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细胞周期素G1、G2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G1、G2与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0例血管瘤和5例正常皮肤组织检测细胞周期素G1、G2的表达;对所获得的检测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处理。结果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胞浆或胞核内cyclin G1呈强阳性表达,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胞浆内cyclin G1无表达;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胞浆内无cyclin G2表达,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胞浆内cyclin G2呈强阳性表达。增生期组与退化期组、正常皮肤组分别相比,细胞周期素G,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退化期组与增生期组、正常皮肤组之间,细胞周期素G2的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周期素G1、G2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中WWOX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5年9月-2009年12月皮肤毛细血管瘤存档蜡块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WWOX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WWOX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1.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在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WWOX蛋白弱表达。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WWOX蛋白高表达。增生期组WWOX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结论 WWOX蛋白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iaml和Rac1在人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年-2011年皮肤毛细血管瘤存档蜡块4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Tiaml和Rac1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Tiaml和Rac1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1.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1)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Tiaml呈高表达,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Tiaml呈低表达.增生期组Tiaml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Rac1呈高表达,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Rac1呈低表达.增生期组Rac1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ml和Rac1在血管瘤增生期均呈高表达,表明Tiaml和Rac1在血管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73蛋白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各20例)增生期血管瘤、退化期血管瘤、正常皮肤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并用HPIAS-2000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比较P73蛋白在增生期血管瘤、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增生期血管瘤、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P73蛋白免疫组化阳性反应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6.408±2.151,1.073±0.516,0.953±0.120;阳性面积率分别为:0.184±0.015,0.098±0.014,0.087±0.012.增生期血管瘤与退化期血管瘤、正常皮肤组分别相比,P73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 ) ,消退期血管瘤与正常皮肤组之间,P73蛋白阳性表达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73蛋白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过度增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mi-1和EZH2基因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年-2011年皮肤毛细血管瘤存档蜡块4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Bmi-1和EZH2基因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Bmi-l和EZH2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ll.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1)Bmi-1的表达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Bmi-1呈高表达,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Bmi-1呈低表达。增生期组Bmi-1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ZH2的表达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EZH2呈高表达,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EZH2呈低表达。增生期组EZH2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o.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1和EZH2基因在血管瘤增生期均呈高表达,表明Bmi-1和EZH2基因均参与了血管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ZH2和CBX7在血管瘤中的的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5年9月一2009年12月皮肤毛细血管瘤存档蜡块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EZH2和CBX7的表达水平,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EZH2和CBX7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EZH2和CBX7呈高表达,退化组及正常皮肤组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EZH2和CBX7表达弱。增生期组EZH2和CBX7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ZH2和CBX7在血管瘤增生期均上调表达,表明EZH2和CBX7均与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HFR和PIK1在人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年-2011年皮肤毛细血管瘤存档蜡块4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CHFR和PIK1表达水平,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CHFR和PIK1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1)CHFR的表达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CHFR呈低表达,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CHFR呈高表达。增生期组CHFR的表达明显低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IK1的表达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PIK1呈高表达,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PIK1呈低表达。增生期组PIK1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R低表达促进了细胞周期,增强了细胞生长能力,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血管瘤增生期中,PIKl的表达水平上调,过量表达的PIK1会引起细胞的增殖,表明PIK1蛋白在血管瘤增生期中高水平表达与细胞的增殖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cl-2在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Bcl-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表达Bcl-2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Bcl-2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结果 Bcl-2在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和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P<0.01;Bcl-2在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cl-2参与了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和退化.Bcl-2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凋亡而促进血管瘤的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中膜细胞骨架链接蛋白Ezrin和Fascin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5年9月-2009年12月皮肤毛细血管瘤存档蜡块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Ezrin和Fascin的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Ezrin和Fascin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1.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1)Ezrin的表达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Ezrin呈高表达,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Ezrin表达弱。增生期组Ezrin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Fascin的表达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Fascin呈高表达,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Fascin表达弱。增生期组Fascin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zrin和Fascin在血管瘤增生期均上调表达,表明Ezrin和Fascin均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Cyclin B1蛋白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CyclinB1蛋白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CyclinB1在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增生期血管瘤、退化期血管瘤及正常皮肤组织 (各 2 0例 )中CyclinB1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增生期血管瘤、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组织中 ,CyclinB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 :0 14 6± 0 0 16 ,0 0 79± 0 0 18,0 0 6 8± 0 0 2 1;阳性面积率分别为 :0 5 38± 0 0 6 5 ,0 2 0 4± 0 0 79,0 176±0 0 5 4。增生期血管瘤与退化期血管瘤、正常皮肤组分别相比 ,CyclinB1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退化期血管瘤与正常皮肤组之间 ,CyclinB1蛋白阳性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y clinB1蛋白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过度增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myc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myc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c-myc染色的阳性面积率和平均光密度.结果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my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退化期与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myc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myc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在血管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皮肤血管瘤组织中WT-1、Bcl-2、P53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母细胞瘤基因(WT-1)、Bcl-2和P53在增生期、退化期血管瘤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及相互关联。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组织中WT1、Bcl-2和P53在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成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期皮肤血管瘤与正常皮肤组织WT1、Bcl-2和P53的平均光密度及其阳性面积率。结果1.WT-1在退化期血管瘤中有较强表达,而在增生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微弱或不表达(P〈0.05)。2.Bcl-2在增生期血管瘤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P〈0.01);Bcl-2在退化期血管瘤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p53基因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退化期血管瘤p53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WT-1可能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凋亡而抑制血管瘤的增生;2.Bcl-2可能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使其增殖和凋亡失衡;3.P53可能促进了血管瘤增生期内皮细胞的增殖,使血管内皮细胞大量生成。  相似文献   

13.
致蛋鸡血管瘤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cDNA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年来我国商品蛋鸡群中以血管瘤为主要表型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为控制ALV-J在鸡群中流行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技术,对分离自血管瘤或者血管瘤与髓样细胞瘤(Myeloid Leukosis,ML)并存的3株蛋鸡ALV-J毒株前病毒DNA的全序列及3株商品蛋鸡血管瘤型分离毒和1株商品蛋鸡ML型分离毒的致瘤关键性序列进行研究。【结果】来自血管瘤或者血管瘤与ML并存的商品蛋鸡分离毒株与来自肉鸡分离毒株的全序列差异明显,在遗传进化树上分属两个大的分支;研究发现商品蛋鸡血管瘤及ML混合病例分离毒JS09GY3与JS09GY6株的引物结合位点(Primer Binding Site,PBS)-Leader中出现极为罕见的连续19bp的插入突变,其与劳斯相关病毒1(Rous Associated Virustype1,RAV-1)、劳斯相关病毒2(Rous Associated Virustype2,RAV-2)及劳斯肉瘤病毒施密特-鲁宾二氏[Rous sarcoma virus(strain Schmidt-RuppinB),RSV-SRB]毒株序列相同;通过对U3区调控元件的分析,发现血管瘤商品蛋鸡病例分离毒NHH与JS09GY5的U3区各发生1处连续序列缺失,出现了极为独特的c-Est-1、TCF11及C/EBP结合位点,这些调控元件可能与病毒的致肿瘤特性相关;所测的5株血管瘤商品蛋鸡分离毒均保留完整E元件,而所有肉鸡分离毒的E元件均发生了几乎相同的大部分序列缺失;首次发现血管瘤商品蛋鸡分离毒JS09GY3的E元件中有11bp的连续插入序列。【结论】商品蛋鸡血管瘤型ALV-J与肉鸡分离毒在全序列上差异明显,U3、DR1和E元件等区域有一部分特殊的突变与毒株的宿主类型和肿瘤表型有一定关系,其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而血管瘤型、髓细胞瘤型ALV-J可能是ALV-J与其它反转录病毒的重组毒。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Senile hemangioma, so-called cherry angioma, is known as the most common vascular anomalies specifically seen in the aged skin. The pathogenesis of its abnormal angiogenesis is still unclear.

Methodology/Principal Findings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senile hemangioma consisted of clusters of proliferated small vascular channels in upper dermis, indicating that this tumor is categorized as a vascular tumor. We then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sm of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 in senile hemangioma, focusing on microRNA (miRNA). miRNA PCR array analysis revealed the mir-424 level in senile hemangioma was lower than in other vascular anomalies. Protein expression of MEK1 and cyclin E1, the predicted target genes of mir-424, was increased in senile hemangioma compared to normal skin or other anomalies, but their mRNA levels were not. The inhibition of mir-424 in normal human dermal microvascular ECs (HDMECs) using specific inhibitor in vitro resulted in the increase of protein expression of MEK1 or cyclin E1, while mRNA levels were not affected by the inhibitor. Specific inhibitor of mir-424 also induced the cell proliferation of HDMECs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cell number was decreased by the transfection of siRNA for MEK1 or cyclin E1.

Conclusions/Significance

Taken together, decreased mir-424 expression and increased levels of MEK1 or cyclin E1 in senile hemangioma may cause abnormal cell proliferation in the tumor. Senile hemangioma may be the good model for cutaneous angiogenesis. Investigation of senile hemangioma and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angiogenesis by miRNA in the aged skin may lead to new treatments using miRNA by the transfection into senile hemangi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