH组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1、0.5、1.0 mg·kg-1的纳米硒,FS和 NSe组用100 mg·L-1氟溶液进行胁迫,试验时间为30 d.结果表明:与CK组比较,氟暴露降低了鲤鱼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的活性,增加了丙二醛(MDA)含量,肝脏的组织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与FS组比较,NSe增强了鲤鱼肝组织中SOD、CAT和GSH-Px活性,降低了MDA含量,缓解了氟胁迫对鲤鱼肝脏组织结构的损伤.表明饵料中添加纳米硒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氟胁迫所造成的鲤鱼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和组织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长江刀鲚亲鱼强化培育及自然产卵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人工饲养条件下长江刀鲚亲鱼培育的水温及主要水化学指标、饵料投喂策略及经强化培育后刀鲚自然产卵的规律。结果表明,刀鲚亲鱼培育池周年水温变化范围为5-34℃,刀鲚常年摄食,采用“鲮鱼苗+细足米虾”的系列活饵进行饲育期、越冬期、促熟期分阶段的投喂策略,雌性亲鱼强化培育后成熟系数可达16.5%,发育较佳,总体成活率为97.6%。5-6月是刀鲚产卵的高峰期,产卵时间集中在20:00-20:30,受精率为80%-92%,试验期间收集刀鲚受精卵56.9万粒。刀鲚的产卵与水温关系密切,最适产卵水温为20-28℃。  相似文献   

8.
池养鲤和草鱼血液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鲤鱼和草鱼的血液细胞包含红血球、淋巴球、单核球、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及纺锤细胞。没有见到嗜碱性球。2.鲤鱼及草鱼的红血球数及血红蛋白量,在正常条件下,与水中溶氧量及成熟系数成十分显著的负相关。成熟雌鲤的红血球数(y)与溶氧量(x1)及成熟系数(x2)的迥归公式为:y=122+2.9x1-1.2x2。3.性腺发育程度及生殖活动强烈地影响鱼类血液有形成分。在生殖季节雄鱼的红血球数及血红蛋白量比雌鱼高,红血球沉降率则相反。白血球则在生殖季节及性腺退化吸收时比较活跃,而在非生殖季节两性之间无明显差异。4.发育成熟的雌鲤,经注射垂体后,无论产卵与不产卵其红血球数及血红蛋白量都下降,自然产卵的雌鲤亦然。5.雌鲤的红血球沉降率在临近产卵时急剧增加,而且比雄鲤明显地高。至于饥饿则对红血球沉降率无明显影响。6.在池养条件下鲤鱼的红血球数、血红蛋白量以及血式的个体差异较小,可望成为这类鱼的有应用价值的正常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鲤鱼及其杂交后代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为其营养价值的评价,人工饵料的配比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DNA含量的测定,为探讨鱼类亲缘关系和杂交育种累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0.
稀有鮈鲫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根据野外调查与室内养殖的结果,稀有鮈鲫的繁殖季节为3—11月,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可周年繁殖。在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饵料条件下孵出后4个月左右即可达性成熟并产卵。对7对鱼共136批次产卵进行了观察统计,平均每尾雌鱼5.4d产卵一次,平均每次产卵300.3粒。根据卵母细胞发育进程、卵径分布、产卵频次以及年产卵量大于怀卵量、含卵量等特征,建议将稀有鮈鲫的特殊产卵类型命名为连续产卵类型,并与生态学上常用的“多次产卵”、“分批产卵”加以区别。最后就稀有鲍鲫作为一种新的实验鱼等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两种微生态调节剂对网箱鲤鱼生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两种微生态调节剂(MicrobeFA9102和一种芽胞杆菌制剂)添加到基础饵料中用于网箱鲤鱼的饲养试验。MicrobeFA9102试验组和对照组鲤鱼在增重及饲料利用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MicrobeFA9102可取代部分蛋白饲料和降低生产成本,而芽胞杆菌制剂似乎不宜用于鲤鱼生产。因而进一步筛选适用于红鱼生长的理想的微生态制剂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鲤鱼、白鲢、鳊鱼的鱼苗、鱼种耗氧量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测定了红鲤、鲤鱼、白鲢和鳊鱼鱼苗、鱼种的耗氧量。温度为20℃。 四种鱼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式为:红鲤Y=0.00104X~(0.84);鲤鱼Y=0.00085X~(0.89);白鲢Y=0.00091X~(0.88);鳊鱼Y=0.00082X~(0.91)。在同一体重组内,四种鱼耗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鱼苗长重关系不同,因此,种间代谢水平有别。 根根据的方程式,估计了红鲤、白鲢和鳊鱼鱼苗发育过程中的饵料消耗量。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红鲤饵料系数最低,白鲢次之,鳊鱼最高。 证实了红鲤鱼苗、鱼种耗氧量存在昼夜变化,鱼种的情况较为明显。 根据鱼苗耗氧量特点,提出生产实践应注意的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蚯蚓饲养中,饵料湿度对于蚯蚓的正常繁殖和卵包(蚓茧)的顺利孵化,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蚯蚓的产卵数量和卵包孵化速度和数量。在天津市饲养蚯蚓所用的饵料,是利用马粪经过高温发酵而成,在饲养过程中,饵料的湿度随饲养床的深度而逐渐增大,但究竟各层的湿度应达到或保持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东江鲤鱼的种群动态并进行渔业生物学分析。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可以表达东江鲤鱼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L=39.308R-42.611,L_t=851[1-e(-0.173(t 0.0394))]W_t=19171.5[1-e~(-0.173(t 0.0394))]~3。通过渔获物统计资料计算种群的自然死亡率D=0.27和捕捞死亡率E=0.25,并分析比较产卵力及产卵群体的结构类型。通过比较各种捕捞强度和最小捕捞规格的不同的总渔获量和群体的相对数量,提出获得持续渔获量的捕捞强度F=0.35及最小捕捞年龄t=2。  相似文献   

15.
鲑鱼GnRH的一种类似物:(D-Arg~6,Trp~7,Leu~8,Pro~9NET)-LHRH(sGnRH—A)和多巴胺拮抗物domperidone对诱导鱼类GtH分泌和排卵具有非常高的活性。sGnRH-A和DOM同时一次注射能促使大鳞副泥鳅和鲤鱼的GtH大量迅速释放,并有效地诱导它们以及草鱼、鲢鱼、鳙鱼、鲮鱼等排卵或产卵。  相似文献   

16.
鹄沼枝额虫是一种淡水小型甲壳动物,主要以细菌、有机碎屑和单胞藻等为食.用豆腐、虾片、米糠、大豆、面粉、小球藻6种饵料培养鹄沼枝额虫幼体,经11d培育,结果显示,不同饵料对鹄沼枝额虫生长、成活率有显著影响.方差分析表明,虾片组的鹄沼枝额虫体长增长显著优于其他5种饵料组(P<0.05);小球藻组的鹄沼枝额虫成活率显著高于米糠、豆腐和面粉组(P<0.05),但与虾片和大豆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虾片培养的鹄沼枝额虫较其他5种饵料提早1-2d产卵,且初次产卵量和卵径均为最大.用虾片、大豆、米糠、虾片+米糠、大豆+米糠5种饵料投喂性腺刚开始发育的鹄沼枝额虫,经27d培育,结果表明,不同饵料组间的鹄沼枝额虫生殖力差异显著.虾片+米糠培育的鹄沼枝额虫生殖总量显著高于米糠和大豆(P<0.05),而与虾片和大豆+米糠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虾片和虾片+米糠是培养鹄沼枝额虫的优质饵料,对其生长和种群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0-2004年5-7月在山东半岛南部鲤鱼产卵场调查结果表明:鲲鱼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全程,在表层水体中,水温条件为21.78%-22.68qc(平均22.05℃)和17.05℃-18.88℃(平均17.900C),大约需要42-44h和50-52h;在上混合层水体中,水温条件为21.26℃-22.050C(平均21.70℃)和17.02℃-17.90℃(平均17.50℃),大约需要44-46h和50-54h;在温跃层水体中,水温条件为16.22℃-21.26℃(平均18.70℃)和14.42℃-17.02℃(平均15.72%),大约需要46-48h和68-72h。对鲲鱼胚胎发育时间的观测值与计算值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本研究所用的现场观测和估算方法是值得信赖的。2003年6月下旬产卵场中的水温分布较2002年6月下旬低1.80℃-3.80℃,鲤鱼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时间要长8-24h。鲲鱼胚胎发育的阈温度和有效积温值分别为10.26℃和423.1h&#183;℃。在产卵季节,产卵场中傍晚7:00就有少量的鲲鱼开始产卵,直到凌晨5:00仍然有少量的鳃鱼还在产卵,产卯时间持续10h;上半夜9:00至凌晨2:00为鲤鱼的产卵高峰时间,鲤鱼主要在温跃层内产卵[动物学报54(6):988-997,2008]。  相似文献   

18.
饵料对鱼类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筛选稀有鲫(Gobiocypris rarus)幼鱼和成鱼阶段最适投喂方式, 实验将出膜5周末(日龄为35 day after hatching)的幼鱼随机分为5个组: A组投喂丰年虫; B组每周前6d (days)投喂丰年虫, 后1d投喂商业化微颗粒S3饲料; C组每周前3.5d投喂丰年虫, 后3.5d投喂饲料; D组每周前1d投喂丰年虫, 后6d投喂饲料; E组一直投喂饲料; 各组均采用饱食投喂策略。每2周统计生长、存活指标, 直至第21周(147 dah), 在17周(119 dah)取材用于观察性腺发育程度。在产卵后统计各组产卵量、孵化率和子代畸形率。结果显示: (1)E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2)从产卵量、孵化率和子代畸形率上看, B组产卵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3)从性腺组织学上看, 不同投喂方法对精巢的成熟度无显著影响, 但投喂过丰年虫的稀有鲫卵巢发育成熟度显著优于E组。研究结果提示:适量加入丰年虫比单一投喂活饵或饲料更有利于稀有鲫的生长和繁殖。建议在标准化养殖过程中, 幼鱼和成鱼期的稀有鲫采取丰年虫与饲料投喂频次比值为6﹕1的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宝刀鱼的摄食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的北部湾主要渔港逐月采样以及 2010年2月北部湾海域的拖网调查资料,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北部湾宝刀鱼(Chirocentrus dorab)的饵料组成、营养级和摄食习性随叉长和性腺发育的个体变化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宝刀鱼既摄食小型中上层鱼类,又摄食底栖鱼类、虾蟹类和头足类,属于广食性动物食性鱼类。以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为指标,表明鱼类为其最主要饵料(99.7%),其中优势饵料生物为犀鳕属(Bregmaceros sp.)、小公鱼属(Thryssa sp.)、小沙丁鱼属(Sardinella sp.)和圆鲹属(Decapterus sp.)等。宝刀鱼摄食强度和饱满指数的月份差异十分显著(P<0.001), 而以Brillouin指数表征的各月份营养多样性则无显著差异。雌性性腺成熟度指数(GSI)显示北部湾宝刀鱼1年中呈现1个产卵高峰期(5-8月),与北部湾中上层水温高峰趋势相符,表明宝刀鱼产卵高峰与水温密切相关,且产卵期间摄食强度没有降低。随着叉长的增长,北部湾宝刀鱼饵料生物个数变化较小,但平均单个饵料生物重量却明显增加。聚类分析表明, 北部湾宝刀鱼以相似性系数可划分为380mm以下、381-530mm以及530mm以上3个不同食性叉长组。以δ15N计算所得宝刀鱼各叉长组的平均营养级为3.4。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小型湖泊养鱼事业的推广以及各地农业合作社中养鱼副业的开展,人民对于鱼苗的需要是在不断增长中。我国的主要饲养鱼类中除了鲤鱼能在池中产卵以外,其他几种像青、鲩、鲢、鳙等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使它们在池中产卵的方法,因此这几种所谓“家鱼”的鱼苗,必须捕自江中。长江和西江是家鱼苗的两个主要来源,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