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大熊猫保护区发展历史、现状及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熊猫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古时被列为贡品,在近代被视为国宝。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乱捕滥猎等因素,该物种已处于濒危状态。解放以后,我国政府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并于20 世纪60 年建立了卧龙等5 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并将大熊猫列为禁猎动物。20 世纪70 年代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大熊猫资源调查,基于调查结果新建了佛坪、唐家河、蜂桶寨等自然保护区,使有关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了13 个。1985 -1988 年全国第二次大熊猫资源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较第一次减少了54 ﹪。进入90 年代,全国大熊猫保护区增至36 个,迄今共建立了63 个与保护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全国大熊猫栖息地已由80 年代衰落期时22 220 km2 增加至34 000 km2 ,其中分布在保护区内的栖息地面积达29 000 km2 ,有效地保护了约85% 的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以及约50% 的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现存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估计约2 000只,因密度稀疏,发展空间大。目前,国家主管部门已出台了各种就地与迁地保护措施,只需各方通力合作,野生大熊猫的未来将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熊猫是我国的特产珍贵动物。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发展。1955年,我国开始展出大熊猫;1963年,大熊猫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首次繁殖成功。参与繁殖的母兽中有一只是自幼人工饲养成年的,另一只母兽在园内已生活15年以上,现在约20多岁了,还很健康。现就我国人工饲养大熊猫的经验,作一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熊猫分布区的竹子相继开花枯死,对以竹为食的大熊猫造成严重的食源危机。1974—1975年,我国大熊猫三大分布区之一的甘肃南部文县大片竹林开花,那时尚未建立保护区,被抢救的大熊猫曾送往重庆、上海、贵阳等动物园饲养。1983年以来,文县竹子  相似文献   

4.
更新世大熊猫牙齿釉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三种大熊猫——大熊猫小种和大熊猫巴氏亚种以及现生大熊猫的牙齿釉质的超微结构.总的看来,从更新世早期的大熊猫小种到现生的大熊猫,其釉柱的变化,是由粗逐渐变细,数量逐渐增多,柱间区的宽度变窄.这可能反映了大熊猫食性不断特化和咀嚼功能逐步加强.从釉柱的形态和排列来看,大熊猫小种与现生大熊猫的亲缘关系,比它与大熊猫巴氏亚种更为密切;由此,大熊猫巴氏亚种可能不是现生大熊猫的直接祖先,进而提示,我国更新世中、晚期的大熊猫非止一个"种"(或亚种).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其憨态可掬的形象为世界各地人们所熟知和喜爱,在一些特定场合甚至成了中国元素的标志。大熊猫至今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近年来,我国虽然为保护这种珍稀物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大熊猫基因组学上的研究却进展缓慢。2008年,深圳华大基因在深圳宣布,成功完成了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工作,填补了大熊猫基因测序方面的空白,为大熊猫的保护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6.
太白山大熊猫的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主要以1993年对太白山大熊猫资源调查和1996年对大熊猫资源调查为基础,对太白山大熊猫的分布与保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白山的大熊猫离要分布在秦岭南坡的海棠河、大干沟,小干沟,欠开营河、太白河、龙洞沟和太白山主峰拔仙台东南,秦岭北坡的万泉沟,栖息地面积14898km^2分布大熊猫为11只,栖息在海拔1800~2900m之间的落叶阔叶林带,桦木林带,巴山冷杉林带下,为我国大熊猫的一块新的  相似文献   

7.
《人与生物圈》2008,(4):56-61
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境内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包括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60%的大熊猫保护区和80%的大熊猫种群分布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我国特产的大熊猫是一种有幸残存下来的古老孑遗动物。目前生活在野外的大熊猫仅余一千只左右,濒临灭绝的境地,而且,其数量还在令人担心地减少着。通过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和长期野外工作实践,我们发现:除了大熊猫本身繁殖力弱、幼体成活率低和食物高度单一化而外,还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和数量的减少,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类活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秦岭的大熊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秦岭地区,Sowerby(1934)曾在太白山观察到大熊猫的踪迹。郑光美等(1964)在佛坪岳坝首获大熊猫头骨标本。后来经二十余年来的调查,对于分布区已有较可靠的记录,这是我国大熊猫分布中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David)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闻名世界。1976年在大熊猫的一些产区由于遭到灾难性的死亡,致使数量急剧下降,有濒临绝灭的危险,现已引起国内多方面的注意。 1976年在甘肃和四川相毗连的岷山山系一支--摩天岭主脉的南北,发生大熊猫灾难性死亡,这主要是由于大熊猫的食物--华桔竹(Fargesia spathacea)大面积开花死亡导致大熊猫食物缺乏而饥饿致死。但是,为什么华桔竹在这个时期内,在大熊猫分布的地方(四川青川、平武、南坪和松潘县、甘肃文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开花现象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之一,被誉为"国宝"。经过科研人员多年努力,圈养大熊猫"配种难、受孕难、幼仔存活难"等问题已基本被成功解决,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张和民等,2013)。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四川卧龙、成都和陕西楼观台3个较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繁育基地。截至2013年底,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已经达到375只(谢钟,2013)。快速增加的圈养种群,导致现存可供使用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通报》2006,41(3):26-26
据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透露,经过近3年的培训后,我国第1只接受野化训练的人工繁殖大熊猫“祥祥”真的变野了,这标志着我国人工繁殖的大熊猫第1次具备了野外生存的能力,我国首例人工繁殖大熊猫野外培训实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四川野生大熊猫分布变迁及衰退趋势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旭煜 《四川动物》1992,11(4):36-38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现仅存于我国岷山、邛崃、凉山、秦岭、相岭5个山系。现根据调查材料,就本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野生大熊猫在四川的分布变迁、衰退趋势及保护对策综述如下: 1 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四川大熊猫的分布变迁及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是正濒于绝灭边缘的珍稀动物。近几年来许多国家的科学工作者在人工繁殖大熊猫方面作了不少工作。我国自1963年起先后在北京、成都、上海、杭州、昆明等动物园繁殖大熊猫成功。1979年和1980年北京及成都动物园分别用人工授精和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繁殖大熊猫获得成功。1983年福州动物园以成都动物园熊猫精液的冷冻颗粒,带回福州进行两次人工授精,两月后妊娠检查呈阳性反应,解决了人工繁殖大熊猫的精液来源问题。根据成都动物园的大熊猫——“美美”和“果果”在先后繁殖5胎中所得到的经验介绍于下:般雌兽5.5岁开始发情。“果果”的发情与…  相似文献   

15.
该文主要以1993年对太白山大熊猫资源调查和1996年对大熊猫资源调查为基础,对太白山大熊猫的分布与保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白山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秦岭南坡的海棠河、大干沟、小干沟、欠开营河、太白河、龙洞沟和太白山主峰拔仙台东南、秦岭北坡的万泉沟,栖息地面积14?898hm2.分布大熊猫为11只,栖息在海拔1?800~2?900m之间的落叶阔叶林带、桦木林带、巴山冷杉林带下,为我国大熊猫的一块新的栖息地,也是分布的最北界.这块栖息地目前正受到采伐、割竹、旅游、采药等人为活动的干扰和威胁,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阻止栖息地的进一步恶化和对大熊猫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大自然赐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早在30多年前成立时就以大熊猫形象作为会标。目前已成为全球自然保护的象征。 大熊猫在更新世时十分兴盛,在距今约200万年的第四纪,气候多次巨变,冰川数次扩张、退缩,北半球反复降温,迫使生物种群发生巨大的变化、演变和迁徙。唯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处的山谷,由于秦岭和大巴山阻隔了寒冷气流南下,大熊猫在这里找到了“避难所”,少数幸存者得到了生存、繁衍,保存下了这个动物界的“活化石”,也留下了不少的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17.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的大熊猫“娅娅”日前顺利地产下了一只重 15 9g的雌性大熊猫幼仔 ,这只熊猫幼仔目前已渡过生命脆弱期 ,身体十分健康 ,成为中国今年人工繁育成活的第 10只大熊猫。据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负责人介绍 ,今年 13岁的“娅娅”出生于 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当天 ,是世界上首例人工繁育成活的大熊猫双胞胎中的一个。我国今年人工繁育成活10只大熊猫  相似文献   

18.
<正>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在各方的努力下,目前我国大熊猫保护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与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结果相比,增长了16.8%[1].但是,野外还存在一些大熊猫小种群.目前已进行了10多个圈养大熊猫的放归,部分个体已经成功在野外生境中存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遗传》2021,(9)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长约22 nt的内源性非编码RNA。mi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特异性结合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备受全世界的关注。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普及,大熊猫miRNA陆续被发现和鉴定。本文综述了miRNA在大熊猫免疫反应、乳腺发育、精子冷冻耐受及其他生物学过程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大熊猫miRNA的研究前景,以期为深入研究大熊猫miRNA的调控机制和促进大熊猫繁育与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内大熊猫在甘肃省的地理分布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古老的孑遗动物,曾广布于我国大陆,组成更新世中、晚期具有代表性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随着历史的变迁,大熊猫分布区开始大面积退缩。这种退缩虽发生在近一、两千年,而急剧退缩则是一、二百年来的事。甘肃至今没有发现大熊猫化石,因此在过去的地质年代是否有分布很难确定。近代关于甘肃大熊猫的记载见于1935年李概士写的《中国西部动物志》中提到“1892-1894年Berezovski在甘肃、四川边境见到这种野兽”但详细、系统的调查解放前并未有人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