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随着味精工业的日益发展,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工业用粮不断增加。为开辟L-谷氨酸发酵的原料来源,扩大甜菜糖蜜综合利用的范围,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组成了以工人为主体的试验小组,进行了用甜菜糖蜜代替淀粉水解糖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试验工作,通过  相似文献   

2.
废糖蜜是发酵工业的廉价碳源,一向被用于酒精、丙酮丁醇、酵母和柠檬酸等的发酵生产。考虑到我国味精工业发展的需要,从节约粮食、降低成本出发,我们曾对黄色短杆菌617以糖蜜为原料发酵生产谷氨酸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大量试验,最后确定采用糖蜜流加法对以糖蜜为原料发酵生产谷氨酸是适宜  相似文献   

3.
乙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业用途的化工原料。目前国内外学者纷纷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乙醇发酵进行研究,目前,利用废弃物为原料生产乙醇是热点。本文阐述了利用各种废弃原料生产乙醇的必要性,并分别论述了利用纤维质废弃物、淀粉质废弃物、糖质废弃物等生产乙醇的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利用纤维质废弃物的生产情况,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发酵工业的主要原料是粮食,从发酵工业中减少或不用粮食,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我国发酵行业的工人及技术人员为了进一步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大搞节粮和代粮的科学实验,取得了不少成果。石油发酵代粮的研究是节省工业用粮的一个有效途径。六十年代以来,石油发酵生产菌体蛋白以及石油  相似文献   

5.
用石油酵母发酵产生多氧菌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氧菌素(Polyoxin)是低毒广谱的农用抗菌素。它的生产原料以粮食为主。为节约工业用粮,我们开展了以石油酵母代替粮食发酵生产多氧菌素的研究。本研究采用二步发酵法,先将正烷烃利用微生物生成酵母菌体和发酵液,然后用生成物作为碳氮源发酵产生多氧菌  相似文献   

6.
发酵工业中使用油已有较长的历史,由于(1)油的绝对价格比淀粉质原料的高;(2)油脂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使供氧能耗上升;(3)不同的油或同一种油,生产批次不同可能对发酵造成影响等原因。油在发酵过程中主要作为消泡剂和碳源。事实上,在发酵工业中油具有多种用途 。  相似文献   

7.
油脂在抗生素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酵工业中使用油已有较长的历史,由于(1)油的绝对价格比淀粉质原料的高;(2)油脂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使供氧能耗上升;(3)不同的油或同一种油,生产批次不同可能对发酵造成影响等原因。油在发酵过程中主要作为消泡剂和碳源,事实上,在发酵工业中油具有多种用途。  相似文献   

8.
糖质发酵生产谷氨酸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全国普遍推广应用以后,给我国的味精生产工业带来了重大技术革新。这不但在生物化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也有很大价值。近几年来,我国谷氨酸发酵工业,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进一步落实毛主席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  相似文献   

9.
综观我国当代发酵法生产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酶制剂、抗生素等研制过程,基本上是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仿制,本文中L-谷氨酸发酵的研制可以说是一个典型范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我国氨基酸和有机酸发酵之发达,莫不始于L-谷氨酸发酵的成功。然而反思我国的发酵工业,虽然L-谷氨酸、柠檬酸、啤酒的产量堪称世界第一,但充其量中国只能称之为发酵工业大国。因此,今后如果不进行自主科技创新,中国的发酵工业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科技领先的强国。  相似文献   

10.
以谷氨酸和氢氧化钙为原料,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谷氨酸螯合钙。通过中心组合设计来研究物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合成谷氨酸钙的影响。在氢氧化钙与谷氨酸的物料比为0.477:1、反应温度为89℃、反应时间为32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谷氨酸钙的收率平均为98.75%。接近模型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11.
木下祝郎先生是谷氨酸发酵生产的创始人。1955年首先发现了高效生物合成谷氨酸的微生物,使谷氨酸发酵生产得以实现,现在这种技术已在全世界推广。谷氨酸发酵生产的成功,是发酵工业划时代的进步。本文是他的近作,对日本近代发酵工业的发展作了扼要回顾,内容丰富生动。木下祝郎先生特约请胡杰先生翻译,并由胡学智先生校后供本刊发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近代发酵工业崛起的历程,对于振兴我国的发酵工业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2.
酒精的工业生产方法有两种,即乙烯水合法和发酵法。自七十年代以来,合成法已被发酵法酒精所代替。近几年,它又在原料、菌种、发酵技术、节能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淀粉质原料和纤维素系生物资源及糖蜜原料的酒精发酵进展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自木下等人首先报导谷氨酸发酵工程的研究工作以来,已有很大发展。采用以糖蜜为原料的低糖流加技术进行生产,能得到较好的产酸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厂家还不能采用这一技术。为提高谷氨酸的发酵水平,目前我国的生产厂都正从低糖发酵向中糖发酵过  相似文献   

14.
<正> (一) 国外氨基酸制造工业发展情况(1) 世界氨基酸制造工业当前世界氨基酸生产以及市场规模如表(1)。根据表(1)分析可以看出,从一九六九年~一九七九年的十年间世界氨基酸的产量以及市场规模增长情况,产量从一九六九年的25万吨增加到一九七九年的42万吨,增产率约1.7倍,每年的增产率约5~10%。在这十年中谷氨酸的增产率为1.3倍,而饲料用的L-赖氨酸、D、L-蛋氨酸以及医药用的其它氨基酸的  相似文献   

15.
γ-聚谷氨酸在食品、化妆品、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的生产菌株是谷氨酸依赖型菌株,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谷氨酸作为前体,因而生产γ-聚谷氨酸的成本较高。文中主要研究从糖质原料一步法发酵合成γ-聚谷氨酸的生产工艺。首先,从产γ-聚谷氨酸的菌株枯草芽孢杆菌中克隆γ-聚谷氨酸合成酶的基因簇pgs BCA,在谷氨酸棒杆菌模式菌株ATCC13032中进行诱导型和组成型表达,结果显示,仅诱导型表达菌株可以积累γ-聚谷氨酸,产量为1.43 g/L。进一步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诱导时间为2 h,IPTG浓度为0.8 mmol/L,γ-聚谷氨酸产量为1.98g/L。在此基础上,在一株高产谷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F343中外源表达pgs BCA,对重组菌进行发酵,结果表明,在摇瓶发酵中γ-聚谷氨酸产量达到10.23g/L,在5L发酵罐中产量达到20.08g/L;继而对γ-聚谷氨酸进行分子量测定,结果显示,产自F343重组菌的γ-聚谷氨酸的重均分子量比产自枯草芽孢杆菌的提高34.77%。文中构建了一步法发酵糖质原料生产γ-聚谷氨酸的新途径,同时为开发其潜在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圆盘式固态发酵器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圆盘式固态发酵器生产单细胞蛋白(SCP)。发酵器有机械化上料、搅拌、补料、出料装置和自动调节温度、湿度、通风系统,单机日产量1吨。用SC85;和ST851,酵母以淀粉质原料,固态培养24h,产品粗蛋白含量由15.7%增加至40.50%以上(以干物质计),蛋氨酸含量接近鱼粉。该工艺培养条件稳定,产品质量可靠。表明圆盘式固态发酵器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发酵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以L—谷氨酸为原料,经过酯化、氨解、酸解等工艺路线制备L—谷氨酰胺的方法。本工艺综合了德国和日本专利所报导的合成方法,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在酰化反应后不将所生成的L—谷氨酸—r—甲酯分离出来,而采用低溫酯化以控制L—谷氨酸二甲酯的生成,并在产品精制过程中采用树脂方法,分离少量未反应完全而混入产品中的L—谷氨酸。此法优点是:中间产物不用分离,减少了工艺步骤;操作简便,易实施工业大生产;减少了设备投资。采用本法生产的L—谷氨酰胺质量符合日本味之素公司的质量标准,收率达到理论值的52.8%。本工艺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在武汉通过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8.
对解淀粉乳酸细菌及其产生的淀粉酶和发酵工艺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解淀粉乳酸细菌具有分泌淀粉酶的能力,可免去原料水解处理工序直接发酵淀粉质原料生产乳酸,可以简化生产工艺,并可节约设备投资,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解淀粉乳酸细菌主要分离自传统发酵食品,也可从有机废弃物和厨余垃圾中分离得到。介绍了解淀粉乳酸细菌直接利用淀粉质原料的机理,比较了解淀粉乳酸菌发酵生产L-乳酸的工艺。提出通过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方法获得更加高效的解淀粉乳酸细菌,并结合先进的发酵、分离技术来提高乳酸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以L—谷氨酸为原料,经过酯化、氨解、酸解等工艺路线制备L—谷氨酰胺的方法。本工艺综合了德国和日本专利所报导的合成方法,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在酰化反应后不将所生成的L—谷氨酸—r—甲酯分离出来,而采用低溫酯化以控制L—谷氨酸二甲酯的生成,并在产品精制过程中采用树脂方法,分离少量未反应完全而混入产品中的L—谷氨酸。此法优点是:中间产物不用分离,减少了工艺步骤;操作简便,易实施工业大生产;减少了设备投资。采用本法生产的L—谷氨酰胺质量符合日本味之素公司的质量标准,收率达到理论值的52.8%。本工艺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在武汉通过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20.
酶法水解玉米蛋白制备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玉米中含蛋白质8%左右,其中谷氨酸含量高于大豆蛋白,并含有成人及婴儿的各种必需氨基酸与半必需氨基酸。为了高效利用工业用玉米,并为氨基酸、水解蛋白工业以及调味品工业开创出一种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料,我们于1977—1980年间研制成功了“三酶法”水解玉米淀粉工业的副产物——黄浆制酒(本法的特点是:因糖化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