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噬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在机体免疫防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不仅与B细胞的抗体形成、T细胞的激活等有密切联系,而且还能合成和释放大量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生物高分子以及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等,因此本文选择人和大鼠巨噬细胞为材料,观察了人体AFP(HAFP)对巨噬细胞的作用。(1)HAFP具有抑制人巨噬细胞吞噬鸡红血球的能力,并改变巨噬细胞的电泳迁移率,HSA没有这种作用。(2)AFP阳性肝癌血清同样显示上述抑制作用,当去除AFP后,抑制作用得到不同程度的解除。(3)大鼠腹腔渗出细胞与HAFP的结合能力远远超过与HSA的结合能力,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血球的能力受HAFP的抑制率远较受HSA的抑制率高。(4)HAFP浓度与大鼠腹腔渗出细胞(巨噬细胞占70~80%)的结合率曲线、结合量曲线显示:(a)当HAFP<1毫微克/200微升时,K_D~2.5×10~(12)M,HAFP与腹腔细胞的作用符合正协同效应的变化规律;(b)当HAFP>1毫微克/200微升时,HAFP的结合较松弛。(5)过氧化物酶标记免疫电镜定位观察到HAFP滞留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表面。(6)置换实验证明HAFP与腹腔细胞的结合有一定的特异性。根据以上结果,本文认为巨噬细胞的表面可能有HAFP受体,HAFP通过与巨噬细胞的结合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推测在胚胎体内和正常成年个体内HAFP起免疫调节作用,在肝癌患者体内起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乳酸杆菌DM9811发酵滤液中存在的100200 bp长的RNA片段(Ls-RNA)的免疫调节与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中性红吞噬试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用L929细胞检测TNF,用免疫保护试验检测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Ls-RNA可增强脾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小鼠肝癌Hca-F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但对TG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无明显调节作用。结论Ls-RNA有一定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转移因子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和对脾细胞E玫瑰花形成的作用。转移因子为本单位从健康猪脾细胞提取的针剂,含多核苷酸和多肽等低分子生物活性物质,每支含量为3×10~3个脾细胞提取物,每天一次0.5ml剂量注入小鼠体内,连续5次后取动物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悬液,测定其吞噬功能并观察E玫瑰花形成作用。结果表明,转移因子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的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与对照组比有明显差异(P<0.01),对小鼠脾细胞E玫瑰花形成作用与对照组比差异也极显著(P<0.01)。从而看出,转移因子能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亦能使特异的玫瑰花形成细胞中T淋巴细胞增多,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诱发性大鼠肝癌动物模型,研究用刺参酸性粘多糖(SJAMP)对大鼠诱发性肝癌的干预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5个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3个SJAMP干预组(A组,B组和C组),模型组和SJAMP干预组灌胃0.2%DEN生理盐水溶液以诱发肝癌,同时SJAMP干预组按照不同剂量(0.175μg/g,0.35μg/g,0.7μg/g)给予SJAMP,至16周处死大鼠,取血,无菌取脾、胸腺,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比较各组>3mm和>5mm的结节数以及最大结节的体积,计算肿瘤抑制率。贴壁法纯化巨噬细胞,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MTT法检测巨噬细胞杀伤功能。结果:SJAMP干预组>3mm和>5mm的结节数明显少于模型组,最大结节的平均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SJAMP干预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5),SJAMP干预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杀伤功能显著提高(P<0.05)。结论:刺参酸性粘多糖对大鼠诱发性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免疫器官生长,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发酵灵芝菌粉对接种S-180瘤细胞后的实验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发酵灵芝菌粉对正常的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以及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灵芝菌粉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以及脾脏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无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三七中人参皂苷Rh4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建立S180肉瘤和肝癌H22荷瘤小鼠动物模型,将接种后的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人参皂苷Rh4高、中、低剂量组,采用腹腔给药和灌胃给药两种方式,观察人参皂苷Rh4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体内抑制作用以及对动物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和灌胃给药,人参皂苷Rh4各剂量组对S180肉瘤小鼠和肝癌H22小鼠肿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当人参皂苷Rh4剂量为4.5 mg/kg灌胃给药时,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47.84%(P0.01);当Rh4剂量为10.0 mg/kg腹腔注射给药时,对肝癌H22的抑制率为52.72%(P0.01)。人参皂苷Rh4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体外吞噬鸡红血球过程大致可分为巨噬细胞接触、扑获、包绕鸡红血球和鸡红血球在巨噬细胞中内移等4个阶段。经厌氧小棒状杆菌处理的巨噬细胞呈现激活状态,比未经厌氧小棒状杆菌处理的巨噬细胞表现更大的膜活性,胞体铺展增大,突起多呈叶状或皱褶状,吞噬鸡红血球能力明显增强。经厌氧小棒状杆菌处理的巨噬细胞与U27癌细胞存在着接触,此时U27癌细胞易发生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8.
金守杰  宋扬  粱囡囡 《生物磁学》2012,(18):3455-3459
目的:通过建立诱发性大鼠肝癌动物模型,研究用刺参酸性粘多糖(SJAMP)对大鼠诱发性肝癌的干预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5个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3个SJAMP干预组(A组,B组和c组),模型组和SJAMP干预组灌胃0.2%DEN生理盐水溶液以诱发肝癌,同时SJAMP干预组按照不同剂量(0.175μg/g,0.35μg/g,O.7μg/g)给予SJAMP,至16周处死大鼠,取血,无菌取脾、胸腺,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比较各组〉3mm和〉5mm的结节数以及最大结节的体积,计算肿瘤抑制率。贴壁法纯化巨噬细胞,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MTT法检测巨噬细胞杀伤功能。结果:SJAMP干预组〉3mm和〉5mm的结节数明显少于模型组,最大结节的平均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SJAMP干预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5),SJAMP干预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杀伤功能显著提高(P〈0.05)。结论:刺参酸性粘多糖对大鼠诱发性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免疫器官生长,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对静息状态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激活状态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绿原酸作用于静息的和经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能力,Griess法检测NO的产生,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巨噬细胞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TNF-α、IL-10的分泌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状态及LPS激活状态下,绿原酸均能提高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代谢活力、增强吞噬能力、增加NO、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分泌量,降低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量,且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分析小麦蛋白活性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调节作用。小鼠灌胃小麦肽10d,第8天用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测定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细胞含量、脾细胞增殖、体外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清清除DPPH和·OH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环磷酰胺处理显著的降低了小鼠血清中抗SRBC抗体(溶血素HC50)水平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同时伴随着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氢酶活力(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降低和MDA含量的提高。给小鼠灌胃小麦肽可以恢复HC50和脾细胞增殖,显著提高抗体生成细胞含量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此外,小麦肽增强了小鼠血清清除DPPH和清除·OH的能力。以上结果表明,小麦肽可以调节应激状态引起的机体抗氧化体系紊乱及免疫功能的降低。这可能与小麦肽缓冲自由基生成、激活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成分对小鼠免疫功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水提醇沉淀法提取桦褐孔菌成分,得出其最佳提取方法。采用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法、测量小鼠免疫器官质量法和测定老龄大鼠SOD酶的活性,研究其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对老龄大鼠抗氧化能力。与乙醇回流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得出桦褐孔菌成分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通过比较,水提法得到的桦褐孔菌有效成分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最强,也证明了桦褐孔菌多糖能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老龄大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了青春型双歧杆菌(Bif.a)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青春型双歧杆菌在瘤细胞移植前或移植后应用均显示了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将青春型双歧杆菌注入肤腔可激活肤腔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功能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而加入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癌细胞未显示有杀伤瘤细胞作用。认为青春型双歧杆菌的抑瘤作用可能是该菌刺激了宿主的免疫活性细胞杀伤了瘤细胞,而非直接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miR-2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并将其与传统肝癌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比较,探索其成为肝癌早期诊断血清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二乙基亚硝胺(DENA)腹腔注射诱导建立大鼠肝癌模型,建模过程中收集造癌各个阶段的血清。Realtime-PCR检测血清miR-21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AFP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及纤维化期大鼠相比,miR-21在肝硬化期、肝癌早期、肝癌晚期的大鼠血清均有不同程度上调(P<0.05),AFP在肝癌早、晚期的大鼠血清明显上调(P<0.05);与肝硬化期大鼠比较,肝癌早、晚期大鼠体内的miR-21表达显著上调(P<0.05),AFP在肝癌早期、肝癌晚期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血清miR-21参与了肝癌发生的过程,对于肝癌发生的各个阶段均有很大的指示作用,可能作为肝癌预防和早期诊断的一个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研究环境污染物亚硫酸盐和无机汞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影响,探讨巨噬细胞作为生物监测指示物的意义。实验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经Na_2SO_3和HgCl_2体外培养,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检测其NO产量,还原MTT能力和吞噬功能。结果显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染毒后,细胞形态均发生显著改变;NO浓度明显降低,还原MTT能力受抑制,吞噬功能明显减弱(p<0.05或p<0.01)。高浓度(10~(-4)mol/L)HgCl_2细胞毒性作用显著,可致巨噬细胞坏死。实验表明,Na_2SO_3和HgCl_2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具有明显损伤作用,进而直接影响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实验提示巨噬细胞可作为生物监测指示物,应用于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豆甾醇(stigmasterol from Hedyotis diffusa willd.,SHD)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的体外抑制作用,对肝癌H22的体内抑制作用及对其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评价SHD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的抑制率变化规律。昆明雄性小鼠60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接种H22瘤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FU阳性对照组(30mg/kg)和高中低剂量SHD给药组(剂量分别为15、30、60mg/kg),腹腔给药10 d后,比较各组瘤重抑制率、H22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结果:SHD对SMMC-7721、BEL-7402细胞具有体外抑制作用;SHD显著抑制H22肿瘤,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G2/M期细胞比例,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SHD在体外、体内均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此作用与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细胞的影响,为研究抗马尔尼菲青霉的免疫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将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细胞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体内和体外两种方式下进行共培养,分别于60min、120min、240min和360min后进行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统计分析体内组与体外组CFU数结果的差异性。利用钙荧光白染色巨噬细胞胞内的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的变化。结果经体内和体外两种方式共培养,两组之间的CFU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内不同时间点的CFU计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巨噬细胞内的酵母细胞被钙荧光白染上淡蓝色荧光。结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体内、外对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细胞不起明显的杀灭或溶解作用,其最大的吞噬时间为共培养240min。钙荧光白染色可快速有效的区分巨噬细胞与真菌,是一种良好的检测真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香菇(Lentinusedodes)CL-2菌丝发酵上清液中分离到水溶性胞外多糖(HEP)。研究表明,HEP具有较强的免疫增效作用。它能有效促进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提高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对小鼠体液免疫也有促进作用。HEP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达39.7%,并能显著延长荷瘤(EAC)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率达40.5%。HEP对牛艾滋病毒(BV)有直接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6.7%。  相似文献   

18.
由香菇(Lentinusedodes)CL-2菌丝发酵上清液中分离到水溶性胞外多糖(HEP)。研究表明,HEP具有较强的免疫增效作用。它能有效促进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提高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对小鼠体液免疫也有促进作用。HEP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达39.7%,并能显著延长荷瘤(EAC)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率达40.5%。HEP对牛艾滋病毒(BV)有直接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6.7%。  相似文献   

19.
研究鳞柄小奥德蘑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灌洗腹腔法收集小鼠巨噬细胞,建立其体外培养体系;采用鸡血红细胞法、荧光探针标记、总一氧化氮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分别检测巨噬细胞吞噬能力、NO合成量、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2等的分泌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鳞柄小奥德蘑多糖能显著增强体外培养和腹腔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NO合成量,增加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因此,鳞柄小奥德蘑多糖可能通过提高细胞对NO和多种免疫相关信号分子的分泌量,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进而调节小鼠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研究纳米山药多糖合生元结肠靶向调节剂对大鼠免疫器官功能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i.g盐酸林可霉素造成肠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纳米山药多糖组和模型组。测定胸腺和脾指数,中性红法测定巨噬细胞吞噬功能,MTT法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脾淋巴细胞IL-2和IFN-γ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纳米山药多糖组显著提高免疫器官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IL-2和IFN-γ含量(P<0.05),且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动物实验表明,纳米山药多糖结肠靶向微生态调节剂具有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T淋巴细胞能力、IL-2和IFN-γ含量,是理想的中药微生态调节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