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异扇蜱属一新种(蜱螨目:硬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扇蜱属Anomalohimalaya为Hoogstraal等于1970年新建的硬蜱科中的一属。其模式种是喇嘛异扇蜱A.lama Hoogstraal, Kaiser et Mitchell,采自尼泊尔高原荒漠地区的高山(鼠平)Alticola sp.、姬鼠Apodemus sp.、鼩鼱Sorex sp.和高原兔Lepus oiostolus。以后,和(1978)在苏联塔吉克的一种高山(鼠平)Alticola argentatus体上又发现另一个种——洛氏异扇蜱A.lotozkyi Filippova et Panova。 1972年我们从新疆的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体上采到异扇蜱属一种,经详细鉴定,形态与喇嘛异扇蜱和洛氏异扇蜱都有不同,故订为新种。  相似文献   

2.
高山(鼠平)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鼠平)(Alticola roylei Gray)又名银色高山田鼠,是新疆天山高山森林草原带和高山、亚高山草甸带常见的小型鼠类(王思博等,1983),但在甘肃北部也有零星分布,并与内蒙古有隔离分布现象。该鼠在内蒙古主要分布于北部草原的东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右旗等地,其中尤以阿巴嘎旗境内的数量较多(赵肯堂,1978;赵肯堂等,1981)。高山(鼠平)的分布区较小,在鼠类群落中并不占有优势地位,且对人类的  相似文献   

3.
在最近几年开展的小型兽类调查和研究中,通过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的方法,证实在新疆发现的白尾高山鼠平(Alticola albicauda True, 1894)是中国新纪录。该种尾全白色,末端有白色毛束;身体背部淡红褐色,腹部纯白。在基于Cyt b构建的系统树中和GenBank中的白尾高山鼠平聚在一起,并与银色高山鼠平(Alticola argentatus Severtzov,1879)形成姊妹群,两者间遗传距离为5%;在西藏发现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 Satunin,1902),其特征和我国其他区域分布的小毛足鼠一致,两者之间Cyt b基因遗传距离(K2P)为0.6%,是西藏新纪录;在四川发现丽江绒鼠(Eothenomys fidelis Hinton, 1923),其牙齿特征、尾长和体长之比与地模标本基本一致,但个体较小,在基于Cyt b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四川标本为独立分支,表明形态和分子上均存在一定的分化,但和地模标本的遗传距离只有1.1%,应为同一种,为四川省新纪录;在湖北发现循化鼠兔(Ochotona xunhuaensis Sou and Feng, 1984),有异耳屏,头骨较扁平,符合循化鼠兔的鉴定特征,与模式产地的循化鼠兔Cyt b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9%,为湖北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似升额蚤一新亚种(蚤目:细蚤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文献记载,似升额蚤Frontopsylla(Frontopsylla)elatoides有两亚种,即似升额蚤指名亚种Frontopsylla(Frontopsylla)elatoides elatoides Wagner,1929和似升额蚤长指亚种F.(F.)elatoides longa Mikulin,1958。前者分布在苏联,蒙古及新疆、内蒙古,主要宿主为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us;后者仅分布于苏联的哈萨克,主要宿主为平颅高山(鼠平)Alticola strelzovi,赤颊黄鼠Citellus erythrogenys和灰仓鼠Cricetullus migratjorius。青海和甘肃两省的似升额蚤标本与上述两亚种均有区别。鉴于本新亚种的形态特征介于已知的两亚种之间,故命名为:  相似文献   

5.
详细描述了陕西洛南张坪洞穴群中中更新世的洮州绒(鼠平)(Caryomys eva)和苛岚绒(鼠平) (C.inez),讨论了绒(鼠平)属的分类地位。分析显示,C.eva各齿测量的平均值小于C.inez;两种臼齿形态从约493 kaBP以来无显著变化,显示出该属的原始性质。  相似文献   

6.
鼠平亚科田鼠族(Microtini)是一个分布广、物种多、在分类学上存在争议也较多的类群。通常认为该族在全世界有10属81种,中国有7属24种。近年来,通过广泛采集标本,开展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基本厘清我国鼠平亚科田鼠族分类与系统发育问题。确认田鼠族在全世界仅8属,分别是东方田鼠属(Alexandromys)、雪田鼠属(Chionomys)、毛足田鼠属(Lasiopodomys)、艾草田鼠属(Lemmiscus)、田鼠属(Microtus)、松田鼠属(Neodon)、沟牙田鼠属(Proedromys)和川西田鼠属(Volemys)。帕米尔田鼠属(Blanfordimys)被证明是田鼠属的亚属,白尾松田鼠属(Phaiomys)是松田鼠属的同物异名,水鼠平属(Arvicola)被证明不属于田鼠族。而东方田鼠属是从田鼠属的亚属提升为属。中国田鼠族包括6属26种。青海毛足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白尾松田鼠(Phaiomys leucurus)和克氏田鼠(Microtus clarkei)均属于松田鼠属。凉山沟牙田鼠(Proedromys liangshanensis)、林芝松田鼠(Neodon linzhiensis)、聂拉木松田鼠(Neodon nyalamensis)和墨脱松田鼠(Neodon medogensis)是近年来命名的新种。  相似文献   

7.
Ross.  OL Hoff.  RS 《兽类学报》1994,14(2):86-99
高山ping亚属广布于中亚山地,即从喜马拉雅山、兴都库库会经帕米尔、天山、西茂而至图瓦、抗爱山和贝加尔湖一带。中国过去仅记录2种:银色高山ping(Alticola argentatcs Severtsov;有时定作劳氏高山pingA.roylei的一亚种)和斯氏高山ping。本文依据形态学资料和采用判别函数分析的方法,对该亚属进行了研究。我们认为中国高山ping至少有3个以上的物种存在,现概述于  相似文献   

8.
岩梅科确实是个小巧玲珑的科,只有6属20种,分布于高山和近北极地区。中国有3属10种,仅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全科为多年生草本或常绿亚灌木。 岩梅属(Diapensia)有5种,均为亚灌木。中国有4种,生于西南的高山上地区,海拔可达4000米以上。喜马拉雅岩梅(D.himalaica)平铺性生于岩壁上。叶小而密集,卵状矩圆形。  相似文献   

9.
王淑芳 《昆虫学报》1979,(2):188-191
丽熊蜂亚属 Nobilibombus 是 Skorikov,A.S.(1933)发表的一新属,但 Richards,O.W.(1968)将此属列为熊蜂属 Bombus 中的一亚属。此亚属的主要特征是上颚具六齿,颚眼距几呈方形,长于触角第3节。与高山熊蜂亚属 Alpegenobombus 相似,但后者颚眼距横宽,并短于触角第3节。 这个亚属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系,目前被确定的种:仅有 B.(N.)morawitziides Skorikov,及B.(N.)sikkimi Friese.但 B.sikkimi Friese 种根据 Friese 的原始描述此种与本亚属的主要特征是不相符的。本文记述本亚属二新种及污熊蜂亚属 Mendacibombus 一新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棕背(鼠平)亚种分化的研究(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新疆等地区的215号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标本的外形和头骨的形态进行了亚种分化研究,认为分布于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棕背(鼠平)的亚种为Clethrionomys rufocanus shanseius(Thomas);大、小兴安岭及新疆地区的亚种为Cl.r.irkutensis(Ognev);而将分布于长白山地区的亚种定为一新亚种——棕背(鼠平)长白山亚种(Clethrionomys rufocanus changbaishanensis)。  相似文献   

11.
H.H.Ross和John D.Unzicker于1977年将纹石蛾属Branta组的种类建立一个新亚属——侧枝纹石蛾亚属Ceratopsyche,并移入Symphitopsyche属。A.Nielsen(1981)进一步将其提升为属。而P.W.Schefter等(1986)认为仍作为纹石蛾属的亚属较为适当。此亚属均分布于北半球,其中新北区30种,印度——马来区3种,古北区35种。中国目前已知9种,本文又发现9新种和3新记录种。中国种类的雄成虫检索表和新种、新记录种的描述如后。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描述了1980-1981年采自安徽和县龙潭洞的—类(鼠平)科化石.根据臼齿的特殊性状及其与相关属种的比较,建立了—新属新种——变异华南鼠(Huananomys variabilis).这种田鼠可能与水(鼠平)(Arvicola)有共同的起源,属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晚期—绝灭的支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血蜱属异血蜱亚属附一新种(蜱螨目:硬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血蜱亚属(subgen.Allophysalis)是血蜱属(gen.Haemaphysalis)中形态上较原始的一个类群。1959年Hoogstraal建立该亚属时,以产自我国四川的汶川血蜱Haemaphysalis(Allophysalis)warburtoniNuttall,1912作为模式种(模存大英博物馆)。以后种类有所增加,1971年该作者重新修订了亚属的鉴别特征。至今,该亚属共记录了6种:汶川血蜱H.(A.)warburtoni Nuttall,1912(分布于我国和尼泊尔),西藏血蜱H.(A.)tibetensis Hoogstraal,1965(分布于我国),H.(A.)poselovashtromae Hoogs  相似文献   

14.
1978年7月,协助我所进行野外工作的马德新同志于北疆福海县境的阿尔泰山地,采得一批小形啮齿类标本。经鉴定,其中3只(2,1,均为成体)为大耳山(鼠平)Alticola macrotis Radde,1862。因系国内首次发现,特将其形态特征简述于下。 体背深灰,微显淡褐色调;体侧浅淡,但与背侧毛色无明显分界;腹面浅灰,毛基灰色,毛尖白色。尾毛双色,上面黑褐,下面污白。头骨不平扁。眶间有一不明显的纵行浅槽。腭骨后缘游离,中间无舌状突  相似文献   

15.
青冈亚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壳斗科青冈亚属(Quercus subg.Cyclobalanopsis)植物分布区内各地区的分布作了分析和统计。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即印度支那植物地区,是青冈亚属植物地理分布的分布区中心。基于其形态、现代分布和地史资料,马来西亚地区分布有许多性状较原始的类群,是青冈亚属原始类的保存中心。青冈亚属植物中有许多地区 特有种,它们的分布区很狭窄,集中分布在加里曼丹、台湾、海南和云南东部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地理隔离,如海峡、高山等,以及气候和地史的复杂性。青冈亚属植物还存在许多替代现象,如青冈(Q.schottkyana)、赤皮青冈(Q.gilva)和黄毛青冈(Q.delavayi)`、云山青冈(Q.sessifolia)和窄叶青冈(Q.augustinii)为中国-日本分布式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式之间替代。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近年来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石竹科无心菜属(Arenaria L.)齿瓣亚属[subgen.Odontostemma(G.Don)Williams]在属水平的地位得以恢复,该亚属中相关物种名也因此被组合至齿瓣无心菜属(Odontostemma Benth.ex G.Don)之中。然而,中国所产道孚无心菜(A.dawuensis A.J.LiQ.Ban)与神农架无心菜(A.shennongjiaensis Z.E.ZhaoZ.H.Shen)在相关处理中被遗漏,故在此给予其新的组合名称:O.dawuense(A.J.LiQ.Ban)G.Yao和O.shennongjiaense(Z.E.ZhaoZ.H.Shen)G.Yao。  相似文献   

17.
赤瓟亚族包括藏瓜属(Indofevillea)、赤瓟属(Thladiantha)、罗汉果属(Siraitia s. l)和苦瓜属(Momordica)。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广义的罗汉果属包含3个属,即白兼果属(BaijianiaA.M.Lu et J.Q.Li)、小球瓜属(Microlagenaria (C.Jeffrey) A.M.Lu et J.Q.Li)和罗汉果属(Siraitia Merr.)。 除苦瓜属外,赤瓟亚族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报道极少。本文报道该亚族4属9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并根据新的染色体数目的资料,讨论了赤瓟亚族中的某些分类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Takahashi(1931-1955)、杨平澜(1942,1944)曾进行中国粉虱科的分类研究,描记了大量新种;胡经甫(1935)、周尧(1949)先后发表过中国粉虱科名录,汤德(1960)则在周尧名录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出我国粉虱名录,并记述了Aleurolobus属两新种A.peikingi,A.shantungi。迄今为止,我国粉虱科已知159种,分属于30属,2亚科。 本文报导中国粉虱科9种,其中3新种,1中国新记录属,6中国新纪录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文中长度单位为微米(μm)。  相似文献   

19.
高粱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粱属(Sorghum Moench)的系统发育关系,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标本和文献资料,对高粱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整理和研究。高粱属植物约有29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其中澳大利亚22种,亚洲15种,非洲9种,欧洲3种,地中海2种,美洲6种。中国有5种,分布在东北、西南到华南各省(区)。高粱属有5亚属,仅高粱亚属(subgen.Sorghum)延伸至新世界,其他亚属均分布在旧世界,高粱亚属覆盖非洲并扩散到全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拟高粱亚属(subgen.Parasorghum)分布在非洲、亚洲、澳大利亚;有柄高粱亚属(subgen.Stiposorghum)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个别种分布到亚洲;多毛高粱亚属(subgen.Chaetosorghum)分布在澳大利亚;异高粱亚属(subgen.Heterosorghum)分布在澳大利亚和亚洲。这表明澳大利亚东北部是高粱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非洲东北部和热带亚洲是否是高粱属的起源地尚需确证。  相似文献   

20.
森林田鼠族(Myodini)是䶄亚科(Arvicolinae)的重要类群,广泛分布于整个全北区及东洋区部分区域,该族目前存在的分类学问题是缺乏化石标本、短时间的物种分化、有限分子样本和部分类群采样困难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近年中国森林田鼠族的系统分类研究成果主要有:(1)绒鼠属(Eothenomys)的采样和系统发育研究基本涵盖了全部类群,发现1新亚属和4新种,分别为川西绒鼠亚属(Ermites)和石棉绒鼠(Eothenomys shimianensis)、金阳绒鼠(E.jinyangensis)、美姑绒鼠(E.meiguensis)、螺髻山绒鼠(E.luojishanensis),原来被普遍接受的黑腹绒鼠福建亚种(E.melanogaster colurnus)、中华绒鼠康定亚种(E.chinensis tarquinius)、西南绒鼠康定亚种(E.custos hintoni)被证实为3个独立有效种,滇绒鼠(E.eleusis)、丽江绒鼠(E.fidelis)的种级分类地位进一步得到确认;大绒鼠贡山亚种(E.miletus confinii)和黑腹绒鼠滇西亚种(E.melanogaster libonotus)实为克钦绒鼠(E.cachinus)的同物异名。(2)基于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支持恢复东亚䶄属(Craseomys)的属级分类地位,同时解决了䶄属(Myodes)的非单系起源问题;研究进一步证实山西䶄(Craseomys shanseius)应为棕背䶄的山西亚种(Craseomys rufocanus shanseius)。(3)高山䶄属(Alticola)的平颅高山䶄亚属(Platycranius)分类地位受到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质疑,该亚属的唯一物种平颅高山䶄(Alticola strelzowi)与高山䶄属指名亚属物种聚在同一枝;库蒙高山䶄(A.stracheyi)实为斯氏高山䶄(A.stoliczkanus)的同物异名。基于近年系统分类研究结果,目前中国森林田鼠族分布有5属共30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