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青藏高原以外省区的喜马象属(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马象属Leptomias Faust是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特有属,集中分布于我国西藏和印度北部,少数种类扩散于我国其它省区、黑龙江流域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和土耳其斯坦、阿富汗。作者和陈元清同志写过两篇关于青藏高原喜马象属及其近缘属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喜马象属Leptomias Faust七个新种,除一种同时产于青海外,全部产自西藏。本属的研究工作是在赵养昌教授生前指导下进行的,为表示对他的敬意,特将本文第一个新种命名为赵氏喜马象。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横断山地区喜马象属新种记述(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于1981—1983年横断山综合考察中,采到种类繁多的象虫。其中短喙象亚科(Brachyderinae)喜马象属Leptomias Faust种类尤其丰富。本文记述新种8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云南象虫科新种记述(鞘翅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象虫科三个新种,分别属于短喙象亚科和耳喙象亚科。其中喜马象属Lep-tomias Faust(1866)是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特有属,集中分布于我国西藏、印度和巴基斯坦,少数种类向西北扩散到阿富汗和我国新疆,向东北扩散到青海、陕西、四川、山西、山东、东北以及苏联和日本。在云南森林昆虫普查中,首次发现云南有此属分布。另一属Drepanoderes Waterhouse(1852)是一个小属,全世界已知两种,仅分布于我国云南和印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灰象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养昌 《昆虫学报》1977,(2):221-228
我国的灰象属(Sympiezomias Faust)种类多,分布广。其中大灰象[S.velatus(Chevro-lat)]在华北为害苗木和粮棉作物的幼苗,柑桔灰象[S.citri Chao(新种)]在福建、江西、安徽为害柑桔、棉、茶的嫩叶、幼果,呈贡灰象[S.chenggongensis Chao(新种)]在云南昆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五味子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盛芳   《广西植物》1984,(2):141-144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国产南五味子属2个组7种花粉,记述了它们的形态,讨论了该属花粉形态的特征。该属花粉异极六沟,是属的鉴别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中三条沟常在一极汇合成三合沟,本文报道亦有四合沟的现象,认为具合沟的一极是远极。南五味子属Kadsura Kaempf.ex Juss.集中分布于东亚至东南亚,约有24种,我国种类最为丰富,已知有13种,大都为药用经济植物。本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本文试图通过对本属广布种和我国一些特有种的花粉形态的观察,探讨这个属花粉形态的特征,并与其他有关类群的花粉比较,给植物分类提供依据,为解决某些争议性问题提供资料,同时提出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球胸象属 Piazomias Schoenherr虽然已经记述52种(不包括本文报道的18种),但尚未经过任何的修订。作者检查了本所和天津自然博物馆的标本,再通过研究,记述新种18个,并重新记述本属。依据前胸和鞘翅长、宽、高的演变以及其它一些特征,作者按亲缘关系,把本属分成五个种团.如图l。  相似文献   

8.
凤仙花属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首次观察了峨眉山凤仙花属Impatiens 13个野生种的花粉形态,发现3沟和4沟类型 花粉均出现在这一地区。其中3沟花粉与同科另一属水角属Hydrocera的花粉十分相似。同时注意到 花粉形态与其花的形态在某些方面具相关性,结合地理分布和生长习性等特性,得出以下结论:1.凤仙 花属3沟型花粉所指示的植物类群为一自然类群,并与水角属具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2.凤仙花属4沟型花粉常具种水平上的差异,对属内类群划分具有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薯蓣属花粉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舒璞 《植物分类学报》1987,25(5):357-365
本文作者对我国的薯蓣属Dioscorea L. 5组3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用光学显微镜进行 了系统的观察,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其中一些代表类型。本属花粉有二种类型,即单沟 型和双沟型。单沟型为原始型,双沟型则为进化类型。花粉资料支持了目前对该属分类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囊萼紫草属与滇紫草属花粉形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囊萼紫草属3种和滇紫草属1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囊萼紫草属的花粉为哑铃形或茧形,中等大小,P/E比为1.6一1.67,三孔沟,内孔横长;具小刺状纹饰。滇紫草属的花粉为近长球形或近卵球形,P/E为l—1.23;三孔沟或三合沟孔,内孔一般纵长,具皱波状纹饰,在皱波上具密集的小瘤或微颗粒。从花粉形态的角度,本文支持把囊萼紫草属从滇紫草属(广义)中分离出来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滇紫草属的花粉中首次观察到了一种比较少见且特化的花粉即单极三合沟孔的花粉。  相似文献   

11.
杯叶科是食鱼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寄生的吸虫。本文修订了以往在福建报道的虫种,叙述了一个新属三个新种,取消了前此所定的一个属及种[Tangiella parovipara(Faust and Tang,1938)],认为是存疑的种。本文还报道了盖前冠吸虫 Prosostephanus Tubangu,1922的终末宿主河獭,从而作者(Tang,1941)完成了其生活史的研究。本文比较了从河獭所得的标本与从描、犬所获标本各器官的测量数据,发现由最佳的终末宿住所得标本,其个体及各器官和卵子的测量数据均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丘华兴   《广西植物》1982,(3):147-152
作者在中国大戟科血桐属分类研究中,整理了华南植物所标本室、北京植物所生态标本室、中山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和昆明植物所标本室的本属标本。现在本文报导我国血桐属15个种的分种检索表,其中泡腺血桐Macaranga pustulata King ex Hook.f.1种为我国(西藏、云南)新纪录,并对7个种的文献、形态和地理分布作简要的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齿螳属新种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齿螳属(Odontomantis Saussure 1871)是花螳螂亚科(Hymenopodinae)的一个属,迄今为止,世界上总共记载有11种,其中分布于我国的有4种,其余分布于苏门答腊、爪哇、婆罗州、越南、菲律宾、沙捞越等地。作者从近年来收集到西藏等省的标本中发现这属的2新种,至此,产于我国的增至6种。由于本属种类不断增多,过去的属征显得不够充分,为此本文予以补充描述。为完整起见,对4个老种也列于检索表中。  相似文献   

14.
杨纯瑜   《广西植物》1984,(1):39-42
<正> 黄雀儿属(Priotropis)为豆科(Faro.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Subfaro.Pa—pilionoideae)的成员,由Wight et Arnott建于1834年。全世界有二种,主要分布于非溯、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产一种,见于云南南部、西南部及西藏墨脱等地。 关于黄雀儿属的分类,各学者意见很不一致,作者在编写中国植物志的过程中,对本属进行了仔细研究,现在本文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刘林  张良英  程贵兰  何丹  张力飞  孟凡丽 《广西植物》2022,42(10):1675-1683
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和比较了西藏色季拉山10种报春花的花粉形态特征,同时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该属植物分类提供孢粉学证据,并进一步为西藏报春花属植物杂交育种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供试10种报春花属植物的花粉形状为扁球形、近球形,其中,工布报春(Primula kongboensis)的花粉粒最小,暗紫脆蒴报春(P.calderiana)的花粉粒最大,西藏报春(P.tibetica)为多沟型花粉,其余报春花的花粉一般具3孔沟,大部分孔沟在极区汇合形成复合沟。(2)花粉外壁纹饰大多为穴状或网状,其中,中甸灯台报春(P.chungensis)和西藏报春为网状纹饰中的粗网状类型。(3)虽然基于花粉形态的聚类分析与植物学分类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但粉报春组的西藏报春和工布报春则由于在孢粉学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因此保持了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该研究初步认为,色季拉山10种报春花粉形态存在种间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分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然而,在进行分类时,仍然需要结合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中国菟丝子属植物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芝玉  郭澄  苏中武  李承祜   《广西植物》1991,11(4):308-311+393
本文作者用扫描电镜(SEM)对国产菟丝子属(Cuscuta L.)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具3沟萌发孔的花粉为本属基本类型。根据萌发孔的数目,外壁纹饰等特征,该属花粉可划分为三个类型:(1)具3沟,外壁具穿孔,表面散生小刺状突起;(2)具3—5沟,外壁具网状纹饰,网脊上散生小刺状突起;(3)具3—6沟,外壁具小刺状突起,穿孔偶见。本文观察结果与刘炳仑等曾报道过光学显微镜(LM)下的结果不完全一致。最后,对菟丝子属的花粉形态的演化趋势以及属内亚属间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鸢尾属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产鸢尾属Iris L.3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 了观察。该属植物的花粉为舟形或近球形。萌发孔可分为远极单沟、远极单沟-拟沟、二合 沟及无萌发孔等类型。外壁主要为网状纹饰,少数具瘤状或鼓槌状纹饰。本文依据花粉形态 和其它器官特征,对本属花粉外壁及萌发孔的演化趋势及某些种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西藏兰科一新记录属——冷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拉萨河流域的兰科植物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发现1个西藏新记录属(冷兰属)及属下新记录种(冷兰),并附有新记录种的特征照片。  相似文献   

19.
卫矛科沟瓣属一新名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支那植物志中有一个假卫矛属植物名称Microtropis poilanei。据其模式标本来看,该种显然不是假卫矛属Microtropis Wallich植物,而是沟瓣属Glyptopetalum Thwaites一新成员。由于种名Glyptope-talumpoilanei Tardieu已经合法发表,笔者根据其模式标本叶全缘的特点,提出新名称为全缘叶沟瓣Glypto-petalum integrifolium Q.W.Lin,Z.X.Zhang & Q.R.Liu。此外由于Microtro pispoilanei未合格发表,作者补充了新名称的拉丁描述。  相似文献   

20.
路艺  王倩  温俊宝 《昆虫学报》2021,64(6):655-665
【目的】基于沟眶象属Eucryptorrhynchus两近缘种沟眶象E. scrobiculatus和臭椿沟眶象E. brandti不同虫态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 OR)基因的鉴定及表达特征分析,补充两种象甲的气味受体信息,为之后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沟眶象(幼虫、蛹和成虫)和臭椿沟眶象(卵、幼虫、蛹和成虫)不同虫态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OR基因序列;基于两种象甲触角转录组数据,对两种象甲筛选得到的ORs进行种间和种内的序列比对;利用最大似然法对两种象甲新鉴定的ORs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根据两种象甲不同虫态转录组数据中OR基因的FPKM(fragments per kilobase per million mapped fragments)值对新鉴定的OR基因进行表达丰度分析;利用qPCR检测新鉴定的OR基因在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结果】从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不同虫态转录组数据库中分别鉴定出6和4个OR基因,都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根据与触角转录组数据的序列比对结果,从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分别新鉴定出4个(EscrOR50-53)和2个(EbraOR46-47)OR基因;在两象甲种间发现了一对可能的同源基因EscrOR53和EbraOR45。系统发育树显示,6个新鉴定的OR蛋白分属于鞘翅目OR亚家族2B和7。结合不同虫态转录组的FPKM数据及qPCR检测的时空表达谱得知,沟眶象3个和臭椿沟眶象2个新鉴定到的OR基因均在成虫的非嗅觉组织中高表达,且在卵、幼虫或蛹期也有表达。【结论】本研究明确了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不同虫态转录组中的气味受体基因及其时空表达谱,并且发现两种象甲的生殖器官中可能存在非嗅觉的功能性的ORs,提示其可能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就已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