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目前已发表下毛目纤毛虫的200个属级阶元进行了重新修订.给出新修订的下毛目系统,并根据其纤毛图式和形态发生特点将其归为5亚目20科82属.原下毛亚目Protohypotrichina suborder nov.,翁柯虫科Onychodromusidae fam.nov.,腹柱虫科Gastrostylidae fam.nov.和拟角毛虫属Parakeronopsis gen.nov.为新设,给出了下毛目中各亚目和科的特征简述及亚目及科的检索表.各属的特征以特征简述、检索表以及属的模式图的形式介绍之.新立原下毛亚目Protohypotrichina suborder nov.,并对排毛亚目Stichotrichina中的科属进行了重新修订.原下毛亚目的特征为无明确缘棘毛分化;排毛亚目的特征为无明确额腹横棘毛分化,腹棘毛为长的纵列,数目多,形式多样.修订后的原下毛亚目含2科3属,排毛亚目含5科29属.各科的基本特征分别为:原毛虫科Phacodinidae无明确体棘毛和背触毛的分化;凯毛虫科Kiitrichidae体纤毛器背腹有明确分化,有原始的背触毛分化;旋毛虫科Spirofilidae腹棘毛旋列或斜向排列;卡尔虫科Kahiellidae左、右缘棘毛均2至多列;小双虫科Amphisiellidae具1纵向排列的腹棘毛列;角毛虫科Keronopsidae具2列纵向排列的腹棘毛,通常无额棘毛及横棘毛的分化;翁柯虫科Onychodromusidae腹棘毛通常多列,一般有额、腹、横棘毛的初步分化;给出了各科及属的检索表,并附各属纤毛图式,对部分属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爬行纲动物分类厘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爬行纲动物的分类体系和物种进行了系统的评估, 规范了中文学名, 给出了《中国爬行纲校正名录》, 结果表明: 中国现存爬行纲动物3目30科132属462种, 其中鳄形目(Crocodylia)1科1属1种, 龟鳖目(Testudines)6科18属33种, 有鳞目(Squamata)蜥蜴亚目(Lacertilia)10科41属189种, 有鳞目蛇亚目(Serpentes)13科72属239种。与《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一卷(总论、龟鳖目、鳄形目)》、《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二卷(有鳞目: 蜥蜴亚目)》和《中国蛇类》相比, 目和亚目无变化; 科级水平新增5科, 变更2科; 属级水平新增23属, 合并15属, 变更6属; 种级水平新增81种, 变动2种; 未收录同物异名12种、杂交6种、中国无分布7种。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在爬行动物不同分类阶元均有一定差异, 文章对这些争议进行了讨论, 并对名录的选择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部底栖无脊椎动物主要分类单元耐污值   总被引:61,自引:13,他引:48  
王备新  杨莲芳 《生态学报》2004,24(12):2768-2775
根据采自安徽南部山区溪流、江苏南京秦淮河流域和紫金山地区小水体的92个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本,以及文献记载的北京、天津、安徽、湖南和辽宁的135个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本数据,用调整后的多样指数分级标准H'>4极清洁,3~4清洁,2~3轻污,1~2中污,<1重污,确定了227个样本所在样点水质类型.采用Lenat(1993)耐污值计算法,共获得81个分类单元的耐污值,其中昆虫纲鞘翅目3科2属,广翅目1科2属,蜉蝣目7科14属,(礻责)翅目2科2属,毛翅目6科7属,蜻蜓目3科1属,双翅目3科3亚科12属,软体动物2属5种,环节动物1属4种,扁形动物1属,甲壳动物1属.根据采集经验和文献记载,核定了73个分类单元(科、属)的耐污值,并初步探讨了上述各分类单元耐污值所适用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对隶属于3亚目、5次目、20科、23属共25个种类的唇口目(裸唇纲)苔藓虫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从GenBank中获得的该类群其它7个种类的18S rRNA基因同源序列,以序列分析软件对其序列组成和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以羽苔虫(被唇纲)和管孔苔虫(窄唇纲)为外类群,以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重建了它们的系统发生树,分析了该目主要类群系统发生关系.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经比对后序列长度为884 bp,其中保守位点241个,可变位点643个,简约信息位点357个;A,T,C和G 4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3.8%、22.8%、24.4%和28.9%.分子系统树表明:本研究所有有囊类构成1个单系群,其中檐胞次目的几种苔虫位于皮壳次目内部;无囊类形成1个多系群,其中的亚目级(新唇口亚目)和次目级分类阶元(枝室次目、假软壁次目和隐壁次目)也都为多系发生,这些结果与前人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而与传统的形态分类体系间存在明显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拟小胸虫属(Pseudomicrothorax)是一类稀见的淡水纤毛虫,至今只发现了两个种。1958年以前这个属归全毛类(Holotricha)毛口亚目(Trichostomata)(Kahl 1931;Kudo,1954)。Thompson及Corliss(1958)用银浸法研究了无恒拟小胸虫(P.dubius)的形态及形态发生,发现其口胞器的结构与原属的毛口亚目无任何共同之点,而与膜口目(Hymenostomatida),特别是四膜亚目(Tetrahymena)相似。因此他们将其归属于膜口目。早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岳麓山部分水域春季纤毛虫种类共24种,分别隶属9目,17属;裸口属等5属是所调查的3种水体中的优势类群;前口虫属等4属为常见类群;旋口虫属是偶见类群.并分析了温度、pH值对部分水域纤毛虫种类组成的影响.13℃是纤毛虫类生活的下限温度;俏裸口虫、大草履是水体中的广温性种类;猎半眉虫等是狭高温性种类.水体pH值为7时,叶绿尖毛虫等可见,为嗜中性种类;圆形半眉虫等只在pH为6.5的水中采到,为嗜酸性种类;俏裸口等在pH6.5~7的水中均可采到,可视为耐受pH范围广的种类.各水体由于污染物种类不同,优势种组成也不一样,通过与Fjerding制订的污水指示生物中的原生动物相对照,所采集到的3种水体均已达到多污和强中污程度,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更新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2015年发表的爬行动物名录及同年《中国两栖类信息系统》发布的两栖动物名录的基础上, 通过整理新发表的分类学研究及先前名录遗漏的部分早期文献, 更新了截至2019年底中国现生本土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名录。2015-2019年间, 中国两栖动物新记录1科, 新描述2属, 恢复1属有效性, 新记录1属, 新描述或恢复有效种74种, 新增国家纪录18种; 另6属、8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在此视为次定同物异名而未做收录, 后同)。同期, 中国爬行动物新恢复5科, 新描述1亚科, 新描述1属, 恢复3属有效性, 新记录3属, 新描述、恢复或提升有效种43个, 新增国家纪录10种; 另有5属、4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 并移除1属、4种在我国的分布纪录。此外, 通过整理2015年前文献, 爬行动物增补3属, 提升3亚种至种级地位, 增补国家新纪录3种, 另有3属、2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 同时移除1种在我国的分布纪录。综上, 截至2019年底, 我国共记录现生本土两栖动物3目13科62属515种(蚓螈目1科1属1种, 有尾目3科14属82种, 无尾目9科47属431种), 爬行动物3目35科135属511种(鳄形目1科1属1种, 龟鳖目6科18属34种, 有鳞目蛇亚目18科73属265种、蜥蜴亚目10科43属211种)。此外, 本文还对先前名录中部分爬行动物的中文名提出了修改建议, 建议恢复部分物种的惯用中文名。2015-2019年, 新物种及新纪录已知物种数量占现两栖、爬行动物物种总数的17.1%和10.2%。近年来, 我国发表的两栖、爬行动物新物种和已知物种的新纪录数量持续增加, 分类体系也在研究中不断完善, 建议今后及时地进行阶段性总结, 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讨论, 以推动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类人猿亚目中部分种类的孕激素受体基因进行分析,重建类人猿亚目的 系统发育关系.扩增并测定了来源于14个属的类人猿亚目物种的孕激素受体编码区序列,并基于这一序列数据,分别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重建了系统发育关系.除了阔鼻下目,3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的拓扑结构类似且各节点支持率高.重建的人猿超科和猴超科内部亲缘关系支持多数人所认可的分类系统.本研究为黑猩猩和人的姐妹群关系提供了证据,提示黑猩猩比大猩猩或其他猿猴更接近人类.阔鼻下目中蜘蛛猴科、卷尾猴科和僧面猴科三者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在本研究中未得到很好辨析.  相似文献   

9.
2010-2013年,对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蜻蜓目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共获得蜻蜓标本305号,隶属2亚目3科9属13种,其中差翅亚目2科6属9种,束翅亚目1科3属4种。蜻科(5属7种)、蟌科(3属4种)为优势科,长叶异痣蟌、秋赤蜻和黄蜻为优势种。总属种比值系数为0.692,单种属占总属数的66.67%。其区系组成的特点是在世界地理分布中偏向古北区,古北区种占总种数的46.15%,广布种占总种数的30.77%。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8类区系型,其中七区型所占比例最高(占38.46%);四区型和五区型次之;六区型分布仅有1种,无单区型、双区型和三区型分布的种,表明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保护区蜻蜓目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区系关系和构成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及保护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罗键  高红英  周元媛 《四川动物》2004,23(3):249-256
1996~2004年对重庆市35个县(区、市)进行野外调查采集,结合有关资料记载,重庆市共有爬行动物2目12科38属58种,其中龟鳖目4种,有鳞目蜥蜴亚目12种、蛇亚目42种(含重庆市蛇类新记录3属4种)。建议加强对该市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合理利用爬行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4,自引:8,他引:56  
对中国蕨菜植物区系组成和科属的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具有区系成分丰富、起源古老、区系联系广泛、热带性质显著以及特有现象不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山弄)岗植物区系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 前言 一、鼻岗植物区系的组成 (一)科、属、种的统计 (二)10种以上的科的统计 (三)含10种以上的科在世界区系中的比重 (四)含10种以上的科在广西区系中的比重 (五)木本植物统计。 二、鼻岗植物区系的特点 (一)热带边缘性质 (二)特有性 (三)岩溶特性 三、鼻岗植物区系的地形分布特点及生态变化 (一)谷地、山坡、崖顶的分布概况 (二)水平分布的差异 (三)生态变化 四、鼻岗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一)与中印半岛的关系 (二)与海南岛的关系 (三)与广西阳朔的关系 (四)与花坪的关系 (五)与马来半岛岩溶植物区系的关系 (六)总的比校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种子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沈显生  张小平 《植物研究》1997,17(4):413-420
安徽省有种子植物2,498种,隶属于898属,163科,其中裸子植物6科、13属、18种;单子叶植物26科、211属、593种;双子叶植物131科、674属、1,887种。安徽植物区系隶属于华东植物区和华北植物区,基本上属于温带性质,特有现象较明显,地理联系主要与东亚联系密切,水平与垂直替代现象也较明显。此区系起源时间不晚于第三纪。安徽植物区系可以划分为5个小区:皖南山地小区,大别山山地小区,沿江江淮丘陵小区、淮北平原小区和淮北丘陵小区。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鹤北地区维管束植物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捷  胡秉坤  杨逢建  徐辉 《植物研究》2001,21(3):360-364
鹤北地区共有维管植物110 科, 412 属, 978 种, 其中蕨类植物有14 科18 属41 种, 裸子植物只有1 科4 属6 种, 被子植物有95 科390 属931 种。其植物区系成分特征为:(1)植物种类繁多;(2)区系成分丰富;(3)单属科和单种属较多;(4)存在许多孑遗种;(5)区系主要是北温带性质, 具有"南北混合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庆市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其区系特征如下:(1)植物种类和区系组成丰富,共分布有野生种子植物208科1 127属4 764种,其科包含12种分布型和13个变型,属包含15种分布型和23个变型;(2)科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占主要,总共包含83科,达到重庆地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39.90%,这说明重庆种子植物区系带有一定的热带亲缘关系.属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最多,达到454属,占重庆市种子植物总属数的40.28%,表明重庆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关系较强;(3)特有现象明显,虽然本地区分布的特有科属相对较少,但特有种丰富.  相似文献   

16.
河南鸡公山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之一,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是华中、华东和华北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区之一,木本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据初步统计,该区有木本植物71科、181属、543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7种。该区木本植物区系具有下列基本特点:1)区系成分比较丰富;2)古老和孑遗成分繁多;3)区系成分过渡性明显。该区木本植物可分为14种地理成分(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属占35.0%,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属占65.0%。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井冈山有种子植物1831种,隶属于724属157科,其中裸子植物13种12属7科;木本植物990种304属91科,草本植物841种420属66科。本文主要分析了本区系种子植物的地理成分以及与其它区系的关系,同时对本区系的基本特点、性质,区系的历史及其在全国其它区系中的位置作了初步探讨,为合理利用植被资源、维护生产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武陵山地区位于湘鄂渝黔交界处,面积约10万km2。本文从科、属、种水平对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和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自产种子植物201科、1005属、4119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9属、36种,双子叶植物166科781属、3447种,单子叶植物29科、205属、636种,含单种和少种的科和属及木本植物比较丰富;(2)本区含世界广布科40科,热带分布科91科,温带分布科70科。含种数较多的科为广布科和热带分布科,而主要特征科则是一些主产东亚(包括中国特有)的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科;(3)本区的属含我国15种分布区类型中的14种,其中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三类成分比较集中。中国特有属64属(占6.83%),其中不少可能就起源于本区(或)及其周围。温带分布属多于热带分布属;(4)种的地理成分有15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属东亚和中国特有,它们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温带性质。中国特有种共计2682种,其中126种为本区所特有,675种为华中区特有,其他1881种则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并大体上可分为10个亚型。种的地理成分决定了本区现代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即在旧的热带区系的基础上蜕化演变而成的温带性亚热带植物区系或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本区东亚成分众多,不仅是其分布中心的一部分,而且正处于东亚成分扩散和迁移的重要通道--武陵山走廊上,因此可视为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个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19.
武陵山区蕨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世福 《植物研究》1998,18(3):291-303
武陵山区蕨类植物资源丰富,现知有644种(包括变种),分属116属, 46科;蕨类区系属热带-亚热带山地类型;属的地理成份有12种类型,与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有密切关系;武陵山区蕨类区系属我国西南区系,与华中华东区关系密切,华南、华北区次之;蕨类垂直分布分四带。  相似文献   

20.
张淑梅  李微  李丁男 《生物多样性》2022,30(6):22038-192
为给辽宁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数据, 更准确地评价植物濒危及保护等级, 以及更好地给农学、林学、生态学、系统学等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 本文首次将几代人在辽宁境内发现的高等植物进行汇总、编目, 包括苔藓植物和维管束植物。苔藓植物根据正式发表的文献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生物标本馆(IFP)馆藏采自辽宁省全域的苔藓植物标本编制。维管束植物主要根据5个方面的信息整理: 作者多年野外调查的一手资料、文献、同行交流、公众提供信息、标本等。编目内容包括辽宁省高等植物总名录、辽宁省栽培植物名录、辽宁省外来植物名录、辽宁省仅有栽培植物的科属目录、辽宁省仅有外来植物的科属目录; 编目中涉及的物种均有科属地位、中文名、拉丁名、生境、产地(县级), 总名录中附有每个物种的信息凭证, 包括标本信息、文献信息或照片依据。本编目共计收录植物254科1,176属3,241种73亚种447变种119变型。其中, 苔藓植物为辽宁地区首次披露名录信息, 计83科205属491种4亚种7变种(含藓类52科156属373种1亚种5变种, 苔类29科46属114种3亚种2变种, 角苔类2科3属4种)。维管束植物虽非首次披露名录信息, 但与以往发布的维管束植物名录相比, 本次收录的种类数最多, 计171科971属2,750种69亚种440变种119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5科19属47种1亚种13变种2变型, 被子植物147科910属2,607种66亚种420变种117变型)。经统计, 辽宁省所有苔藓植物均为本土野生植物。维管束植物中, 野生植物计149科741属2,077种62亚种378变种93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4科8属12种6变种1变型, 被子植物145科133属1,969种60亚种365变种92变型), 栽培植物计104科390属673种7亚种62变种26变型(含裸子植物5科17属35种1亚种7变种1变型, 被子植物99科373属638种6亚种55变种25变型); 本土植物计158科796属2,235种65亚种421变种116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5科14属29种12变种2变型, 被子植物134科740属2,110种63亚种402变种114变型), 外来植物计88科316属515种4亚种19变种3变型(含裸子植物3科10属18种1亚种1变种, 被子植物85科306属497种3亚种18变种3变型)。本编目仅是辽宁省高等植物的阶段性汇总, 尚需要根据野外工作的拓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