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评估骨性Ⅲ错合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后睡眠时期的呼吸功能情况,研究该类患者正颌手术后存在呼吸道梗阻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56例接受正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周、1月、3月和术后6月的多导睡眠图报告。设计问卷调查表评估手术影响日间嗜睡度的变化。从PSG报告上获得的术前术后有代表性的2项参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最低氧饱和度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数据显示术前和术后AHI指数及SpO2无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无差异)。54例病人术后均未出现睡眠呼吸障碍症状。2例病人术后出现睡眠时期打鼾,但术后随访6月后打鼾逐渐消失。结论: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后无明显呼吸道梗阻症状。但若患者同时具有超重、短颈、舌体大等其他危险因素及仅行下颌骨后退手术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56例做研究对象,对患儿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前后呼吸暂停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平均值进行记录和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三组患儿术后呼吸暂停指数、伴最低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优于术前。中、重度鼻咽气道狭窄程度比较,术后较术前疗效显著,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后呼吸暂停指数、伴最低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得到显著改善,是治疗最佳方案,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联合应用舌骨肌切开悬吊术和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方法:用多导睡眠监测确定52例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不同方法确定均为以舌根平面阻塞为主的上气道多平面狭窄。采用舌骨肌切开悬吊术联合腭咽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鼾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手术总有效率94.2%。无1例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舌骨肌切开悬吊术安全、易行,结合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CBCT(Cone-Beam 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在正颌手术前的正畸治疗中,下切牙唇向移动后的牙根吸收情况。方法:对17名需要进行正颌手术的成人骨性Ⅲ类患者分别在矫治前及正颌手术前对下切牙区进行CBCT扫描,经软件处理进行三维重建,对每个牙根单独成像后分别测量其牙根体积。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牙根体积量及吸收量百分比的变化。结果:①下切牙在唇向移动后牙根体积显著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②不同牙位间牙根吸收量百分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在术前正畸治疗移动下切牙的过程中,下切牙牙根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吸收。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联合鼻腔扩容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5例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56,UPPP)和B组(n=59,UPPP联合鼻腔扩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睡眠质量、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2个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2个月社会功能、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生理机能、活力、情感职能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2个月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PP联合鼻腔扩容手术治疗OSAHS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采用牵张成骨以及正颌正畸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 例颞下颌关节强直 继发小下颌畸形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仅采取正颌正畸治疗,观察组一期通过关节成形 术解除关节强直,完成正畸治疗后,二期采用牵张成骨以及颏成形术矫治小下颌畸形伴随OSAHS,术后进行8-35 月的随访,评价 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牵张距离、颏前移距离以及术后张口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最大张口度均大于20 mm,平均最大张口 度由术前的3.2 mm增加至术后的36.7 mm,P<0.05,观察组术后能够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睡眠紊 乱指数(AH1)、LAST、后气道间隙(PAS)以及SNB 角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的OSAHS 症状均得到显著 的改善,未出现OSAHS复发情况。结论:牵张成骨联合正颌正畸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可以很好的矫治 牙额面畸形,且能够有效改善伴发的OSAHS 症状。  相似文献   

7.
89例正颌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正颌外科患者术前术后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9例正颌外科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过程。在这个护理过程中部分病例采取了实用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或护理诊断学技术。注重术后口腔卫生,保持术后呼吸道通畅并采取术区冷敷的方法以减轻肿胀,强调了心理护理在正颌手术患者中应用的重要性。结果:全部89例经过正颌外科手术的患者在应用了此护理方法后,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一例患者因为护理出现不良症状影响手术效果。结论:综合应用实用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诊断学在正颌外科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对患者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检查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2月~202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和随访6个月后侧貌软硬组织的角度和厚度、软硬组织标记点到垂直参考线的距离及随访6个月后上下颌中切牙牙根体积和根长减小量及减少百分比、上下颌中切牙的根颈部与根体部体积减小量及减少百分比。结果:随访6个月后,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上唇缘点垂直参考线(UL-VRL)、鼻唇角(NLA)、上中切牙点矢状面距离(DUI)、上唇缘点矢状面距离(DUL'')较治疗前升高,MLA、鼻下点前下交角(MP-SN)、L1-SN、下唇缘点垂直参考线(LL-VRL)、Pog-VRL、颏唇沟点矢状面距离(DBs)、颏前点矢状面距离(DPo)、软组织颏前点矢状面距离(DPos)、下中切牙点矢状面距离(DLI)、下唇缘点矢状面距离(DLL'')、颏前点至鼻根点一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Po-NB)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6个月后,上中切牙牙根总体积、牙根顶端体积高于下中切牙(P<0.05);根颈部上中切牙、下中切牙体积变化和体积减少百分比均低于根体部(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改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侧貌软硬组织,但可导致患者牙根吸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衰患者陈施呼吸的发生率及发生机制。方法: 连续入选2015年3月~2015年5月于阜外医院行睡眠呼吸监测的患者56例,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结果: 两组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均较高,心衰组11例患者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的有10例,平均AHI指数23.93±14.63;非心衰组45例患者中AHI>5的有33例,平均AHI指数16.20±18.76;心衰组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次数占睡眠呼吸暂停总数的比例明显大于非心衰组病人,分别为80.21%±30.55%和27.16%±35.71%,P<0.01。结论: 心脏的循环功能和肺脏的呼吸功能是联合一体化,相互联系、互为因果而又互相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的循环障碍促成了潮式呼吸的发生,所以称之为心源性呼吸睡眠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牙列套式口腔矫正器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60 例老 年OSAS 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采用双牙列套式口腔矫正器治疗。治疗前后,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检测和比较 患者的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以及血氧饱和度,并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生活质量评价表(SF-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变 化。结果:①治疗后,患者的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均存在统计 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②治疗后,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生命活力、社交功能、情 感角色以及精神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双牙列套式口腔矫正器不仅能够有效 改善OSAS患者的症状,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OSAS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obstructl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睡眠呼吸参数的比较,探讨UPPP治疗OSAS的效果。方法:经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确诊为OSAS的病人46例,选择呼吸紊乱指数(apnea and hypopnea index,AHI)、呼吸暂停指数(apnea index,AI)及睡眠中的最低SaO2值作为评价OSAS轻重程度的指标。计算轻中度组、重度组在手术前后的AHI缓解率、最低SaO2缓解率厦显效率,并作为衡量UPPP手术治疗效果的指标。分析患者在手术前后AHI、最低SaO2的相关性;分析轻中度组和重度组的缓解率、最低SaO2缓解率及治愈率的相关性。结果:1利用UPPP手术治疗OSAS,患者手术前后AHI、最低SaO2具有相关性。2在分组资料中,轻中度组和重度组的缓解率、最低SaO2缓解率及显效率都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1)UPPP是治疗OSAS的有效方法;(2)轻中度组的治疗效果要好于重度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接诊的80例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夜间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总睡眠时间、醒觉时间、血氧饱和度、治疗前后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后,观察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总睡眠时间、醒觉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HI、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清hs-CRP、LDL以及T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偏突颌畸形患者手术后面部软组织变化规律,明确其正侧面部对称性改变及各标志点变化范围,以指导手术方案设计。方法:收集于我科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15例偏突颌畸形患者,分别在正颌手术前后采集患者面部软组织三维扫描数据,建立统一坐标系,测量术前和术后软组织解剖标志点的坐标变化。统计分析不对称性系数及各标志点变化,比较术前术后数据。结果:患者手术前后面部对称性改变结果中,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双侧鼻翼基点、双侧颊点的不对称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正面像中除上唇缘点外各选择标志点水平方向的坐标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可见颏顶点、颏下点、双侧鼻翼基点呈显著变化(P0.001),说明其面下1/3对称性得到改善,各标志点纠偏程度也整体呈自上而下的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结论:正颌手术能够有效改善偏突颌畸形患者面部软组织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患者夜间睡眠呼吸障碍及相关事件的特点.方法:对90例原发性癫痫患者进行夜间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分析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各期SPO2值及相关腿动事件.结果:本组病人的PSG检测结果表现为SPO2监测显示有26.67%的患者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SAHS),合并SAHS组与不合并SAHS组在年龄、体重指数、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方面进行比较P均<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病程、性别、发作形式、有无痫样放电、有无周期性腿动方面比较P值均>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O2仪显示癫痫患者夜间存在不同程度低氧事件,其中SPO2最低值均发生在REM期.肌电显示孤立性腿动指数增加人数为27例(占30%),周期性腿动指数增加人数为15人(占16.67%),其中因激醒事件及呼吸事件因素而导致腿动指数增加分别占一定比例,且腿动事件主要集中在NREM期.结论:原发性癫痫患者常伴有睡眠呼吸障碍及夜间低氧事件.  相似文献   

15.
锥束CT在正畸治疗中上气道研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CBCT以能获得更加简便、安全、有效的影像学资料而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下颌后缩患者矫形治疗前后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猞畸形患者的上气道三维方向变化出发,对正畸治疗中上气道研究的重要性及CBCT在正畸领域尤其是上气道研究中的应用优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及成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发病原因、睡眠呼吸紊乱严重程度及合并代谢异常程度的差别。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1日至20]0年7月1日71例诊断为OSAHS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登记年龄、性男日、发病原因、血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微觉醒指数。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年龄〈18岁者为A组,年龄≥18岁者为B组。比较两组发病原因、睡眠呼吸紊乱及合并代谢异常程度的差剐。结果:1.A组慢性扁桃体炎和(或)腺样体肥大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O.01),鼻中隔偏曲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2.与B组比较,A组AHI及微觉醒指数降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升高(P〈0.01);3.与B组比较,A组高血压、中性粒细胞比率、谷丙转氨酶比例降低(P〈0.05)。结论:A组睡眠呼吸紊乱程度及代谢异常较B组程度轻,更需关注成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筛查技术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大大提高,并且在抵抗性高血压中的检出也比普通人群中高出很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率从不到1%增加到5%-15%。研究发现,在高危险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症状的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高于低危险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症状组。由此我们了解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其病理生理的联系,以及都可以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的心、脑并发症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其超生理的醛固酮或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中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醛固酮的增高都可以导致高血压及高血压的心脏,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然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治疗重叠综合征(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88例诊断为重叠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4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上p H和Pa O2高于对照组,Pa CO2、呼吸暂停指数(AHI)、睡眠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以及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Bi PAP治疗OS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改善患者呼吸情况,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理论提出的呼吸引起循环指标变异的假说,分析研究存在睡眠呼吸异常的慢病患者睡眠期间呼吸和心率变异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纳入存在睡眠呼吸异常且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次/小时的慢病患者11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完成标准化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的心肺运动试验(CPET)和睡眠呼吸监测,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及成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发病原因、睡眠呼吸紊乱严重程度及合并代谢异常程度的差别。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1日至2010年7月1日71例诊断为OSAHS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登记年龄、性别、发病原因、血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微觉醒指数。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年龄<18岁者为A组,年龄≥18岁者为B组。比较两组发病原因、睡眠呼吸紊乱及合并代谢异常程度的差别。结果:1.A组慢性扁桃体炎和(或)腺样体肥大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鼻中隔偏曲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2.与B组比较,A组AHI及微觉醒指数降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升高(P<0.01);3.与B组比较,A组高血压、中性粒细胞比率、谷丙转氨酶比例降低(P<0.05)。结论:A组睡眠呼吸紊乱程度及代谢异常较B组程度轻,更需关注成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